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_第1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_第2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_第3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_第4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钻木取火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钻木取火”使学生能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而认识动能与热能的转化。2、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操作“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动能与热能的转化。教具准备:铁丝、铁钉、砂纸、手帕、温度计、木条、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想看吗?生:想(播放视频:非洲土著人钻木取火的场景)师: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生:钻木取火师:你对钻木取火有什么了解?生:就是用钻木的方法来取火师:钻木取火是古人发明的一

2、种用来取火的方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海南的黎族、西南地区的古葱族,解放前还在用钻木取火。直到今天,仍然有偏远地区的人还在使用这种方法来取火。(评析:通过视频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对钻木取火的介绍,既能消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距离感,又认识到人类智慧的伟大,进行情感教育。)二、联系生活,感知“摩擦生热”师:那谁知道“钻木取火”运用的是什么原理呢?生:应该是摩擦生热师:噢,摩擦生热。摩擦真的能生热吗?你能举出生活中摩擦生热的例子吗?生:冬天搓一会儿手,就觉得手很热乎。生:玩滑梯时,屁股感觉很热,就是屁股和滑梯摩擦的结果。师:大家很注意观察,看来摩擦真的能生热。(评析: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对“

3、摩擦生热”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为后面设计实验,用科学的数据证明“摩擦确实能生热”搭好了扶梯。)三、设计实验,证明“摩擦生热”师:可是我们的科学只凭感觉是不行的,要讲究科学的证据、准确地数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摩擦的确可以生热吗?(评析:科学要讲证据,重数据,科学态度的培养非常重要。)生:能(信心十足的)师:为了便于大家设计实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课件出示材料名称:温度计、砂纸、铁钉、铁丝、手帕)请各小组讨论一下,准备选择什么材料,怎么设计实验。(评析:教师对材料的准备,一方面要便于学生实验操作,另一方面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自由选择,不要把学生僵固在某种材料或某种方法上。)各小组讨论,

4、设计实验方法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生:铁钉在砂纸上摩擦生:把铁丝包在砂纸里,来回的抽拉铁丝进行摩擦生:也可以把铁丝包在砂纸里,来回的搓砂纸,摩擦铁丝生:还可以把砂纸对折,直接摩擦砂纸生: 我准备用手帕来做,像洗手帕一样干搓,让手帕互相摩擦(板书:铁钉和砂纸摩擦、铁丝和砂纸摩擦、手帕和手帕摩擦)师:大家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法。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如果摩擦真的能生热,那怎么能知道呢?凭感觉?还是可以借助工具?生:用温度计师:怎么用?生:用温度计测量一下温度,就知道有没有生热了。师:什么时候测量?测量一次就可以吗?生:摩擦之前测量一次,摩擦之后再测量一次师:哦,通过温度

5、的变化就知道有没有生热了。(评析:有时候教师的讲解很乏力,适时的追问效果反而不错,一直把学生问明白。)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设计了很多证明摩擦生热的方法,下面就请你们组选择几种方法来实验一下。也可以用你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比如:尺子、红领巾等。(评析:鼓励学生选择身边的材料实验,这也是科学实验态度的指导和引领。)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面领需要的材料和实验报告单。(评析:根据需要选择材料,学生才是实验的主人,要有选择权。)四、实验操作,验证“摩擦生热”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师巡视师:摩擦到底能不能生热?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哪个小组先来?生:我们小组的方法是让铁钉在砂纸上摩擦,摩擦前铁钉的温

6、度是260c,摩擦后是280c,说明摩擦真的能生热。师:方法说的很清楚,温度的上升说明有热产生。哪个小组继续说?(评析:及时的鼓励,针对性的评价,既是对当前汇报者的肯定,也是对后面汇报者方法规范的引领。)生:我们是像洗手帕一样干搓手帕进行摩擦,发现温度上升了1.50c,证明摩擦确实能生热。(板书:温度 )生:我们是用铁钉在水泥地上摩擦,温度也上升了30c.师:这个小组的实验方法很特别也很方便操作,很有创意!师:刚才这些实验,都能够证明摩擦的确可以生热。五、分析总结,理解“能量转化”师:摩擦为什么会生热呢?(放慢节奏,语气强调“为什么”并板书问号 ? )生思考但无人回答师: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刚

7、才的实验过程。请大家看黑板,我们首先来看这些实验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生:都要摩擦师:我们以前学过,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表面运动。老师告诉大家:运动的物体都具有一种能量动能。(板书:动能)再看实验现象,“摩擦生热”之所以会热,说明还具备了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这种能量叫热能。(板书:热能)谁能解释一下“生”指的什么呢?生:产生师:热能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它的源头在哪里?生:摩擦师:对,也就是说:热能来自于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摩擦生热”现象,其实就是动能转化为热能。“生”可以理解成“转化”。钻木取火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出示铁丝)除了摩擦,还有其他的运动方式可以产生动能,

8、然后再转化成热能吗?(评析:通过教师的问,引发了学生对动能方式的深入思考和认识。)生:还可以反复弯折铁丝师:说清楚动能和热能在哪里?它们是什么关系?(评析:动能和热能学生很容易找到,更重要的事要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能量的转化。)生:弯折铁丝,铁丝就具有了动能。反复弯折,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感觉还热。师:哪里最热?生:弯折的地方最热。师:继续说生:其实热能就是动能转化而成的。师:说的真好!六、生活应用,指导生活。师:谁还能举出生活中动能转化成热能的例子?要说清楚两种能量的关系。(评析:在学生解释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理论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得以紧密地结合。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思想潜移默

9、化地进入学生的头脑中。)生:冬天搓手取暖。搓手的过程中手具有了动能,反复搓手,动能就转化成了热能,手就感觉到暖和了。师:你边说边做,说的很明白。生:切割机工作时具备很强的动能,所以能转化成很强的热能火星四溅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生:高速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容易爆胎,因为高速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动能非常大,所以转化成的热能也非常大,很容易爆胎。师:这些都是动能转化成热能的例子。从这些例子中,你还能发现什么?生:有的是对我们有利的,有的是对我们有害的。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生:利用有利的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有害方面对我们的影响。师:是的。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

10、。(评析: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科学是有用的,实实在在的,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七、课下拓展,兴趣延伸。师:这节课我们通过“钻木取火”这种取火的方式了解到,摩擦可以生热,动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大家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钻木取火?生:想(热情高涨)师:我为大家准备了木块和木棒,谁想来试一试?指生上台操作体验但不成功师:看来钻木取火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从网上了解到:钻木板和钻头要选择软硬不同的木头品种,并且不同季节要选择不用的木头,另外,手用力的力道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取火的效果。你可别小看这项技术,2006年,黎族的钻木取火已经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你感兴趣

11、的话,课下可以查找资料或者实验操作继续研究。(评析:教师对钻木取火资料的补充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头衔的定位,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由课上转到课下,科学课的价值所在使然!)总评: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联系生活,应用生活。科学学习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开展学习活动,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当学生猜测“钻木取火”运用的是摩擦生热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摩擦生热的例子,使学生对“摩擦生热”有了感性的认识。科学知识还要应用于生活,所以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学生理解到动能可以转化成热能时,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动能转化成热能的例子,说清楚两种能量的转化。“能量转化”的理论和鲜活的生活经验紧密地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思想也逐渐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同。二、实验探究活动具有开放性。实验探究是科学学习最为重要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所以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既要便于操作、实验效果明显,又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不要把学生僵固在某种材料或某种方法上。本节课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温度计、砂纸、铁钉、铁丝、手帕等材料,并鼓励学生选择身边的材料,如红领巾、尺子、橡皮等,用自己的方式开展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活动非常具有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