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始于问题 (2)_第1页
创造始于问题 (2)_第2页
创造始于问题 (2)_第3页
创造始于问题 (2)_第4页
创造始于问题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坐井观天课例及评析孝南区三里棚学校屠梅花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 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学自问始:课文学习的第一步并不是老师“讲”,而是自己“问”长期以来,教师在备课时,都会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这无疑是很好的。但我更提倡教学问题应从学生中来

2、,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以便教师直接把握学生的思维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因此,上课伊始,我作了如下设计:师: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 , 要靠小朋友们自己来学懂。学习前老师给大家提 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第二 ,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然后, 看看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 用笔勾画下来, 结合课后思考题想一想,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解决。( 全班自由朗读 , 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必要学习。 这一要求,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3、师 : 好!我们比一比, 看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教师就把学生摆到了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有利于克服教师教学时牵着学生走的毛病,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但引导学生提问只是学习的第一步, 提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学习钻研的深度和最终的学习效果,老师的一句“有价值的问题”, 给学生的提问指明了方向。】生甲 : 我不懂“坐井观天”的意思是什么。生乙 : 什么是 “井沿” ?生丙 : 我不懂什么叫“无边无际”。生丁 : 我不知道什么是“大话” 。生戊 : 老师,我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师 : 这位小朋友是不知道它们到

4、底是在争论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很好。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 : 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师 : 他是不知道谁说得对,还有吗?生 : 我不知道什么叫一百多里?师 : 谁知道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生 : 一百里是师 : 说明小鸟飞得怎么样?生 : 飞得很远。生 : 什么叫“不信”?师 : 谁知道“不信”是什么意思?生 : 不信就是不相信。师 : 真能干!你知道了吗?( 询问提问的那位学生是否还有问题 ) 生 : 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要争论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成人来说,也许觉得很幼稚,但在二年级学生的眼里,这就是“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应尊重、赏识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让学生体验思考的乐趣。对学生提出的问

5、题,要认真梳理,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者为师、讨论等方式解答。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逐步形成这样的观念: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首先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是老师或其他人所不能取代的。】(2) 平等切磋:引导学生自己研讨问题。学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便已处于学习的主动位置了,但怎样解答这些问题,他们往 往寄期望于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急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立即予以解答,而是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的火花继续闪烁,以汇成思想的火炬。我要求他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些不懂的

6、问题读课文后能不能弄懂,自己再读, 找答案。我相信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能自己解答所提出的疑问, 尤其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放手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启发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有层次地去读读、议议、练练,是能得出自己的独特理解的。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以后,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学生们完全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享受自己思想的成果。师 : 有一们位小朋友提出了“青蛙和小鸟到底在争论什么”的问题,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你们也试着争论一下吧!( 生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 : 好了 ! 刚才你们像小鸟和青蛙一样争论了一下。谁来说说争什么呀 ? 生 :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的

7、问题。师 : 天的什么问题?能不能再说具体一点?生 :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师 : 它俩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现在我们知道了它俩在争论什么了,谁说说小鸟和青蛙哪个的看法对呢?( 全班举手 ) 那么多小朋友都知道啊,全班同学告诉老师。生 : ( 齐答 ) 小鸟。师 : 很好。为什么青蛙会搞错呢?生 : 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生 : 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生 : 还有一点,文中说“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一百多里”即说明小鸟飞了很远的距离 , 又说明了“天很大”。师 : 说得真好。请

8、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纷纷奔出教室,去看天空,回来后纷纷向老师汇报 )生 : 天,的确很大。生 : 天,无边无际。师 : 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生 : 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师 : 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生 : 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事实上天的确很大。生 : 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生 : 我来补充,还因为青蛙整日坐在井里看天,从来没有出去过。【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诵读、亲眼观察“天有多大”、亲自动手操

9、作体验,自然就明白了青蛙形成错觉的客观原因。特别要强调的是,让学生思考讨论,丝毫不意味着教师放弃自己的教学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应该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我们要善于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3) 无中生有:于不疑处设疑,再次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学生思考的火花需要用教师思考的火花去点燃。学生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后,觉得已大功告成,但我没有满足于这些,而是在看似明白晓畅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于不疑处设疑”, 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师 : 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笑的含义一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

10、拿起课本研读起来。我也放手让学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培养语感。】生 : 它俩笑的含义不一样。师 : 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它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生 :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生 : 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昕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生 : 青蛙觉得自己夭夭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生 : 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师 : 说得太棒了。 ( 指名要两学生分别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 并说出这么读的理由 ) 生 : 我觉得“天天”、“ 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对自己的看法很肯定、很自信。师 : 理解得真好。你

11、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生 : 我觉得“是”、“ 看一看” 要重读, 这样就读出了小鸟很有耐心、很讲道理。生 : 我来读读小鸟的话。 ( 生朗读 )生 : 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婉转一些,要读出很善意地劝告的语气,这样就突出了小鸟很有耐心、乐于帮助青蛙。师 : 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这一教学片断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揣摩青蛙、小鸟“笑”的不同,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自读自悟,训练了学生的“悟性”, 满足了儿童内心的一种需要。学生通过读,情感得到熏陶; 通过读,深刻了解了青蛙和

12、小鸟的不同特点;同 时,也为深入了解寓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也明白了:学而不问,自以为是, 是青蛙 看问题片面的主观原因。】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首先是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始于问题”( 陶行知语 ),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探究的前提、创新的基础。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 并非天才所独有。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去问题教育”。这种“去问题教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基本上不允许学生提问,即使提问也只能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 或者是在老师能回

13、答的范围之内的,否则就被视为“钻牛角尖”而不予理睬,甚至横加批评, 因此出现了刚入学的小学生提问多, 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问越来越少的怪现象;二是教师从主观出发,提出一个个问题,直问得学生“口月良心服”、“没有问题”为止。经常可见这样的老师,在下课之前问 :“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 当学生回答 ( 很多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说 “没有问题了”, 老师才放心。而美国的教育不是这样。他们认为: 儿童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学生应该是带着许多的疑问进入课堂,带着更多或更深的疑问走出课堂。惟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大胆创新的能力。这堂课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

14、究能力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学生是学习主体,提供“发问”时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是个体和文本的对话。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越组代疤,代替学生阅读,代替学生发问。因此, 即使是一篇能够激起学生奇想、引起学生遐思的好文章,学生元暇欣赏、无暇思考, 只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地“复制”教师的认识。坐井观天是一篇充满哲理、引人思索的寓言,教师没有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而是在上课伊始,就把阅读这篇课文的权力交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思考问题的时空场景。让课文那饶有兴趣的争辩、极富情趣的哲理,去敲响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心灵之门。把握语文特点,搭建“发问平台”。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的特点。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其思想的教育、审美情趣的提高、智力的开发、非智力因素 的的培养,都必须渗透在语文能力的壤养过程之中。语文课必须姓“语”, 而不是“天文地理”、“美术”、“音乐”坐井观天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时,教师总是把它们建立在学生对课文的个体体验、对语言文字的真实感受之上,通过学生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 , 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朗读始终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发问”意识。要学生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