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详参照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巢湖北部地区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姓 名: 季林 学 号: 2012213013 班 级: 勘查 2012 级 1 班 指导教师:施小平 钱家忠 严小三 马雷 刘国生 时 间:2014.12.252015.1.7 详参照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1 一、实习任务.1 二、实习目的.1 第二章 实习区概况 .2 第三章 地质条件分析 .4 一、地层.4 二、矿产.14 三、岩浆岩.15 四、构造.15 (1)褶皱.15 (2)断层.18 (3)节理.20 第四章 地貌、水文与工程地质.22 一、地貌.22 二、水文地质 .24 三、工程地质 .24 第五章
2、 结语.26 一、实习的见闻和思考.26 二、实习感想 .26 详参照 参考文献.28 详参照 第一章 前言 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勘查专业学生最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一,更是我们必须 掌握的专业技能。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 不穷,并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地学领域中来,但是迄今为止,解决地质问题的新技术、 新方法所需要的大量原始地质信息(资料与数据) ,主要还是通过野外实地的地质 调查而获得。 开始本专业的学习以来,我们在三年的时间里先后学习了地球科学概论 、 构造地质学 、 测量学 、 地貌第四纪地质 、 水文地质学基础 、 岩体力学与 工程 、 矿物岩石学等基础地质勘
3、查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对这些课 程学习以及大一的地质认识实习和小学期的工地实地观摩,我们对基础的理论知识 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和深刻的认识。本次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涉及到众多基础地质理 论,诸如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貌 学等学科,因此它实际上是对我们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一次综 合性的实习,同时也是一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综合而有系统的训练。 学院组织本次实习的目的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之前所学的 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进一步认识各种地质构造和水文及地质工 程现象,从而在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
4、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 地质问题的能力。其次就是引导我们运用在课堂上了解的地质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去 认识实习区的地质现象,即从专业的角度认识我们熟悉的山、水、土、石,从而观 察了解过去或现代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再次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本次实习能够 熟悉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让我们掌握野外地质路线踏勘、地层标准剖面测量、 地质填图和地质报告编写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通过学习这些野外的地质工作 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建立地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 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勘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有: (1)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质观测
5、的记录方法。 (2)了解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 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详参照 (3)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 积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各类矿产,并能掌握主要岩石类型和矿产特征的描述方 法。 (4)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层理、缝合线、虫迹等) ,并 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5)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 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 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6)初
6、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等特征。 (7)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 头地质素描图。 (8)掌握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和绘图基本技能,学会1:2.5万实际材 料图的读图以及填图方法,掌握1:5万地质图的填图和彩绘方法。 (9)掌握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学会撰写实习报告。 总之,地学实习,尤其是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我们专业学生最为重要的实践教 学环节,它涉及众多的基础地质知识、技能和方法,是大学阶段一次比较系统的综 合训练过程。在我们将来的工作中会有很有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对于这次地学实习 应该全身心的投入,认真
7、完成任务,达到我们预想的目的。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详参照 一、巢北地区概况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城合肥的南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淮南、合九铁路及合 宁、沪蓉、合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流经巢湖市182公里,芜湖长江大桥和铜 陵长江大桥横跨长江天堑,是巢湖市连接江南的跨江通道。 巢湖北部地质实习区位于巢湖市北郊,距合肥66km,其范围是东经117 4711754 ,北纬31363142 ,面积33km2,山脉走向北东向10 40,平面“M”型展布,由西向东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 盘山、凤凰山一麒麟山一大尖山、柜嶂山等组成。最高山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 山峰海拔高100-300m。
8、最低处20m。实习区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北西为低山 丘陵,海拔在20-400米之间,一般山峰在200米左右。山脉走向为南西向展布。南 部为安徽省最大淡水湖,面积753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0米,湖水容量18亿立方米。 图 2-1 巢湖北部地区卫星影像图 详参照 实习区交通条件优越,铁路(淮南线) 、高速公路(合裕高速公路)贯穿境 内。高速公路主干线连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邻县庐江、 无为、含山等地,乡村都有支线相通。以巢湖为中心,水上运输可通往合肥及长江 沿岸各城市。 图 2-2 巢湖地区交通图 本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无霜期长。 年平均
9、温度为15.716.2,最高可达40,最低在-7。年平均降水量 1200mm,一般在1000-1158mm之间。季节分布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 28-32%,夏季(六-八月)占38-44%,秋季(九-十一月)占18-19%,冬季(十二- 二月)占10-11%,一年内七月降水最多,十二月最少。区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风向 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0 3.4m/s。 二、前人研究成果 1) 实习区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最早对巢湖北部山区进行地质调查 的当推巢湖人徐克勤(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著有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1:5万) 。
10、2)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合肥矿业学院地质系(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 学院的前身)就将巢湖市北部山区作为地学教学实习基地。 3) 解放后不久,原华东地质局巢县地质队曾做过1:1万煤田普查,于1956年 详参照 著有安徽含山、巢县、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 4) 1956年,罗庆坤、郑成等老师对巢北山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研究, 著有巢县北部地质纲要 。 5) l958年大跃进年代,为了寻找铁矿资源大办钢铁,原安徽省地质局合肥市 地质队李云祝等,在该区曾做过1:l万泥盆纪铁矿普查,著有安徽巢县凤凰山一 炬峰山铁矿评价报告 ,1974一1978年,安徽区域地质调查队进行了1:20万区域地
11、 质测量,著有1:20万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6) 20世纪60年代,刘嘉龙、方观希和陆光森等老师合作编写巢县地区常见 古生物化石手册 ,专供实习师生参考。 7) 20世纪60年代中期,金福全等老师在巢湖铸造厂西侧围墙外小池塘内(干 涸见底)发现了大量古植物化石,从而首次确认巢北山区侏罗系的存在。与此同时, 在大力寺水库北猫耳洞附近发观了李氏野猪牙齿化石。 8) 1981年9月,以金福全老师为首的实习队在猫耳洞以北的灰岩洞穴中,发 现并采集了大量的古脊椎动物(主要是哺乳动物)化石。 9) 1982年刘嘉龙和金福全老师等对所采集的化石进行了系统地鉴定、研究, 先后在淮南矿业学院院报和
12、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专刊上撰写“安徽巢县第四纪地层 及所含脊椎动物化石新种的特征”及“安徽巢县中更新世哺乳类化石新种一一兼论 淮河过渡区地域分异、性状接引原则及自然史工程”等论文。 10) 1983年,安徽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运用“岩石地层单位填图”新方 法,以巢湖市等幅做试验研究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测量,著有1:5万巢湖市幅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 11) 1996年,李双应老师在巢湖下三更统南陵湖组中发现海底深水斜坡一盆 地相英安质火山碎屑流沉积。 12) 2003年,王道轩老师陪同西北大学地质系张复新老师踏勘时,在大力寺 水库北和州组中发现一小型小石柱珊瑚礁。 通过前人不懈的研究,大大地
13、丰富了野外教学内容,加深了对实习区的地质认 识,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区的地质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地质资料。也为我 们的学习创造了基础。自从八十年代后,区内先后有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 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 详参照 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九十年代中期,我校承担的安徽省教 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深化了科研 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积聚了教学资料,并使得该教学基地能适应于大地学专业 中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图 2-3 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图 详参照 第二章地质条件分析 区域地质概况 安徽巢湖地质教
14、学实习基地的大地构造位子处于扬子地块东北部的下扬子坳陷, 西以郯(城)庐(江)断裂带与华北地块相分隔,东与太平洋板块相邻,其西南部与大 别造山带相毗邻。在地层区划上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 小区。该实习区的地质发展演化主要与上述相邻的大地构造单元相关。整个扬子地 块在青白口纪末期的晋宁运动(800Ma)完成基底固结,此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大 地构造单元演化阶段。 实习区地质条件 一、地层 巢湖市北郊山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实习 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上震旦统、下中志留统、上泥盆统、石炭系、二叠系、下中 三叠统、下侏罗统和第四系。下中志留统与中下三叠统
15、分别构成凤凰山背斜和 平顶山向斜的核部,其他地层依次分布在它们两侧。以古生界发育为特点,其中尤 以晚古生界和下、中三叠统发育最完整。且研究较详细(如表 3-1) 。区内地层除古 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 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 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 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 表表 3 31 1 巢湖地区综合地层简表巢湖地区综合地层简表 详参照 代纪世组代号厚度 (cm) 岩 性 描 述 全 新 世 芜 湖 组 Qhw1
16、0 上段:灰黄色粉质亚粘土,含砾 粗砂,底为锈黄色铁锰层。中段 :灰黄色粉质重亚粘土,棕褐色 粗砂夹浅灰色粉质重亚粘土。下 段:灰黄色粉质轻粘土,砂、砂 砾。 下蜀组Qpx238黄褐色含铁锰结核粉质轻粘土, 下部含钙质结核。 第四纪 更 新 世 泊岗 组Qpb 151浅棕红色微含砂粉质轻粘土,粉 质重亚粘土,碎砾层,铁皮层山 麓带青灰色含砾粘土夹砂、亚砂 土透镜体。 晚毛坦厂组J3m151紫灰色安山岩,粗安质火山角砾 岩夹凝灰质岩屑细砂岩、粉砂岩 。 侏罗纪 早磨山组J1m20砖红色中厚层砂砾岩与细粒岩屑 、长石砂岩 中东马鞍山 组 T2d96上部:灰黄色厚层状角砾状灰岩 、泥质白云质灰岩。下
17、部灰色薄 中层灰岩,灰紫色含石膏假晶 灰质白云岩。 南陵 湖组T1n160 上部:薄层深灰色灰岩夹炭质页 岩。中段: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 岩、厚层灰岩、钙质页岩。下段 :深灰色厚层灰岩微红色中薄层 瘤状灰岩夹钙质泥岩。 新 生 代 三 叠 纪 早和龙山组 T1h29 上部:灰色薄层灰岩夹黄绿色薄 层似瘤状泥质灰岩、泥岩。下部 :灰绿色紫色薄层似瘤状灰岩、 钙质泥灰岩。 详参照 殷 坑 组 T1y125 上部: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 质灰岩及带状白云质灰岩。中部 :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 层泥似瘤状带灰岩。下部:浅灰 、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 似瘤状灰岩。 续 表 2-1 大隆组P2d30
18、 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炭质泥岩 夹灰质白云质泥岩。中部:紫灰 色泥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硅质页 岩。下部:灰黑色薄层硅质岩、 炭质硅质岩夹泥岩、页岩。 晚 龙潭组P2l74 上段: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煤 线,顶部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白云 质灰岩。下段:灰黄色中厚层细 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夹黑 色硅质岩。 孤峰组P1g54上部:浅紫、黄褐色薄层硅质泥 岩。中部:灰黑色薄层放射虫硅 质岩。下部:灰黄色粉砂岩、泥 岩、页岩。 古 生 二 叠 纪 早 栖霞组 P1q209 上段:黑色中厚层含燧石团块含 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下段: 深灰色薄中层状含沥青质臭灰 岩及含生物碎屑灰岩,底部黄黑 色碎屑岩夹劣质煤
19、。 详参照 晚船山组C3c11上部: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 屑灰岩、球藻灰岩。下部:黑色 厚层微晶灰岩,底部灰黄色含褐 铁矿团块灰岩。 中黄龙组C2h27上部: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 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下部:浅 灰、肉红色厚层状生物碎屑泥晶 与亮晶灰岩。 和州组C1h27上部:灰、浅红色中厚层亮晶 生物碎屑灰岩,顶部炉渣状灰岩 。下部:灰黑色生物碎屑白云质 灰岩、泥岩。 高骊 山组C1g25 上部:杂色砂质、粉砂质页岩, 顶部灰白色石英砂岩。中部:灰 黄色钙质泥岩夹姜粒状灰岩,生 物碎屑灰岩。下部:灰黄色粘土 岩,底部夹褐铁矿。 石 炭 纪 早 金 陵 组C1j8上部: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粉
20、晶、微晶灰岩。下部:灰黄色薄 层含泥细砂岩。 泥盆 纪晚 五通 组D3w177 上段:灰黄、灰紫、灰白色薄层 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页岩 。下段: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 岩、含砾砂岩。底部中厚层状砾 岩。 代 志留纪中 坟头组 S2f95 上部:杂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 泥岩、岩屑砂岩。中部:黄绿色 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下部: 黄绿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 详参照 早高家边组S1g379上段:黄绿色中薄层长石石英细 砂岩。中段:黄绿色页岩、薄层 长石细砂岩。下段:灰黑色页岩 。 元古 代震旦纪 晚灯影 组 Z2d290上段:深灰、灰黑色微晶白云岩, 含燧石条带、沥青质。下段:浅 灰色微晶白云岩、微
21、晶灰岩,夹 泥质灰岩。 图 3-1 巢湖地区总体构造图 现将巢北山区出露地层的特征阐述如下: (一)志留系(一)志留系(S S) 志留系在实习区比较发育,多出露于本区背斜的核部区域。但在实习区内仅出 露下统高家边组和中统坟头组,缺乏上统茅山组,从而以中统坟头组直接与泥盆系 五通组相接触。 详参照 下统:高家边组(下统:高家边组(S S1 1g g)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凤凰山背斜核部区域; 地理位置主要有长腰山与凤凰山之间的山梁上、沿 208 省道北侧两侧。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奥陶系上统五峰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主要可见为高家边组泥岩、页岩,局部夹有薄层粉砂岩,分段并不明显。 岩性
22、描述:高家边组主要出露有泥岩、页岩夹薄层粉砂岩共生,表面呈浅灰色和暗 灰色,敲开后可见新鲜面呈黄绿色,断口呈贝壳状,岩性软弱,硬度很 低。 所含化石:高家边组泥页岩中含有丰富的笔石化石:笔石Pristiogratuo sp.标准 湖南笔石Hunanodendrum fypicum Muet al .;中华棘鱼类 Sinacanfhus sp.。 本组厚度:本组地层厚度约为为 121324m。 图 3-2 高家边组泥页岩 中统:坟头组(中统:坟头组(S S2 2f f) 分布位置:208 省道沿途东北侧、麒麟山山顶南侧、7410 厂大门口南侧、凤凰山与 长腰山之间的山脊上、 详参照 接触关系:与
23、下伏高家边组岩层之间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下段:青灰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 上段:薄层状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主要为泥质胶结,呈灰绿色,薄层状构造,层理 清晰,还有明显的斜层理构造。 岩性描述:在 208 省道胖所见坟头组下段粉砂岩层理清晰,由薄到中厚层,新鲜面 呈青灰色,岩质坚硬,为钙质、硅质胶结,比五通组石英砂岩更加坚硬, 且层面粗糙,有发亮的白云母。在麒麟山顶南侧所见坟头组下段泥质粉 砂岩,呈灰绿色,有明显的斜层理构造。 所含化石:下部岩层中含有较多的鱼类化石不,如中华棘鱼Sinacanthus sp.,皖中 新亚洲棘鱼Neoasinacanthus wanzhongenis Xi
24、a Wang aet Chen。 本组厚度:总厚 205-210m。 图 3-3 坟头组粉砂岩 (二)泥盆系(二)泥盆系(D D) 由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岩层岩性坚硬,抗风化能力强,故实习区内泥盆系地层 分布广泛,主要构成本区的山顶,但仅发育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中下泥盆统地层在 详参照 本区均缺失。 上统:五通组(上统:五通组(D D3 3w w) 分布位置:实习区所有山顶部位均由五通组岩层构成,主要出露部位有麒麟山顶、 麒麟山东坡、7410 厂门口南侧、177 高地东北侧、凤凰山西侧山脚下水 泥厂后。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志留系坟头组之间为假整合关系。 分段情况:下段: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以及底
25、部砾岩。 上段:泥质粉砂岩和黑色粘土岩 岩性描述:其下段长石石英砂岩为钙质、硅质胶结,成层性好,岩质坚硬,底部砾 岩砾石含量高,粒径较大且磨圆度好,其中有节理切穿砾石。上段泥质 粉砂岩构成五通组盖顶砂岩,其上有较薄层的黑色粘土岩,为炭质页岩, 岩性软弱。 所含化石:主要含大量植物化石,如见有植物化石:拟鳞木Lepidodendropsis hirmeri Lutz,奇异亚鳞木Sublepidodendron mirobile (Noth)Hirm。 本组厚度:厚度 170m 左右。 图 3-4 五通组底部砾岩(左)和石英砂岩(右) (三)石炭系(三)石炭系(C C) 实习区内石炭系岩层厚度虽然
26、不大,但发育齐全。有下统金陵组、高骊山组、 和州组,上统黄龙组、船山组。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 详参照 下统:金陵组(下统:金陵组(C C1 1j j)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俞府大村向斜两翼均有出露。地 理位置有麒麟山东坡小采石场、7410 厂门口南侧一线天、177 高地东北 侧、水泥厂后 接触关系:与下伏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与岩性: 下段:铁质砂岩,灰黄色,岩质坚硬,含少量铁矿。 上段:微晶灰岩,含大量生物碎屑化石,地面有溶沟、槽,为鸡窝状。 所含化石:贵州管珊瑚Kueichowpora sp. 金陵褶房贝P.Kinlingensis。
27、本组厚度:本组厚度总共 70m。 图 3-5 金陵组铁质粉砂岩 下统:高骊山组(下统:高骊山组(C C1 1g g)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俞府大村向斜两翼均有出露。 地理位置如麒麟山东坡小采坑东侧、177 高地东北侧、平顶山采石场。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金陵组地层之间为假整合关系。 详参照 分段情况与岩性: 下段:杂色页岩,有黄绿色、土黄色、赭红色、紫色等,岩性软弱。 上段:高骊山组盖顶砂岩,浅灰色货土黄色,岩质坚硬。 图 3-6 高骊山组杂色泥页岩(左)和盖顶砂岩(右) 所含化石:中国拟棚珊瑚Arachnolasma sinense cyabe at Hayasake)
28、 ,石柱珊瑚 Lifhostrotion sp.,顶饰珊瑚Lophophyllum sp. 本组厚度:厚 12-13m。 下统:和州组(下统:和州组(C C1 1h h)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俞府大村向斜两翼均有出露。地 理位置主要有麒麟山东坡大采坑西侧、177 高地东北侧、凤凰山西侧山 下大采石场 接触关系:与下伏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与岩性:分为四段,由新到老依次为:蜂窝状、姜块状灰岩,呈浅灰色, 岩质坚硬:假黄龙,暗红色,有血丝状构造,含铁质脉;泥灰岩,黄绿 色,风化较为严重,岩性软弱;白云质灰岩,又薄层到中厚层,岩质坚 硬。 所含化石:石柱珊瑚Lifho
29、sfrotion sp.,轴管珊瑚Aulina sp.,棚珊瑚 Dibunophyllum sp.等 本组厚度:总厚度 25m 左右。 详参照 图 3-7 和州组四段灰岩(左)和州组共轭节理(you) 上统:黄龙组(上统:黄龙组(C2h)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俞府大村向斜两翼均有出露。 地理位置主要有麒麟山东坡大采石场、177 高地采石场的公路旁、177 高地南侧山坡。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的和州组岩层之间呈假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与岩性:主要出露深灰至肉红色微晶纯灰岩,有明显的血丝状构造,岩质 坚硬。 所含化石:旋转原小纺缍蜒P.convoluta(Lee et chen
30、),卵形原小纺缍蜒P.ouato Rauser等。 本组厚度:厚度 25m 左右。 详参照 图 3-8 黄龙组灰岩(血丝状构造) 上统:船山组(上统:船山组(C C2 2c c)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俞府大村向斜两翼均有出露。地 理位置主要有麒麟山东坡大采石场、177 高地南侧山坡上、177 高地大 采石场,水泥厂后的大采石场。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黄龙组地层之间为假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与岩性: 下段:浅灰色或深灰色球状灰岩,层厚较大,岩性较为坚硬。 上段:灰白色或黑白相间的生物碎屑灰岩,主要出露与 177 高地东北侧,颜色发白, 有凹坑。 所含化石:始拟纺缍蜒 Eopr
31、ofuaulina sp.,希瓦格蜒 Schwagerina sp.等。 本组厚度:总厚度 10m 左右。 图 3-9 船山组球状灰岩 详参照 (四)二叠系(四)二叠系(P P) 实习区内的二叠系地层主要分布在马家山(踏勘路线 4)及俞府大村一带由下 统栖霞组、孤峰组、银屏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组成。总厚 288.41-487.84m。 下统:栖霞组(下统:栖霞组(P P g g) )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主要有俞府大村向斜和平顶山向斜核部,凤凰山背斜南东侧。 地理位置主要有麒麟山东坡大采石场、水泥厂后大采石场、177 高地。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石炭系船山组地层之间为假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与岩性
32、:分为六段,由老到新依次为: (1)梁山煤线段:位于栖霞组底部,与下伏石炭系船山组接触,为黑色炭质页岩 夹劣质煤层,风化后呈土黄色。岩性特征突出,是由于海相合陆相沉积环境交替时 在陆上沉积形成,厚度不大,是典型的标志层。 (2)臭灰岩段:位于梁山煤线之上,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有机质含量较高,用 锤敲击有臭味。 (3)下硅质层:灰黑色中薄层硅质岩。 (4)本部灰岩段: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灰岩,含燧石团块,厚度最大。 (5)上硅质层:黑色中薄层硅质岩、深灰色含燧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 岩互层。 (6)顶部灰岩段: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白云质灰岩。 图 3-8 栖霞组本部灰岩中的燧石团块 所含化
33、石:南京蜒Nankinella sp.,栖霞希瓦格蜒Schwagerina 详参照 chihsiaensis(Lee)等。 本组厚度:总厚度 170m 左右。 在 177 高西南侧的采石场公路旁出露有岩浆岩侵入体,位岩浆岩侵入本部灰岩 形成花岗斑岩,并在周围的灰岩中形成蚀变带。 图 3-9 栖霞组底部臭灰岩和梁山煤线 梁山煤线在南方地层中出露厚度较小,但在北方地层中厚度较大,北方的煤矿 大多产出于梁山煤线,该层中煤层连续性好,故北方多大型煤矿。 下统:孤峰组(下统:孤峰组(P P1 1g g)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平顶山向斜两翼。 地理位置为维尼纶厂东侧、177 高地西北侧
34、的上坡下、平顶山采石场东 侧、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栖霞组地层之间为假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与岩性: 主要出露孤峰组薄层硅质岩,呈灰色或黑色,含有磷结核 详参照 图 3-10 孤峰组硅质岩和其中的磷结核 所含化石:新轮皱贝Neoplicafifera sp.,华夏贝Cafhaysia sp.,细戟贝 Tonuichonetes sp.等 本组厚度:总厚度 30m 左右。 上统:龙潭组(上统:龙潭组(P P 2 2l l)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平顶山向斜核部西北侧的谷地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孤峰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关系。 分段情况与岩性:主要出露黑色炭质泥岩、炭质页岩,含煤层,顶部有粉砂岩泥灰 岩互层
35、,但岩性均较软弱,从而在长期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谷地。 所含化石:主要含有焦羊齿Compsopteris sp.,栉羊齿Pecopteris sp.,羽杉 Wolchia sp.等植物化石。 本组厚度:总厚度大约 60m。 在龙潭煤线中赋存有煤矿,云南、贵州等地的煤矿多产出与龙潭煤线,但龙潭 煤线中的煤层并不连续,呈区域段状产出,故称鸡窝煤。龙潭煤线分为 A、B、C 三 段,A 煤段上有压煤灰岩,C 煤段与下伏孤峰组地层相接。 图 3-11 龙潭煤线与龙潭组压煤灰岩 上统:大隆组(上统:大隆组(P P2 2d d)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平顶山向斜北西翼。 详参照 地理位置为平顶山与 133
36、高地之间。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龙潭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与岩性:在平顶山南西侧出露,灰黑色白云质泥灰岩和链状灰岩 所含化石:主要有华南菊石 Huanonoceras sp.,假腹菊石 Pseudogastrioceras sp. 及华夏贝 Cafhaysia sp.等。 本组厚度:总厚度约 30m。 (五)三叠系(五)三叠系(T T) 实习区内三叠系地层主要出露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地区,即马家山-133 高地-平顶 山一线。区内只出露中、下统地层,下统由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组成,中 统仅出露东马鞍山组地层。 下统:殷坑组(下统:殷坑组(T T y y) )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平顶
37、山向斜两翼。 地理位置有马家山北西侧,133 高地西侧,平顶山东侧。 接触关系:与下伏二叠系大隆组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与岩性: 下段:浅灰绿、黄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下部泥岩中局部含钙质 结核或似瘤状灰岩。 中段: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似瘤状灰岩。 上段: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 多为泥页岩夹薄层泥灰岩,其中灰岩为强干层,泥页岩为软弱层。在 133 高地 西侧的山崖上可见殷坑组地层的褶皱,强干层被折断,形成褶皱虚脱现象。 详参照 图 3-12 殷坑组褶皱 所含化石:主要有佛莱明菊石Flemingites sp.,齿叶菊石Prionol
38、odus sp.等。 本组厚度:总厚度 80m 左右。 下统:和龙山组(下统:和龙山组(T T h h) )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平顶山向斜两翼。 地理位置有马家山大采坑、133 高地北西侧、平顶山向斜核部东侧。 图 3-13 和龙山组链状泥灰岩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下伏殷坑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与岩性:灰绿色链状泥灰岩夹薄层泥页岩,岩性特征明显,为标志层。 所含化石:主要有似西伯利亚菊石Anasibirites sp.,米克菊石Meekoceras sp. 本组厚度:总厚度大约 20m 左右。 下统:南陵湖组下统:南陵湖组(T(T n) n) 详参照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平顶山向斜核
39、部东侧附近以及马家山一带。 接触关系:与下伏和龙山组地层之间为整合接触。 分段情况与岩性: 下段:厚层灰岩; 中段:灰绿色、紫红色的薄层蚀瘤状灰岩; 上段:薄层泥灰岩,泥页岩夹薄板状灰岩,层厚均匀。 图 3-14 南陵湖组三段灰岩 所含化石:主要有假色尔特菊石 Pseudoceffifes sp.,克氏蛤 Claraia sp.等。 本组厚度:总厚度 160m 左右。 中统:东马鞍山组(中统:东马鞍山组(T T d d) ) 分布位置:构造部位为平顶山向斜南东翼。地理位置为靠山黄村附近(161 高程点 附近) 。 接触关系:与其下伏南陵湖组地层之间为假整合关系。 分段情况与岩性:主要出露东马鞍
40、山组膏融角砾岩,岩性特点为其中有棱角分明的 砾石,角砾为灰岩,为南陵湖灰岩。角砾含量高,粒径 1-30cm,棱角状, 磨圆性差,排列无定向,泥质、钙质胶结。 详参照 本组厚度:本组总厚度约 100m。 图 3-15 东马鞍山组膏融角砾岩 (六)第四系(六)第四系 厚度 020m,土黄色厚层粉质亚粘土,粉质重亚粘土,粉质轻粘土,砂及砂砾 层。主要为中更新统(Q2)洞穴堆积及全新统的残坡积物。为各色粘土、亚粘土、 碎屑等杂物,不整合与下伏各系地层之上。 二、构造 实习区位于扬子板块的东北部、郯庐断裂带的东侧、半汤复式背斜的西翼。南 缘以桥头集东关断层为界,西缘以夏阁圣桥断层(滁河断裂带的一部分)为
41、界。 区内位于特提斯构造与太平洋构造的交汇处,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强烈,并 奠定了区内的构造格架,尤其是印支运动在本区表现最为明显,以 NNESSW 向褶 皱为主,伴随有一系列的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 褶褶 皱皱 实习区主要的构造形式有三个褶皱,为半汤复式背斜西翼的二级褶皱,自东向 西为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出露地层有志留系(S) 、泥盆系 (D) 、二叠系(P) 、三叠系(T) 。其中二叠系龙潭组(P2l)为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地 详参照 层,而三叠系殷坑组(T1y) 、和龙山组(T1h) 、南陵湖组(T1n)和东马鞍山组 (T2d)地层则构成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凤凰山背斜核部
42、由志留系高家边组构成。三 个褶皱两翼的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局部倒转。轴迹方向为 20 30 ,枢纽均向 SSW 倾伏,倾伏角 15 26 不等,但均倾向巢湖方向。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影 响,轴面倾斜且弯曲,甚至铰纽。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加之褶皱枢纽倾伏,在平面 上表现为“M”形展布的低山地貌,南端则被 EW 向桥头集东关断层横切而终止。 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使区内形成的褶皱大都斜歪,局部倒转,次级小褶皱颇为发 育,特别在两个向斜核部尤为明显。褶皱多被断裂破坏,并有岩浆侵入。 凤凰山背斜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 体构造线的方向 NEESWW。凤凰山背斜
43、枢纽起伏,大致向 SW 方向倾伏,轴面倾向 NW 并有绞扭现象。褶皱类型为斜歪倾伏褶皱。 背斜核部由志留系(S)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 叠系(P)。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高家边组泥岩、粉砂岩,抗风化性差,形成 谷地,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长石石英砂岩,抗侵蚀能力强,构成本区 的山顶,从而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 砂岩形成单斜山。 图 3-16 凤凰山背斜南倾转折端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图 316)。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 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 30 左右。 详参照 平顶山
44、向斜平顶山向斜 位于实习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133 高地平顶山一带,出露规模较大,总 体构造线方向为 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 、南陵湖组 (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 、和龙山组(T1h) 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 图 317 马家山地区平顶山向斜核部的复式褶皱 向核山、平顶山、马家山都属于向斜山。且平顶山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核部 岩层近于直立,局部斜转,是由于向斜形成时期挤压非常强烈,核部两翼地层紧密 接触,形成高地;此外,平顶山向斜核部地层主要是三叠系灰岩,坚硬抗风化。所 以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地区得以形成若干向斜山地貌
45、。 在该区可见众多次级褶皱,在马家山可见向斜北西翼发生倒转,向北西倾斜。 详参照 图 3-18 马家山倒转地层 图 3-19 平顶山向斜核部直立岩层 俞府大村向斜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实习区东北部,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较 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为 NNESSW。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P2d)、龙潭组 (P2l)、栖霞组(P1q)、孤峰组(P1g)的地层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 (C3h)、和州组(C2h)、高骊山组(C1j)、金陵组(C1j)、泥盆系五通组 (D3w)、志留系坟头组(S2f)、高家边组(S1g)的地层组成。 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向斜大部分直立并且局
46、部倒转,甚至扭转,特 别在其核部栖霞组(P1q)、龙潭组(P2l)、大隆组(P2d)地层发生强烈揉皱,枢 纽起伏,向 SSW 倾伏,轴面倾向 NW,倾角变化很大。该向斜被许多断裂错切,并有 岩浆侵入。 根据上述褶皱的形态特征和产状要素,俞府大村向斜总体上为一轴面弯曲、枢 纽起伏的斜歪倾伏的复式向斜。 图 3-20 维尼纶厂后的次级褶皱 断断 层层 (一)NWWSEE 向断层: 详参照 该走向的断层在实习区内发育最多,且断层规模都较大,大多切穿褶皱翼部地 层,在背斜核部及两翼出露明显,但在向斜核部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 1、177 高地右行平移正断层 该断层位于 177 高地南坡,构造部位为俞
47、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出露位置明显的 标志层为栖霞组(P1q)梁山煤线和石炭系船山组球状灰岩地层发生错动。 断层证据: (1)石炭系船山组(C2c)沿走向突然中断,与栖霞组(P1q)梁山煤线段直接 接触,存在明显错动。 (2)断层面发育有断层角砾岩,断层带宽度 20-30cm; (3)断层面两侧可见一系列张节理,可判断为做行; (4)断层带中可见方解石对壁生长; 图 3-21 方解石对壁生长 (5)断层带中可见梳状构造发育; (6)断层面上可见擦痕、阶步,判断为正断层。 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正断层,北盘下降相对东移,南盘上升相对西移。 (二)NEESWW 向断层 1、狮子崖逆断层 该断层位于麒麟山与凤
48、凰山交界处的冲沟内,构造部位为凤凰山背斜南东翼。 形成断层崖,因貌似狮子,故名狮子崖。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组成的集合体叠置在一 起形成的。角砾岩的成分为五通组(D3w)石英砾岩,硅质、铁质胶结,角砾石的粒 详参照 径不大。断层面清晰,产状 341 65 ,断层下盘地层产状 120 51 ,断 层倾向与地层相反。 断层证据: (1)断层崖出五通组石英砂岩与坟头组泥质粉砂岩直接接触; (2)断层面可见明显的张节理; (3)断层面两侧的岩层中有劈理带; (4)可见牵引构造; (5)断层带中有凸镜体; (6)可见明显的断层角砾岩,且角砾岩有热烘烤现象,导致砾岩轻微变形。 图 3-22 狮子崖断层中的张节理
49、(左)和牵引构造(右) (三) NWSE 走向断层 代表断层为狮子口断层,位于麒麟山北端和马鞍山之间的垭口(狮子口)处, 出露岩层主要为五通组砂岩和含砾砂岩,坟头组岩层。 断层证据: (1) 省道北东侧和南西侧所见的五通组砂岩存在位错; (2) 地貌上在坚硬岩层处形成垭口; (3)在省道北东侧可见断层角砾岩。 (四)各种小断层 详参照 在实习区内多处均有出露次生小断层,如: 图 3-23 垃圾处理厂附近高家边组泥页岩中的断层 图 3-24 平顶山西侧殷坑组中的断层 节节 理理 实习区内节理极为发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区域性“X”节理,在泥盆系五 通组(D3w)石英砂岩中最常见,在五通组底部砾岩
50、中可见该节理切穿砾石。另一种 是与断层伴生的各种节理,多相互平行,密集排列,如张节理和雁列脉等。其次, 也有节理发育在二叠系(P)本部灰岩中,厚被岩浆侵入,形成岩浆侵入体。而发 育在灰岩中的节理大都被方解石脉充填。 详参照 图 3-25 “X”节理(左)和节理中的方解石填充 其次在在栖霞本部灰岩中也发育有两组节理,金银洞就出露于这两组节理中。 第三章地貌、水文与工程地质 一、地貌 侵蚀、剥蚀地貌侵蚀、剥蚀地貌 (1)背斜谷: 凤凰山背斜所形成的背斜谷,位于狮子口内 7410 工厂,是由与志留系高家边组 粉砂质泥岩由于岩性软弱,在内外力地址作用下被剥蚀冲刷构成的; (2)向斜山: 平顶山向斜所形
51、成的向斜山,主要有马家山,平顶山,是以三叠系下统和龙山 组和南陵湖组地层为核部的向斜山 (3)次成谷: 详参照 主要在平顶山至马家山一带,在向斜山的东、西两侧形成次生的谷地,成因都 是由于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以及三叠系殷坑组的岩层岩性软弱,抗风化能力弱, 在长期内外力地质作用下侵蚀而成的。 (4)单面山: 主要有朝阳山、麒麟山、大尖山和巨嶂山等。其共同特点都是一面由五通组石 英砂砾岩至二叠系灰岩等坚硬岩层组成,而另一面则是由志留系坟头组和高家边组 的砂、泥岩等软弱岩层组,由于两侧软、硬岩层差异风化而形成单面山。 堆积地貌堆积地貌 (1)残-坡积物 在 206 省道旁的可见第四季坡积物为碎石土,
52、灰黄色,密实,颗粒成分为漂石, 成层分布,韵律状,分选性好。 岩溶地貌岩溶地貌 实习区灰岩分布面积很广,岩溶(喀斯特)比较发充。较典型有以下几种: (1)地下暗河: 主要有紫薇洞、王乔洞、金银洞(泉) 。紫薇洞地下暗河水位比较稳定,与当 地地下水位齐平,而在王乔洞可见古暗河在洞壁侵蚀留下的刻槽(如图 3-26) ,在 金银洞可见在栖霞组本部灰岩的层理中流出的地下水,是地表降水等通过山顶的岩 溶漏斗下渗补给,水温常年 18 摄氏度左右,且终年水流均较为稳定。 图 326 王乔洞西洞口素描(三层古侵蚀面) 详参照 图 327 金银洞素描(向东北看) (2)岩溶漏斗 本次实习中主要可见于 177 高
53、地南坡处,下部与山下的金银洞相连,地表水和大气 降水通过此处下渗从而补给地下水,流向金银洞(泉) 。 山前冲积扇山前冲积扇 在狮子口断层(7410 场门口的垭口)南东侧为小的山前冲积扇,成因是由于狮 子口出发育有较大的断层,断层带中岩石由于摩擦破碎,后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被 流水冲刷搬运,最终在山前沉积形成小的冲积扇。 二、水文地质 金银洞金银洞 金银洞(泉)是受潜水补给的下降泉,该泉所处地为二叠系栖霞组本部灰岩,属 于裂隙泉,泉处中年,流水常年存在,有持续性,流量随季节变化大。年均流量 150m3/h。泉水为沿构造裂隙自然流出,泉水温度常年 18 摄氏度左右,无色无味, 为重碳酸钙钠型水。 泉
54、的成因如下: 详参照 (1) 岩性:此泉位于栖霞组本部灰岩构造裂隙中,可见岩层中含有燧石团块,碳 酸钙含量高,可溶性强。 (2) 构造:泉水出露处发育有一组断层,两组节理,沿断层北东 60 度方向裂隙 发育越大,形成地下径流。 (3) 水文地质:该泉含水层为基岩裂隙含水层,其下部的梁山段泥岩页岩构成很 好的隔水层,泉水补给来源为山上溶蚀漏斗中下渗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 图 3-28 金银洞(泉)和燧石团块 三、工程地质 垃圾场附近垃圾场附近 208208 省道边坡治理省道边坡治理 位于垃圾场附近的省道旁,构造部位为凤凰山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志留系高 家边组泥岩页岩,岩性软弱,且由于此处为深挖方,
55、故在两侧形成人工边坡。在省 道的北西侧岩层产状和坡面倾向近于垂直,为逆层边坡,因此不会因整体滑动而失 稳,但会在其临空面产生小规模的崩塌,而省道南东侧为顺层边坡,可能随之在外 力因素下失稳而滑动。 针对两侧不同的坡面类型,治理措施全然不同,北西侧主要采用金属网格加锚 杆支护的方式,且由于高家边组泥页岩碎屑颗粒小,故金属网格孔径较小,南东侧 则采用放坡的方式削去部分边坡,从而在边坡与省道间形成缓冲区域,同时在路边 详参照 修建挡土墙来阻挡滑落的大块边坡岩体。同时在两边边坡均修建有引水渠,以即使 排出坡顶的流水,防止地表水深入岩层面从而形成软弱面导致滑坡。 图 3-29 省道旁西侧(左图)和东侧(
56、右图)的边坡治理 马鞍山南坡人工滑坡马鞍山南坡人工滑坡 (1)成因: 马鞍山人工滑坡位于马鞍山南坡,1986 年由于在山坡下开挖切坡兴建厂房,形 成长 160m,高 10m 的近直立临空面,破坏了原始边坡的平衡状态,导致此处出现人 工滑坡。 (2)治理: 首次开挖后再山下修建了挡土墙,后滑坡体仍出现滑动,并在山顶形成张裂缝, 随即在档土墙后施工 6 根抗滑桩,但是未能遏制坡体滑动。至 1990 年,虽然已经 施工 24 根抗滑桩,但挡土墙仍然继续位移,墙基础受挤压隆起,严重威胁厂区的 安全。1991 年特大洪水未退之的,挡土墙严重变形、隆起,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 态。此后经过仔细勘查此处滑坡成因,最终在坡脚增加抗滑桩数量并增加抗滑桩深 度,此后至今未出现滑动。 根据以上治理的结果,可知该滑坡治理是失败的,由于先前的治理时没有进 行勘测,对滑坡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如滑动范围、滑动面的位置、形状以及地表水 和地下水的影响等都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采取被动的支挡措施是必然要失败的。 (3)常见滑坡治理措施: 滑坡治理包括治理现有滑坡或预防即将发生的滑坡,是一个降低滑动力或增加 抗滑力的过程。治理措施可以分为 4 类: 1)改变滑坡的几何形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标准砌体工程分包合同样本一
- 美食springboot课程设计
- 专题01基础知识综合(原卷版)
- 用户画像课程设计
- 自然课程设计营销推广
- 换热网络课程设计
- 理论课程设计需要考虑
- 湖南省株洲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 直播器材培训课程设计
- 汽修行业修理工技能提升总结
- 2024年机动车检测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格合集(根据补充要求编制)
-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及目标制定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风电场项目经济评价规范》(NB-T 31085-2016)
- 各类传染病个案调查表集
- 全口义齿PPT课件
-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 消防系统检测方案(完整版)
- 关于童话故事的题目
-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申请表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