媒介融合模式下体育新闻的传播分析_第1页
媒介融合模式下体育新闻的传播分析_第2页
媒介融合模式下体育新闻的传播分析_第3页
媒介融合模式下体育新闻的传播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媒介融合模式下体育新闻的传播分析 摘 要:在媒介融合模式下,体育传播模式产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跨媒体发展趋势。本文着力分析媒介融合模式下体育新闻的传播特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媒介融合模式;体育新闻;传播分析 在现代社会,各类媒介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媒体格局开始出现变革,媒介融合时代到来。在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一跃成为了体育强国,人们的体育观念也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于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娱乐知识也有了更强烈的需求。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本文即将针对我国体育新闻的传播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特点分析 1.1竞技体育的兴

2、起 竞技体育一直都是体育媒体关注的核心,以紧张激烈、充满悬念的场景吸引着受众的关注,纵观现阶段的体育媒体,无一不将竞技体育新闻作为报道的重点。以电视媒介为例,可以将体育竞技的过程、对抗场面清晰形象的展示出来,竞技体育赛事已经成为电视转播的重点,从各类付费体育频道的兴起也可以看出竞技体育的地位。此外,在电子竞技的兴起下,体育新闻中也开始出现关于电子竞技的内容,在未来阶段下,体育新闻的内容也会不断的丰富,无论是外延还是内涵,都会更加充实。 1.2娱乐化倾向 虽然体育新闻的受众是固定的,但是众多体育节目还是希望用新颖的方式来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在当前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各个体育媒

3、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表现出深刻的商业化特征,在这一背景下,娱乐化倾向也成为了体育新闻的发展新趋势。从本质上而言,体育就是娱乐,体育精神与娱乐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现阶段的体育新闻与国家荣辱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反而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娱乐模式。 1.3内容更加丰富 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下,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元,新闻媒介受众差异也越来越大,在一般的家庭中,电视依然是人们的主要选择,而年轻人则更加青睐于网络等新媒体,媒体之间的竞争开始加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各个媒体都应用了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利用丰富的内容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体育直播节目中,各个媒体也开始推广在线提

4、问、现场连接、视频交流的模式,给受众带来了多元化的体验。 二、媒介融合模式下体育新闻的传播趋势 2.1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体育新闻传播模式的发展印证了科技的变革,在新媒体融合模式下,网络技术得到了普及性应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丰富了体育新闻的传播模式,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体育新闻的报道深度与报道广度。从某种层面而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在受众与体育新闻之间搭建起了桥梁,观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随时参与互动,并利用微博、 等沟通工具来传递信息,让体育新闻表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2.2传播渠道的创新 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

5、曾经提出关于“补偿性媒介”的概念,他认为,任何媒介的演进都是基于受众的理性选择,是对传统媒介的补偿或者补救。随着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推广,受众花费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体育新闻的报道也实现了“社交化”,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来关注体育赛事。社交媒体既完善了传统的主流媒体,也影响着体育新闻的传播,以cctv5为例,就以“5+”的品牌定位来创新新闻报道方式,打造出了集齐pc端、手机、巴士、飞机、pad、iptv、户外大屏的跨平台体育赛事直播体验,满足了受众的互动需求。 2.3体育传播理念的转向 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原来越激烈,体育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也意识到,体育传播过程的核心是

6、受众。传播者不再位于权威地位,而应该以信息的采集者、制作者和发布者的形式出现,体现出一种与受众平等的地位,而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已经实现了自主选择。同时,体育传播的模式也在逐渐被打破,传统的从“传播者到受众”的形式已经体现出了与时代的不适应,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下,以受众为中心,关注受众的意见和看法,重视受众的需求,一个新的传播模式逐渐形成,现代传媒开始以“受众为中心”,围绕着受众进行体育传播。 三、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体育传播人的职能已经发生变化,体育信息的发布者和受众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体育受众对于信息个性化、移动化和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了体育媒体在制作内容时,要细分受众,根据不同信息载体受众的需求,制作出针对性的内容,满足体育受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佳妮.媒体融合时代呈现的视听盛宴-从2010世界杯报道说起j.新闻界.2010(04) 2蔡雯,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