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灸法补泻法_第1页
【精品】灸法补泻法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推荐】灸法补泻法?伤寒论?提出“火逆、“火劫之说,针法属泻,灸法属补的传统观念已被奉行了 1000多年,直至1985年6月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针法灸法学?还在“灸治考前须知中指出“但凡实证、热证及阳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实际上,灸法仅属温补的观点确实值得进一步商榷。如果机械地认为针法属泻,灸法属补,就会无形中否认了针和灸法补泻的实际意义。灸和针是两种各不相同的治疗方法,由于针和灸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经穴为刺灸 点,在临床上有着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中医根本治疗原那么是调整阴阳,使之平衡 阴与阳是相对而言的,补与泻也是相对而言。因此,灸法本身应该是既能补虚又能

2、泻实,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因此灸法仅属温补的观点既不附合中医根本理论,更不 符合中医实践。一、灸法补泻的渊源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明确指出灸疗补泻。如?灵枢。背腧?篇说:“气盛那么泻 之,虚那么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传其艾。 须其火灭也。?黄帝内经太素?谓“传字作“傅,杨上善注解说:“吹令热 入以攻其病。故日泻也。傅音付。以手拥傅其艾吹之,使火气不散也。元代朱丹 溪在?丹溪心法。拾遗杂论?说“灸火有补火泻火。假设补火,艾火黄至肉;假设泻火, 不要至肉,便扫除之。朱氏发挥了?黄帝内经?灸疗补泻的要领。明代李梃在?医 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

3、,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 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李氏 不仅对灸治的适应范围和灸治机理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而且明确指出灸疗适用于寒 热虚实之证。清?神灸经纶?言:“灸者温暖经络宜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 行 作了进一步补充。综观以上记载可见,灸疗补泻起源于?黄帝内经? ,后经 历代医家的临床发挥,内容更加完备。古代医家不仅从理论上进行阐述,而且也积累了这方面相当的经验。例举如下。补法:?类经图翼?介绍灸中脘,气海以治“脱血色白,脉濡细,手足厥冷其效 如神。?古今医统大全?中言:“中寒,阴寒厥冷脉绝欲死者,宜灸之。气海、 神门、丹田、关元,宜灸百壮。?针

4、灸易学?:“血崩漏下,中极、子宫灸。泻法:?备急千金要方?曰:“凡卒患腰肿、附骨肿、痈疽、节肿、皮游毒热肿,此 等诸疾,但初觉有异,即急灸之立愈。?丹溪心法?灸治热病可令“火以畅达, 拔引热毒。为“从治之意也,根据火性就燥,同气相求之理,或灸以引火化气, 兴旺透泄,引热外解,是灸治实热闭郁之急重症的关键。?医学人门?曰:“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寿世保元?治腹中有积,大便闭塞,心痛诸痛“以巴豆 肉捣为饼,填脐中,灸三壮。等。对于灸泻的机理,历代医学家亦作了不少阐述,如金。刘河间阐发炽热病机,创火 热论,他对外科阳证认为“疮疡者,火之属,治之“当外灸之,引邪气出而方止。 吴亦鼎在?神灸经纶。

5、外科证略?中说:“凡疮疡初起七日以前,即用灸疗,大能 破结化坚;引毒外出,移深就浅,成效胜于药力。这都说明外科阳证可用灸疗, 灸后可引毒外出,移深就浅,破结化坚,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故疮病可愈。在热 证方面用灸疗,朱丹溪认为此灸可使“火以畅达,拔引热毒,此从治之意也。他 用灸治阴虚证,认为“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故也。他已把灸治热 证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王石山认为“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热 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以上这些理论对我们的临床仍然有一 定指导意义。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说明,以艾叶为原料的灸治疗法,其灸治效应与灸术补泻方法有 着密切的关系:如用泻法灸百会穴治疗急性神经血管性头痛,效果显著:用灸补法 治疗遗尿疗效甚佳。对高血压患者使用艾灸泻法。结果灸后80%以上患者血压下降,对低血压患者采用艾灸补法,结果灸后全部患者血压均上升。用灸泻法治疗带状疱 疹,炎后即可控制病症。可见艾灸补泻已被应用于寒热虚实各种病证中。现代许多学者对灸法的补泻机理也作了某些探讨,一般认为灸行泻法其机理有五:1以热引热:使邪外出到达以热引热,使邪热泄之散之。并认为此灸火力猛峻,不 能深入,很难循经深透远达,故无入里助热之弊,此同气相求之理,以热引热之法 也。开辟门户,弓I邪外出:认为灸后的起泡发疮,皆为给邪以出路。温通行散、 消瘀散结:因气血得热那么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