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导论第四章(主体和背景)_第1页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四章(主体和背景)_第2页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四章(主体和背景)_第3页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四章(主体和背景)_第4页
认知语言学导论第四章(主体和背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体和背景目录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4.1范畴的内部结构:原型、属性、家族相似性4.2语境依赖与文化模型4.3主体、背景及两个隐喻:简单小句句型的认知解释其他类型的凸显及认知处理目录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4.1这里输入您的标题或复制到此处02这里输入您的标题或复制到此处03这里输入您的标题或复制到此处04。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背景“主体-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其渊源来自完形心理学的研究。Talmy首先将这一认知心理学原则引入语言学研究中,论述了“图形-背景(简称F-G)”在语言中的若干情况。人们通过对外界环境或具体事件直接的体验和感知认知,建立了“F-G”认知方式,并以此来认识世界,构建语言,理解语义。。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看作人脸看做花瓶同一个客观的图形,可是它在人们的心中可反映出

不同的结果。或突显花瓶作“主体”,两个面孔作“背景”;或突显两个面孔,以花瓶作背景,面孔作为主体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书比较小,容易移动,在桌子的中间位置,比桌子更显眼,更容易引起观察者的注意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在书桌和书构成的空间关系中,观察者一般选择书作为主体,桌子为背景。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背景当我们描述一个移动的物体时,我们为何会把“气球”看作“主体”,把“房子”看作“背景”呢?是什么支配人们对主体和背景的选择呢?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主体:可移动、相对较小、显眼、中心位置的往往被当做主体;背景:静止的、相对较大的、边缘位置的,往往被当做背景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一般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图形,静止的物体为背景在特定情况下,任何事物都可以看做主体,也可以看做背景如“人在桥上”(桥是背景,人是主体);“桥在河上”(桥是主体,河是背景);“小河从村前流过”(小河是主体,村是背景),如“日本人像中国人”—在某种情况下,主体和背景可以自由互换—“中国人像日本人”“地铁通虹口区了——虹口区通地铁”这和主体和背景倒换是一个原理。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如下面左边的句子可以成立,右边的不能成立,主要原因不在于句法结构,而在于认知特征。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人在火车上边

*火车在人下边苍蝇在钉子旁边*钉子在苍蝇旁边桌子在屋子里面*屋子在桌子外面太阳落山了

*山升到太阳上面去了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对上述形成制约的不是句法规则,而是来自认知原则,具体来说,是图形和背景的选择和转换的原则限制了上述结构能否成立当我们在视野当中观察某一个对象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从背景当中挑选出显著的部分作为主体,即我们习惯于将获取到的视觉信息处理为“主体和背景”两部分。我们的视觉也采取类似的方式来处理来自外界的信息。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突显原则表现在语言各个层面主体-背景原则是以认知语言学中的“突显原则”为基础的,突显原则在汉语的结构整合中也有重要作用1.韵律构词层面(韵律特征可以整合词语的意义)

“重音+重音”—“重音+轻声”,就会变成典型的复合词,意义也变化

兄弟:兄和弟兄.弟:弟弟(他是我兄弟)

东西:东和西东.西:物品(他买了好多东西)

2.词类范畴层面(突显原则能反映词类次范畴特征的差异)“偷、抢”都是三价动词,和三个语义角色联系张三偷了李四5元钱张三抢了李四5元钱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突显原则表现在语言各个层面当句子处理为单宾语句,隐去“偷抢物”或“遭偷抢者”时,两个动词差异就表现出来了:*张三偷了李四张三抢了李四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突显原则表现在语言各个层面“抢”可以隐去被抢物,”偷”不可以隐去被偷物,为何?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突显原则表现在语言各个层面对偷而言,偷盗者和失窃物是突显角色,遭偷者相对是非突显角色而对“抢”而言,抢劫者和遭抢者是突显角色,抢劫物是非突显角色主体和背景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位置关系,通常由介词表达,方位介词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主体/背景的关系。Theballoonisabovethehouse(气球在房子上)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主体/背景分离及位置关系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意象图式、射体、界标及路径:介词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主体:气球背景:房子(圆圈)代表主体的象征物,叫“射体”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主体的移动经过的路程叫“路径”背景的功用:作为定位的参照点,叫“界标”射体代表了主体在任何关系结构中最凸显的成分界标则指关系中的另一个实体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意象图式、射体、界标及路径:介词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Over、out、up:中心图式(Out的意象图式)第一阶段射体是包括在界标所占空间之内的,这一阶段大致与介词“in”(在……里)所表示的状态相对应,所以可看作是“in(在……里)”的意象图式阶段1阶段2阶段3Shewentout(oftheroom)(她走出(房间)外)Out(在…….外)的中心意象图式界标所代表的是房间或其他并不确定的物体,表示“她从我们所在的空间内出去”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up的意象图式共同规律:一个射体,其运动沿着一个路径,而且被看作与之相关的是一个界标阶段1阶段2阶段3Theboyclimbedupthewall(男孩爬上墙)up(向上)的中心意象图式界标射体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Over的细化(a)图式表达图式的特点语言实例射体界标射体和界标接触Samdroveoverthebrige(Sam开车过桥)

应用于射体和界标相接触的位移动词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Over的细化(b)图式表达图式的特点语言实例射体界标射体遮盖了界标Thecitycloudedover(城市上空乌云密布)

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Over的细化(c)图式表达图式的特点语言实例射体=界标射体和界标同一Thefencefellover(篱笆倒了)

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out的细化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介词一般有几种意义,包括原型意义和隐喻意义如into包含的意义:1.[表示动作的方向]到……里面;在容器、地点、区域之内2.[表示时间]进入到;直到;深入到3.朝;向;对着4.触及或撞上某物5.在某个过程中直到某一点6.指因一个行动而产生在形式上的变化7.改变成某种情况或行动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到……里面”在容器、地点、区域之内这个含义是into的原型意义,即它最原始和核心的意义“到……里面”即从一个外部空间到一个内部空间,这一点可以用意象图式中的容器图式来进行解释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容器图式:即我们可以将人类自身看作一个容器,也可以将自己处于有界的地点,还可以将物体放进容器中或从容器中取出,容器模式就是产生于我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基本要素是:里、外、边界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介词into的容器图式在具体的事体中的应用,如:1.ihadtogointo

townonsomebusiness(我得进城办点事)2.ipourthemilkintoacup(我把牛奶倒入杯内)3.marycameintothebookstore(玛丽进了书店)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这三个例子涉及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转换town、cup、bookstore都是有边界的地点,无论大小都有一个确定的范围,它们就相当于一个容器。gointotown、pourthemilkintoacup、cameintothebookstore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有界限的空间。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上述例子是从Into的核心和原型意义进行论述的,只涉及到物理空间关系,并为涉及到非空间关系非空间关系却是我们理解更抽象事物必不可少的一个点那么要解释一个词的隐喻含义,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是要基于这个词的原型和核心意义才能进行扩展和引申,才能完成从空间到非空间的隐喻过程。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下面的句子由into的原型意义引申而来:onedayblendedintoanother(一复一日)anideasuddenlycomesintomymind(一个念头突然跳出我的脑海)teenagersareintothoseromanticnovels(青少年对那些浪漫小说非常着迷)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例一:指一个事物融入另一个事物中这里的oneday与another、即anotherday对应,意思是指oneday这个事体进入、融入到另一个事体anotherday中.例二运用了容器隐喻,容器隐喻是将本体(不是容器的事物、视野、事件、活动、状态、心境等)视为一个容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能出。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somethingcomesintomymind中mymind虽不是容器的事物,但可看作一个有边界、能存储各种信息的巨大的无形容器something就是一个念头进入了mymind这样一个封闭的类似容器的空间中,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能触摸到的容器,而是抽象化的事体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例三类似一个容器隐喻,由into的原型含义“进入……里面”引申出“对某件事的兴趣”这一含义“对……很着迷”其实也就是说沉浸到、投入到一个事情当中,这个事情就相当于一个封闭的空间或世界,也就是自己的精神进入了一个确定的空间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Taylor对英语介词over的分析,其中每一种意义都涉及不同的意象:A里的射体与界标无接触关系,b则有接触关系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Shehasastrangepoweroverme(她对我有一种奇怪的力量)Thegovernmentwasoverthrown(政府被颠覆了)这两个句子中的over(在……上)可通过(权力关系是空间关系)这一隐喻来解释,这种隐喻是基于”上-下”意象图式的映射喻决定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Shehasastrangepoweroverme(她对我有一种奇怪的力量)”上-下”意象图式认为:向上的运动和有权利的地位为“上”,相反为“下”,即(控制是向上的运动、竖立的状态)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Thegovernmentwasoverthrown(政府被颠覆了)控制是向上的运动、竖立的状态在事件发生之前,政府有控制能力(隐喻上的竖立),之后失去了控制能力(倒下),即(正常运作是直立状态)4.1主体和背景,射体和界标:早期对介词的研究隐喻引申Harrystillhasn’tgotoverhisdisvorce(Harry还没从离婚中恢复过来)隐喻:人生是旅行(生活中的问题是旅行中的障碍)目录主体,背景及两个隐喻:简单小句句型的认知解释4.2这里输入您的标题或复制到此处03这里输入您的标题或复制到此处0401。4.2主体,背景及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