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培养管理论文_第1页
科学教师培养管理论文_第2页
科学教师培养管理论文_第3页
科学教师培养管理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教师培养管理论文 【摘要】小学科学作为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小学科学课的特点和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教育类课程应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为主的必修基础课程;以课程设计、教育技术为基本内容的必修应用类课程;以科学哲学、科学史为主的科学文化类课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科学素养;课程改革;课程设计作者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定位与创新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新开设的综合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科学启蒙。尽管在新课程改革前,我国小学中也开设有常识课、自然课,但它们仍然停留在科学普及水平。 正是由于我国学生科学素养不高,科

2、学知识比较零散的状况,新课程改革中推出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该课程标准与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课程标准明确把“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科学素养作为总目标是科学教育观创新的结果。多年来,小学科学教育停留于“讲科学”的状况,背后支撑的是“科学即知识”的理念。 科学素养首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赫德在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在美国学校中的意义(1958)提出的。1970年,赫德对科学素养的概念选择了“科学启蒙”的概念,认为科学教育的广义目的是培养一个

3、启蒙的市民,能够使用科学资源去产生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环境。1根据克劳普法的解释,科学素养是指“每个人所应具备的对科学基本理解。”2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把有关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情景中的能力;具备利用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理解科学性质的一般原理和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具备明智的对待科学态度以及具有科学有关的事物的兴趣。因此,科学素养作为一个复合概念突破单纯“知识”维度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三维方向发展。 三、科学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科学

4、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途径;第二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模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两种过程虽然结果有差异,但在心理过程是类似的,都是通过努力在已知世界的基础探寻未知领域。 科学探究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这种思想指导下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是针对以往科学教学中单一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主动求知。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通过科学探究,顺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激发了探究的热情。 四、小学科学教育类的课程设

5、计 针对科学课改革的要求,如何培养与之适合的科学老师成为教师教育关注的热点。当前,小学科学老师的培养主要通过综合理科来实施的。课程体系中科学教育课程比重偏低,使得他们很难适应改革的需求。本文试图就科学课程方案进行探讨。 1必修基础课程 新课程改革虽然把科学课定位于综合课。但对于一个科学老师而言,坚实的学科知识是他们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石。脱离了必要的学科知识,就会使科学课流于形式,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养成。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围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而展开,相应的小学科学老师也必须通过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来完成。 物质科学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它包括“固体与物质”、“运动与力”、“

6、能量的表现形式”三部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这一部分增加了“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当前材料科学与国防、航空、电子联系很紧密。科学老师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理解科学在改造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生命科学作为现在与人类生存联系紧密地学科。它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健活”和“生物与环境”。与教学大纲相比,增设了“遗传现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意识也成为科学课的主要任务。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了“生活科学”的理念,试图拉近“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地球科学从宏观的视角关注我们生存的土地。它主要包括“地球的概貌”、“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地球科学

7、在科学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更是扯开了现代科学的大旗。 2必修应用类课程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科学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它对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课程设计与教育技术,这两门应用类课程将以不同的路径去丰富我们的科学课堂。 课程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课程安排。它要求教师要有课程开发意识,敢于对现行的教科书进行重新安排;它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整合意识,敢于对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它具有活动的设计能力,敢于把知识镶嵌在活动之上。 教育技术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武装我们的科学课堂。恰当

8、的应用教育技术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探究;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小学科学老师有必要了解教育技术的作用,懂得教育技术的利弊,能够应用教育技术来服务我们的科学课堂。其中,教学软件应用于科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标准指出:“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画图软件、教学评价软件,甚至包括某些智力游戏,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或工具。如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来代替一些在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用数据库来记录和整理数据;用文字处理和画图软件来表达结论。”当然,我们要清醒教育技术只是一个工具,不可能用它来代替真实的师生互动和科学探究。 3科学文化类课程 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和探究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建构。理解科学的文化内涵,是实现科学课堂“返魅”的必要前提。 科学文化类课程包括:科学史、科学哲学。 科学史是以时间为序,记述了人类不断认识自然的历程。其中镌刻着人类的认识智慧、渗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但长期以来,由于救亡图存的需要,科学一开始就是被“功利主义”地传入,传入以后又被“功利主义”地培养,而它本来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