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中药特性_第1页
西药中药特性_第2页
西药中药特性_第3页
西药中药特性_第4页
西药中药特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药中药特性中药是具有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并以中医药 术语表示其功效,从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西药则 是以物理学、化学的指标来表示其特性,并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 标表示其功效,从而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有相当一 部分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部分特性,特别是功效方面,已能 够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来表征,从而可按西医药学 理论体系采使用。如大黄,味苦,量少可作苦味健胃药,有致泻、利 胆、抑菌等作用,从而可治疗相对应病症如便秘、胰腺炎、胆囊炎、 阑尾炎等。作者认为,如果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实行研究,设法 标定出其相对应的中药的特性,并

2、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那么, 人们就能够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了。不过,迄今此方面的研 究工作尚未展开,为医药学的未垦地。为了促动医药学的发展,尤其 是中西药的结合,建议展开这方面的研究,现就此项研究的必要性、 可能性和基本方法,作一探讨。一、西药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意义中西药的结 合,应包括两大方面,就是要对中药实行现代科学研究,同时对西药 也要实行“中药特性”的研究,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及使用规 律,使每类药均能按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使用,各择其优,进而互相 靠拢并使之结合,促动具有中国特点(中医药特点)的新医药学的建 立。1 使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

3、合的道路前进现代对中 药所实行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理、化学和临床研究。药理研究, 就是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征中药的功效。这应包 括中药的饮片,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的部位或单体化合物。化学研究 就是弄清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为控制药物质量、 制剂制备、选择给药途径及保证药物效用提供依据。临床研究就是指 用中药所能治疗的按西医诊断的疾病的情况。按上述方法研究的结果 尤其是从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往往不能再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 体系实行使用了,只能为西医按西医药理论体系实行使用,也就是说, 把中药变成了西药。长此下去,势必出现中药的消亡和西药的丰富与 发展。例如经现代

4、科学研究、发现黄连中的黄连素可抑制细菌,被西 医用作抑菌消炎药。然因尚未研究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 来表征的功效,故中医不能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它。所以,若将 黄连都用来提取黄连素,则中医将无黄连可用。这种以中药的消亡为 结果的中药现代科学研究,是难于达到中西药的结合的。即使叫做结 合,那也是失去了中药特征的结合。出现这种情况的最根本原因,是 在于没有对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尤其是有效化合物,再实行 中药特性和中医药术语表征功效的研究。如能展开此项研究,则从中 药中所得到的有效化合物,将能为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使用,从 而使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沿着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前进。2

5、使西药吸取中药之长,更好地发挥西药的优点。中药的特性如四 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是中药的特点和长处,它们与机体的 “证”相对应,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例如从四气中的寒热看,可与 “证”对应使用,即热证用寒性药,寒证用热性药,即所谓“热者寒 之,寒者热之”。再如归经,按现代观点的结核菌感染的疾患看,有 肺、肾、肠、骨等结核病,按中医理论体系分析,这不同部位的疾病, 属于不同归经,在选用药物时,是要考虑到的。不过西医却一概用抗 痨药物。西医这种对机体疾病部位不加区分而选用药物,是因为西药 无归经之说所致。如果西药的此种“归经”特性被研究确定后,则能 够更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再

6、如抑菌消炎药的 抗生素和磺胺药,都是针对致病菌而起作用的,凡为细菌感染性疾患 均可考虑使用,而对机体状况、病变部位、病情等考虑较少,但按中 医观点,不但要考虑到病源,更要考虑到机体状况,从而选用相对应 特性和功效的药物。就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来 说,即使从西医角度看均属细菌感染性疾患,但从中医看,在急性期 属实热证(或湿热证),应选用苦寒药,而在慢性期,则属虚寒证 (久病必虚、虚易成寒)是不宜选用苦寒药的。临床实践已证明, 磺胺类和抗菌素类药物对急性期效果较佳,慢性期效果不佳。这已在 一定水准上说明这些药物具苦寒之性味。但现在尚未深入研究它们的 中药性味,而仍是同一药物施治于

7、不同的证。这从中医药理论讲,是 违反用药规律的,所以,难能更好地发挥这些西药的功效。如能对磺 胺类、抗生素类的性味实行研究,确定其属性,那么,现在这种不分 证地使用的情况就会改变。从而能够保留西药之优,吸取中药之长, 更好地发挥作用。3. 丰富和发展中药学中药学的丰富和发展,主要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数量的增加,这好理解。现在中药(包 括草药)大约有 5000 种(中药大辞典收载 5767 种),而现在常用的 西药的品种比这更多,如果能对这些西药按中药特性分别归类并用中 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及使用规律,使其成为“中药”,显然能够大大 丰富和发展中药学。所谓中药学质量的提升

8、,就是经过对中药的现代 科学研究,弄清其成分及各成分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同时经过药理和 临床研究,确定各成分的药理和临床作用,也包括单味药(即混合物 形式)的药理和临床作用。从而总结中药的特性及功效和使用规律的 现代科学内容。这可包括两方面内容,就寒热性来说,在物质上,究 竟哪些物质结构表现寒性作用,哪些物质结构表现热性作用;在生物 活性上,究竟哪些现代观点的生物活性表示寒性这个特性,哪些生物 活性表示热性这个特性。这样就能够从现代科学水平上,阐述中药的 特性和使用规律而丰富和发展中药学。促动中西药的结合创造有利条件。因为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之一 发现的有效化合物,能被两种医学体系使用,西药的

9、归属分类, 也能被两种医学体系使用。在此基础上,再归纳和探索中药的现代科 学规律,即物质和生物活性方面的规律,从而促动中西药的结合。以 药效为基础,又能反过来说明疾病的发病本质,从而促动中西医的结 合。例如,中医所称的热证,一般是用寒性药物治疗,若药物的作用 机理弄清了,那么,就能够说明证的本质。西医的热症,是指体温高 于37C来说;而中医的热证,不但包括高于 37C的体温,还包括体温 并不高于37C的热证,在中医的热证中,一般用寒凉性药物,但对那 些假热真寒证,却要应用甘温药,即谓甘温有时能祛大热。这样,如 果对不同类型热证(或热症)所用药物的作用机理搞清楚了,那么, 也就能够把中医和西医关

10、于热证(症)的概念得以划分或统一,进而 促动中西医的结合。二、西药是否具备中药的特性和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功能对这个问 题尚未实行深入的研究,但通过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够说, 还是有一定理解基础的。1 物质的同一性不论西药还是中药,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即由相对 应化合物构成,这两类药物的化合物具有以下的同一性:( 1)它们大 多由天然化合物或人工合成化合物构成。例如西药的利血平,是天然 产物,磺胺类药物是人工合成产物,中药的绝绝大多数如麻黄等是天 然产物,但也有人工合成的,如砒石,即为由雄黄(硫化砷AsS)炼制(氧化)而成的三氧化二砷( As2O3)( 2)就成分来说,有的为结 构清楚的

11、单体化合物,有的为结构不清楚的混合物。如西药阿托品、 磺胺噻唑是结构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巴甫洛夫合剂、三溴片等为成分 结构清楚的混合物,而相当一部分格林制剂及一些天然药物如洋地黄 叶、番泻叶等,其成分结构不完全清楚。而中药,即使绝大多数药物 的成分结构尚不清楚,如天麻、竹茹等,但也有一些成分结构清楚的, 如冰片即为龙脑,相当一部分矿物药的成分结构大体清楚。( 3)中药 和西药都有中国产的和外国产的。如西药所使用的大黄,就是以中国 产的为优,但很多现在使用的西药为国外首先研制出并生产的;中药 的番红花、西洋参等都是由国外进口的,而绝绝大多数传统中药却是 国产的。2 生物活性的同一性不论中药还是西药

12、,其应用对象是一致的,即 都是用来治疗或预防人体的疾病,这是生物活性同一性的基础。用现 代科学术语来讲;所谓生物活性,就是指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病 理状况的影响水平。治疗疾病,就是使异常状况转变为正常。仅仅因 为中药和西药是处于不同的医药学体系中,才具有用不同术语所表示 的生物活性。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医药学知识的积累,现在逐渐在 取得共同的表示方法。例如,中药的很多苦寒药,均具抑菌消炎作用, 当然,并不能由此而完全认为抑菌消炎作用即为中药特性味苦性 寒的表示方法,但起码这表现了中药的味苦性寒这个特性的一个方面, 又如,很多补益类中药具有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这就说明, 这类中药与西药

13、的免疫增强剂具有此方面的共同生物活性。作为西药, 虽然现在尚未实行其中药特性和功效的系统研究。但在临床使用中, 已发现一些西药表现为中药的特性和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功效。例 如服用阿托品后,表现颜面红赤、口干、口渴等,而这些表现是中药 热性功效的一个方面,可见,在这方面来讲,阿托品表现为中药特性 的热性,又如考的松,这是激素类西药,一些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它 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而对肾阴虚病人效果不好,这说明它具有中 医药学术语的补肾阳的作用。可见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同一性。3 中医具有研究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的悠久历史现在使用的一些 中药,本来并不是中国产的,它们在传入我国之前,即使作为药用,

14、 因其不具备中药特性和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功效,也仅仅按西医药 理论体系或民间药来使用。但在传入中国后,由中国的中医药人员加 以使用和研究,逐渐总结、归纳出它们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学术语 所表示的功效,使它们能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使用,最后成为中 药,有的并成为常用中药;例如番红花主产南欧及伊朗等地,乳香产 在红海沿岸至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苏合香主产土耳其西南部, 没药主产红海及阿拉伯半岛,西洋参主产美国及加拿大等地。西医在 使用这些药物时,是按西医药体系来使用的,而现在它们早已是常用 中药了。就是在近年,这类研究工作仍在实行,如水飞蓟,为菊科植 Silybummarianum(L.

15、)Gaertn 的瘦果,原产南欧及北非六十年代末 及七十年代初,国外报道,它可治疗肝炎,并实行了化学、药理、临 床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确可治疗肝炎。我国将其引种后(主在华北、 西北等地),不但实行了现代科学的化学、药理等研究,同时实行了 西医药学体系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也证明,确实对肝炎病有一定疗效, 另一方面,又对其实行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下的研究,经临床使用和总 结,归纳出了它的一些中药特性和中医药学术语表示的功效。如“性 味:苦、凉;功用:清热解毒、具保肝、利胆、保脑、抗 X 线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125)这样它 就成了中药,可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使用了。总

16、观之,过去既已 把一些按西医药理论体系使用的西药,经过研究,总结和归纳出它们 的中药特性和功效,那么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西药,包括天然和人工 合成的单体化合物,经过研究,总结和归纳出其“中药”特性和用中 医药学术语表征的功效。三、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从我国古代及现代 对中药特性和中医药学术语表示功效的研究来看,其基本方法和主要 途径是:对药物实行表观考察、临床效用观察及逻辑思考,进而加以 总结和归纳。那么,对现代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的研究,也应遵从 此种方法和途径,具体如下: 1. 表现特性的考察研究中药的表观特性, 如气味、颜色、质地、性状等,基本是通过直观的考察研究,总结

17、归 纳出来的,如颜色,就是人们肉眼所见之颜色:质地,就是手触、牙 咬所感受的具体情况;性状究属固体、液体,是一目了然的;嗅味是 用鼻嗅感知的。就是中药较突出的特性味,在古代,开始也是由 口尝而确定的。即使在近代,仍有人在实地实行中药味的考察。据报 道,有人将近 300 种常用中药实行口尝,结果,其味与文献记载相一 致者占 786。当然也有部分中药难辨其味者,是后来根据临床功效 按中医药理论实行研究的,如有的能解表、归肺经,往往将其味归纳 为辛等。如上方法,对西药的表观特性研究,也是适用的,即通过实 地考察,或闻、或看、或触摸、或推导,从而赋与西药以相对应的中 药特性。这部分工作,对西药来讲,还

18、是较易实行的,因为其中很多 在文献上已有记载了。如黄连素,黄色结晶,味极苦,水溶度较小, 这实际已使其中药表观特性具备了。2 通过文献研究,归纳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中药的特性和用中医 药术语所表示的功效,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临床疗效总结、归纳出来 的。就中药的重要特性一一性味来说,就是这样实行的。例如秦艽, 本草衍义云:“秦艽,本经谓之苦平,而别录加以辛及 微温,以其主治风寒湿痹,必有温通性质也,然其味本苦,其功用亦 治风热,而能通利二便,已非温药本色,后人且以治胃热黄疸烦渴等 证,是非温性,更是彰明较著。”可见,作者倾向于此药为寒性。再 如雄黄,本草经疏云:“雄黄,味苦平,气寒有毒,别录加 甘

19、、大温,甄权言辛,大毒。察其功用,应是辛苦温之药,而甘寒则 非也。”对于西药,己实行了大量的药理学和临床学研究,并通过临 床应用,对它们的功能、主治、毒性、副作用、禁忌等,都已积累了 大量资料;根据这些文献资料实行研究,并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来分 析和归纳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能够赋与它们相对应的中药特性和 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功效,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3. 临床研究设想如下:给同一病人,按两套医药学体系实行诊断,随 采用一套医药学体系实行治疗,而后再按不同医药学体系实行交叉总 结归纳。如先由中医作出诊断,并开具所应采用的药物,但并不让病 人服用,然后再由西医实行诊断和治疗,并且让病人服用

20、所开给的药 物,然后根据服用西药后的功效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这些西药的相 对应的中药特性和功效,例如黄连素这个西药,在西医药学体系中, 主要用作抑菌消炎药,治疗胃肠炎等,近年又了解它具降低血压和机 体氧耗量的作用等。胃肠炎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胃肠炎,从中医药学体 系来分析,急性胃肠炎系属于湿热证,用苦寒燥湿药治疗为宜,而黄 连素正是对此病证疗效好,所以能够从中医药学体系认为黄连素具苦 寒之性味,其功效为具清热燥湿作用。这是初步的结果分析。如果经 过深入研究,发现黄连素确是如此,那么它对慢性胃肠炎就不宜使用, 因为慢性胃肠炎是久病,久病易虚,虚易成寒,寒性证是不宜使用苦 寒药的(配方中属另一情况)事

21、实上,临床上也证明,黄连素用于 治疗慢性胃肠炎效果并不好。黄连素的中药特性和功效,还可从它降 低血压和机体氧耗量方面作进一步分析归纳。机体内氧化作用是机体 产生能量的重要生化反应,氧耗量降低,说明氧化作用减弱,能量产 生减少。机体能量产主的减少,从机体来讲,应表现为寒证;从药物 采讲,则表现为寒凉性。血压升高,往往属于阳亢,阳属热,故能降 低阳亢型高血压的药物,应为寒凉性。如果对黄连素再实行更多方面 的临床研究和总结、归纳,使得它具备中药的特性和功效,那么就可 在中医药体系中使用了。4 创立适合研究中药特性和功效的实验动物模型和指标来实行研究 这种方法是一种很重要、并且很有前途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有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