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诈骗在司法中的认定一_第1页
论合同诈骗在司法中的认定一_第2页
论合同诈骗在司法中的认定一_第3页
论合同诈骗在司法中的认定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合同诈骗在司法中的认定 (一 )【目录】内容摘要 第 1 页关键词 第 1 页 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第 2 页1、客体特征 第 2 页2、客观特征 第 2 页3、主体特征 第 3 页4、主观特征 第 3 页二、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第 4 页(一)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第 4 页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 第4 页2、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第 5 页3、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第 5 页4、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 第 6 页5、行为人在违约后有无承担责任的表现第6 页6、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第 6 页(二)一罪与数罪的认定

2、第7 页1、牵连犯问题第 7 页2、法条竟合问题 第7 页(三)关于连续诈骗行为同时涉及数种诈骗罪名的认定 第 8 页(四)合同诈骗罪中共同犯罪形态的认定第9 页参考文献 第 10 页内容摘要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目的 ,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是商品交换关 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合同法律制度则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 一般规则,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基本的行为模式。因此,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 但一些不法之徙无视国家的法律, 利用各种 经济合同进行诈骗,表现出极大的欺骗性、贪婪性和危害性,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3、人 民检察院曾在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 中 对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刑事责任问题作了司法解释。 但是未能反映利用合同的诈骗犯罪的全 貌和特征。 因为合同诈骗犯罪, 不仅侵犯了公民财物所有权, 还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 在新刑法中增立了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裂出来的新型经济犯罪, 它 在保留了普通诈骗罪的一些共性特征外, 又表现出自身特有的个性, 这种个性主要体现在其 犯罪构成的特殊性。 鉴于本罪认定过程的复杂性, 本文对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非 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 罪数问题、 共犯问题)作了剖析,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

4、把握 此罪的认定关键词 合同诈骗犯罪构成特征非法占有目的罪数共犯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 手段隐蔽、 情况复杂的诈骗犯罪。 在所有的诈骗犯罪案件 中,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已成为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 本文将综合我国合同法与刑法学基本原理对此作系统阐述和探讨, 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本 罪的认定。一、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在签订、 履行合同过 程中, 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 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 具有如下特征:1、客体特征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

5、度、 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 有权。我国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 它对于防范合同欺诈, 维护公 平、自由、安全、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合同诈骗罪使合 同成为侵犯他方当事人财物的不法手段, 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 故 刑法单设此罪以保护我国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 对于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而言, 签订合同的着眼点不在 合同本身的履行,而在对合同标的物或定金的不法占有。合同仅仅是诈骗采用的手段形式。2、客观特征 从本质上讲,合同诈骗罪属诈骗犯罪的范畴,在客观构成上完全适用诈骗

6、犯罪的构成模式。 即:欺诈行为 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 行为人或第三人获 得财产 被害人的财产损失。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 虚构事 实,隐瞒真相, 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这里的虚构事实指行为人捏造不存 在的事实,骗取被害人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假冒订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盗窃、骗取、 伪造、变造签订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文书、制造 “合法身份 ”、“履行能力 ”的假相;虚构 不存在的基本事实; 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 等等。 隐瞒事实真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 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 其表现形式主要是: 隐瞒自己实际上不可能履行

7、合同的事实, 隐瞒自 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实。3、主体特征 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 还是单位。 例如下列几种情形就是名为单位实为个人实施的合同诈骗罪:(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合同诈骗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 立后,以实施合同诈骗犯罪为主要活动的,应认定为个人犯罪。 (见最高人民法院 1999 年 6 月 18 日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 2)国有或者集体企业租赁给个人经营的企业。 承租人利用企业名义诈骗的,应认定为个人诈骗。

8、 ( 3)国营或者集 体企业为个人提供营业执照, 名为集体实为个人的企业, 企业人员以企业名义进行合同诈骗, 应以个人诈骗论。 ( 4)没有资金、场地、从业人员等有名无实的皮包公司,对它们利用合同 诈骗的,应以个人诈骗论( 5)由被挂靠企业提供营业执照,而由挂靠人员自筹资金、自主 经营、 自担风险的挂靠企业, 挂靠人员实施合同诈骗罪应认定为个人诈骗。 因此是否以单位 名义签订、 履行合同,不应成为区分个人合同诈骗与单位合同诈骗的标志。 实践中,应当注 意从单位犯罪的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和利益归属的团体性两点把握究竟是个人合同诈骗罪还 是单位合同诈骗罪。 而且,这两点之中, 利益归属的团体性应当优先

9、考量。 对那些以单位名 义实施的而实际犯罪谋取的利益归属直接责任人员的合同诈骗犯罪一律应以个人犯罪论处。4、主观特征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刑法理论认为, “犯 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犯罪目的仅存于直接故 意中 ”。因此合同诈骗罪这种目的型犯罪只能存在直接故意的形式。司法实践中有观点认为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可能存在间接故意, 如行为人签订合同时对履约能力尚无把握, 寄希望 于将来的时运, 合同签订后,先行占有对方定金或预付款,而后对履约抱听之任之、漠不关 心的态度。 笔者认为, 在这种情况下仅表明行为人不愿意

10、积极履行合同, 不能说明行为人有 骗取对方财物的目的, 此时只能引出两种民事法律后果: 一是欺诈合同无效, 二是行为人赔 偿对方当事人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间接故意只能构成民事欺诈, 只有当行为人无正当理由 拒不返还定金或货款时, 才能构成刑事诈骗。 而这种拒不返还定金或货款的心理态度, 只能 是直接故意。二、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一)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合同诈骗罪是目的犯,以 “非法占有 ”为目的。这是立法对合同诈骗罪的抉择。有学者认为, 凡是使用刑法所规定的欺诈手段的, 原则上均应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当然刑法规定的 合同诈骗罪的几种客观行为与 “非法占有目的 ”这一主观要素

11、密不可分。 但某种含有欺诈因素 的行为是否是合同诈骗罪构成中的客观行为, 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有无非法占有目的。 因此 在判断一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时, 除看行为人是否符合刑法第 224 条所规定的行为类型 外,还必须看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由此可见, 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是认定合同诈 骗罪的关键。而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查证和认定行为人 “非法占有 ” 的主观故意, 许多诈骗案件由于受侦查技术及侦查人员能力的局限, 难以查证行为人的主观 目的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那么, 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 有目的呢?笔者认为, 在处理具体案件时, 应当根

12、据其是否是刑法所规定的具体行为, 并综 合考虑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整体判断,作出司法推定。司法实践中 “司 法推定作为一种以 忽略个别可能与结论相反 为代价或基础的思维程式和证罪方法被广泛认 可和运用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在司法推定时,应全面及时掌握: 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 行为人的履约能力可分为完全履约能力、 部分履约能力和无履约能力三种情形, 应分别不同 情况加以认定: (1)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2)有完全履约能力,但行为人只履行一部分, 如果其不完全履行

13、的目的旨在毁约或避免自身损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 观原因造成, 应认定为民事欺诈行为; 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诱使相对人继续履行, 从而占有 对方财物, 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 3)有部分履约能力, 但行为人自始至终无任何履约行为, 而以欺骗手段让对方当事人单方履行合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4)有部分履约能力, 同时亦有积极的履约行为, 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 应认定 为民事欺诈行为; 但是, 如果行为人的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合同义务而在于诱使相对人继 续履行合同,从而占有对方财物,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5)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之后仍无此种能力,而依然蒙蔽对方,

14、占有对方财物的,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 6)签订合同时无履约能力,但事后经过各种努力, 具备了履约能力,并且有积极的履约行为,则无论合同 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构成民事欺诈。2、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 诈骗行为绝大多数是作为, 而不可能是单纯的不作为。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 真相。从司法实践中看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没有欺诈行为,即使合同未能履行, 也不能定合同诈骗罪。 没有诈骗行为, 不能定合同诈骗罪, 但是有诈骗行为也不一定构成合 同诈骗罪。 要正确认定合同诈骗罪还须结合其他客观因素作具体分析。 一般说来, 在签订和 履行合同过程中, 行为人在事实上

15、虚构了某些成分, 但是并未影响合同的履行, 或者虽然合 同未能完全履行, 但是本人愿意承担违约责任, 足以说明行为人无非法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 故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3、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 履行行为的有无最能客观地反映行为人履行合同规定的民事义务的诚意, 也是认定行为人是 否存在 “骗取钱财 ”目的的重要客观依据。 一般说来, 凡是有履行合同诚意的, 在签订合同后, 总会积极创造条件去履行合同。 即使不能履行, 也会承担违约责任。 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 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 在合同签订以后, 根本没有去履行合同或者是虚假地履行合同。 对于 这种情形,不论其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均应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实际存在的履行行为, 必须是真实的履行合同义务的行动, 而不是虚假的行为。 履行行为是否真实, 应当结合履约 能力的不同情形来判断, 这里应该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下对行为性质的认定: ( 1)行为人在签 订合同后采取积极履约的行为, 在尚未履行完毕时, 行为人产生了非法占有对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