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l课程设计-共射极三级晶体管放大器设计.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1/5a539489-63a8-4844-88b4-fd095fe0dd1a/5a539489-63a8-4844-88b4-fd095fe0dd1a1.gif)
![Protel课程设计-共射极三级晶体管放大器设计.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1/5a539489-63a8-4844-88b4-fd095fe0dd1a/5a539489-63a8-4844-88b4-fd095fe0dd1a2.gif)
![Protel课程设计-共射极三级晶体管放大器设计.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1/5a539489-63a8-4844-88b4-fd095fe0dd1a/5a539489-63a8-4844-88b4-fd095fe0dd1a3.gif)
![Protel课程设计-共射极三级晶体管放大器设计.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1/5a539489-63a8-4844-88b4-fd095fe0dd1a/5a539489-63a8-4844-88b4-fd095fe0dd1a4.gif)
![Protel课程设计-共射极三级晶体管放大器设计.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1/5a539489-63a8-4844-88b4-fd095fe0dd1a/5a539489-63a8-4844-88b4-fd095fe0dd1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理工大学PROTEL课程设计说明书学 号: 课 程 设 计题 目Protel课程设计共射极三级晶体管放大器设计学 院信息工程学院专 业电子信息工程班 级姓 名指导教师年月日3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 共射极三级晶体管放大器设计 初始条件: Protel DXP 2004,PC机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课程设计工作量:1周内完成共射极三级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仿真和PCB的设计。2、技术要求: (1)熟悉PROTELDXP2004软件及其应用环境,在电脑上安装该软件;(2)完成电路图设计;
2、(3)完成电路的仿真;(4)完成网表的打印;(5)完成自动布线印制版图;(6)对自动布线的结果进行手动布线;(7)打印元器件清单;(8)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3、查阅至少5篇参考文献。按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要求撰写设计报告书。全文用A4纸打印,图纸应符合绘图规范。 时间安排: 1)第1-2天,熟悉protel软件环境及操作流程。 2)第3-4天,方案选择和电路设计仿真。 3)第4-5天,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并完成电路原理图的设计。 4)第6-7天,完善protel应用实践内容并根据实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录摘要1AB
3、STRACT21. Protel简介31.1 Protel发展回顾31.2 Protel 2004主要功能32. 设计基本原理52.1 三极管放大电路52.2 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52.2.1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缺陷72.2.2 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改进73. 电路设计93.1 电路图93.2 原理图93.3 参数的确定103.4 静态工作点114. 电路仿真及分析124.1电路protel仿真124.2电路Multisim仿真144.3仿真结果分析145. 网表166. 完成PCB板制作226.1 自动布线226.2 手动布线227.打印元器件清单248.心得体会25参考文献26本科生课
4、程设计成绩评定表27摘要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利用protel软件完成共射极三级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即利用单个三极管进行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设计。在本次设计中,没有使用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而是使用了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共射放大电路,即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因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难以避免工作点不稳定的问题,因此采用能够保证工作点稳定的电路。在本次课程设计,不仅讨论了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以及设计偏置放大电路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用protel软件进行了最终电路的设计,仿真,PCB板的制作,网表的生成,元件清单的生成。即在把握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设计。最终可从仿真结果中看到,完成了电路线性
5、放大的功能,且熟悉了protel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关键词:三极管 共射极 放大电路 protelABSTRACT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use protel software to complete the design of the common emitter triple transistor amplifier, namely the use of a single transistor for common emitter amplifier circuit design. In this design, there is no use basic si
6、ngle pipe shot amplifying circuit, but use, is the resistance points pressure stabilization of total shot amplifying circuit, namely the emitter partial placed big circuit. Because the basic common shot amplifying circuit is difficult to avoid the problem of the working point, so used to ensure the
7、stabilization of circuit.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not only discussed the basic common shoot the working point of amplifier circuit, and design the reasons for the unsteady partial implantation of circuit and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has carried on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circuit with protel s
8、oftware, the simulation, the production of PCB, netlist generation, components generated listing. In grasping the principle on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al design. Finally can be seen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o complete the function of linear amplification circuit, and familiar with the function
9、and use method of protel.Keywords: triode protel common emitter amplifier circuit1. Protel简介1.1 Protel发展回顾1988 年,美国 ACCEL Technologies 公司推出 TANGO 软件包,是 Protel 的前身。随着个人计算机发展,Protel Technology 公司陆续推出了 Protel for windows 版和 Protel DXP 2004 年 2 月 Altium 公司推出了 Protel 2004。Protel 2004 的功能在 Protel DXP 版本的基
10、础上得到进一步增强,以支持 FPGA 及其他可编程器件设计及其在 PCB 集成。具有改进的稳定性、增强的图形功能和超强的用户界面等特点。1.2 Protel 2004主要功能Protel是业界第一款也是唯一一种完整的板级设计解决方案。Protel2004拓宽了板级设计的传统界限,集成了FPGA设计功能,从而允许工程师能将系统设计中的FPGA与PCB设计集成在一起。Protel2004以强大的设计输入功能为特点,在FPGA和板级设计中,同时支持原理图输入和HDL硬件描述输入模式;同时支持基于VHDL的设计仿真,混合信号电路仿真、布局前/后信号完整性分析。Protel2004的布局布线采用完全规则
11、驱动模式,并且在PCB布线中采用了无网格的SitusTM拓扑逻辑自动布线功能;同时,将完整的CAM输出功能的编辑结合在一起。基于Altium新推出的支持Livedesign的DXP平台,Protel2004在你的整个系统设计流程中充分发挥其卓越的性能。Protel 2004包括: 多层次、多通道原理图设计输入 支持Spice 3f5/XSpice混合电路仿真 提供独立于FPGA原厂商的设计,支持原理图及硬件描述语言(HDL)设计输入 设计前和设计后的信号完整性分析(SI) 规则驱动的板卡设计和编辑 ,全面的设计错误检测 自动布线(Autorouting) 自动FPGA引脚优化 PCB项目与FP
12、GA项目双向同步,PCB与原理图的双向同步 完整CAM输出能力 超过80,000个元件的综合库,包括20,000个仿真模型及丰富的基于FPGA的器件 完整的PCB与FPGA协同设计功能2. 设计基本原理2.1 三极管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利用三极管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的特性,实现信号的放大。其放大作用主要体现在: (1) 三极管放大电路主要利用三极管的控制作用进行微弱信号的放大。输出信号较输入信号在电压或电流的幅度上进行了放大。输出信号较输入信号的能量增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只是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化为输出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所以三极管实际上是实现了能量控制和转换。(2)
13、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始终保持线性关系。要求信号的放大不能失真,即线性放大,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 三极管放大电路有三种组态,分别为:共发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电路。其中所“共”的极,就是输入和输出的公共端。在此,我们只讨论共射极情况。2.2 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图2.1 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如上图所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有放大器件三极管,直流电源,电流转化电压电路,两个电解电容组成。基极是输入端,集电极是输出端,发射级是输入输出的公共电极,所以,该电路是共射级电路。 该放大电路有两种工作状态:“静态”和“动态”。当放大电路中没有输入信号时,处于静态。三极管各极的直流电压和
14、直流电流值将在管子的特性曲线上确定一点,即“静态工作点”。当放大电路加入输入信号时,为交流工作状态,简称“动态”。 从中可以看出放大电路是交直流共存的。直流偏置是使放大电路有合适的工作状态,是保证其不失真的前提条件。交流量则是放大的对象和结果。因此静态工作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这是放大电路是否能够实现不失真放大的前提。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方法如下: 、静态工作点同样可以用图解法确定,直流负载线与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就是静态工作点。 图2.2 静态工作点变化的示意图由上图可知,Q点选择不恰当会造成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Q点如果太靠上,处于饱和区,则会发生饱和失真,如果太靠下,处于截止区,则会发生截止
15、失真。2.2.1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缺陷由之前的分析可知,静态工作点决定了电路是否能够进行不失真的放大。实际上,它不仅关系到是否失真,而且对放大倍数也有重大影响,所以在设计或调试放大电路时,为获得较好的性能,必须选择适当的电路参数来设置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就是依据这一原则来设置的。当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电源电压 EC和集电极电阻 Rc确定后,其静态工作点 Q 就由其基极电流 IBQ 来决定,称此基极电流 IBQ为偏流, 因此静态工作点往往是通过调节电阻Rb来实现的。若基极偏置电阻是确定的,则Ib固定。当更换管子或者环境温度变化时,将引起管子参数变化,Q
16、点将移动。若Q点不在放大区,则放大电路将功能失常。因此静态工作点不稳定是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最大缺陷。必须对电路加以改进,使之能够自动调整,以保证静态工作点稳定在合适的位置而不会发生移动。2.2.2 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改进温度升高使三极管的特性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都集中表现在静态工作点电流 IC 的增大上。对于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改进就可以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在温度变化时,如果能设法使 IC 近似维持恒定,就解决了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不稳的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分压式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其电路基本如下图。 图2.3 分压式射极偏置放大电路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用利用RB1、
17、RB2取代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的基极电阻RB,由RB1、RB2 组成的分压器以固定基极电位VB。稳定Q 点的物理过程是:如果温度T上升,IC 和IE 也随之增加,那么射极电位为VE=IERE 也必然增加,由于固定了基极电位VB,而且UBE=VB- VE,这将导致三极管的UBE 减小,从而使IB 自动减小,那么IC 和IE 也会随之减小,最后牵制了IC 和IE 的增加,使他们基本上不随温度改变,维持恒定。最终达到了使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稳定的目的。3. 电路设计3.1 电路图 图3.1 共射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电路如上图电路图,为了得到工作点稳定的共射单管放大电路,我们不采用基本单管共
18、射放大电路,而是用采用了电阻分压的射极偏置放大电路。仍然是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但与基本单管放大电路不同,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具有稳定的工作点。可以保障电路稳定工作完成线性放大。3.2 原理图在protel画出原理图如下。 图3.2 protel中电路原理图3.3 参数的确定在将基本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进行改进之后,得到电阻分压式共射单管放大电路,它已经实现了工作点稳定。在本次的电路设计中,不仅实现工作点的稳定,而且选择了不易失真的Q点。我们知道选择=0.5*12V这样的Q点是不易失真的。即=6V。在Multisim中我们使输入信号为0,如下图所示,调节滑动变阻器和电容使得满足条件。此时滑动变阻器调节
19、到90%,为83K欧姆。R2为20K欧。C1=10F。 图3.3 Multisim中调节电路参数3.4 静态工作点 图3.3 静态工作点 在输入为0时测静态工作点。可得=6.01V,10A,=1.42A。4. 电路仿真及分析4.1电路protel仿真 首先在要检测波形处添加网络标号。并且选择输入输出电压,如下图。 图4.1 仿真过程图 图4.2 仿真电路图得到仿真结果波形如下,从中可以看出,输入电压的最大值约为1V,输出电压的最大幅值大于5V。输出电压相较输入电压放大了5倍多。在正常的放大倍数之内。并且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一样都是正弦波形,没有失真,是线性放大。因此该电路此刻正确地实现了线性放大
20、。 图4.3 仿真波形图 4.2电路Multisim仿真在Multisim中仿真,采用不同的电路参数,可以得到放大倍数不同,同样线性放大的结果。由下图可知,输入和输出都是正弦波,没有失真,即线性放大,且放大倍数大约为1558=19倍。这个放大倍数同样在正常的放大倍数之内。 图4.3 仿真波形图4.3仿真结果分析 对设计的分压式射极偏置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可以看到不管是在protel还是Multisim中都可以成功进行仿真。观察输出波形和输入波形,输入波形都是正弦波,得到的输出波形也是正弦波,并且观察二者的幅值,可以看到,输出电压都相比于输入电压得到了放大。不同参数设置使得放大倍数不同,但仿真结果
21、体现出的放大倍数都是在正常的放大倍数以内。并且都是线性放大,没有任何失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设计能成功的实现对信号的线性放大。实际上这种放大不仅仅是电压放大,电路也获得了放大,即总体而言,是信号的能量或者说功率得到放大。 这种线性无失真放大的实现是与静态工作点的选择息息相关的,换言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的选择,是实现该类电路能够线性无失真放大的前提条件。5. 网表在protel中画出原理图之后,Design Netlist For Project Protel,生成网表PCB_Project1.NET:C1RB7.6-15Cap Pol1C2RB7.6-15Cap Pol1C3RB7.6-15
22、Cap Pol1inputHDR1X2header 2outputHDR1X2header 2P0HDR1X2header 2Q1BCY-W3/E42N3904R1AXIAL-0.4Res2R2AXIAL-0.4Res2R3AXIAL-0.4Res2R4AXIAL-0.4Res2R5AXIAL-0.4Res2R6AXIAL-0.4Res2(VCCP0-2R2-2R4-2)(NetC1_1C1-1Q1-2)(NetC1_2C1-2R1-2)(NetC2_1C2-1Q1-3R4-1)(NetC2_2C2-2output-1R6-2)(NetC3_1C3-1Q1-1R5-2)(NetC3_2C3-2
23、input-1output-2R5-1R6-1)(Netinput_2input-2R1-1)(NetR2_1R2-1R3-2)(GNDP0-1R3-1)6. 完成PCB板制作6.1 自动布线在protel中完成原理图之后,就可以design update PCB document。在调整元器件的位置之后,可以选择自动布线auto route all。自动布线的效果如下图。 图6.1 自动布线结果从自动布线的结果中我可以看出,自动布线的连线既有bottom layer的线,也有top overlay的线。而实际上连线之间并没有交叉,因此全部都在一层即可,因此我们再对自动布线的结果进行手动布线调整。6.2 手动布线我们在自动布线的基础上,对元件的位置再做适当的调整,并且删去红色的top overlay的线,手动连上蓝色的bottom layer的线。手动布线的效果如下图。 图 6.2 手动布线结果 在手动布线之后,选定板子的大小,并且加上过孔用于加铜柱用来固定。效果如下图。 图 6.3 最终效果7.打印元器件清单在protel中reports simple BOM,可以得到元件清单如下图。 图7.1 元件清单图8.心得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完成对共射极三级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硅纤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灶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棉用增白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提篮包装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吸气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卷闸门槽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三合一塑瓶液体包装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三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高强彩色水泥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铝压铸化油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当前警察职务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范,司法制度论文
- 计算机文化基础单元设计-windows
- 创建动物保护家园-完整精讲版课件
- 广东省保安服务监管信息系统用户手册(操作手册)
- DNA 亲子鉴定手册 模板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 天津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
- 广东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申报表初稿样表
-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 火炬及火炬气回收系统操作手册
-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