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防控_第1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_第2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_第3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_第4页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埃博拉出血热防控 秭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三十八前的1976年,一种病毒光顾了非洲的“埃博拉”河。于是,沿岸的村庄,生 灵涂炭。国际卫生防控专家闻讯赶来,经过科学研究将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 此后,这种病毒反复肆虐着非洲大地。 从今年2月初开始,特别是进入8月,西非的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三国成 为疫情的重灾区。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高达90%。 该疾病可感染 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 病毒如何来的 传染源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自然宿主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

2、头果蝠、富氏前肩头 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病毒如何来的 人是如何感染埃博拉病毒的 在当前西非暴发疫情,大多数病例是因人与人之间传播而感染。 人们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与已感染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分泌物(粪便、尿 液、唾液和精液)直接接触可导致感染。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埃博拉患 者体液污染的环境或物品时,比如脏衣服、床单或用过的针头,也可导致感染。 已有超过100名医务人员看护埃博拉患者时暴露于埃博拉病毒。因为他们在看护 患者时未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或是没有采取合适的感染防控措施。 哪类人群的感染风险最高 出现暴发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是: 医务人员; 与

3、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以及在丧葬仪式中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的送葬者。 需要更多研究以便了解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免疫系统受损人群或有其他基础性疾病 的人群,是否比其他人群更容易感染埃博拉病毒。 在诊所和医院、社区集会或家里,可通过使用保护措施减少暴露于病毒的机会。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急性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疼和咽喉痛,随后出现 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功能受损,一些病例会出现内出血和外出血。 实验室检验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肝酶升高。 潜伏期或从感染到症状出现的时间间隔是2天到21天。一旦患者开始出现症状, 就具有传染性。

4、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 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认埃博拉出血热感染。 人们该何时就医 如果人们曾去过已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的地区或与埃博拉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过, 并且开始出现症状,就应当立即就医。 如果发现任何埃博拉疑似病例应该立即向最近的卫生机构报告。及时的医疗救助 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控制疾病传播同样重要,应立即启动感染控制程序。 治疗方法 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强化支持治疗。他们时常脱水,需要静脉注射液体或口服含 有电解质的补液。目前尚没有治疗该疾病的特定治疗方法。 一些得到适当治疗的患者可康复。 为了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应将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与其他患者隔离,并且由采 取了严格感染防护

5、措施的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治疗。 预防感染和传播的方法 首例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是由于处理受感染的动物或尸体而感染,但后续病例是在没 有安全保障的病例管理管理或丧葬仪式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体液而感染。本次暴发 中,大多病例通过人间传播感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感染,限制或阻止传播。 了解疾病本质、传播方式以及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如果怀疑周围或社区里某人患有埃博拉出血热,请立即鼓励并支持他们去适宜 的医疗机构就诊。 去医院探视患者或在家看护患者时,在接触患者、其体液或接其周边物品后, 应用肥皂洗手。 死于埃博拉出血热者尸体应由配备适当防护装备者处理。 医务人员该如何防护 除了标准的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应

6、严格遵守推荐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接触患者 的血液,体液,或受污染的环境和物体,如病人用过的床单和针头。 所有探视者和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装备(PPE)。个人防护装 备应至少包括:手套,防水服,靴子/封闭鞋和鞋套,口罩,防飞溅护眼器具(护目 镜或面罩)。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个体防护装备图例 主要个体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个体防护装备图例 主要个体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个体防护装备图例 主要个体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个体防护装备图例 主要个体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个体防护装备图例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流

7、行病学调查对象包括密切接触者、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在进行流行病学调 查时,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流调人员应根病原体暴露风险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防护。 按照目前的情况,流调人员防护装备分为两类: 一、密切接触者(隔离衣) 二、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防护服)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个体防护装备图例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密切接触者):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个体防护装备图例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密切接触者):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个体防护装备图例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个体防护装备图例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 西非疫

8、情流行原因 当地对疾病的“误解、否认疫情的存在、抵制与敌视”。 薄弱的卫生基础: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两国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已经瘫痪, 已无力阻止疫情扩散和蔓延,需国际社会提供援助。 首次在西非国家发生,缺乏处置经验。 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环境卫生条件、丧葬习俗及宗教信仰影响。 人口跨境流动频繁。 疫区分布在人口密集区域。 疫情传入中国及扩散的风险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是人们说到包括埃博拉出血热在内的任何一类传 染病所涉及的三个方面。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和非洲各国人员与贸易往来频繁,但病 毒的自然宿主非洲果蝠,几乎不可能飞到我国,更不用说栖息下来;在国内,人们 一般很少有机会接触如大猩

9、猩、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尸体。且根据中国疾控中心 消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发现境内的大猩猩、黑猩猩携带有埃博拉病毒。这就意 味着感染无从谈起。同时,文化上非洲人习俗式地亲近亡者、如此导致了埃博拉病 毒的侵入;而我们与这有着根本的区别。 专家研判认为,我国存在疫情输入风险,但风险较低。即使疫情输入我国,我国完 全具备及时发现处置、并有效控制该病扩散蔓延的能力,其发生较大规模扩散的可 能性很低。 病例分类及定义 留观病例:具备以下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的发热患者(腋下体温37.3) 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 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 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

10、排泄物或尸体等。 21天内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 病例分类及定义 疑似病例:具备前面所述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 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 不明原因猝死 病例分类及定义 确诊病例:留观或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核酸检测阳性 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分离到病毒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双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有4倍及以上升高 组织中病原学检测阳性 密切接触者的定义和判定 密切接触者定义 指直接接触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及其污染物的人员,如共同居住、照顾病人和未按规定严

11、格采取防护措施进行诊治、 转运患者及处理尸体的人员。 密切接触者判定 医疗机构内的密切接触判定 家庭或社区的密切接触判定 口岸卫生检疫发现密切接触者判定 其他密切接触情形判定 密切接触者管理 密切接触者的追踪 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密切接触者信息通报、共享和责任机制。各地卫生计生部门与 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隔离医学观察。 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隔离医学观察时应书面告知(缘由、期限、法律依据、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联 系人和联系方式等)。 隔离医学观察期为21天,如果其接触的可疑或疑似病例排除埃博拉出血热诊断,则 提前解除。 早晚各一

12、次测量体温并询问其健康状况,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报告,送至定点医院。 密切接触者管理 医学观察的解除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其接触的疑似病例排除埃博拉出血热诊断,该病 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解除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未出现上述症状,解除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目的 病例的暴露史和可能的感染来源 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目的 病例的暴露史和可能的感染来源 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调查对象 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内容 基本情况: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如:国籍、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 信息 诊疗情况: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提供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可能感染来源: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