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考【精品文档】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考 罗宝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福州 350122) 摘要:“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为医学谚语,但其语义却存歧见。本文溯源谚语出处,考察其文献语用情况,认为其义应为“有了疾病不去治疗,亦能得到中等水平的疗效”。其内涵反映了古代医疗水平低下,民众为防止医药之弊,退而求稳的医疗观念,其医学意义应该一分为二看待。关键词:语义; 内涵; 意义;基金资助: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No.FJ2015B127),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No.JAS150274)On the Origin and Meani
2、ng of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LUO Bao-zhen(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China)Abstract: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is a proverb, the semantic meaning of which is controversial. This paper traced its original sources, studied its pragmatic uses in documents and c
3、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roverb means “Illness can be partly cured without being treated”, which implies that in ancient times, as medical treatment skills were at a low level, people preferred not to see doctors to avoid the adverse effect of medicine. But this concept should be viewed reaso
4、nably, as everything has its good and bad sides.Key words: semantics; connotation; influence Funding: Fujian provincial social science planning projects (No.FJ2015B127),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No.JAS150274) 谚语“
5、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产生于汉代,宋明之后被频繁征引并衍生多个谚语。但目前此谚语义存有歧见,有四种释读:有了疾病不治疗,常常相当于得到中等水平医生的治疗,意在讽刺庸医1;有了疾病不治疗,常常能够得到中等的治愈率,反映民众谨慎求治的态度2;有了疾病不治疗,通过机体调节可自愈,常常能够符合医理,旨在强调机体自行恢复3;疾病因误治而不能治,治疗的原则要合于医理,阐释方药治病须契合医理4。尽管已有学者从语言学、医学角度进行考释,但孰是孰非,仍让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应综合考察谚语语词与其语用情况,方能得出正确结论。由此出发,本文溯源谚语出处,结合文献语用情况,还原谚语语义,揭示其社会内涵,阐述其医学意义
6、,望于古代文献研读及谚语的传承有所助益。 谚语出处“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始见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其方技略将汉前医籍分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类,录其书目,再作小序总结。此谚出自“经方”小序:“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5由“故谚”可知,此谚产生时代应早于东汉。除谚语外,此序有两层含义。先言经方治病机理:考察药物性味及疾病性质,配成适宜的药剂,使机体恢复至健康状态。次述经方误用的恶果:不明经方之理,“以热益热,以寒增寒”,
7、会伤及病人体内正气。而序末故谚“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是总结整个小序还是仅承误用经方而言?方技略篇末总序:“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今其技暗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此言明各小序的宗旨:既“论其书”(强调各类方技之内涵),亦申明“其术暗昧”之具体情状。此“释术之旨意+明术之得失”之体例见于医经、神仙、房中各序,经方小序亦然。故“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并非总结整个小序,乃承庸医误用经方而言。由此可进一步推断:此谚语义背景与庸医误治有关,而与经方治病无涉。 谚语语义 谚语属特殊词汇,具有浓缩的结构和意义的整体性,其语义并非所构成词汇的简单叠加,需要综合其语用情况加以考察。就谚语词语而
8、言,“不治”、“中医”具有多义性。“不治”既可作行为动词,义为“不去医治”;又可作结果动词,释为“不能治疗”。“中医”更具歧义:一可视为偏正词组,释为“中等水平的医生”,亦可释为“中等水平的疗效”;另一则视为动宾词组(“中”读“zhng”),谓“符合治疗”、“符合医理”。要厘清谚语中多义词造成的语义歧异,则需考察其语用情况。汉代后此谚衍生出数条语义相同的谚语。钱大昭汉书辨疑注此谚曰:“今吴人犹云不服药为中医。” 5229.由此可知“有病不治”义同于“不服药”,“不治”即“不去治疗”。明代亦见“不服药为中治”的同义谚语。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古人以病不服药为中治。盖谓服药而误,其死甚速,不药其死犹
9、缓,万一得明者治之,势或可为耳。以吾所闻见者验之,中治疗之说有以也。”6此谚用“中治”取代“中医”,可见“中医”之“医”为“治疗”之义。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轻药愈病论详细阐述“中医”之义:“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说,自宋以前有之。盖因医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能辨医之高下,故不服药。虽不能愈病,亦不至于为药所杀。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退,内伤渐复,亦能自愈,故云中医。”7可见,“中医”并非“中等水平的医生”,亦非“切中医理”之义,而是陈述“有病不服药”的后果:不能尽愈诸病,亦有自愈的可能。明代史可法可茶小传论述朱丹溪学生可茶的治疗原则是“恒得中医”:“然可茶守丹溪之说,自谓恒得中医,至自比李英公用
10、兵,不大胜,亦不大败云。”8 其言明“中医”指“不大胜,亦不大败”的治疗效果,即“中等水平的治愈率”。对疾病治愈率的记述,古已见之。周礼天官医师评价医生医疗水平:“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汉代郑玄注:“失四为下者,五则半矣,或不治自愈。”周代宫廷医生“十失四”(60%治愈率)在医技上已属下等,“五则半矣”之“五”即“十失五”,仅一半的治愈率。清代孙诒让指出“有病不治,恒得中医”与“五则半矣,不治自愈”意义相同。9 ,也就是说谚语之“中医”即“中等水平的疗效”。综上,“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指有了疾病不服药的治愈机率,其语义应为:有了疾病不去治疗,常能获得中等(
11、50%)的疗效。 谚语内涵谚语被誉为“人类文化的语言化石”,短小精悍的语汇中往往蕴藏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溯源“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语义背景,其真实反映了医疗水平不高的时代,民众消极的求治态度。 1. 社会背景:医生整体医疗水平平庸民众之所以“有病不治”,缘于庸医胡乱用药,谚语折射出古代整体医疗水平不高的社会现实。古代文献记述名医虽多,但相较于整个医生群体,寥若晨星。整体而言,民间医生技术平庸。汉代文献对此多有述及。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指出东汉以来“其技(方技)暗昧”,在“医经”“经方”小序均批评了庸医“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以愈为剧,以生为死”的误治情状。汉末张仲景伤寒论序历数上古至汉代的名医
12、后,“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而民众一旦有疾,只能“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10张氏慨叹汉末庸医医技不精的现实。而检视医学文献,疾病为庸医误治论述颇多,尤以伤寒为甚。伤寒论:“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成无己注:“太阳病三日中,曾经发汗,吐下,温针,虚其正气,病仍不解者,谓之坏病,言为医之所坏也。”1041.被庸医误治导致的“坏病”,在伤寒论中有多处。故北齐宋侠经心录论曰:“伤寒病错疗祸及,如反覆手耳。故谚云有病不治,自得中医者,论此疾也。”11庸医盛行,那么整个社会医
13、疗水平如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列举“博而不精之士”:“卜筮射六得三,医药治十差五如此之类,略得梗概,皆不通熟。”12其谓医术不精的医生仅能“治十差五”即50%治愈率,这可能就是当时庸医实际医疗水平。孙思邈千金要方序:“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媱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13同书卷一又言:“古之医者,自解采取,阴干曝干皆悉如法,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今之医者,所以治十不能五六。”13孙氏所谓上古医生有90%的治愈率应是崇古思想的表现,而魏晋南北朝以来医生的治愈率显然不及50%。宋元之后,此谚频见并衍生“不服药为中医”、“不服药胜中医”、“勿药
14、为中医”等同义谚语。宋苏辙栾城后集卷十一“历代论五宇文融”:“古今善言医者患医之难,以为有病不服药,常得中医。盖良医不可必得,而愚医举目皆是。愚医类能杀人,而不服药者未必死。”14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今称医者多庸人,治之失理,以生为死者甚众,激者至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15这种观念频频见诸文字,正可折射出医人水平总体平庸的普遍性。 2. 语义内涵:为防医药之弊的消极求治观念社会整体医疗水平不高,庸医误治频见,民众对医生充满了不信任感。在难辨医术工拙的情况下,民众宁可放任疾病不治,坐视以待吉凶自定,实为权衡利弊后不得已的选择。汉代王充论衡须颂篇:“今方板(技)之书在竹帛,无主名所
15、从生出,见者忽然,不卸服也。如题曰甲甲某子之方(某甲某子之方),若言已验尝试(尝试过很有疗效),人争刻写,以为珍秘。”16 汉时医方若无标明作者姓名和来源,民众不愿服用;而方有所本且尝试有验的药方,方才受到欢迎。此侧面反映时人对医生的不信任感。李中梓颐生微论:“长沙张仲景伤寒论二十二篇,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金匮玉函等经,属伤寒之鼻祖,真济世之慈航。若法奥未详而妄轻投治,比之操刃何以异焉?至激愤之说以不服药为中医,今读者酸鼻矣。”17庸医胡乱用药,打击了民众求治积极性,民众求治疾病无异乎以身试药。“俗无良医,枉死者半;拙医疗病,不如不疗” 18 ,程颢二程外书卷十二:“病卧于床,委之庸医
16、,比于不孝不慈” 19,均是抨击庸医误人的激愤之语。另一方面,与庸医误治相较而言,放任疾病不治疗不失为稳妥的选择。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药不当病,服之每未见害,所以言医易,而医者日益多。殊不知既不当病,便隐然受其累,病家不觉,医者亦不自省。愚谓微病自可勿药有喜,重病则寒凉攻补,又不敢轻试。谚云不服药,胜中医,于老年犹当。”20道出了民众不愿就医的根本原因:“虽未能尽愈小疾,然贤于误服恶药。”21元代赵汸东山存稿卷五“葬书问对”:“譬如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其视委之庸巫,听其贪戾妄作,冥颠暗覆于一坏(抔)之壤而不自知者,则大有径庭矣。”22更说明“有病不治”实为权衡利弊下不得已的选择。明代张宁方洲
17、集卷一九“恒斋说”:“又言有病不治得中医,皆所以防医药不精之弊。”23其道出谚语的本质“防止医药不精之弊”。要之,此谚多用于庸医误治的语言情境中,其语义隐含了民众对疾病被庸医误治、不去治疗两种后果的对比,民众宁可放任疾病以待吉凶自定。其实质是医疗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民众为防医药之弊的消极求治态度。 谚语价值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是民众为求稳妥的医疗思想,但从医学角度检视,病有不同,则治疗有异。故治与不治,当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世言不服药胜中医,此语虽不可通行,然疾无甚苦,与其为庸医妄投药反败之,不得为益也。”24已指出此谚不可通行,仅于微疾小病,方能不治而愈(自限
18、性疾病)。张从正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余尝告陈敬之:若小儿病,缓急无药,不如不用庸医。纵有微疾,虽不服药可也。”25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轻药愈病论” :“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退,内伤渐复,亦能自愈,故云中医。”并在同篇中指出:“此外如吐血久痞等疾,得药之益者甚少,受药误者甚多。如无至稳必效之方,不过以身试药,则宁以不服药为中医矣。”724但更多时候需视病情而定。郭雍伤寒补亡论:“问曰:伤寒日满自差之说果何如?雍曰:虽古名人亦有是论,惟张孙不取也。许仁则言:自心不全甄别,他医难得精妙。与其误疗也,宁得任之。但能薄滋味,适寒温,将理中冷暖,守过七日,此最为得计。其中事须服药,不可徒然者
19、,惟多日不大便,暂须一转泄耳。雍谓此说固善,然人感疾,轻重难同,幸而所感不重,证循常理,则有是说。假令感疾深重,变证不常,日满则死也。所以仲景言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及在腠理,以时治之,孙真人言勿令病气自在,恣姿攻人,拱手待毙也。岂许氏之言与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之言,皆有激而云乎?”26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失汗衄血证八十一:“又云病不服药,犹得中医,此为无医而设也。若大小便不通,必待其自瘥乎?盖前后不得溲,必下部腹胀,数日死矣。又况结胸、蓄血、发狂、发斑之类,未有勿药而愈者。知(智)者知变,愚者执迷以取祸也。须是随病浅深,在表在里,或阴或阳,早为治疗。如救火及溺然,庶易瘥。”27可见,病情危重而徒守此
20、谚,只会贻误病情。综上,“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指有了疾病不去治疗,常常能得到中等的疗效。其反映了医生总体治疗水平不高的社会背景下,病人为防止医药之弊端而采取的消极求治态度。就医学而言,此谚语应该一分为二:于微疾小病而言,往往能不治而愈;而就大病而言,仍应及早治疗。参考文献:1 余时英.中国医学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696.2 于赓哲.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2.3 辞源(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49.4 毛“有病不治,常得中医”5 陈国庆编.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229.6 陆容.菽园杂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145.7 徐灵胎,刘洋校注.医学源流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4.8 归有光. 归震川全集M. 北京:国学整理社, 1936:324.9 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M. 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照顾小孩家庭保姆聘用合同范本
- 2024健身劳动合同
- 导游与旅行社合同范本
- 室内设计合同中的收费标准
- 浙江省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5套【附答案】
- 技术转让合同书样本样式
- 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 担保借款合同格式范本
- 标准劳动合同范本样式
- 2024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协议
-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品牌经理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5年
- 多能互补规划
-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
-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课件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
- 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单元教学设计)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补充(北京)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司研发项目审核管理制度
- 《诗意的色彩》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