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_第1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_第2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_第3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_第4页
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f you treat every day in your life like the last day in your life, your life will be more exciting.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数学说课稿 篇1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旋转变换。下面,我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分七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向大家说明。一、 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_第四节内容,从知识结构上讲,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的又一基本图形变换,也为今后研究其他具有对称性质的图

2、形及几何变换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它既是数学上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它和轴对称、平移这三种变换既是_的重点也是_的难点。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研究旋转现象,抽象概括出旋转的概念,探索发现旋转的性质。(2)教学难点:由于旋转较前面的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对学生在观察图形和空间能力想象有进一步的高要求,学生对旋转变换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范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3、突破难点的关键(1)设置恰当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2)通过演示操作及运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旋转变换的性质,加深旋转变换的三要素的理解。二

3、、 学生情况分析在学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种变换,对图形的运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对本节内容比较容易接收,但初一学生的想象比较单纯,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观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弱,而且旋转变换较前两种变换复杂、要求也高。所以在下面的几个环节设计中都要考虑到这一情况。三、 课程目标分析在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材的知识基础后,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实例认识旋转变换,经历探索,发现旋转变换的性质。2、经历学习活动,学会交流合作及独立探究。3、会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旋转变换后的图形。4、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应用旋转变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

4、力。5、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试验等方面的能力。四、 教法分析鉴于初一学生思维的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概念教学中以生活实例为背景,从具体事实上抽象出旋转变换的概念。为了突破难点,选用情景探索、类比、发现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加强对学生直觉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启发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五、 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学法上,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5、。六、过程分析(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为了使导入生动形象,使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1)升红旗的过程;(2)飞舞的蝴蝶;(3)大风车的转动等等。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你能从这些在做各种运动的图片中找出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吗?它们各具有哪些特点?有没有跟这两种运动不一样的运动?来引入课题。实现了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除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运动外还有另外一种运动旋转运动,也让学生感受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旋转变换)_于物体的旋转运动。又为了下面对三种变换做一个比较做好准备。(二)合作交流,探索问题旋转变换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学时显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旋转

6、现象的图片,设计如下几个提问:(1)风车是怎样在转动?转动有规律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风车的转动的过程描述出来吗?这些物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合作学习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得出旋转变换的有关概念(旋转变换、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变换的条件:绕一个固定点,按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指做圆周运动)同一个角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体旋转运动的特点:物体的各部分旋转的方向和角度都相同,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保持不变。本环节的意图是突出重点。通过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突出了运动的观点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认清概念的本质。(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为了使学

7、生加深对旋转变换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充分利用教材中p53的“做一做”第1小题,并提出设问: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准备从哪方面入手?要讲清楚这个运动过程,你觉的要抓住哪些要点?学生讨论。并通过几个练习加以说明。(这几个练习题的设计的思路是:要旋转的图形只告诉你的是三要素中的其中两个要素,问这样的像能画成功吗?)用意是强调三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做一做” 1、如图,经过怎样的旋转变换,可由射线op得到射线oq?2、引导学生归纳出要叙述一个旋转变换必须写全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然后补充几个练习加以巩固。(学件三)3、并再次设问:经旋转变换所得图形和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全

8、等吗?从而得出旋转变换的性质之一(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经旋转变换所得图形和原图形是全等的。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理解巩固概念,在理解巩固概念的同时进一步揭示概念的实质,得出性质。(四)讲练结合,巩固提高1、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讲解例题。由师生共同分析,引导学生采取多种策略完成本题,(这个例题是本节课的难点,运用类比的方法,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平移变换做法,由此联想到本例是否也可从几个关键点着手呢?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进行旋转,给学生一个大概的位置印象。然后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察点旋转变换和线段的旋转变换(学件二),从中直观形象地找出作旋转变换后的

9、像的方法。)并通过示范性板书,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如图,o是外一点。以点o为旋转中心,将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作出旋转变换后的像。解:如图。(1)、以点o为旋转中心,分别把点a,b,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得点、.(2)连结,。就是所求作得 旋转变换后得像。2、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设计几组巩固、反馈练习。练习题组一:(1)在例题的基础上,旋转角度改为180。(2) 教材中的课内练习p54 1、2。这是一组基本型的练习题,及时根据学生练习的信息反馈作出诊断。练习题组二:(1) 再在例题的基础上,把旋转中心的位置改在图形内部。(2) 把例题中的三角形改为四边形,

10、旋转中心为某一顶点。这组题是在上一组题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通过本例和练习题组二总结出旋转变换的作图方法以及旋转变换的性质之二。(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角度。作图方法:可以先将图形上得某些点作旋转变换,然后根据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点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性质,作出原图形的像)练习题组三:利用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补充练习)补充这个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五)探索与发现利用教材p53“做一做”的第2小题和p55的“探究活动”,来对旋转变换、轴对称变换及平移变换在形状、大小和方向等方面做个比

11、较和总结。教学时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利用学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问题。这一环节的内容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六)归纳小结1、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提出设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与探索,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收获?”以谈话交流形式重点小结以下内容:(1)旋转变换的概念及其内涵。(2)旋转变换的性质(3)旋转变换的三要素。(4)认识到数学知识_于生活,并应用于实践。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加深印象,得以理解和巩固。2、作业布置。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为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七 教学评价分析本节课的评价是以鼓励式评价为主,辅之以过程

12、评价,采用师生交流中评价、学生活动中评价、解决问题中评价等方式灵活处理。数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本单元是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是在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让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数量与总量的百分中,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过程与方法: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对比观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

13、密切联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加强学生思想教育。3、说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发现信息。教学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断。二、说学法教法: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通过独立思考,开展同桌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例使学生感

14、受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并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数学教学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引入新课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有的同学已经感冒了。那么在冬天我们如何增强体质,抵御严寒,预防感冒呢?同学们自然就会想到参加体

15、育锻炼,教师随之就问,你们知道我们班参加各项体育项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吗?学生感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统计一下。这样学生在生活中有了统计的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得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知识整理,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哪些数学信息,感受条形统计图的作用。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

16、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当学生提出喜欢乒乓球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在条形统计图中不能很容易的看出,而这种百分比在生产生活中又会经常用到,这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种新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由此而产生。面对新知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体验扇形统计图的价值,感受到扇形统计图的优越性。三、教学流程分析:(一)激趣引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资料,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_于生活。(二)新旧知识对比,探究学习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最喜欢的明星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小组交流。在此

17、基础上,出示教师收集的扇形统计图资料,引导学生读图交流,并归纳概括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三)练习提高学生在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出示教科书第107页做一做及108页习题2,使学生会利用扇形统计图处理解决问题,以同桌互问互答得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四)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中的收支情况,力争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体会数学带给我们的人文性。数学说课稿 篇3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式与方程中的内容。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周长、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四年级下册第13单元已经学过,通过复习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相关知

18、识。本课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也为学习方程以及其他的代数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逐步过渡到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层次深入,便于学生有效掌握。二、说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着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确定以下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19、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完整地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发展符号感。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从具体问题情境抽象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方法。四、说教学方法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为此,在教法上我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创设具体问

20、题情境,提供丰富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是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从具体事例中逐步进行抽象概括;三是注重有机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方式方法。五、说教学过程我们面对的是少年儿童,是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珍爱他们。根据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感受意义1、 奶奶买了4千克香蕉,每千克a元,一共要用多少元?列算式是:ax4= 4a1xa =a答:一共要用4a元。2、比一比:比x多7的数是( )

21、,比x的7倍少a的数是( )。3、(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2)、省略乘号的时候,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3)、1和字母相乘,1可以省略不写。首先我用买香蕉为素材,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数学内容,理解数量关系。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理解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暂时不确定的数参加列式,再通过对比,概括出字母表示数的要点。设计意图: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_于生活,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练一练:1、用s表示路程, v表示速度, t表示时间,路程

22、、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或( )或( )2 工作总量(c)、工作时间(t)和工作效率(a)之间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 )。重点提示: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3、学校去年植树a棵,今年植树的棵数比去年的2倍多6棵,今年植树( )棵。4、一种足球每个原价a元,打折后现价b元,原来卖100个的钱,现在可以买( )个。说一说你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最大优点是什么?你知道“a+b=b+a”表示什么?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xb=bxa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a+b)xc=ac+bc减

23、法的性质:a-b-c=a-(b+c)说一说:(用字母表示要求的计算法则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减计算法则:分数乘法计算法则:分数除法计算法则:(c可以做 0要除外)环节二:深化练习,拓宽思路通过练习不仅让学生发现在同一个过程中,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而且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法则、相关计算公式或特定数量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再次体会字母公式比文字表达更简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设计意图: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我 记 得按要求用字母表示下面各计算公式。1、圆柱的侧面积公式:2、圆柱的体积公式:3、圆锥的

24、体积公式:我的发现按照习惯,一些特定的量常用一个固定的字母表示,一般不要任意选。说一说下列字母在具体公式中各表示什么?s长=ah中s=vt中v柱=sh中重要提示在特定情况下,某一个字母表示的内容有它的特定意义。你还发现了什么?整理方法提示:针对重点 分类整理填补小知识复习方法提示: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环节三:分层巩固,丰富内涵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练习设计的趣味性、层次性与有效性。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精选练习(填空)1、学校原有图书8140本,又买来a本,现在共有图书 本。2、有m吨煤,每次运5吨,需运 次。3、每米花布3.60元,x米需要 元。4、每小时行a千米,5

25、小时行 千米,7小时行 千米。精选练习(选择)1、学校原有图书8140本,又买来a本,现在共有图书 本。2、有m吨煤,每次运5吨,需运 次。3、每米花布3.60元,x米需要 元。4、每小时行a千米,5小时行 千米,7小时行 千米。填空、选择。除了进一步明确简写方法以外,更注重让学生从不同的题目中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精选练习(做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1、比a多3的数是多少?2、比a少3的数是多少?3、3个a相加的和是多少?4、3个a相乘是多少?5、a的3倍是多少?做一做。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表象,经过复习巩固,从而加深了印象。通过做一做这样的对比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中的数

26、和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字母取值的合理性。精选练习(想一想)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a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46.5元.请说出下列式子的含义:1、9a 2、46.5b3、46.5-a 4、9a+46.5b说一说、想一想。针对本课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9a/46.5b/46.5-a/9a+46.5b各表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字母式子的丰富内涵,进一步体验到含有字母式子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等特点。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设计意图:这样教学,从整体上来把握教材沟通了一个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串成串,组成块。这样不仅

27、便于教师把握教学,更便于学生理解领悟。环节四:总结评价,赠言勉励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主反思。2、赠言: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w=x+y+z,w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巧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本节课我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有效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巧妙地将复习内容与新授的教学目标融入其中,再通过层次分明,简洁有效地练习,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较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意图:总之,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只有在教师善钻、善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魅力无穷,生机勃勃,这样的课堂才会更精彩。数学

28、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43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

29、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二、说教法及学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三、教学过程1、

30、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课始通过“文字叙述填空”和“一数分两数图示填空”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通过课件展示“妈妈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的情景,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3.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幻灯片出示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随后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

31、应的算式。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找朋友”游戏在音乐声中让上台的5名同学出示算式依次呼叫找朋友。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5.反馈练习通过计时计算课本练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计算能力,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同时教师在巡查中掌握全班同学对本讲内容的掌握情况。6.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

32、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提升了一年级小同学的注意力。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动手实践”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了常规教学。数学说课稿 篇5一、说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完成教科书第76页例1的教学及练习十六中的相关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律以及小数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对 小数四则运算的复习,也是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

33、的进一步巩固,同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准备: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二、说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入1.计算下面各题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教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

34、旧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来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二)教学新课教学例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课件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学生1: 200-(35363) =200-(105+63) =200-168 =32(元)学生2: 200-353-63 =200-105-63 =95-63 =32(元)教师:为什么

35、这样列式?学生1: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学生2:我们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教师: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教师: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学生1:我们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

3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学生2:我们写的是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2:我们是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教师: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3: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学生3:我们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3:我们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教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

37、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教师: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学生2:我想应该是这样的。教师: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教师:现在请大家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1)200-(35363)(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38、=200-168 =95-63 =32(元) =32(元)(3)20-(3.53+6.3)(4)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学生1:(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2:我发现(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学生3:我觉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教师: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

39、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38.46+4.8227.5-(6.2-2.13)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本教学环节在情景图中增加了用整数作条件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我们发现小数四则

40、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出示题目:0.36 (6.1-4.6) 0.8教师: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学生:我想应该是一样的。教师:那么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学生: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教师: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学生:能!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由于有了例1的学习基础,在

41、本教学环节中放手让学生把例1抽象出的结论应用到“试一试”的学习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注意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三、课堂小结教师: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1,2,5题。【评析:本节课从现实情境出发,用分步解答确定了解决问题的顺序以后,再引导学生借鉴这个顺序来思考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问题。在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重点对学生列出的几种综合算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影响,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然后通过和分步解答顺序的比较和计算

4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个结论的理解,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原有知识对学习新知识的推动作用,并且教学重点突出,教学层次清晰。】以上是我的设计思路,也是我的实战经过。我的理解还是很浅薄的,做法也一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数学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所讲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第2526页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教学内容。2、教材简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43、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_,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

44、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二、说教法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自学讨论法等方法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 ,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起来,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本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丰富表象、提升经验、形成思考。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

45、的优势,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抽象的教学材料直观化,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促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学习进程。三、说学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我力求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发现结论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

46、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四、说教学流程教学时。我安排了情景引入。揭示课题,自主探究。推导公式,利用关系。类推公式,巩固练习。运用公式,全课总结。交流评价五个环节。(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首先,通过比较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大小,复习体积概念。然后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并指出数一数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通过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_于生活,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二)、自主探究。推导公式。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

47、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想一想,是让学生观察一组长方体,发现长。宽相等时高的值越大体积越大,高的值越小体积越小。接着。在观察第二。三组。再让学生自己叙说发现的问题。通过比较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 由于受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制作水平的限制,要想让学生准备这些长方体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三组图演示,既减轻学生制作的困难,又直观、形象地认识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第二个活动做一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48、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并且将具体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逐步脱离操作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在活动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具体的过程是:(1)每两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请学生小组合作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棱长1厘米 )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摆的时候思考:1、每排摆了几个?2、每层摆了几排?3、摆了几层?4。一共摆了多少个?5。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很快算出总个数?然后把数字记录在表格里面。(2)研究数字间

49、关系。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从这些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3)概括体积公式。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 b 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v=a b h。进一步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住了公式。指名说一说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三)。利用关系。类推公式。根据长方体积与正方体

50、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方体练习题过渡到正方体,推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a表示棱长,v=aaa。也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不要误认为a与3相乘。写a3时3写在a的右上角要写小些。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a3这样的教学是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让学生独立地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新,新知识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四)。巩固练习。运用公式。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

51、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1、课本48页练一练的第一题,通过让学生完成看图求体积。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2、填表。让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长、宽、高,体积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解决实际问题。我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4、游戏。通过课本48页第三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五)。全课总结。交流评价1、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2、教师总结。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本节课的

52、情感态度得以提升。数学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第三单元p44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

53、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三、说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四、说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五、说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题。(卡片)124()25100()324()1251000()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教师板书: 52 254 1258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2、师生比赛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