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_第1页
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_第2页
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_第3页
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_第4页
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 1直线轨道几何形位直线轨道几何形位 2曲线超高设置曲线超高设置 3缓和曲线设置缓和曲线设置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 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 轨道平面位置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轨道平面位置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轨道的方向必须正确,直线部分应保持笔直,轨道的方向必须正确,直线部分应保持笔直, 曲线部分应具有与曲率相适应的圆顺度。曲线部分应具有与曲率相适应的圆顺度。 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 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坡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

2、底坡。 第一节第一节 机车车辆走行部分构造机车车辆走行部分构造 一、轮对一、轮对 机车的走行部分由车架、轮对、轴箱、弹簧装置、机车的走行部分由车架、轮对、轴箱、弹簧装置、 转向架及其它部件组成。转向架及其它部件组成。 车辆的走行部分是转向架,由侧架、轴箱、弹性悬车辆的走行部分是转向架,由侧架、轴箱、弹性悬 挂装置、制动装置、轮对以及其它部件组成。挂装置、制动装置、轮对以及其它部件组成。 轮对是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基本部件,由一根车轴轮对是机车车辆走行部分的基本部件,由一根车轴 和两个相同的车轮组成。和两个相同的车轮组成。 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构造示意图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1侧架;侧架; 2轮

3、对;轮对;3轴箱润滑装置;轴箱润滑装置;4液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 5基础制动装置;基础制动装置;6摇枕;摇枕;7螺旋圆弹簧螺旋圆弹簧 我国车辆上使用的车轮有整体轮和轮箍轮两种,我国车辆上使用的车轮有整体轮和轮箍轮两种, 但绝大多数是整体轮,它由踏面、轮缘、轮辐、幅但绝大多数是整体轮,它由踏面、轮缘、轮辐、幅 板和轮毂等部分组成,如图板和轮毂等部分组成,如图61所示。车轮和钢轨所示。车轮和钢轨 接触的面称为踏面。接触的面称为踏面。 图图61车轮车轮 1踏面;踏面;2轮缘;轮缘;3轮辋;轮辋;4辐板;辐板;5轮毂;轮毂; 6轮箍;轮箍;7扣环;扣环;8轮心轮心 车轮踏面(锥形踏面)车轮踏面(锥形

4、踏面) 车轮踏面(磨耗型踏面)车轮踏面(磨耗型踏面) 磨耗型车轮踏面磨耗型车轮踏面是曲线型踏面,将踏面制成与钢是曲线型踏面,将踏面制成与钢 轨顶面基本吻合的曲线形状,增大了轮轨接触面积,轨顶面基本吻合的曲线形状,增大了轮轨接触面积, 可以减轻轮轨磨耗、降低轮轨接触应力并可改善通可以减轻轮轨磨耗、降低轮轨接触应力并可改善通 过曲线的转向性能。过曲线的转向性能。 为防止车轮脱轨,为防止车轮脱轨, 在踏面内侧制成凸在踏面内侧制成凸 缘如右图突起部分缘如右图突起部分 所示,称为所示,称为轮缘轮缘。 轮轮 缘缘 车辆转向架车辆转向架 车轮位于两股钢轨内侧的竖直面,称为车轮内侧面,车轮位于两股钢轨内侧的竖

5、直面,称为车轮内侧面, 车轮另一侧的竖直面称为车轮外侧面。车轮内侧面与外车轮另一侧的竖直面称为车轮外侧面。车轮内侧面与外 侧面之间的距离称为侧面之间的距离称为车轮宽度车轮宽度(轮幅宽轮幅宽)。 qT+2d 通过踏面上距车轮内侧面一定距离的一点,画一水平通过踏面上距车轮内侧面一定距离的一点,画一水平 线,称为踏面的测量线。由测量线至轮缘顶点的距离称线,称为踏面的测量线。由测量线至轮缘顶点的距离称 为轮缘高度。由测量线向下为轮缘高度。由测量线向下10mm处量得的轮缘厚度,处量得的轮缘厚度, 称为车轮的称为车轮的轮缘厚度轮缘厚度(d)。 轮对上左右两车轮内侧轮对上左右两车轮内侧 面之间的距离,称为轮

6、对面之间的距离,称为轮对 的的轮背内侧距离轮背内侧距离(T)。这个。这个 距离再加上二个轮缘厚度距离再加上二个轮缘厚度 称为称为轮对宽度轮对宽度(q)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二、转向架二、转向架 同一车体最前位和最后位的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同一车体最前位和最后位的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 称为称为全轴距全轴距。 同一车架或转向架上始终保持平行的最前位和同一车架或转向架上始终保持平行的最前位和 最后位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称为最后位车轴中心间水平距离,称为固定轴距固定轴距。 车辆前后两走行部分上车体支承间的距离称为车辆前后两走行部分上车体支承间的距离称为 车辆定距车辆定距。 应当注意,固定轴距和车辆定距

7、是两应当注意,固定轴距和车辆定距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固定轴距是机车车辆能否顺利通个不同的概念,固定轴距是机车车辆能否顺利通 过小半径曲线的控制因素,车辆定距是转向架中过小半径曲线的控制因素,车辆定距是转向架中 心间距,除长大车外,多在心间距,除长大车外,多在18m之内。之内。 固定轴距固定轴距 车辆定距车辆定距 全轴距全轴距 第二节第二节 直线轨道的几何形位直线轨道的几何形位 一、轨距一、轨距 目前世界上的铁路轨距,分为标准轨距、宽轨距和目前世界上的铁路轨距,分为标准轨距、宽轨距和 窄轨距三种。标准轨距尺寸为窄轨距三种。标准轨距尺寸为1435mm。大于标准轨。大于标准轨 距的称为宽轨距,小于标

8、准轨距的称为窄轨距。距的称为宽轨距,小于标准轨距的称为窄轨距。 轨距用道尺测量,容许偏差符合规范规定。轨距用道尺测量,容许偏差符合规范规定。 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其变化率:正线、到发线不轨距变化应和缓平顺,其变化率:正线、到发线不 应超过应超过2(规定递减部分除外规定递减部分除外),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 过过3,即在,即在1m长度内的轨距变化值:正线、到发线长度内的轨距变化值:正线、到发线 不得超过不得超过2mm,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站线和专用线不得超过3mm。 为使机车车辆能在线路上两股钢轨刚顺利通过,轮为使机车车辆能在线路上两股钢轨刚顺利通过,轮 对宽度应小于轨距。当轮

9、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一股对宽度应小于轨距。当轮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一股 钢轨的作用边时,另一个车轮轮缘与另一股钢轨作用钢轨的作用边时,另一个车轮轮缘与另一股钢轨作用 边之间便形成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游间。边之间便形成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称为游间。 为了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为了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 性和线路的稳定性,减少轮轨性和线路的稳定性,减少轮轨 磨耗和动能损失,确保行车安磨耗和动能损失,确保行车安 全,需要把游间限制在一个合全,需要把游间限制在一个合 理的范围内。理的范围内。 根据我国现场测试和养护维修经验,认为减小直线根据我国现场测试和养护维修经验,认为减小直线 轨距有利。改道时轨距按轨

10、距有利。改道时轨距按1434mm或或1433mm控制,控制, 尽管轨头有少量侧磨发生,但达到轨距超限的时间得尽管轨头有少量侧磨发生,但达到轨距超限的时间得 以延长,有利于提高行车平稳性,延长维修周期。以延长,有利于提高行车平稳性,延长维修周期。 二、水平二、水平 水平水平是指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是指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 在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使两股钢轨所受荷载均匀,以保持列车平稳运行。水使两股钢轨所受荷载均匀,以保持列车平稳运行。水 平用道尺或其它工具测量。线路维修时,两股钢轨顶平用道尺或其它工具测量。

11、线路维修时,两股钢轨顶 面水平误差不得超过规定值。面水平误差不得超过规定值。 两股钢轨顶面的水平偏差值,沿线路方向的变化率两股钢轨顶面的水平偏差值,沿线路方向的变化率 不可太大。在不可太大。在1m距离内,这个变化不可超过距离内,这个变化不可超过1mm, 否则即使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超过允许范围,也将否则即使两股钢轨的水平偏差不超过允许范围,也将 引起机车车辆的剧烈摇晃。引起机车车辆的剧烈摇晃。 三、轨向三、轨向 轨向轨向是指轨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平顺性。是指轨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平顺性。 若直线不直则必然引起列车的蛇行运动。在行驶快速若直线不直则必然引起列车的蛇行运动。在行驶快速 列车的线路上

12、,线路方向对行车的平稳性具有特别重要列车的线路上,线路方向对行车的平稳性具有特别重要 的影响。的影响。 在无缝线路地段,若轨道方向不良,还可能在高温季在无缝线路地段,若轨道方向不良,还可能在高温季 节引发胀轨跑道事件节引发胀轨跑道事件(轨道发生明显的不规则横向位移轨道发生明显的不规则横向位移), 严重威胁行车安全。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修规修规规定:直线方向必须目视平顺,用规定:直线方向必须目视平顺,用10m弦测弦测 量,正线上正矢不得超过允许值。量,正线上正矢不得超过允许值。 四、前后高低四、前后高低 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称为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称为前后高低前后高低。 新铺或经过大

13、修后的线路,即使其轨面是平顺的,新铺或经过大修后的线路,即使其轨面是平顺的,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列车运行后,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陷、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列车运行后,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陷、 道床捣固密实程度、扣件松紧、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道床捣固密实程度、扣件松紧、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 的不一致性,就会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轨面前后高的不一致性,就会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轨面前后高 低不平,即在有些地段低不平,即在有些地段(往往在钢轨接头附近往往在钢轨接头附近)下沉较下沉较 多,出现坑洼,这种不平顺,称为多,出现坑洼,这种不平顺,称为静态不平顺静态不平顺; 有些地段,从表面上看,轨面是平顺的,但实际有些地段,从表面

14、上看,轨面是平顺的,但实际 上轨底与铁垫板或轨枕之间存在间隙上轨底与铁垫板或轨枕之间存在间隙(间隙超过间隙超过2mm 时称为吊板时称为吊板),或轨枕底与道碴之间存在空隙,或轨枕底与道碴之间存在空隙(空隙超空隙超 过过2mm时称为空板或暗坑时称为空板或暗坑),或轨道基础弹性的不均,或轨道基础弹性的不均 匀匀(路基填筑的不均匀,道床弹性的不均匀等路基填筑的不均匀,道床弹性的不均匀等),当列,当列 车通过时,这些地段的轨道下沉不一致,也会产生不车通过时,这些地段的轨道下沉不一致,也会产生不 平顺,这种不平顺称为平顺,这种不平顺称为动态不平顺动态不平顺,随着高速铁路的,随着高速铁路的 发展,动态不平顺

15、已广泛受到关注。发展,动态不平顺已广泛受到关注。 经过维修或大修的轨道,要求目视平顺,前后高经过维修或大修的轨道,要求目视平顺,前后高 低偏差用低偏差用10m弦量测的最大矢度值不应超过允许值。弦量测的最大矢度值不应超过允许值。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项项 目目 max160kmh正正 线线 160kmhmax 120kmh正线正线 max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正线及到发线 其他站线其他站线 作业作业 验收验收 经常经常 保养保养 临时临时 补修补修 作业作业 验收验收 经常经常 保养保养 临时临时 补修补修 作业作业 验收验收 经常经常 保养

16、保养 临时临时 补修补修 作业作业 验收验收 经常经常 保养保养 临时临时 补修补修 轨距轨距(mm) +2 -2 +4 -2 +6 -4 +4 -2 +6 -4 +8 -4 +6 -2 +7 -4 +9 -4 +6 -2 +9 -4 +10 -4 水平水平(mm)35846846105811 高低高低(mm)3584684610581l 轨向轨向(直线直线)(mm)34746846105811 三角坑三角坑 (扭曲扭曲) (mm) 缓和曲缓和曲 线线 346456457578 直线和直线和 圆曲线圆曲线 3464684695810 注:注: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但最大轨距

17、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但最大轨距(含加宽值和偏差含加宽值和偏差)不不 得超过得超过1456mm; 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 6.25m,但在,但在 延长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理。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理。 五、轨底坡五、轨底坡 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主要接触部分是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主要接触部分是1:20的斜坡,的斜坡, 为了使钢轨轴心

18、受力,钢轨也应有一个向内的倾斜度,为了使钢轨轴心受力,钢轨也应有一个向内的倾斜度, 因此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应形成一个横向坡度,称之为因此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应形成一个横向坡度,称之为 轨底坡轨底坡。 我国铁路在我国铁路在1965年以前,轨底坡定为年以前,轨底坡定为1:20。1965年年 以后,我国铁路的轨底坡统一改为以后,我国铁路的轨底坡统一改为1:40。 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根据钢轨顶面上由车轮碾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根据钢轨顶面上由车轮碾 磨形成的光带位置来判定。磨形成的光带位置来判定。 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内,说明轨底坡不足;如光带偏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内,说明轨底坡不足;如光带偏 离轨

19、顶中心向外,说明轨底坡过大;如光带居中,说明轨离轨顶中心向外,说明轨底坡过大;如光带居中,说明轨 底坡合适。底坡合适。 线路养护工作线路养护工作 中,可根据光带中,可根据光带 位置调整轨底坡位置调整轨底坡 的大小。的大小。 第三节第三节 曲线轨距加宽曲线轨距加宽 机车车辆进入曲线轨道时,仍然存在保持其原有行驶机车车辆进入曲线轨道时,仍然存在保持其原有行驶 方向时惯性,只是受到外轨的引导作用力才沿着曲线轨方向时惯性,只是受到外轨的引导作用力才沿着曲线轨 道行驶。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道行驶。在小半径曲线,为使机车车辆顺利通过曲线而 不致被楔住或挤开轨道,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

20、以不致被楔住或挤开轨道,减小轮轨间的横向作用力,以 减少轮轨磨耗,轨距要适当加宽。加宽轨距,系将曲线减少轮轨磨耗,轨距要适当加宽。加宽轨距,系将曲线 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轨道内轨向曲线中心方向移动,曲线外轨的位置则保持 与轨道中心半个轨距的距离不变。曲线轨距的加宽值与与轨道中心半个轨距的距离不变。曲线轨距的加宽值与 机车车辆转向架在曲线上的几何位置有关。机车车辆转向架在曲线上的几何位置有关。 一、转向架的内接形式一、转向架的内接形式 由于轮轨游间的存在,机车车辆的车架或转向架通过由于轮轨游间的存在,机车车辆的车架或转向架通过 曲线轨道时,可以占有不同的几何位置,有着

21、不同的内曲线轨道时,可以占有不同的几何位置,有着不同的内 接形式。主要呈现以下四种内接形式:接形式。主要呈现以下四种内接形式: 1斜接斜接 2自由内接自由内接 3楔形内接楔形内接 4正常强制内接正常强制内接 对楔形内接所需轨距增加对楔形内接所需轨距增加min/ 2。 二、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二、曲线轨距加宽的确定原则 根据运营经验,以自由内接最为有利,但机车车辆根据运营经验,以自由内接最为有利,但机车车辆 的固定轴距长短不一,不能全部满足自由内接通过。为的固定轴距长短不一,不能全部满足自由内接通过。为 此,确定轨距加宽必须满足如下原则:此,确定轨距加宽必须满足如下原则: 1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

22、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 曲线;曲线; 2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楔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楔 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 3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 三、根据车辆条件确定轨距加宽三、根据车辆条件确定轨距加宽 我国绝大部分的车辆转向架是两轴转向架。当两轴我国绝大部分的车辆转向架是两轴转向架。当两轴 转向架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时,前轴外轮轮缘与外转向架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时,前轴外轮轮缘与外 轨的作用边接触,后

23、轴占据曲线垂直半径的位置。则自轨的作用边接触,后轴占据曲线垂直半径的位置。则自 由内接形式所需最小轨距为:由内接形式所需最小轨距为: 0max fqS f Sf = qmax + f0 式中式中Sf 自由内接所需轨距;自由内接所需轨距; qmax 最大轮对宽度;最大轮对宽度; f0 外矢距,其值为外矢距,其值为 R L f 2 2 0 其中其中 L转向架固定轴距,转向架固定轴距, R曲线半径。曲线半径。 以以S0表示直线轨距,则曲线轨距加宽值表示直线轨距,则曲线轨距加宽值e应为:应为: e = Sf S0 现以我国目前主型客车现以我国目前主型客车“202”型转向架为例。型转向架为例。 设设R3

24、50m,L2.4m,qmax1424mm,则:,则: 28 10003502 100042 2 22 0 . ).( R L f mm Sf = qmax + f0=1424+8=1432mm 由以上计算可见,曲线半径为由以上计算可见,曲线半径为350m及以及以 上的曲线,轨距不需加宽。上的曲线,轨距不需加宽。 四、曲线轨道的最大允许轨距四、曲线轨道的最大允许轨距 曲线轨道的最大轨距,应切实保障行车安全,不使曲线轨道的最大轨距,应切实保障行车安全,不使 其掉道。在最不利情况下,当轮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其掉道。在最不利情况下,当轮对的一个车轮轮缘紧贴 一股钢轨时,另一个一股钢轨时,另一个 车轮踏

25、面与钢轨的接车轮踏面与钢轨的接 触点即为车轮踏面的触点即为车轮踏面的 变坡点。变坡点。 由此,曲线上容由此,曲线上容 许最大轨距由下式许最大轨距由下式 计算:计算: Smax= dmin+Tmin r +a r s 数值代入得:数值代入得: Smax=22+1350-2+100-12-21456mm 因轨距的容许偏因轨距的容许偏 差不得超过差不得超过6mm, 所以:所以:曲线轨道最大曲线轨道最大 容许轨距应为容许轨距应为 1450mm,即最大允,即最大允 许加宽许加宽15mm。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新建、改建及线路大修规定;新建、改建及线路大修 或成段更换轨枕地段,按下表规定

26、的标准进行曲线轨距或成段更换轨枕地段,按下表规定的标准进行曲线轨距 加宽。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加宽。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 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1。特殊条。特殊条 件下,不得大于件下,不得大于2。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一、外轨超高的作用及设置方法一、外轨超高的作用及设置方法 作用:作用:钢轨受力均匀钢轨受力均匀 旅客舒适旅客舒适 提高线路稳定性、安全性提高线路稳定性、安全性 外轨超高外轨超高: 是曲线外是曲线外 轨顶面与内轨顶面轨顶面与内轨顶面 的

27、水平高度之差。的水平高度之差。 设置方法:设置方法: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外轨提高法外轨提高法、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 外轨提外轨提 高法高法 线路中线路中 心高度心高度 不变法不变法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二、外轨超高值的计算二、外轨超高值的计算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离心力离心力 C = m v2 / R 曲线超高的大小由列车通过时离心力的大小确定。曲线超高的大小由列车通过时离心力的大小确定。 将将 V=3.6v,S为

28、两股钢为两股钢 轨中心距,轨中心距,S=1500mm, g=9.81m/s2,代入,代入式得:式得: S h G C G SC h gR Sv mgR Smv G SC h 22 R V R V gR Sv G SC h 2 2 22 8 .11 81. 96 . 3 1500 (mm)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R V h 2 0 0 8 .11 取平均速度取平均速度V0 , , (mm)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V0的确定:的确定: 1全面考虑每一次列车的速度和重力来计算全面考

29、虑每一次列车的速度和重力来计算V0 NG NGV GNGNGN VGNVGNVGN V nn nnn 2 2211 22 222 2 111 0 式中式中 N 一昼夜通过的各类相同速度和牵引重量的列车一昼夜通过的各类相同速度和牵引重量的列车 次数;次数; G 各类列车总重量各类列车总重量(kN); V 实测各类列车速度实测各类列车速度(km/h)。 max 0 VV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2在新线设计与施工时,采用的平均速度在新线设计与施工时,采用的平均速度V0 式中式中 Vmax 预计该地段最大行车速度预计该地段最大行车速度(km/h);

30、一般地段采用一般地段采用0.80,单线上、下行速度悬殊地段,单线上、下行速度悬殊地段 可采用可采用0.65。 规定规定:圆曲线外轨超高按圆曲线外轨超高按5mm整倍数设置。整倍数设置。 V0 称作加权平均速度,简称称作加权平均速度,简称均方根速度均方根速度(VJF)。 三、外轨未被平衡的超高三、外轨未被平衡的超高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h0 R V hq- - 2 max 8 . 11 当当VV0时,时,h= hh0 ; V V0 h = R V hhg 2 min 0 8 . 11- - V V0时:时: 当当V 120km/h个别特殊情况下

31、已设置个别特殊情况下已设置 90(不含不含)110mm可暂时保留,但应逐步改造。可暂时保留,但应逐步改造。 hg的实质:的实质: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限制速度差,控制低速列车对钢轨限制速度差,控制低速列车对钢轨 磨耗及线路变形的影响。磨耗及线路变形的影响。 hg一般不得大于一般不得大于30mm,困难时不得大于,困难时不得大于50mm。 线规线规、修规修规对对hg的规定:的规定: hg的影响的影响 内轨垂直磨耗加剧,轨头压宽、飞边;内轨垂直磨耗加剧,轨头压宽、飞边; 外轨侧磨依旧;外轨侧磨依旧; 四、外轨最大超高的允许值四、外轨最大超高的允许

32、值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设曲线外轨为设曲线外轨为hmax。 对应有:对应有:v,R,O。 若某车以若某车以 v1 v 通过通过 时:时: 四、外轨最大超高的允许值四、外轨最大超高的允许值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设曲线外轨为设曲线外轨为hmax。 对应有:对应有:v,R,O。 若某车以若某车以 v1 v 通过通过 时:时: 其稳定程度可采用稳其稳定程度可采用稳 定系数定系数 n 来表示:来表示: e S e S n 2 / 2 e 合力偏心距合力偏心距(mm) 四、外轨最大超高的允许值四、外

33、轨最大超高的允许值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e S n 2 分析:分析: n =1, ,临界状态,临界状态 2 S e n 1, ,稳定状态,稳定状态 2 S e n值愈大,稳定性愈好值愈大,稳定性愈好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e与与h的关系:的关系: S AA OC OO S h H e 设设H为车辆重心到轨面的高度,货车为为车辆重心到轨面的高度,货车为2220mm, 客车为客车为2057.5mm。 h S H e hH S e S n 22 2 根据我国铁路运营经验,为保根据我国铁路运营经验

34、,为保 证行车安全,证行车安全,n 值不应小于值不应小于3。 hH S n 2 2 线规线规、修规修规规定:规定: Vmax160km/h地段实地段实 设最大超高设最大超高单线为单线为125mm,双线为双线为150mm。 检验:检验: 15422202 1500 2 3 . 3 (大于大于3,满足要求,满足要求)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分分 析析 hH S n 2 2 举例分析:举例分析: 59522202 15002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Vmax=144km/h,R=340m,h0=12

35、5mm h =hq 0 2 max 8 .11h R V - - 125 340 144 8 .11 2 - - =595(mm) 结论:结论: 倾倾 覆覆 =0.85 hq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五、曲线轨道上的超高限速五、曲线轨道上的超高限速 任何一条曲线轨道,均按一定的平均速度设置超高。任何一条曲线轨道,均按一定的平均速度设置超高。 在既定的超高条件下,通过该曲线的列车最高速度必在既定的超高条件下,通过该曲线的列车最高速度必 定受到末被平衡的容许超高度定受到末被平衡的容许超高度hq的限制,其最高行的限制,其最高行 车速度车速度Vmax

36、应为应为: R hh V q 811 0 . max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同理,通过该曲线的最低行车速度同理,通过该曲线的最低行车速度 Vmin 应为应为: 当曲线半径较小时,按最大超高度当曲线半径较小时,按最大超高度150mm计算,曲计算,曲 线上的超高限速与半径的关系如下:线上的超高限速与半径的关系如下: =75mm时,时, =90mm时,时, R hh V g 811 0 . min - q h q h RRV3 . 4 8 .11 75150 max RRV5 . 4 8 .11 90150 max 第六章第六章 轨道几何形位轨道几

37、何形位 曲线轨道外轨超高曲线轨道外轨超高 一般情况下,曲线上的超高限速按下式计算:一般情况下,曲线上的超高限速按下式计算: RV25. 4 max RV3 . 4 max 第五节第五节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及其几何特征一、缓和曲线的作用及其几何特征 行驶于曲线轨道的机车车辆,出现一些与直线运行驶于曲线轨道的机车车辆,出现一些与直线运 行显著不同的受力特征。如曲线运行的离心力,外轨行显著不同的受力特征。如曲线运行的离心力,外轨 超高不连续形成的冲击力等。为使上述诸力不致突然超高不连续形成的冲击力等。为使上述诸力不致突然 产生和消失,以保持列车曲线运行的平稳性,需要在产生和消失,以

38、保持列车曲线运行的平稳性,需要在 直线与圆曲线轨道之间设置一段曲率半径和外轨超高直线与圆曲线轨道之间设置一段曲率半径和外轨超高 度均逐渐变化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当缓和曲线连度均逐渐变化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当缓和曲线连 接设有轨距加宽的圆曲线时,缓和曲线的轨距是呈线接设有轨距加宽的圆曲线时,缓和曲线的轨距是呈线 性变化的。性变化的。 概括起来,缓和曲线具有以下几何特征:概括起来,缓和曲线具有以下几何特征: (1)缓和曲线连接直线和半径为缓和曲线连接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其曲率的圆曲线,其曲率 由零至由零至1/R逐渐变化。逐渐变化。 (2)缓和曲线的外轨超高,由直线上的零值逐渐增至缓和曲线的

39、外轨超高,由直线上的零值逐渐增至 圆曲线的超高度,与圆曲线超高相连接。圆曲线的超高度,与圆曲线超高相连接。 (3)缓和曲线连接半径小于缓和曲线连接半径小于350m的圆曲线时,在整的圆曲线时,在整 个缓和曲线长度内,轨距加宽呈线性递增,由零至圆个缓和曲线长度内,轨距加宽呈线性递增,由零至圆 曲线加宽值。曲线加宽值。 二、缓和曲线的几何形位条件二、缓和曲线的几何形位条件 (1)为了保持连续点的几何连为了保持连续点的几何连 续性,缓和曲线在平面上的形续性,缓和曲线在平面上的形 状应当是:在始点处,横坐标状应当是:在始点处,横坐标 x=0,纵坐标,纵坐标y=0,倾角,倾角=0; 在终点处,横坐标在终点

40、处,横坐标 x= x0。纵坐。纵坐 标标 y=y0,倾角,倾角=0。 (2)列车进入缓和曲线,为保持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列车进入缓和曲线,为保持列车运行的平稳性, 应使离心力不突然产生和消失,即在缓和曲线始点处,应使离心力不突然产生和消失,即在缓和曲线始点处, F=0或或=;在缓和曲线终点处,;在缓和曲线终点处, F=mv2/R或或 =R。 (4)列车在缓和曲线上运动时,其车轴与水平面倾斜列车在缓和曲线上运动时,其车轴与水平面倾斜 角角不断变化,亦即车体发生侧滚。要使钢轨对车体倾不断变化,亦即车体发生侧滚。要使钢轨对车体倾 转的作用力不突然产生和消失,在缓和曲线始、终点处转的作用力不突然产生和消

41、失,在缓和曲线始、终点处 应应使倾转的角加速度为零,即使倾转的角加速度为零,即 =0。在缓和曲线。在缓和曲线 终点之间终点之间 应连续变化。应连续变化。 综上所述,缓和曲线的线形条件,可归纳如表综上所述,缓和曲线的线形条件,可归纳如表65。 表表65 缓和曲线线形条件表缓和曲线线形条件表 2 2 dt dy y 2 2 dt dy y 表中表中 前两项是基本的几何形位要求,后三项则是前两项是基本的几何形位要求,后三项则是 由行车平稳性形成的力学条件推导出的几何形位要求由行车平稳性形成的力学条件推导出的几何形位要求 。在行车速度不高的线路上,满足前三项要求的缓和。在行车速度不高的线路上,满足前三

42、项要求的缓和 曲线尚能适应列车运行的需要,而在速度较高的线路曲线尚能适应列车运行的需要,而在速度较高的线路 上,缓和曲线的几何形位就必须考虑后两项的要求。上,缓和曲线的几何形位就必须考虑后两项的要求。 三、常用缓和曲线三、常用缓和曲线 满足表满足表65中前三项要求的缓和曲线,是目前铁路中前三项要求的缓和曲线,是目前铁路 上最常用的缓和曲线,所以也称为常用缓和曲线。上最常用的缓和曲线,所以也称为常用缓和曲线。 常用缓和曲线的外轨超高顺坡为直线顺坡。常用缓和曲线的外轨超高顺坡为直线顺坡。 任意点处:任意点处: i h l 可知,缓和曲线的长度可知,缓和曲线的长度l与其曲率与其曲率K成正比,符合该条成正比,符合该条 件的缓和曲线线型为放射螺旋线。件的缓和曲线线型为放射螺旋线。 四、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四、缓和曲线长度计算 缓和曲线长度影响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拟定标准时,缓和曲线长度影响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拟定标准时, 应根据下列条件计算并取其较长者。应根据下列条件计算并取其较长者。 1超高顺坡不致使车轮脱轨超高顺坡不致使车轮脱轨 CK C gi vS l g vS h 1 2 1 2 1 70 2超离时变率不致使旅客不适超离时变率不致使旅客不适 3欠超高时变率不致影响旅客舒适欠超高时变率不致影响旅客舒适 综和以上三式,缓和曲线长度综和以上三式,缓和曲线长度l0 的计算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