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等三昧忏法成立新探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6/a6e9000e-2948-4734-822b-8507e0f70d7d/a6e9000e-2948-4734-822b-8507e0f70d7d1.gif)
![方等三昧忏法成立新探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6/a6e9000e-2948-4734-822b-8507e0f70d7d/a6e9000e-2948-4734-822b-8507e0f70d7d2.gif)
![方等三昧忏法成立新探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6/a6e9000e-2948-4734-822b-8507e0f70d7d/a6e9000e-2948-4734-822b-8507e0f70d7d3.gif)
![方等三昧忏法成立新探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6/a6e9000e-2948-4734-822b-8507e0f70d7d/a6e9000e-2948-4734-822b-8507e0f70d7d4.gif)
![方等三昧忏法成立新探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6/a6e9000e-2948-4734-822b-8507e0f70d7d/a6e9000e-2948-4734-822b-8507e0f70d7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方等三昧忏法成立新探圣凯内容提要:本文从历史与思想的角度,探讨了天台“方等忏法”的成立过程及其时间。大方等陀罗尼经是方等三昧忏法的思想根源,南北朝以来如慧思、慧旷、陈文帝等修习此忏法,说明此忏法的盛行。国际学界历来对别行本方等三昧行法的真实性表示悬疑或犹豫,我们从道宣大唐内典录对大方等行法的著录,湛然方等忏补缺仪二卷到一卷的变化,最主要的是考察了最澄所录七日忏法一卷即是七日行法,亦即方等三昧行法的主体部分,以及圆仁所录行方等忏悔法,都可以证明现存方等三昧行法是智顗亲撰的著作。“方等忏法”的形成,是从最初的复杂的行法而逐渐简化,依次为大方等陀罗尼经方等三昧行法方等忏法方等三昧的次第,并且确定三种
2、版本的时间。关键词:方等三昧行法、方等忏法、方等三昧、佐藤哲英作者圣凯法师,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方等忏法是天台四大忏法之一,是智者大师依大方等陀罗尼经,在继承与综合南北朝以来有关本经的忏悔行法的基础上,并且以“半行半坐三昧”摄入天台的止观实践体系,从而制作成具体的忏法。现存“方等忏法”共有三种有关的仪轨,即摩诃止观“半行半坐三昧”中之“方等三昧”、国清百录所收之“方等忏法”,以及独立的别行本方等三昧行法。在三部忏法中,仪轨组织繁简各有不同,但是内容非常接近,可以通称为方等三昧忏法。 释大睿天台忏法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第136页。从修行特色来说,方等三
3、昧忏法基本上是一种以持咒为要旨的密教修行法,可见其在天台实践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方等忏法在智者大师时期,是天台门人普遍奉行的忏法。从忏法的形成与发展来说,大方等陀罗尼经无疑是重要的思想与仪轨来源之一;另外,南北朝佛教所修的方等忏法,对方等三昧忏法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国际学界对方等三昧忏法的研究,如佐藤哲英、新田雅章、小林正美、大野荣人、释大睿等学者,各自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富有成效的探讨。 佐藤哲英天台大师研究,京都:百花苑,1979年。新田雅章天台实相论研究,京都:平乐寺书店,1981年。小林正美六朝佛教思想研究,东京:创文社,1993年。大野荣人天台止观成立史研究,京都:法藏馆,19
4、95年。我们将在前贤先辈的指引下,对方等三昧忏法进行整体、深入的探讨。方等三昧忏法的成立,大方等陀罗尼经便是重要的思想根源;同时,南北朝以来依此经而形成的各种忏悔行法,对智者大师制作方等忏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大方等陀罗尼经思想概要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又称为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尼。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九说:方等檀持陀罗尼经四卷,或云大方等陀罗尼。右一部,凡四卷,晋安帝时,高昌郡沙门释法众所译出。 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藏第55卷,第12页上。方等檀持陀罗尼经四卷,亦直云方等陀罗尼经。右一部四卷。晋安帝世,高昌郡沙门释法众,于张掖为河西王沮渠氏译,见竺道祖晋世杂录。 历代三宝纪卷九
5、,大正藏第49卷,第84页上。可见,大方等陀罗尼经的汉译,是在北凉,东晋安帝时代(401417),高昌郡沙门法众译。但是,现存大正藏本题名“北凉沙门法众于高昌郡译”,译处与住地颠倒的错误,这是从法经录开始,尔后诸录所承而来。 大野法道大乘戒经研究,东京:理想社,1954年,第353页。本经的内容叙述佛应文殊师利之请问,说诸种陀罗尼功德,分初分、授记分、梦行分、护戒分、不思议莲华分等五部分,详明修忏行道、灭罪增寿、善恶梦应等种种事相。在大方等陀罗尼经初分中,说菩萨二十四重戒,这是一种独立的菩萨戒系统;容忍刹利乃至首陀罗四种姓受戒,强调三世诸佛由此成就正觉。而且,举出持戒相的三十五事。本经的二十四
6、重戒,与其他菩萨戒系统的关系,本经说:若优婆塞犯三自归,至于六重。若不还生,无有是处。若菩萨二十四戒、沙弥十戒、式叉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是诸戒,若犯一一诸戒,当一心忏悔。若不还生,无有是处,除不至心。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大正藏第21卷,第645页下。这是在优婆塞的六重戒以及七众别解脱戒之外,重新树立的戒条,与菩萨地持经的菩萨律仪相当;另外,持戒相的三十五事,相当于涅槃经的息世讥嫌戒以及菩萨地持经的四十二犯事、优婆塞戒经的二十八失意等。而且,既然知道六重戒,则可能在优婆塞戒经之后成立。 大野法道前揭书,第353页。大野法道还指出,此经的忏悔法,是继承十二卷佛名经,加入道场设备等作法。而
7、且,本经阐明了其独特的受戒法:受此戒时,应请一比丘解此戒相者,请诸众僧随意堪任不问多少。复应请二十四形像,若多无妨。作种种肴膳饮食,供养众僧及此比丘,五体著地,在形像前及诸尊僧,至心礼敬唱如是言:诸佛色藏外诸众僧,我今归命受尊戒法,众僧弘慈当证知我。复更唱言:法中雄猛微妙尊,听我今自说受持此戒。尔时此人应自口说,了知戒已,而更三请。三请已,而淳熟此戒性。尽性而形改受持,谛受谛听,修行莫犯。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大正藏第21卷,第646页中。大方等陀罗尼经的授戒方法,与其他授菩萨仪有明显的不同,虽然在比丘以及佛形像前,但是自誓受戒的色彩更为浓厚。同时,本经对忏悔行法十分重视,在初分中,对于犯五逆罪
8、乃至种种戒罪,其具体的忏悔法:若欲行时,七日长斋,日三时洗浴,著净洁衣,座佛形像,作五色盖。诵此章句百二十遍,绕百二十匝。如是作已,却坐思惟。思惟讫已,复更诵此章句,如是七日。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大正藏第21卷,第645页中-下。方等三昧行法归结此为“总相法”,这是为七众通行,七日要心之行法。在护戒分中,依陀罗尼灭罪忏悔,比丘必须每日诵陀罗尼一千四百遍为一忏悔,长达八十七日;比丘尼为四十九遍为一忏悔,达九十七日;沙弥等四百遍为一忏悔,达四十七日。七众弟子都必须请长老比丘为忏悔主,感得佛摩顶等灵梦为灭罪,还住清净戒。方等三昧行法归纳此为“别相法”,七众所行之法有别,特为犯重罪之众生所立。由于大方
9、等陀罗尼经已经列出修习忏悔行法的简单仪轨,这为后代修习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本经宣扬陀罗尼的灭罪功德,而且强调灵梦的感应作用,增长了修习者的信心。二、南北朝以来的修习情况大方等陀罗尼经传译以来,依此经忏悔行法而形成的“方等忏法”便逐渐出现,从南北朝以来,诸僧传、诸经录记载了一些实修的事例,值得我们关注。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大方等陀罗尼经的翻译是在高昌郡,但是经典来源应该是中亚。出三藏记集卷七保存有一篇未详作者的首楞严后记说:咸和(按汤用彤先生的意见,应为“咸安”)三年岁在癸酉(373),凉州刺史张天锡,在州出此首楞严经。于时有月支优婆塞支施仑,手执胡本,支博综众经,于方等三昧特善,其志业
10、大乘学也,出首楞严、须赖、金光首、如幻三昧。出三藏记集卷七,大正藏第55卷,第49页中。月支优婆塞支施仑不仅译出各种三昧的经典,而且自己特别善于修习“方等三昧”。在凉州一带,“方等三昧”的修习与大方等陀罗尼经的传播,逐渐会在北方佛教盛行。 有关凉州佛教的传译情况,见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78-279页。这样,很自然地就会依大方等陀罗尼经而制作的“方等忏法”,而且出现大量的修习者。在出三藏记集卷十二的法苑杂缘等原始集目录中,记录了方等陀罗尼七众悔法缘起(出彼经)出三藏记集卷十二,大正藏第55卷,第91页中。,此处“出彼经”应该是指大方等陀罗尼经。所以
11、,虽然我们不清楚方等陀罗尼七众悔法的具体内容,但是却可以知道依大方等陀罗尼经所制的忏悔行法,早在梁朝或更早时期已经盛行,而且是僧众的日常行法。 释大睿天台忏法之研究,第137页。梁慧皎(497-554)高僧传中,记载当时诸僧忏悔、礼忏、斋忏、悔过,修忏悔法而消灾得福、治病延寿。 忏悔与经师、唱导的关系,参考释道昱经导对中国佛教礼忏的影响以梁高僧传为中心的探讨,圆光佛学学报第3期,1999年,第73-100页。在高僧传中,并没有记载这些忏悔法的所依经论,所以我们无从得知。 大野荣人推定,高僧传中的忏悔法多依用方等陀罗尼经。见天台止观成立史研究,第91页。我们从出三藏记集中所保存大量的忏仪来看,觉
12、得这种推断值得商榷,因为缺乏明确证据。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南北朝以来“方等忏法”的修习者确实存在。但是,我们在高僧传中,发现“方等忏法”的修习者 大野荣人指出,竺法旷亦是方等忏法的修习者。高僧传只提到“旷乃七日七夜祈诚礼忏,至第七日,忽见五色光明照印房户,印如觉有人以手按之,所苦遂愈。”但是,并没有提到依何种忏法。见高僧传卷五,大正藏第50卷,第356页下。:有沙门法达,为伪国僧正,钦高日久未获受业。忽闻殂化,因而哭曰:圣人去世,当复何依?累日不食,常呼高上圣人自在,何能不一现?应声见高飞空而至,达顶礼求哀,愿见救护。高曰:君业重难救,当可如何?自今以后,依方等苦悔,当得轻受。高僧传卷十
13、一,大正藏第50卷,第398页上-中。玄高教诫法达,欲断除业的系缚,必须修习“方等忏法”,使重业轻受,才能得到解脱。 但是,陈文帝则确实是方等忏法的修习者,天嘉四年(563),陈文帝于太极殿设无碍大会,行舍身法;同时,集合众僧行方等陀罗尼法、法华忏、金光明忏,并别制愿辞,称“菩萨戒弟子皇帝”。佛祖统纪卷三十七,大正藏第49卷,第352页中-下。而且,这次修习方等忏法的愿辞,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忏悔篇中,即陈文帝所作方等陀罗尼斋忏文,其中有言: 至于陀罗尼门亦有九十二亿,处处宣说种种名称,功德无量威神不测。至如婆薮之拔地狱,波旬之发菩提,花聚之获神通,雷音之脱掩蔽,莫不因斯章句承兹业力。今谨于
14、法典本之经教,现前大众至心敬礼释迦牟尼佛,礼陀罗尼章句,礼雷音比丘,礼华聚菩萨。愿承此功德调伏众生,灭三毒心,破十恶业,四百之烦恼自然清净,八万四千尘劳一时解脱。得神咒之力,具法印之善,入陀罗尼门,观诸佛境界,狱火永尽无馀。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大正藏第52卷,第334页上-中。依此文所说,可见当时在举行方等忏法时,则有礼拜、诵咒等仪轨结构,当然是依大方等陀罗尼经所制的忏悔行法。但是,天嘉四年(563),为智者大师向慧思在大苏山学法的时期,所以陈文帝所礼的方等忏法不是智者所作。在智者之前,此仪轨是否即是智者于慧旷及慧思处所修,乃至慧思亦曾修习之方等忏法?则无从得知。但是,南北朝以来,“方等忏法”确
15、实是非常流行的。同时,在智者大师的师承关系中,我们看到“方等忏法”的修习背景。智顗于十八岁(555)依长沙果愿寺法绪出家,而依能禅师修学的慧命(531-568),则“学无常师,专行方等、普贤等忏”。续高僧传卷十七,大正藏第50卷,第561页上。智顗出家后,师事慧旷律师,而后,去大贤山(在今湖南衡阳南)隐居,诵法华经、无量义经、普贤观经等,并实践方等忏法,获“胜相”现前。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后诣大贤山,诵法华经、无量义经、普贤观经,历涉二旬,三部究竟,进修方等忏,心净行勤,胜相现前。”大正藏第50卷,第191页下。慧思修习方等忏法七年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中说:“时有慧思禅师,武津人也。名高嵩岭,
16、行深伊洛。十年常诵,七载方等,九旬常坐,一时圆证。”大正藏第50卷,第191页下。,而且,亦有灵梦感应续高僧传卷十七:“又梦梵僧数百,形服瑰异,上坐命曰:汝先受戒律仪非胜,安能开发於正道也?既遇清众,宜更翻坛,祈请师僧三十二人,加羯磨法具足成就。后忽惊寤,方知梦受。”大正藏第50卷,第562页下。;在临终的最后,劝勉弟子修习的忏法中,亦提到方等忏法,可见慧思对此忏法的重视与实践。 请参考拙作中国佛教忏法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87-88页。在智顗的时代,修习方等忏法,获得感应者非常多。如智顗的长兄陈针在五十岁时,修方等忏法,得十五年延年益寿。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梁晋安王中
17、兵参军陈针,即智者之长兄也。年在知命,张果相之,死在晦朔。师令行方等忏,针见天堂牌门,此是陈针之堂,过十五年当生此地。遂延十五年寿,果后见针,惊问:君服何药?答:但修忏耳。果云:若非道力,安能超死耶。”大正藏第50卷,第197页下。我们在摩诃止观卷八下“病患境”下,发现陈针的名字:若善修四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无众病。设小违返,冥力扶持,自当销愈。假令众障峰起,当推死殉命,残生余息,誓毕道场。舍心决定,何罪不灭,何业不转。陈针开善(云云)。 摩诃止观卷八下,大正藏第46卷,第110页上。智顗指出,修习四种三昧,调和适宜,因为道力的加持力,可以治愈众病。具体的事例,有陈针、开善寺智藏。 开
18、善寺智藏,在二十九岁时,从野姥占吉凶事,言三十一岁定死。于是,智藏停顿讲解,专心修道,香汤洗浴,于净室中,诵金刚经,以等待死亡的来临。不久,闻空中声说:“你三十一岁寿命尽,因般若功力而寿命倍增。”后来,得六十五岁的长寿。续高僧传卷五,大正藏第50卷,第466页上。可见,智藏、陈针的增寿,是当时众所周知的事实,智顗才会举例作为叙述止观的事实。在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中,记载智顗与法喜等二十七人,一起从大苏山来陈都金陵,法喜修习方等忏法的事迹:常行方等忏,雉来索命,神王遮曰:法喜当往西方,次生得道,岂偿汝命耶?仍于瓦官寺端坐入灭,建业咸睹,天地共知。 隋天台智大师别传,大正藏第50卷,第197页中-下
19、。法喜常常修习方等忏法,有野鸡来索命,十二神王护持,从而延寿。天寿尽后,在瓦官寺端坐入灭,建业人士皆知的事实。智顗于大建七年(575)入天台山隐居,至德三年(585)下山,在天台山的隐栖期间,永阳王及其眷属共修方等忏法。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说:陈文皇太子永阳王,出抚瓯越,累信殷勤。仍赴禹穴,躬行方等,眷属同禀净戒。昼餐讲说,夜习坐禅。 隋天台智大师别传,大正藏第50卷,第193页下。永阳王陈伯智,陈世祖第十二了,大建年中,赐封为永阳王,治理会稽地方,在天台山归依智顗,受菩萨戒。在国清百录中,保存有署名“弟子陈伯智”、“菩萨戒弟子陈静虑”送智顗的五封书信。续高僧传则明确记载,永阳王修习七夜方等忏法
20、。 续高僧传卷十七:“永阳王伯智出吴兴,与其眷属,就山请戒。又建七夜方等忏法,王昼则理治,夜便习观。”大正藏第50卷,第565页中。可见,方等忏法在智顗时代是非常流行的。慧旷、慧思与智顗具有师承关系,瓦官寺时代,智顗的高足法喜、俗兄陈针皆修习方等忏法;在天台山隐栖时代,永阳王及其眷属共修七夜方等忏法。所以,智顗的门下道俗,相当盛行修习方等忏法。智顗继承印度以来的实践修道方法,通过自己的体验,而加以统摄,通过前期时代的次第禅门、后期时代的摩诃止观,建构了自己的实践体系。 佐藤哲英天台大师研究,第195页。方等忏法是以诵持陀罗尼,忏悔行道,不但能够延年增寿,得现世利益之单纯行法;而且,忏悔七众戒罪
21、,是持戒清净的重要行法。所以,智顗除去忏法世俗祈愿的成分,从而将忏法摄入坐禅实相正观的前阶段。正如盐入良道所指出,智顗的伟大之处在于,是用适应中国人的礼仪,然后加入自己的观法,欲使中国佛教的行仪实践化。 盐入良道忏法成立智顗立场,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7卷,第2号,1959年,第448页。智顗将方等忏法摄入“半行半坐三昧”,从而一种治病益寿的行法转化为圆顿止观的实践法门,在这种转化中,自然有必要重新建构其行法的必要性。三、方等三昧忏法的成立智顗首先在二十五方便之首“持戒清净”中,阐明忏悔的重要作用。智顗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二,指出七众犯四重、五逆罪,遇良缘,“作大乘方等忏悔,得相成就” 释禅波罗
22、蜜次第法门卷二,大正藏第46卷,第484页中。,则亦能成就无作戒。而犯戒后,在观相忏悔中,又说“诸大乘方等陀罗尼行法中,多有此观相忏法”。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二,大正藏第46卷,第485页下。这其中当然包括方等陀罗尼经 大野荣人将智顗的著作中出现“方等”理解为方等忏法,将“方等师”理解为方等忏法的实修者。见天台止观成立史研究,第106-107页。我们考察过智顗著作中“方等师”的用法,应该是指“通达十境、罪福等相,能调伏于他人”的止观修习者,类似于“止观修习的指导老师”。如:摩诃止观卷八下:“若得此意,细判罪福,皂白无滥,堪为方等师,调伏于他。”大正藏第46卷,第112页上。国清百录卷一“方等
23、忏法”:“其间诸相,不能自了,当向方等师面决也。”大正藏第46卷,第798页下。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五之一:“方等师外其德犹多,何者?世方等师但只须判有漏业相,尚不能达业空、业假,况复业中?今达业法界,何啻堪为世方等师。”大正藏第46卷,第282页中。,智顗将方等忏法摄入“观相忏悔”中。目前现存方等三昧忏法的版本有以下三部:一、别行本方等三昧行法二、国清百录所收之方等忏法三、摩诃止观“半行半坐三昧”中之方等三昧历来研究者对别行本方等三昧行法存疑,不敢确定是否为智者大师亲撰。 如释大睿指出,方等三昧行法内容上看,并非早期,亦非完全相似于三大部等晚年作品,但却未收入别传中,故令人怀疑此行法为智者大师著
24、作之可靠性。见天台忏法之研究,第142页。佐藤哲英提出五个疑点:(一)方等三昧行法书名,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所记载智顗的著作中未收录此行法 别传中所记载的书目有:净名经疏二十八卷、觉意三昧一卷、六妙门一卷、法界次第章三卷、小止观一卷、法华三昧行法一卷、次第禅门十卷、法华玄义十卷、圆顿止观十卷等。此书约于开皇二十一年(601)始编撰。;(二)摩诃止观的方等三昧说:“三遍召请三宝十佛、方等父母、十法王子,召请法在国清百录”,这是指召请仪轨参照国清百录的方等忏法,但是并没有明显提到方等三昧行法 大野荣人考证摩诃止观的方等三昧的典据,指出方等三昧引用方等三昧行法共14次。见天台止观成立史研究,第386-
25、392页。可见,佐藤哲英的这点质疑,是无法成立。;(三)湛然止观辅行在解释方等三昧时,没有提到方等三昧行法;(四)方等三昧行法曾流失日本,至真宗咸平年间(1003)才由日僧寂照带回,但是考察日本的入唐八家的诸录,并未发现此书;(五)方等三昧行法的组织架构以“方等秘法具六缘”、“方等秘法识遮障”、“方等秘法禁法”、“方等秘法内律要诀”及“方等秘法修行”、“方等秘法受戒”(修行与受戒二者不载)等为其组织,此种架构与智者大师所制同属“半行半坐三昧”之法华三昧忏仪的“十科”模式全然不同,而且与次第禅门、小止观、摩诃止观等著作所见智顗的通常教法完全不同。 佐藤哲英天台大师研究,第207页。因此,研究者都
26、是从思想的角度,确定方等三昧行法与次第禅门类似,故为智者大师的著作。我们考察历来研究者所引用的资料,发现佐藤哲英、新田雅章、释大睿等都不注意道宣大唐内典录。大唐内典录成书于麟德元年(664),道宣在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隋朝传译佛经录第十七之余”列出智顗的十九部著作,共八十七卷,发现便有大方等行法一书。 大唐内典录卷五,大正藏第55卷,第284页上。在历代道俗述作注解录第六中,道宣又列举智顗的著作,完全相同。 大唐内典录卷十,大正藏第55卷,第332页上。道宣列举智顗的著作有圆顿止观(十卷),禅波罗蜜门(十卷),维摩经疏(三十卷),法华玄(十卷)法华疏(十卷),小止观(两卷),六妙门,觉意三
27、昧,法华三昧,观心论,三观义,四教义,四悉檀义,如来寿量义,法界次第章(三卷),大方等行法,般舟证相行法,请观音行法,南岳思禅师传。有关智顗著述的研究,见潘桂明智顗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70-76页。道宣是一位学风严谨的佛教史学家,其述录必然经过仔细考查。大唐内典录所录智顗的著作,比别传所录,多出的十部主要是小部单卷论著,应该是属于弟子们根据智顗生前的讲说加以整理而成,而现存方等三昧行法署名“隋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便是这种类型。所以,道宣所录大方等行法便是方等三昧行法,这一点是可信的。从文献学的角度,现存方等三昧行法是从日僧寂照带回,但是日本入唐诸家目录又未发现,这是
28、其可疑之处。虽然,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记载有方等三昧法一卷,但其下注明“入止观并天台国清百录部” 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大正藏第55卷,第1057页上。,可见此本应该是指摩诃止观及百录之方等忏法。义天录有记载“方等行法一卷”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三,大正藏第55卷,第1178页下。,但是义天录编于高丽宣宗八年(1091,北宋元祐六年),晚于日僧寂照带回此本近九十年,不能作为判断唐代流传方等三昧行法的根据。但是,我们在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发现有“行方等忏悔法一卷(天台)” 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大正藏第55卷,第1085页上。鎌仓时代高山寺藏本(即大正藏底本)为,为“行法等忏悔法一卷(天台)”,甲本大日本
29、佛教全书“法等”为“方等”,可信。,这是圆仁在五台山大华严寺抄写而来。澄观曾在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而澄观在大历十年(775)至苏州,从湛然习天台摩诃止观、法华经、维摩经等经疏,然后才去五台山的。所以,澄观的“方等忏法”应该是从湛然处学习。湛然是唐代天台宗中兴之祖,著有方等忏补缺仪,宋高僧传湛然传录为“二卷”宋高僧传卷六,大正藏第55卷,第739页下。,佛祖统纪亦记载“方等忏补助仪二卷”佛祖统纪卷七,大正藏第49卷,第189页中。,可见湛然方等忏补缺仪确实是二卷。但是,我们在日本入唐诸家目录发现都著录为“方等忏补缺仪一卷”,非常一致。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大正藏第55卷,第1056页上;日本比丘
30、圆珍入唐新求目录,大正藏第55卷,第1099页中;智证大师请来目录,大正藏第55卷,第1104页下;东域传灯目录,大正藏第55卷,第1162页中。所以,我们推测湛然方等忏补缺仪二卷,是包含原本方等三昧行法一卷,而其补缺部分只有一卷。而且,既然称为“补缺仪”,而不是“补助仪”,可能是补充方等三昧行法所缺“方等秘法修行”、“方等秘法受戒”两部分。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原本方等三昧行法与方等忏补缺仪分开流通,于是便变成“方等忏补缺仪一卷”。这样,我们在最澄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已经发现了方等忏补缺仪一卷、方等三昧法一卷(仅存名目,不传别卷) 最澄说:“隋智者大师,即章安和尚私记其义,随义为卷,前后所记,散
31、在诸方。恐后学致疑故,龙泉记中故存名目,诸部之中,其义都尽,不急之故,今不别卷耳。”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大正藏第55卷,第1057页中。,但是我们在此录中更发现“七日忏法一卷(一十四纸)”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大正藏第55卷,第1056页下。,未标作者名。可见,最澄带往日本只有方等忏补缺仪、七日忏法。但是,七日忏法到底指什么?其与湛然关系非常密切,因为永超东域传灯目录在著录湛然方等补缺仪一卷时,紧接着便是“七日忏法一卷”。我们推测,带到日本的七日忏法或许就是方等三昧行法一卷。天台忏法修习的特点,都提供以七日为一期,因此从时间上说,四大忏法都可以称为“七日忏法”。但是,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所著录的天
32、台忏法有:妙法莲华经忏法一卷(或名三昧行法)(智者大师出)(一十八纸)妙法莲华经三昧补助仪一卷(荆溪和上撰)(三纸)金光明忏法一卷(智者大师出)(四纸)方等忏补缺仪一卷(荆溪和尚撰)(三纸)请观音三昧行法一卷(入止观并天台国清百录部)方等三昧法一卷(入止观并天台国清百录部)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大正藏第55卷,第1055页中-1057页上。可见,七日忏法势必是在这些忏法之外,对照大唐内典录所录智顗的著作,惟独没有方等三昧行法。七日忏法与湛然关系密切,可能方等三昧行法与方等忏补缺仪同时流行,修习者很难断定其真正作者。二、从方等三昧行法的仪轨来说,“总相法”则称为“七日行法”。“方等忏法”称为“七日
33、行法”,这是大方等陀罗尼经的称呼,经中提到“云何名曰七日行法”、“汝当教授七日行法”、“乃可为说七日行法” 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三,大正藏第21卷,第652页上、中。,可见这就是后来的“方等行法”或“方等忏法”。方等三昧行法继承了经典的说法,称“方等行法”或“方等忏法”为“七日行法”。而且,在唐代湛然在解释摩诃止观的方等三昧“修此三昧,以七日为一期,绝不可减”时说:初文既以七日为期,复云行道。八十七日等,即是八十个七乃至六十个七,仪则具如七日行法,但咒不同耳。止观辅行弘传决卷二之二,大正藏第46卷,第191页下。七众的别相忏悔时间不同,而且咒语不同,但是轨仪是相同的,都是依七日行法。可见,方等三昧
34、行法在唐代确实被称为七日行法,而七日行法被称为七日忏法则理所当然了。而且,从用纸来看,方等三昧行法为十七栏,七日忏法(一十四纸)仍然有所差别; 古代用纸,一纸相当于现在大正藏中的一栏。其差别在于七日忏法或七日行法中,没有“别相法”,别相忏悔内容在大正藏刚好是三栏,则刚好为十四纸。可见,最澄所录七日忏法正是方等三昧行法。这样,我们便解决了佐藤哲英、大野荣人、新田雅章、释大睿等研究者对方等三昧行法的悬疑或犹豫,可以真正确定方等三昧行法为智顗的著作。道宣大唐内典录对大方等行法的著录,湛然方等忏补缺仪二卷到一卷的变化,最主要的是考察了最澄所录七日忏法一卷即是七日行法,亦即方等三昧行法的主体部分,以及圆
35、仁所录行方等忏悔法,都可以证明现存方等三昧行法是智顗亲撰的著作。当然,摩诃止观的方等三昧和国清百录的方等忏法二者比较一致 大野荣人比较了二者的关系,指方等三昧引用方等忏法共26次,见天台止观成立史研究,第392页。前面提到方等三昧的“召请法”在国清百录的方等忏法,但是国清百录的编撰是在智者大师圆寂之后,而摩诃止观是他晚年讲述,这是灌顶(561-632)在整理摩诃止观时所加的说明。 释大睿天台忏法之研究,第141页。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解释说:言百录者,大师在世未有此指,大师灭后,章安等集事迹,都有百条,故云百录。说止观时寺犹未置,即治定时,寺已成竟,已撰百录,故有此指。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之二,
36、大正藏第46卷,第190页下。国清百录的方等忏法,在章安整理摩诃止观时,应该是大众所熟知的仪轨,所以章安才会加以说明。而方等忏法和方等三昧为智者大师亲撰,这是肯定的,因为他们是国清百录与摩诃止观所收录。至于方等三昧忏法成立的时间,因为版本不同,仪轨简略程度不同,所以会有所差别。“方等三昧”或“方等忏法”的修学,这是依大方等陀罗尼经而形成的行法,分为七众通行的“总相法”和七众别行的“别相法”,诵咒行道,从而组织成方等三昧行法。但是,方等三昧行法非常复杂,而且要求非常高,于八十七日、九十七日、六十七日、四十七日等长期“别相忏悔”的七众别行的部分,自然会被省略,从而简化为七众通行的以七日为一期的行法
37、,这就是国清百录所收的方等忏法,唐代时期被称为“七日行法”或“七日忏法”。而智顗在讲述摩诃止观时,建构四种三昧的体系时,于是更简化方等忏法而成为了方等三昧。所以,“方等忏法”的形成,是从最初的复杂的行法而逐渐简化,依次为大方等陀罗尼经方等三昧行法方等忏法方等三昧的次第 天台止观成立史研究,第393-394页。,但是在唐代时期亦流传在方等三昧行法除去“别相忏悔”的咒语的版本,即最澄带去日本的七日忏法(十四纸)。从仪轨形成简化的次第,我们可以断定三种版本方等三昧忏法形成的时间。天台忏法是以法华三昧忏仪,以“十科”作为其行法组织,方等三昧行法的组织是具六缘、识遮障、禁法、内律要决、修行、受戒,明显与法华三昧忏仪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方等忏法的仪轨结构,劝修、方便、方法、逆顺心、表法,则与法华三昧忏仪的劝修、前方便、一心精进方法、正修行方法、略明修证相的组织结构十分相近。村中祐生曾经指出,法华三昧忏仪的第一“严净道场”和第二“净身方法”,方等三昧行法的“识遮障”说明四调适的部分有简略的表现,这是二者唯一的类似点。 村中祐生天台初期行法集成,印度学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厨房承包合同
- 宿舍承包合同范本
- 2025杂工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关于住房公积金借款合同书例文
- 房子装修承包合同
- 提高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训
- 2025会计工作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副食品供货合同范文
- 工程材料采购合同简单
- 2025共有产权住房 预售合同 (范本)
- 2025江苏南京市金陵饭店股份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共政策分析 课件汇 陈振明 第0-9章 导论、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政策监控
- 2025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全册单元重点知识点与语法汇编
- 《小学作文指导》课件
- 小学六年级数学方程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插画设计》课程标准
- 高考作文答题卡(作文)
- 在乡村治理中深化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一张图工作方案
-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工程伦理第二讲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