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航天首府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1页
武汉航天首府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2页
武汉航天首府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3页
武汉航天首府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4页
武汉航天首府工程施工测量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1. 工程概况 . 12. 编制依据 . 13. 测量选用的仪器设备 . 24. 主要测量工作简述 . 25. 控制网的建立 . 25.1. 建立三级测量控制网 . 25.2. 一级控制网 . 25.3. 二级控制网 . 56. 控制点的向上引测 . 196.1. 平面轴线控制点引测方法 . 206.2. 核心筒墙体模板测量控制 . 226.3. 地上各层+1.000m 标高基准点引测 . 246.4. 平面高程控制基准点位埋设及保护措施 . 266.5. 轴线、标高传递示意图 . 276.6. 高程补偿 . 277. 主体工程沉降观测 . 287.1. 沉降观测部署. 287.2. 地

2、下室施工阶段沉降点布置 . 287.3. 地上主体沉降点布置 . 287.4. 沉降观测点的做法 . 298. 施工监测 . 301. 工程概况武汉航天首府工程是由裙楼及塔楼组成的超高层建筑,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公寓式酒店建筑。武汉航天首府公寓式酒店,地下2 层,地上56层,建筑高度为183 米,建筑面积大约1657.84平米。6根十字形型钢混凝土柱支撑, 6根工字形型钢混凝土柱为核心筒支撑柱,本工程0.000 相对于绝对标高25.35m。2. 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3)15#楼设计蓝图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5)武汉航天首府15

3、#楼施工组织设计说明:本方案内容只包括核心筒剪力墙结构的测量控制。3. 测量选用的仪器设备名 称精度指标单位数量说 明2 秒2mm+2ppmd平面控制测量、施工j3水准仪1标高控制激光垂准仪1/2000001轴线的竖向投测;计算器/1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计算机/1软件平差、资料整理4. 主要测量工作简述序号主要测量工作1首级控制网的移交与复测2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外控法”布置3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内控法”垂直引测,同步控制内外筒轴线、标高4平面和高程三级控制网测量,控制柱、梁、剪力墙、门、洞口的轴线、标5底板基础平面钢柱底预埋件、墙立面预埋件安装定位测量6主楼核心筒内外墙垂直度及轴线偏差控

4、制测量7施工期间沉降等监测5.控制网的建立根据业主提供的一级测量控制网,分别建立二级、三级测量控制网。5.1. 建立三级测量控制网首级控制网由业主提供,位于地面的平面控制点、标高控制点二级控制网布置在0.0m楼面或基坑外围的各主要轴线控制点、标高控制点三级控制网引测在柱、梁、剪力墙、门、洞口的轴线控制点、标高控制点5.2. 一级控制网本工程0.000 相对于绝对标高24.5。对业主提供的首级测量控制网点,办理正式的书面移交手续,实地踏勘点位并作出标记说明。并对一级控制网每个月复核一次,同时提交监理、业主。复测一级控制网的点位精度。若点位误差不满足施工规范要求,需进一步和业主核对并确认。对业主最

5、初提供平面控制点-1、-2 和-3 进行复核,由于控点-1 和-2 距离地下基坑较远,为了更好地布置地下室的施工控制点,因此在15#楼塔楼的东面加设一个临时控制点lk1,作为地下室及地面一层施工期间测定一、二级控制网之间的临时过渡点。高程控制点s1、s3、s4 会同甲方、监理共同复核认可后随即做好标记和保护。同时为了保证一级控制网控制点之间的相互呼应及闭合, s5(具体标高为-0.050 米),以实现与s3 控制点之间的相互呼应,且便于永久使用。当15#楼核心筒施工至二层时,在15#楼一层结构外墙上四个角布设高程控制点,相对标高为+1.000 米,用于15#楼塔楼的高程的传递基点。15#楼塔楼

6、的高程控制主要通过s3 进行统一测控。15#楼一层核心筒剪力墙高程控制点布置图15#楼混凝土施工测量专项方案a3 版第 5 页15#楼核心筒一层外墙高程控制点设置示意图5.3. 二级控制网5.3.1. 二级控制网的建立依据建筑设计平面图及现场施工环境,在核心筒四角选定4 点作为15#楼塔楼的施工控制点(内控点),计算其理论坐标并进行实地定位,4 个施工控制点初步定位后,与首级控制网联测,并且4 点间相互校核。若点位不满足施工及规范要求,应进行调整,直至调整到满足规范及施工要求。内控点宜设置在浇筑完成的预埋件上或预埋的测量标板上。5.3.2. 15#楼塔楼地下室施工阶段控制网在结构边四个角布置

7、4 个控制点,即点1、点2、点3、点4(具体位置详15#座塔楼地下室施工二级测量控制网)作为核心筒及外框结构的测量控制点;塔楼地下室主控点设置在-8.8米 层结构板上。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15#楼塔楼地下室施工测量控制点布置图5.3.3. 15#楼主塔楼地上部分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地上部分二级控制网在地下室的基础上重新布置,即在主楼外围沿核心筒四角布置4 个控制点,具体位置为-0.100 米核心筒的一层结构楼板上。其中控制点k01、k02 与核心筒的相对位置同地下室施工期间的设置不变,通过激光垂准仪将其传递至一层楼板面上。控制点点1、点2、点3、点4 作为地上部分1 至4 层核心筒及外框结构的主控

8、点,为了减小穿越过多楼层而引起的竖向控制点的传递误差,内控点除在核心筒首层结构板上设置外,以上分别在11、22、33、43层设置测量中转控制点。22 层以上由于核心筒墙体变化(主要由外向内收),同时核心筒模板体系采用顶模施工,以及外框钢结构安装而形成的核心筒与外框钢构安装所需的施工作业分段要求,致使核心筒操作层比设有测量中转控制点的楼层相差较大,一般在15 层以上。为了减少由于楼层相差层数过多,而核心筒顶模平台上的施工控制点每次都必须由以下设有测量控制点的楼层向上传递,所以在楼层操作层与设有测量中转控制点之间加设临时中转控制点,待外框楼板施工至设有临时中转控制点的楼层时,再将其转移到相应的楼板

9、上。临时中专控制点的做法为:首先在对应的测量控制点墙上预埋用于固定安置临时中转控制点钢架的预埋件;其次搭设临时中转控制点处的安全维护架,根据现场施工个条件进行搭设。临时中转控制点的钢架示意图如下:15#楼塔楼1 层施工测量控制点布置图15#楼混凝土施工测量专项方案a3 版15#楼塔楼2-4 层施工测量布置平面轴线控制点的位置转换方法,首先应以图纸设计的轴线点理论坐标为根据,用原控制点坐标为起算进行测设;然后布网测量并平差,与理论值比较,当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才可以继续上投。5-53层施工测量控制点布置图15#楼塔楼54-56 层施工测量控制点转换平布置图5.3.4. 15#楼塔楼顶模钢平台二级控

10、制网由于核心筒采用顶模施工,脚手架等防护体跟进收缩,为了便于核心筒墙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在顶模钢平台上设置相应的测量控制点,由于顶模钢平台受到施工荷载、风力以及顶模爬升过程的影响,每次使用核心筒顶模钢平台上的测量控制点时需从其下的控制点向上引测。6.1. 平面轴线控制点引测方法6.1.1. 地下室施工阶段的各结构部位定位放线,其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引测采用基坑周边的首级测量控制点即将iii-1 和iii-2 两点作前后视,引测到地下室底板上,布置地下室施工测量二级控制网,随后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进行细部放样。6.1.2. 当楼板施工至0.000m 时,通过一级控制网,在首层楼板上(a 座塔楼

11、为-0.050 米)布置二级控制网。6.1.3. 由于首层人员走动频繁,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的保护,因此需在首层混凝土楼面预埋铁件,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具有强度后,再次放样测设控制点并进行多边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打上阳冲眼十字中心点标示,示意见下图:6.1.4. 上部楼层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引测,首次在-0.050m 层混凝土楼面激光控制点上架设激光垂准仪,垂直向上投递平面轴线控制点,以后每隔10层中转一次激光测量控制点,详见:轴线、标高基准点垂直传递途径示意图。为提高激光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分段引测误差的积累,制作激光捕捉靶,示意如下:激光点位捕捉方法示意图 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

12、楼板上预留200x200 的预留洞,浇筑楼板砼后,将第 21 页点位通过预留洞引测到各楼层上。浇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楼面垃圾物堵塞孔洞。麻线绷在铁钉上便于仪器找准中心点,用完后将麻线拆除,以免下次阻挡激光投点。预留洞的做法示意如下:激光控制点投测到上部楼层后,组成四边形图形。在四边形的各个点上架设全站仪,复测四边形的角度、边长误差,进行点位误差调整并作好点位标记。如点位误差不满足规范要求,应重新投测控制点。6.1.5. 由于核心筒和钢结构施工在前,上部楼层的激光点位置未浇筑混凝土楼板,需在主楼核心墙侧面焊接测量控制点的钢架预埋件,把激光控制点投测到钢架上并作好标记。在本工程施工中,特别是在主

13、塔楼施工中,垂直度控制是关键,因此,对内部控制点的竖直引测,采用激光垂准仪进行控制为主,10kg 线堕作为校核手段为辅。具体的方法如下:第 22 页1)首先,在底层内部控制点上安置激光垂准仪,在上层安置激光接收板。2)其次,打开激光器,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3)调整光斑,使光斑最小,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记;4)将激光垂准仪依次旋转90、180、270,重复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上,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志,取4 个标志中心作为上层内部控制点;5)重复第1 到第4 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6.1.6. 竖向测量精度控制为:轴线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2mm,各层轴线点位中误差不大于3mm。6.1.7

14、. 激光垂准仪使用时,通过调焦设备使光斑准确聚焦,保证光斑直径不大于3mm,360旋转激光垂准仪,观察光斑轨迹,逐渐归化,保证光斑落在圆心上才可以作为引测楼面轴线的依据。为防止积累误差,激光垂准仪不能层层转站投点,必须在首层或控制点转换层投点(每11 层转换投点一次)。6.2. 核心筒墙体模板测量控制核心筒剪力墙墙体的测量,是内外筒结构达到准确连接的前提,因此,对墙体位置及垂直度的控制非常重要。顶模系统模板的采用激光垂准仪和铅锤吊线法进行校核控制。激光垂准仪控制模板的水平位置,铅锤吊线法控制模板的垂直度。1)激光垂准仪校核采用激光垂准仪向上投射,把激光接受靶放 置在模板上口检查模板定位偏差。为

15、了提高工效,综合考虑仪器性能及现场施工环境的影响,采取分段投点的方式,以竖向每10 层为一段。当每一段施工完毕,将此段首层坐标控制点精确地投至上一段的起始楼层上,并进行控制网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控制点准确无误后,重新定点。将控制点定好后,放出4 条控制线,在通过控制线测放各条轴线,用轴线和控制线确定主塔楼墙体的位置。第 23 页激光铅直仪投点检查钢模板上口轴线偏差示意图2)铅锤吊线法校核考虑到激光垂准仪投点检查钢模板上口轴线偏差,接收靶与钢模板上口同一标高,如果用其控制模板的垂直度操作性不强,并且激光垂准仪投点位置相对比较固定,不便于移动检查。因此,对钢模板垂直度的校核,拟采用传统的铅锤吊线法方

16、法进行校核。铅锤吊线法具有快速和操作简易的优点,但只能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并且需严格控制操作过程。铅锤吊线法为:把线坠挂在金属十字架上投测,一人在底层扶稳线坠,如线坠偏离控制点,则指挥上面的人移动金属架,至对准为止,十字架的中心点即下一层轴线点的投测点。在洞口四周做标记,作为以后恢复中心线和放线的依据。同理,用线坠校核控制线、轴线与下层的偏移情况,对偏移量进行修正,从而保证主塔楼的垂直度。见下图:第 24 页用水准仪将首层+0.500m 标高线引测至剪力墙的外墙面,各点之间复测闭合后弹墨线标示。6.3. 地上各层+0.500m 标高基准点引测地上楼层基准标高点首次由全站仪从首层楼面竖向

17、引测,每升高6 层用全站仪引测中转一次,6 层之间各楼层的标高用钢卷尺顺主楼核心筒外墙面往上量测。全站仪引测标高基准点的方法如下:1)在0.000m 层的砼楼面架设全站仪,通过气温、气压计测量气温、气压,对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设置。2)全站仪后视每隔6 层中转一次核心筒墙面+0.500m 标高基准线,首先测得仪器高度值。对仪器内z 向坐标进行设置,包括反射棱镜的常数设置。示意如下: 第 25 页3)全站仪望远镜垂直向上,顺着激光控制点的预留洞口垂直往上测量距离,顶部反射棱镜放在土建提模架或需要测量标高的楼层位置,镜头向下对准全站仪。由于全息反射贴片配合远距离测距时反射信号较弱,影响测距的精度,故

18、本工程用反射棱镜配合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反射棱镜放置示意如下:第 26 页4)计算得到反射棱镜位置的标高后,用水准仪后视全站仪测得的标高点,计算水准仪仪高值,将该处标高转移到剪力墙侧面距离本楼层高度+0.500m 处,并弹墨线标示。6.4. 平面高程控制基准点位埋设及保护措施由于本工程工期较长,为确保现场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稳定性,场区内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永久点的方法来埋设,同时在临近的农业银行外墙上设置永久高程控制点。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控制点在施工测量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测,如有变动或破坏应及时由总包恢复并函告钢结构分包方。其永久点埋设及保护措施如下所示 第 27 页

19、6.5. 轴线、标高传递示意图轴线、标高垂直传递途径示意图6.6. 高程补偿因高程补偿需进行复杂计算现场操作难度大,且影响钢结构安装,因墙内钢骨接长在同一平面存在高低不平误差(在规范范围内),如分段安装均从首层结构标高引测,将出现调差问题,调差过大会出现下一次接长时安装平差过大的现象,从而造成与外框柱连接的钢梁无法安平,故作以下考虑:根据主楼结构沉降观测值,得出在核心筒墙施工至三十层时观测到的1-10第 28 页层、11-20 层、21-30 层的主体墙结构压缩值x1、x2、x3、进行综合考虑并与业主监理沟通讨论后,将得出的沉降值平均到30-56层核心筒墙结构上,对30-56 层结构标高进行调

20、整。如施工至五十六层核心筒时,仍因结构墙压缩导致主楼高度不足设计标高时,在五十六层一次性将层高提升到设计标高。7. 主体工程沉降观测7.1. 沉降观测部署为了能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出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 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周围。7.2. 地下室施工阶段沉降点布置本工程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已做了相应沉降观测记录,沉降观测点全部设置在地下室基础底板面,筒外8 个,观测点数为8 个,为二等水准点。地下室沉降观测工作从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每升高2 层观测一次,地下室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

21、,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标准:平均每天沉降量小于或等于0.01mm。7.3. 地上主体沉降点布置当主楼施工到首层时,在其剪力墙的+0.500 米标高处设24 个沉降观测点作为施工主楼及使用过程中的沉降观测点,为一级变形测量,每升高5 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沉降稳定标准:平均每天沉降量小于或等于0.005mm。主楼沉降值应扣除上部结构施工增加荷载对墙、柱产生的压缩变形值。在核心筒墙上及外框钢管柱柱上各设置2 个压缩观测点,每施工六层就进行一次压缩变形观测,具体做法为:将一级控制点的高程精确地投测到上一段的起始楼层上(如第6 层),并进行高程的检测和校正,确认所测控制点准确无误后,再与第5 层投测到第6 层的高程比较,得出1 至6 层的变形值。然后测出首层沉降值,总变形值减去首层沉降值即可得到该区段墙柱的压缩变形值。施工至12 层时,又重新观测6 层及12层的变形值。压缩变形观测一直观测到56 层结构施工完成为止。对主楼结构压缩变形的补偿措施同“6.6 条高程补偿”。7.4. 沉降观测点的做法地下室底板上沉降点选择盒式标志,主楼沉降点选择在墙和柱上预埋螺栓标志。7.4.1. 沉降观测要遵循“五定”原则1)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