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饱和脂肪烃_第1页
第三章 不饱和脂肪烃_第2页
第三章 不饱和脂肪烃_第3页
第三章 不饱和脂肪烃_第4页
第三章 不饱和脂肪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C=C-C-C C-C=C-C () () () CC C C ()和(),()和()的碳链结构不同,是碳链异构 (与丁烷的情况类似),我们在烷烃中已经接触过了。但 是()和()的碳链是不同的,它们的不同仅在于碳碳双 键的位置不同,即碳碳双键这一官能团的位置不同,象这 促异构现象叫官能团位置异构。()和()之间互称为位 置异构体。 下面我们再来仔细地考察一下()这个 分子。C=C不象C-C那样可以旋转,C=C 是不可旋转的(这将在下面的结构中讨 论),C=C的这个属性使下面两个式子 所代表的化合物是不同的: C C H H CH3 CH3 CH3 CH3 H H C C () () 导致()

2、和()的不同显然是因为键限 制了碳与碳之间的旋转,因为如果C=C之 间可以旋转,那么只要把中的一个碳转 180度则可得到()了。()中的两个甲 基在双键的同一侧,叫做顺式异构体; ()中的两个甲基在不同侧,叫反式异构 体。这种异构现象叫顺反异构或叫几何异 构。 返回 CH2=CH2 CH2=CH-CH3 CH2=CH-CH2-CH3 CH2-CH=CH-CH3 乙烯 1-丙烯 1-丁烯 2-丁烯 对于几何异构体,若当双键两端碳原子上有 相同的原子或取代基时,则可以把两个相同 的原子或取代基在双键的相同侧的异构体叫 做顺式异构体,反之为反式异构体,如: H C C CH3 CH3CH2 CH2C

3、H3 CH2CH3 CH3CH2 CH3 C C H 顺-3-甲基-3-已烯 反-3-甲基-3-已烯 对于双键两端碳原子或基团的烯烃,顺反命名法 就难以表达,因此我们引入一种更为全能的命名 法,即ZE命名法。ZE命名法可以命名所有的几何 异构体。但当可以用顺反命名法命名时,因为简 单明了,所以往往首先采用。ZE命名法是将双键 两端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基团按顺序规则进行排列, 若ab,de时,则 C C a b e d 中的两个优先基团在同一侧,叫Z-型异构体; 而 d e b a C C 中的两个优先基团在不同侧,叫E-型异构体。同理 我们有: C C CH3 CH3CH2 CH(CH3)2 CH

4、2CH2CH3 CH2CH2CH3 CH(CH3)2CH3CH2 CH3 C C E-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返回 基态 激发态 3SP2 P 激发态 三个SP2杂化轨道和 一个未杂化的2P轨道 其原子轨道图如下: P SP2 Sp2杂化: + S PSP2 2 3 两个这样的碳原子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重叠而形成 一个SP2-SP2键,每个碳原子剩下的2个SP2杂化轨 道再各自与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S-SP2键。 两个碳原子上的PZ轨道轨道平行,可以发生重叠而 成键,但这种键与键不同,键的重叠是头碰头 的,即以电子云的轴向重叠的;而这种键是侧面

5、重 叠,即肩并肩地重叠。键的电子云是以键对称的; 而这种键的电子云是对称地分键所构成的平面的 上正方(如图 ),这种键叫键。 C C C H H H H 键的忝给乙烯中的碳碳双键带来了一个重要 属性,因为键是由两个PZ轨道轨道平行重叠 形成的,只有平行时才能达到最大重叠,如果 把碳碳之间进行旋转,则PZ轨道就不能平行了, 键也就不能形成,而键碳与碳之间的旋转 并不影响电子云的重叠,因此碳碳双键不象碳 碳单键能具有旋转性。这就导致了烯烃中的几 何异构体,这在上面已经提到过。 在碳碳双键中,一个是键,一个是键,两 种键是不等同的。键重叠大,比较稳定,这 在 烷烃中已经介绍过。而键因是肩并肩重叠,

6、重叠比键小,因此比较不稳定,当受到试剂 进攻时容易断开而发生反应,所以键是烯烃 的官能团。键的不稳定也可以从键能数据方 面来说明:C=C的键能为610,C-C的键能为345, 前者减去后者等于265即为键的键能,可以看 出键的键以能比键的键能要来得小。 另外,键的电子云是分布在平面的上下方,它 不象键那样,键电子云在两原子核的中间, 受核的束缚较大;而键电子云离核样远,受核 的束缚较小,因此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即比较自 由。当一种亲近电子瓜熟蒂落剂进攻时,键电 子云就可以向试剂方向流动,提代电子,因此 键容易同亲近电子的试剂发生反应。下面我们来 介绍这些反应。 返回 C C+ A-B C C A

7、 B 象这样的反应叫加成反应。其它的还 有聚合反应、氧化反应等。这些反应 都发生在双键上。 烯烃很容易同Cl2、Br2、I2加成。如与Br2的 CCl4溶液或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R-CH=CH2 + Br2 CCl4 R-CH CH2 BrBr 这个反应是按以下历程进行的: CH2 CH2 + Br-Br CH2 CH2 Br-Br CH2 CH2 Br+ Br CH2Br-CH2Br Slow Quick 象上面Br-Br这种试剂,Br+进攻反应物电子 云多的地方,即Br-Br亲近电子云多的地方,这 种试剂叫做亲电试剂,由亲电试剂进攻面发生 加成的反应叫亲电加成反应。 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正碳离

8、子Br-CH2-CH2可 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当在溴水中加入 NaCl时,如果有正碳离子形成的话,那么下 面的三个反应都是可能的: BrCH2-CH2 + Br Cl OH BrCH2-CH2 BrCH2-CH2 BrCH2-CH2Br Cl OH 这是因为溶液中同时存在着Cl- 及OH- 。实 验确实得到上面的三种产物。 烯烃可以同HX进行加成反应: CH2=CH2 + HX CH3CH2X 反应历程和加卤素相同,即亲电加成。首先HX先离解: HX H + X- H是亲电的,它首先向烯烃电子云 多的键进攻: CH2=CH2 + H CH3-CH2 CH3CH2X 慢 快 当丙烯这种不对称烯

9、烃和HX这种不对称试剂加成时,可能得 到两种产物: (CH3) 2CH () CH3CHXCH3() CH3-CH=CH2 + H () CH3CH2CH2 () CH3CH2CH2X() 慢 快 实验证明产物以()为主,即H 加到H 多的双键 的C原子上,这个经验规律是俄国化学家马尔柯夫 尼可夫发现的,因此叫马尔柯夫尼可规则,简称马 氏规则。 烯烃和浓硫酸很容易加成,加成符合马氏规 则: CH2=CH2 + HO-SO2-OH CH3-CH2-O-SO2-OH 硫酸氢乙酯 CH3-CH=CH2+ HO-SO2-OH (CH3) 2-CH2-O-SO2-OH 硫酸氢异丙酯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鉴别

10、烯烃和分离烯烃,因为烯烃 与浓硫酸加成后就溶解了。 烯烃不容易直接加水,但上面反应的产物很容易水解而得 到和烯烃直接加水的产物相同: CH3-CH2-O-SO2-OH CH3-CH2-OH CH2=CH2 + H2O H2O + (CH3) 2-CH2-O-SO2-OH (CH3) 2-CH2-OH CH=CH-CH3 这反应主要用来制备醇。 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发生分子之间 的相互加成,生成很大的分子高分子化 合物: n CH2=CH2 -CH2-CH2-n n CH3-CH=CH2 -CH(CH3)-CH2-n 生成的产物聚乙烯,聚丙烯都是工业和日常生活的 重要塑料。因此烯烃的聚合反应

11、是有重要的工业意 义。 返回 烯烃在浓热KMnO4 水溶液中很容易被氧化,烯 烃在双键处断开,生成两分子的酸或酮KMnO4 还原成MnO2 褐色沉淀: RCH=C(R) 2+ KMnO4 R-COOH + (R) 2C=O + MnO2 这个反应很重要,可以根据KMnO4 的紫色褪去, MnO2 的褐色沉淀来鉴别烯烃。另外可以通过测定烯 烃的氧化物的结构来推测烯烃的结构。 返回 CC HC CH CHC-CH3CH3-C C-CH3CHCH2CH2CH3 乙炔 丙炔 1-丁炔 2-丁炔 炔烃化合物的命名法和烯烃基本相同,只 是把“烯”字改成炔字即可,如: CH2-CH-CH2CH2CH2CH3

12、 C CH CH3CH2 3-丙基-1-庚炔 炔烃化合物的结构主要是碳碳三键的结构问题,因此 我们重点讨论乙炔的结构,其它的炔以烃的结构只要 用烷基来取代乙炔中的氢原子即可得到。乙炔的分子 式为C2H2,基中碳是采取SP杂化的: 2SP P 基态 激发态 激发态 二个SP杂化轨道和 二个未杂化的2P轨道 形成的SP杂化轨道与SP2、SP3基本相同,都是不倒 翁形的,只是比它们矮胖些。SP3的四个轨道分布 为正四面体,SP2为正平面三角形,而SP的两个轨 道分布为直线形,两轨道的夹角为180度。剩下的 两个P轨道刚好与SP轨道所形成的直线轴相互垂直, 正如同立体坐标的三条坐标轴: P SP 两个

13、这样的碳原子各以一个SP轨道相互重叠 形成一个SP-SP键,两个碳原子上各剩下的 一个SP轨道再各自与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 成S-SP键,因此乙炔的四个原子都在一条 直线上。每个碳原子上还剩下的两个P轨道, 它们也象乙烯中那样,可以平行交盖,即肩 并肩重叠形成二个相互垂直的键,最后两 个键的电子云围绕C-C键形成一个圆筒 形分布: 返回 炔烃不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过来炔烃应该比烯 烃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即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发生 的加成,亲核试剂就是亲近原子核的,亲近正电 性的试剂)。烯烃是不能发生亲核加成的,而炔 烃在催化剂存在下却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另外, 由于SP的碳原子对其电子的控制力大,即

14、SP的碳 原子的电负性比SP2、SP3大,因此与SP的碳原子相 连的氢原子容易离解而具有一定的酸性: CCH CC+ H 所以乙炔能与某些试剂反应生成炔化物。 炔烃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进行加氢: CH CH CH2CH2 CH3 CH3 H2/PtH2/Pt CHC CHCH2 H2/Pt CH C-CH2CH3 可见双键比三键容易加成。 炔烃可以同卤素加成,如用Br2水或Br2的 四氯化碳溶液,则可以根据Br2的棕红色褪去 来鉴别炔烃: 11. CH CH + Br2 CCl4 CH2CH2 CCL4 CH3CH3 Br2 3、加卤化氢 炔烃的亲电加成不如烯烃活泼,因此加HX时要 用催化剂Hg

15、X2。不对称炔烃加HX也符合马氏规则: R-CCH +HX HgX2 R-CCH2 X HgX2 R-CX2-CH3 4.加水 在催化剂存在下,炔烃容易加水,加成符 合马氏规律。反应历程如下: CH CH +H-O-H HgSO4 H2SO4 CH2 CH O H CH3-C-H O H2O加上去形成的中间体()的OH直接 连到双键的碳上,这类化合物叫烯醇,很不 稳定,立即发生重排,最后变成产物。 () 在催化剂CuCl和 NH4Cl的存在下,炔烃可以同 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CH CH +H-CN CuCl NH4Cl CH2=CH-CCN 含有氰基-CN的化合物叫腈,产物丙烯腈是人

16、造毛的原料,是重要化工原料。HCN是亲核试 剂是因为首先进攻的不是H+而是CN- ,这是因 为CN-比H+不稳定,如同Br+ 比 Br- 不稳定, 所以HCN 是亲电试剂。即不稳定就是活泼, 并首先进攻。 6.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端基炔烃型中直接与炔 烃三键C 连接的H 具有一定的酸性,因此在氨溶 液中能发生下面的反应: 这两个反应可以用来鉴别乙炔和端基炔烃型的 炔烃。 其它类型的炔烃不起反应。 CCuCuC CAgAgC NH3 NH3 + Cu(NH3)2 Ag(NH3)2+ CH CH CH CH H HH-CC-H HCCH H-CC-H 返回 我们可以根据分子中两个双键位置关系将双烯分

17、类: 聚集双烯:两个双键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H2=C=CH2 共轭双烯:两个双键被一个单键隔离,CH2=CH-CH=CH2 隔离双烯:两个双键被二个以上单键隔离, CH2=CH-CH2-CH=CH2 H H H H H H H H + -2H H H H H H H 从上面所讲的可以看出丁二烯的结构式并不能真正 地反映其真实的结构,因为结构式中C1和C2,C3和 C4之间是双键,但丁二烯的真实结构中C1和C2,C3和 C4之间并不象乙烯分子那样具有完全的双键,因为C2 和C3的Pz电子只用一部分去与C1和C4的Pz电子结合, 而另一部分有来在C2和C3之间重叠。因此,C2和C3之 间也不象结构式中那样只是单键,而是具有部分双键 的性质,这可以从键长数据看出: CH2=CH-CH=CH2 CH2=CH2 CH3-CH3 1.37 1.46 1.34 1.54 CH2=CH-CH=CH2 +Br2CH2CH-CH=CH2 Br Br + CH2-CH=CH=CH2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