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v提要:本篇论述痰饮疾病的概念及辩证论治方法。提要:本篇论述痰饮疾病的概念及辩证论治方法。 咳嗽是痰饮疾病过程中饮停在肺,阻滞肺气的症咳嗽是痰饮疾病过程中饮停在肺,阻滞肺气的症 状表现。状表现。 概念:痰饮病名称的含义有二: 1、从字面上讲述,、从字面上讲述,“痰痰”字的古代意义与现代唾字的古代意义与现代唾 痰的含义不同,痰的含义不同,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曰:曰:“痰者,淡也,痰者,淡也, 澹澹貌也澹澹貌也”。指清稀、动荡的饮邪状态。所以古。指清稀、动荡的饮邪状态。所以古 代痰饮病的概念应当指清稀的、流动的饮邪,停代痰饮病的概念应当指清稀的、流动的饮邪,停 滞在身体某处
2、,产生阻滞气机的疾病。滞在身体某处,产生阻滞气机的疾病。 2、痰饮病属脾胃虚衰,饮水入胃不得消化,内生、痰饮病属脾胃虚衰,饮水入胃不得消化,内生 饮邪,停在身体某虚处,致该处气机阻滞的疾病。饮邪,停在身体某虚处,致该处气机阻滞的疾病。 广义痰饮与狭义痰饮的概念 v痰饮名称有广义痰饮:属脾胃虚衰,饮水痰饮名称有广义痰饮:属脾胃虚衰,饮水 入胃不得消化,内生饮邪,停在身体某虚入胃不得消化,内生饮邪,停在身体某虚 处,致该处气机阻滞的疾病(分类四饮)处,致该处气机阻滞的疾病(分类四饮) v狭义痰饮:专指饮停胃肠的一种类型。狭义痰饮:专指饮停胃肠的一种类型。 症状特征及分型: v原文:问曰:夫饮有四,
3、何谓也?师曰:有痰饮,原文: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 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1) v原文: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原文: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 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 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 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2) 痰饮病依据饮停部位分为四型: 1、
4、饮停胃肠而产生症状者,名称痰饮。、饮停胃肠而产生症状者,名称痰饮。 2、饮停两胁而产生症状者,名称悬饮。、饮停两胁而产生症状者,名称悬饮。 3、饮停四肢而产生症状者,名称溢饮。、饮停四肢而产生症状者,名称溢饮。 4、饮停胸膈而产生症状者,名称支饮。、饮停胸膈而产生症状者,名称支饮。 四饮的症状特征: 1、饮停在胃:胸胁支满,目眩;或心下痞坚;或、饮停在胃:胸胁支满,目眩;或心下痞坚;或 呕吐。呕吐。 1、饮停在肠:腹满,大便难或大便泻泄。、饮停在肠:腹满,大便难或大便泻泄。 2、饮停在两胁:悬饮内痛;咳唾引痛,痛引缺盆。、饮停在两胁:悬饮内痛;咳唾引痛,痛引缺盆。 3、饮停四肢:四肢疼痛,或沉
5、重。、饮停四肢:四肢疼痛,或沉重。 4、饮停在胸:咳嗽,短气,喘息,、饮停在胸:咳嗽,短气,喘息,“咳逆倚息,咳逆倚息, 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4、饮停在膈:胸满,心下痞坚,冒眩。、饮停在膈:胸满,心下痞坚,冒眩。 留饮与伏饮概念: v原文: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原文: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8) v原文: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原文: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转转 甚甚一作,一作,辄已辄已。(。(9) v原文: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原文: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脉沉者,有留饮。(脉沉者,有留饮。(10
6、) v原文: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原文: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 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剧,必有伏饮。 (11) 留饮与伏饮概念: 1、留饮的含义是停留在某处,留饮的含义是停留在某处,因为停留的部位因为停留的部位 不同而产生四类饮病。其停留的含义与广义痰不同而产生四类饮病。其停留的含义与广义痰 饮之流动的含义进行区别。饮之流动的含义进行区别。 2、伏饮的含义是停留在膈处的饮邪,难以祛除,、伏饮的含义是停留在膈处的饮邪,难以祛除, 因为停留在因为停留在膈的部位膈的部位所产生的心下症状,容易所产生的心下症状,容易 与痰饮之心下症状混
7、淆,从而在治疗方法上选与痰饮之心下症状混淆,从而在治疗方法上选 择不当,故而难治疗,饮邪难祛除,深伏久留,择不当,故而难治疗,饮邪难祛除,深伏久留, 反复发作。反复发作。 痰饮病的原因:原文12条: v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 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 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12) 饮病的原因: 痰饮病的原因与痰饮病的原因与“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食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食 少饮多,水停心下少饮多,水停心下”有关,联系有关,联系“其人素盛
8、今瘦,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水走肠间,沥沥有声”,确定痰饮病的病因病机:,确定痰饮病的病因病机: 脾胃虚衰,饮水入胃不得消化,内生饮邪,停在脾胃虚衰,饮水入胃不得消化,内生饮邪,停在 身体某处,产生气机阻滞的病机过程。身体某处,产生气机阻滞的病机过程。 痰饮病主脉: 1、“脉偏弦者,饮也脉偏弦者,饮也”的含义,的含义,“弦弦”脉为阳气脉为阳气 不足,不足,“偏偏”者与者与“脉双弦者脉双弦者”为比较,脉弦于为比较,脉弦于 一处,阳气不足在某个部位,因此饮停在虚处,一处,阳气不足在某个部位,因此饮停在虚处, 虚处容邪。虚处容邪。 3、广义痰饮与狭义痰饮之间的联系,、广义痰饮与狭义痰饮之
9、间的联系,脾胃虚衰脾胃虚衰是是 痰饮病的根本。痰饮病的根本。 痰饮病的病因、病机、症状 v病因病因 邪气:饮水入胃不得消化,邪气:饮水入胃不得消化, v 正气:脾胃虚衰,内生饮邪正气:脾胃虚衰,内生饮邪 v病机:脾胃虚衰,饮水入胃不得消化,饮邪内生,病机:脾胃虚衰,饮水入胃不得消化,饮邪内生, 停在身体虚处,产生气机阻滞的症状。停在身体虚处,产生气机阻滞的症状。 v症状:症状: 痰饮,痰饮,饮停在胃;饮停在肠:饮停在胃;饮停在肠: 悬饮,饮停在两胁:悬饮,饮停在两胁: 溢饮,饮停四肢:溢饮,饮停四肢: 支饮,饮停在胸膈:支饮,饮停在胸膈: 四类饮病 1、痰饮:饮停在胃:胸胁支满,目眩;或心下、
10、痰饮:饮停在胃:胸胁支满,目眩;或心下 痞坚;或呕吐。痞坚;或呕吐。 饮停在肠:腹满,大便难或大便泻泄饮停在肠:腹满,大便难或大便泻泄 2、悬饮:饮停两胁:悬饮内痛;咳唾引痛,痛、悬饮:饮停两胁:悬饮内痛;咳唾引痛,痛 引缺盆。引缺盆。 3、溢饮:饮停四肢:四肢疼痛,或沉重。、溢饮:饮停四肢:四肢疼痛,或沉重。 4、支饮:饮停在胸:咳嗽,短气,喘息,、支饮:饮停在胸:咳嗽,短气,喘息,“咳咳 逆逆 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饮停在膈:胸满,心下痞坚,冒眩。饮停在膈:胸满,心下痞坚,冒眩。 痰饮病的治疗原则 v原文:病痰饮者,温药和之(原文:病痰饮者,温药和之(1
11、5)。 v痰饮病治疗原则,温药和之的意义。痰饮病治疗原则,温药和之的意义。 v饮为阴邪,饮为阴邪,非温不化非温不化; v痰饮病为脾胃阳虚疾病,非温不能补益,所以必痰饮病为脾胃阳虚疾病,非温不能补益,所以必 须温药治疗。须温药治疗。 v“和和”者,调和之意义:者,调和之意义:痰饮病属正虚邪实的疾痰饮病属正虚邪实的疾 病,虚实夹杂,根本在脾胃,故治疗应当扶正祛病,虚实夹杂,根本在脾胃,故治疗应当扶正祛 邪,用调和方法。邪,用调和方法。 v和之有度,邪祛而正气不伤为度。和之有度,邪祛而正气不伤为度。 痰饮病(狭义)辩证论治 v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朮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12、苓桂朮 甘汤主之。(甘汤主之。(16) v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茯苓四两 桂枝桂枝 白朮各三两白朮各三两 甘草二两右四味,以甘草二两右四味,以 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饮停在心下胃:脾虚升清受阻饮停在心下胃:脾虚升清受阻 v痰饮,饮停在心下胃:阻滞肝气的疏布,胸胁痰饮,饮停在心下胃:阻滞肝气的疏布,胸胁 支满;阻滞脾胃升降功能,脾气不能升清则目眩支满;阻滞脾胃升降功能,脾气不能升清则目眩 v治疗方法:淡渗利湿,健脾运化。治疗方法:淡渗利湿,健脾运化。 v方剂:苓桂朮甘汤方剂:苓桂朮甘汤 v方解:茯苓:淡渗利湿
13、,健脾化湿,白术:健脾方解:茯苓:淡渗利湿,健脾化湿,白术:健脾 运化,桂枝:通行经脉,甘草:调和诸药。运化,桂枝:通行经脉,甘草:调和诸药。 v扶正驱邪,邪去正不伤扶正驱邪,邪去正不伤: 比较水停心下的治疗: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朮甘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朮甘 汤主之。(汤主之。(16) v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 苓汤主之。(苓汤主之。(41) v生姜,半夏,茯苓生姜,半夏,茯苓 v后者以驱邪为主,扶正为辅。前者后者以驱邪为主,扶正为辅。前者扶正驱邪。扶正驱邪。 胃的生理功能以降为顺 v1、胃能够
14、和降,说明胃能够受纳,降浊。 v2、胃能够呕吐,说明胃不能够受纳。 v3、胃脘胀满,既不能够和降,也不能够呕吐, 说明胃脘功能减退。 痰饮心下坚满的证治: v原文: v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 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18) v甘遂半夏汤方: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 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甘草如 指大一枚(炙)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 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选注:陆源雷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今释今释 据据千金千金盖甘遂、半夏同煮,芍药、甘草盖甘遂、半夏同煮,芍药、甘草 同煮,复以蜜和二药汁再煮也。本草谓同煮,复以蜜和二药
15、汁再煮也。本草谓甘甘 遂反甘草遂反甘草,此法似有深意,当遵用之。,此法似有深意,当遵用之。 痰饮心下坚满的证治: v痰饮,饮停在胃的症状:脉伏,其人欲自利,利痰饮,饮停在胃的症状:脉伏,其人欲自利,利 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提示正气强,正气有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提示正气强,正气有 自己排邪的能力,故治疗以祛邪为主,甘遂半夏自己排邪的能力,故治疗以祛邪为主,甘遂半夏 汤,汤,攻逐饮邪攻逐饮邪。 饮停下焦逆犯于胃的治疗方法: v原文: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原文: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 水也,五苓散主之。(水也,五苓散主之。(31) v五苓散方:泽泻一两一分五苓散方
16、: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猪苓三分(去皮) 茯茯 苓三分苓三分 白朮三分白朮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右五味,桂枝二分(去皮)右五味, 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 愈。愈。 饮停下焦及肠,祛邪用利下方法: v五苓散治疗饮停在脐下,逆犯于胃的症状:吐涎 沫,呕吐,胃中有饮:脐下有悸,说明饮停在脐 下;胃中有饮并且癫眩:说明胃中之饮为下焦饮 邪逆于胃而上蒙清窍。 v治法:利小便以祛水。 v方剂:五苓散 v以驱邪为主,扶正为辅驱邪为主,扶正为辅。 痰饮饮停在肠,饮热互结的证治: v原文: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 椒苈黄丸主之。(29
17、) v防己椒目亭苈大黄丸方: 防己 椒目 亭苈(熬) 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末 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九,日三服, 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痰饮饮热互结的证治: v痰饮停于肠,阳郁阳热升腾于肺,见肺热:口舌痰饮停于肠,阳郁阳热升腾于肺,见肺热:口舌 干燥。干燥。 v痰饮停于肠,阳郁,饮与热互结在肠的症状:腹痰饮停于肠,阳郁,饮与热互结在肠的症状:腹 满。满。 v治法:饮热分消,攻下热结,降气利水。治法:饮热分消,攻下热结,降气利水。 v方剂:己椒苈黄丸:方剂:己椒苈黄丸: v方解:防己,利水;亭苈(熬)降气;大黄攻下方解:防己,利水;亭苈(熬)降气;大黄攻下 热结,椒目,温阳辛
18、散。热结,椒目,温阳辛散。 微饮治疗: v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汤主 v之;肾气丸亦主之。(之;肾气丸亦主之。(17) v微饮的含义:少量饮邪。微饮的含义:少量饮邪。 v微饮的治法,即少量饮邪导致气机阻滞,或可用微饮的治法,即少量饮邪导致气机阻滞,或可用 健脾方法,亦可用温肾方法,温肾即为健脾。健脾方法,亦可用温肾方法,温肾即为健脾。 悬饮证治: v原文: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21) v原文: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22) v十枣汤方: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右三味, 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 去滓,内药末,强
19、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平 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 糜粥自养。 v原文: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转 甚一作,辄已。(9) 悬饮病主证为疼痛属实:治用攻下 1、悬饮病的症状:悬饮内痛,咳唾引痛,胁下痛 引缺盆, 2、治疗:十枣汤 3、悬饮病是饮停两胁的疾病,熟悉肝之经脉的分 布,两胁属肝经所过的通道,故可用俊猛利下方法 4、肺的宣发与肝经疏泄的关系,肝经不利,肺之 宣肃不利。 溢饮病:大青龙汤症状身体疼痛 v原文: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亦主之。(23) v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 (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 尖) 生
20、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 (碎)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 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 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溢饮病:小青龙汤症状身体沉重 v小青龙汤方: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五味 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炙) 细辛三两 桂 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洗右八味,以水 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痰饮停于四肢虚实两证痰饮停于四肢虚实两证 痰饮停于四肢,饮湿由内生,阻滞四肢经脉与阳痰饮停于四肢,饮湿由内生,阻滞四肢经脉与阳 气。因为阳虚,故无恶寒发热,实证,唯身体疼气。因为阳虚,故无恶寒发热,实证,唯身
21、体疼 痛;虚证,不疼痛,唯沉重。痛;虚证,不疼痛,唯沉重。 v治法:实证,发汗除饮。大青龙汤治法:实证,发汗除饮。大青龙汤 v 虚证,温阳发汗除饮。小青龙汤虚证,温阳发汗除饮。小青龙汤 v方剂:大青龙汤,麻黄汤加姜枣,石膏方剂:大青龙汤,麻黄汤加姜枣,石膏 小青龙汤,麻、桂、芍,姜、夏、味、辛小青龙汤,麻、桂、芍,姜、夏、味、辛 溢饮病与外感伤寒的区别: 1、溢饮是饮停四肢的疾病,是广义痰饮病中偏于 实的疾病。饮湿由内生,阻滞四肢经脉与阳气。 因为阳虚,故无恶寒发热,唯身体疼痛,或沉重 2、外感病中大青龙汤治疗外感寒邪,四肢肌肉疼 痛,伴见微恶风寒,舌淡红,咽燥;小青龙汤治 疗外感风寒,恶寒,
22、咳嗽,四肢轻微疼痛,或沉 重,舌淡,苔白滑,唾痰清稀。 3、二者有本质区别。前为内伤杂病,后者属于外 感风寒表证。 支饮证治:膈间支饮 v原文原文: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 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 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 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24) v木防己汤方:木防己三两 石膏十二枚,如鸡子 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 二升,分温再服。 支饮证治:膈间支饮 v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木防己 桂枝各 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右五味,以 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 分温再服,
23、微利则愈。 膈间支饮原文分析: 支饮膈间的症状:咳喘胸满,心下痞坚,为饮停支饮膈间的症状:咳喘胸满,心下痞坚,为饮停 在肺,呼吸不利,胸满喘,膈下证为:心下痞坚;在肺,呼吸不利,胸满喘,膈下证为:心下痞坚; 治法:先祛膈间饮邪,膈下虚软为邪祛。实者说治法:先祛膈间饮邪,膈下虚软为邪祛。实者说 明饮邪未尽,再服不效者,说明水流心下,再同明饮邪未尽,再服不效者,说明水流心下,再同 祛心下水饮。祛心下水饮。 支饮苦冒眩;支饮胸满;支饮不得 息 原文: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25) 泽泻汤方:泽泻五两 白朮二两右二味,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原文: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24、(26) 厚朴大黄汤方: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右 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原文:支饮不得息,亭苈大枣泻肺汤主之。(27) 选注选注金匮要略心典金匮要略心典: : v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冒者,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冒者, 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也;眩者,目眩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也;眩者,目眩 转而乍见玄黑也。转而乍见玄黑也。 支饮苦冒眩;支饮胸满;支饮不得 息 1)支饮胸满喘,心下痞坚者,用通利肺水,益气 清热方法,木防己汤。 2)支饮,苦冒眩者,用通利水道,健脾益气方法, 泽泻汤主之; 3)支饮胸满者,为饮热互结在胸隔,治疗用宽胸 泄热方法,
25、导热肠中攻下,厚朴大黄汤主之。 4)支饮不得息,用通降肺气方法,肺气得以肃降, 则有通调水道功能,方剂亭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支饮心下证与痰饮心下证: 5)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 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28) 支饮呕吐,和胃降逆,小半夏汤主之; 6)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 加茯苓汤主之。(加茯苓汤主之。(30) 支饮呕吐,心下痞,眩悸者,降逆化痰,小半夏加 茯苓汤主之。 7)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35) 咳逆倚
26、息不得卧,肺气虚衰而饮盛,用宣肺化饮方 法,小青龙汤主之。 厚朴大黄汤与小承气、厚朴三物汤比较厚朴大黄汤与小承气、厚朴三物汤比较 厚朴大黄汤厚朴大黄汤脘腹满胀,心下时痛,脘腹满胀,心下时痛, 饮热互结,饮热互结,胸胃不展,逐饮荡热,行气开郁,胸胃不展,逐饮荡热,行气开郁, 厚朴厚朴1尺尺枳实枳实4枚枚大黄大黄6 小承气汤小承气汤下利谵语,潮热燥屎,实滞阳明,下利谵语,潮热燥屎,实滞阳明, 积重于胀,积重于胀,荡热导滞,通因通用,荡热导滞,通因通用, 厚朴厚朴2两两枳实枳实3枚枚大黄大黄4两两 厚朴三物汤厚朴三物汤腹满疼痛,大便闭结,气滞热结,腹满疼痛,大便闭结,气滞热结, 胀重于积,胀重于积,
27、行气除满,泄热止痛,行气除满,泄热止痛, 厚朴厚朴8两两枳实枳实5枚枚大黄大黄4 支饮心下证与痰饮的区别: 原文:原文: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 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28) 原文: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30) 原文: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41)(痰饮) 支饮证治总结: 掌握肺的各项生理功能,肺主宣发肃降,肺能够通 调水道;主气,司呼吸,肺与大肠相表里。治疗支 饮的方法,即是通过肺的以上功能来实现的。 痰饮病眩晕治方痰饮病眩晕治方 v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 主之。主之。 (16)目眩,目眩, v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泽泻汤主之。主之。 (25)冒眩冒眩 v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 五苓散五苓散主之。(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拟聘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上海市15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二(教师版)
- 镇江市属学校2024-2025学年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模拟卷(四)含答案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中学化学微格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师范大学《大学体育(健身气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南山学院《网络攻击与防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验化学试题含解析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兽医生物制品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院护理应知应会冲刺题试题题库及答案
- 无人机航空保险
- 食堂餐厅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3e签宝-在线汽车租赁合同电子签约
- 《铝型材挤压机专用油》
- Creo-7.0基础教程-配套课件
- 胆源性胰腺炎教学查房记录
- 融资租赁实际利率计算表
- 3.4函数的应用-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赣州明氏宗亲奖学金、助学金基金管理办法
- 五氟乙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方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 2023年10月自考财务管理学00067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