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区域发展模式比较 与选择 第一节 区域发展模式比较 一、梯度推进发展模式 1基本内容 西部 东部 中部 按照区域经济非均衡 发展规律的要求,从 本国发展过程形成的 经济技术梯度实际出 发,认为我国区域经 济发展应该实行东、 中、西梯度推进。 先促进经济技术条件较好,拥有对外开放 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东部 大连 再逐步向经济技术较差的中西部地区推进。 中部 长沙 随着梯度推进和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将使 各地区在总体经济增长的同时,逐步缩小区域 之间的差距,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 西部 贵阳 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 它是我国改 革开放初期采 用的主要区域 经济
2、发展模式。 2.主要长处 把经济效率提高 作为发展目标,充 分考虑了我国区域 经济发展不均衡和 要素资源相对不足 的现状。 陕西米脂农村 浙江萧山农村 及时抓住国际经济 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通过东中西梯 度推进的方式布局 生产力,安排国家 投资,制定区域政 策,实行梯度对外 开放,推动了东部 沿海地区经济的快 速增长,也相应带 动了全国各地区和 总体经济的发展。 获“国际改善居住环境 最佳范例奖”的珠海 3主要不足 东中西三大梯 度划分不很科学。 如广西有海被划 入东部发达地区。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广西被划入东部发达地区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划分,缺乏有力的科学依 据,不
3、符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导致它们经济结 构趋同性大,互补性差。 中部武汉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 西部成都也发 展集成电路产业 这一发展模式扩大了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发 展差距,加剧了全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 二、点轴渐进发展模式 1基本内容 主要特点是,把 佩鲁的“增长极” 理论,与美国经 济学家沃纳杉巴 特的“生长轴” 理论结合起来。 京津冀点轴发展图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应在全国范围内, 选择具有开发潜力和远景的重要交通干线,如 铁路、陆路和水路等,作为经济的“发展轴”。 再在各条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 心城市及城市集群作为“增长点”。 位于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点的郑州 通过加快“增长点”的经
4、济发展,带动 “发展轴”向周边延伸,进而带动全国经济的 发展。 2主要长处 充分吸收了区 位理论和区域经 济非均衡发展理 论的精华。 从动态角度进行空间生产力的组织,既 与我国地理特征及地域分布相适应,又充分考 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格局。 巴音布鲁克草原 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 这一模式的具体应 用表现为:在我国 区域开发与规划中, 形成以东部沿海地 区和长江流域相结 合的“T形”区域 开发实践。 长江上游的重庆朝天门 长江下游的上海东方明珠塔 3主要不足 它以发达的交通网 为基础。我国地域辽 阔,地形起伏,山地 多而平原少,历史上 形成东部交通发达, 西部交通落后,点轴 渐进发
5、展模式的开发 结果,仍然是向东部 地区倾斜。 交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且建设 周期较长。因此,这一模式推进速度较慢,难 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三、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模式 1基本内容 以比较发达的城市 为中心,通过极化效 应造成的经济吸引, 并通过扩散效应造成 的经济辐射,形成统 一的生产和流通渠道, 带动周围次级城市和 农村共同繁荣。 春城昆明形成以 云贵为主的城市圈 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已有的经济布局 基础上,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进一 步形成若干个跨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区域。 2主要长处 充分利用大 城市的聚集效应, 促使我国沿海与内 地,东部与中西部, 寻找到各自的合适 位置和特
6、有优势, 实现区域产业结构 的合理化和资源的 有效配置。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规划图 太湖蓝藻暴发的启示 无锡南泉水源厂工作人员在取水口附近水域打捞蓝藻 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有 利于加强中心城市与腹地的联系,有利于提高 区域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水平。 3主要不足 城市圈域范围 的界定,各级中心 城市的划分,缺少 社会公认的统一标 准,各地都在选择 对自己有利的分圈、 分级方法。 影响效果的主要表现: 遇到跨省级行政区 时,较高等级城市 对较低等级城市的 经济辐射和吸引, 会受到来自当地政 府或多或少的干预, 造成效率降低,难 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网状交织发展模式 1基本内容 集中投
7、资开 发增长极,合理选 择和配置增长点, 加强不同极点之间 的经济联系和相互 作用,使它们在空 间上逐步连结成发 展轴。 通过已有增长极点聚集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发 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向外围扩散和转移一些原有 产业,促使外围形成新的增长极和新的发展轴。 在外围营造开发新区,通过降低地价、公共服 务和基础设施成本,提高环境质量,改善运输条件等 措施,形成新的经济聚集中心和相应的聚集轴线。 进而以新旧增长极点的互相联系和不断扩散,推 动发展轴的轴线增多,逐步形成纵横交错的经济增长 网体系,促使区域差异缩小,经济走向均衡发展。 2主要优点 区域内形成 经纬交织网状结构 的多条发展轴,每 条发展轴分
8、布着多 个增长极,可使它 们产生较大的同向 合力乘数功能,推 动周围广大地区共 同繁荣。 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关联度,促使资源、 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完善扩散和 回流效应的传导机制。 加快中心地区向外转移过于拥挤的部分 原有产业,实现内部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 升级。 加快外围腹地产业结构转换,吸引新兴产 业,迅速改变落后面貌,迎头赶上发达地区。 嘉善木业 3所需条件 区域内前期 开发的增长极和发 展轴,能够迅速积 累能量,在较大范 围发挥乘数作用, 使当地形成扎实的 经济技术基础,有 了相当雄厚的综合 实力。 企业聚集、区位聚集和城市化聚集达到 较高水平。 可以随时招聘到高素质的劳
9、动力。 具备高效畅通的产品扩散机制和财富回 流机制。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通讯网已经建成。 实际上,能够采用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区域,一 般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 第二节 区域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网状交织发展模式 集中了其他发展模式的长处 1吸收了梯度 推进发展模式 的优点 它能利用具有 社会、经济、技 术和文化区位优 势的网上触角, 及时抓住国际经 济全球化发展带 来的机遇,并迅 速在整个网系 统扩散。 可避免梯度推进发展模式的不足,防止 本区域平原地区与山区、丘陵之间的发展差距 扩大,缓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状态。 2融入了点轴渐进发展模式的长处 它运用动态方法 合理配置资源,优 化生
10、产力的空间结 构与布局,符合我 国地域分布的自然 特征,也符合区域 发展的经济特征。 可摈弃点轴渐进发展模式的短处,使增长点 和发展轴的配置,不再完全取决于交通干线。 贵州西电东输工程:乌江梯级电站的索风营水电站 3增强了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功能 城市圈域经 济的发展,要以中 心城市为核心。能 成为一定区域中心 城市的,首先必须 具有高聚集状态的 城市人口。 采用网状交织发展模式,一定空间上不同规模和 不同层次的城市,将通过网联系实现有效组合,形成 城市集群,提高人口聚集度。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千万人口不是梦 中心城市人口增多,可以加快经济聚集,促使 主导产业崛起,进而吸引其他经济活动向增长极核靠 拢,迅速提高中心城市的经济势能。 二、推进网状交织发展模式 能够形成网交 织状态的一切物质 条件,都要做好长 远规划,优化布局, 合理配置,加强有 机联结,提高建设 效率。 建立完善的硬件网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矿出售中介合同范例
- 徐州房产预售合同范例
- 电厂供蒸汽合同范例
- 技术开发(委托)合同范例
- 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微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至2030年中国轻快车车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注塑元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绳带配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短熟麻墙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网络课程录制合同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测试卷(综合卷)
- 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情商与智慧人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巨量-营销科学(初级)认证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干部履历表(中共中央组织部2015年制)
- 【员工关系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8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