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 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促进 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总 部监督、企业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 好职业卫生工作。第四条 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 企业对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职业卫生 管理部门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负责
2、。第五条 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执行HSE 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按本规定做好职业卫生有关工作。第六条 各级工会组织应依法维护职工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组织实施对本单位职业病防 治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第七条 企业对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奖励。第二章 机构与管理第八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的领导下,主管职业卫生工作。 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在安全环保局领导下,负责职业卫生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第九条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负责指导职业卫生工作,企业应有领导分管职业卫生工作, 各企业的安全(环保)部门是
3、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主管机构。企业内部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 ,负责各级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职业卫生工作例会制度。 制定计划,研究工作,布置任务, 通报企业有毒有害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检查考核、 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第十条 在将医疗卫生机构交地方的过程中, 企业现有的职业病防治专职技术服务机构应予以 保留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作业场所监测、 等情况。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 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确保职工能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第十三条 险的有关待遇。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包括健康监护费、职业病诊疗康复伤残费、第十四条 尘毒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费、监测费、
4、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费、培训费、管理费、职业病危害治理费、 职业病危害调查费、职防科研费等) 应列入企业年度资金计划,专款专用, 其经费支出在生产成本 中据实列支。第十五条 企业工会、人事、劳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管理部门,在其岗位责任制中应列入 相关的职业卫生责任条款,协助作好职业卫生工作。第三章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第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新建及改、 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 应 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 “三同时”管理审批程序,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参加建设项目的设计审 查。第十七条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 应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的有关工作,
5、 并按有关规定报批。 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 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和落实职业病危害预 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企业应同时建立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等档案。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 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 并按国家有关规定 办理职业卫生验收手续, 对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必须 整改直至达标,否则不得投入生产。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模拟演 练,同时进行讲评并持续改进。第二十条 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发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中毒事故时, 应及时报 告集团公司和地方主管部门,准确提供
6、有关情况,并配合做好救援救护及调查工作。第二十一条 做好防尘、毒、射线、噪声以及防氮气窒息等防护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 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 未经主管部门允许,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企业应根据作业人员接 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 为职工提供有效的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 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防 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第二十二条 企业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 人。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亦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第二十三条 对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作业环境、 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或扩大的职 业卫生隐患,应纳入企业安
7、全隐患治理计划,按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管理规定 (中国石化安 2004166 号)和事故隐患限期整改责任制 (中国石化安 2002250 号)执行,并由各单位职业 安全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整改。第四章 劳动用工及职业健康检查管理第二十四条 企业在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时, 应将工作过程中或工作内容变更时可能产生的职 业病危害、后果、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等内容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企业 违反此规定,职工有权拒签劳动合同,企业不得解除终止原劳动合同。第二十五条 企业所有员工都有维护本单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责 任和义务,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可疑情况, 应及时向有
8、关单位和部门报告, 对违反职业卫生 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应提出批评、 制止和检举, 并有权提出整改意见和 建议。第二十六条 企业不得因员工依法行使职业卫生正当权利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 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 在岗期间、 离岗和退 休职业健康检查, 以及特殊作业体检。 企业不得安排未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 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者从事禁忌的工作。第二十八条 企业人事部门应根据新招聘及调换工种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以及职防部门 鉴定意见安排其相应工作。第二十九条
9、 对职业健康检查中查出的职业病禁忌症以及疑似职业病者, 患者所在企业应根据 职防机构提出的处理意见,安排其调离原有害作业岗位、治疗、诊断等,并进行观察。第三十条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并按照国家规定的保存期限妥善保存。档案内容应包括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第三十一条对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应及时组织救治 或医学观察,并记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第三十二条 体检中若发现群体反应,并与接触有毒有害因素有关时,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及 时组织对生
10、产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防治措施。第三十三条 所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均需如实记入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并由职防 部门自体检结束之日起一个月内,反馈给有关单位并通知体检者本人。第三十四条企业应严格执行女工劳动保护法规条例,及时安排女工健康体检。安排工作时应 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生理特点,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工从事对本人、胎儿或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 从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妇女生殖机能障碍的有毒作业。第五章作业场所管理第三十五条企业应建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
11、生产作业 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 政部门汇报,并向员工公布。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对工艺设备的管理, 对易产生泄漏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应定期进行 检修和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 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第三十七条企业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场所, 必须停止生产运行,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第三十八条 企业要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
12、岗位的醒目位置, 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 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第三十九条企业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 录。第四十条 生产岗位职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 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第四十一条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 车检修方案时,应有职防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射线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
13、的 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点。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第四十二条 要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 检查。第四十三条 对承担检维修的特殊工种(放射、电焊、高空作业等)人员,必要时需组织检维 修前体检,发现健康状况不适者,应立即通知不得从事该项工作,避免职业伤害。第四十四条 要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企业应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职防部门联 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第四十五条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的 放射源防护装置、
14、防尘防毒防噪声卫生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系统检查确认, 减少开车运行时的意 外职业伤害。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 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者不得上岗作业。第六章 职业病诊断与管理第四十七条 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由企业统一管理。 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由企业和当事人如 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情况,按法定程序取得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有关资料。第四十八条 企业要加强对职业病病人的管理, 实行职业病病人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发现职业 病病人时,要按有关规定向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等报告。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医疗和疗养。 对在医疗后被确认为不宜继续
15、在原岗位 作业或工作的,由职防部门提出调整岗位意见后,由有关部门和单位按有关规定办理。第五十条 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康复和复查等费用以及伤残后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障, 应依照国 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第五十一条 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进行诊断, 在其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按职业 病待遇办理,同时在此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第七章 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第五十二条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应定期研究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各级领导和岗 位职工都必须熟悉本岗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职责,掌握本岗位及管理范围内职业病危害情况、 治理情况和预防措施。第五十三条 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对职
16、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的 教育培训工作。结合生产实际,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班和学习讲座, 提高职业卫 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第五十四条 企业要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教育和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 要组织职 工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的职业病防治法规、 条例及中国石化的规章制度, 树立法制观念, 提高遵纪 守法意识。班组每季度在安全活动中安排一次职业卫生知识学习活动,并做好记录。第五十五条 生产岗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并能正确使用、 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 职业卫生防护用品,掌握生产现场中毒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相应的演练活动。第五十
17、六条 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职工必须接受上岗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规教育、 岗位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及防护用具使用方法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第五十七条 企业要做好生产检维修前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结合检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和接 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可能发生的急性中毒事故, 重点掌握自我防护要点和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 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措施。第八章 附 则第五十八条 企业对外来施工人员和长期雇用的劳务工的职业卫生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五十九条 对放射线、 噪声、硫化氢、氢氟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管理, 按集团公司有 关规定执行。第六十条 各企业应按照本规定,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本单位
18、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 则。第六十一条 销售企业由油品销售事业部参照本规定,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 本规定解释权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 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 行。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中国石 化安 2002341 号)同时废止。、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第一条 职工听力保护系指噪声、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 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第二条 直属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三条 根据有关法规要求, 应在噪声作业场所设置监测点。 按卫生部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 护规范(卫
19、法监发 1999 第 620 号)的测量方法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 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变化情况。第四条 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本单位每工作 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 85dB(以下简 称“ Laeq 8 85dB)的职工人群。监测结果应以书面或公告形式通知有关职工。凡 Laeq, 8 85dB的 作业场所应有警示标识,进入该区域作业人员应佩戴护耳器。第五条 凡接触噪声的职工应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 2002年卫生部第 23 号 令)的检查项目及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者从事接触噪声作业。第六条 对于暴露于Laeq, 8 85dB的职工,应按听力
20、保护规范的听力测试与评定方法进行基础 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应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第七条 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 “三同时) 工作中,应加强对噪声源的工程控制, 噪声控制设计应符合 GBJ 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和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 规定。Laeq,8 90dB的作业场所,应当优先考虑采用工程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噪声控制设备 应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第八条 按听力保护规范要求,暴露于 Laeq,8 85dB工作环境中的职工应佩戴具有足够声衰减 值、合适
21、有效的护耳器。第九条 应对职工进行听力保护培训,主要内容包括:1. 噪声对健康的危害;2. 听力测试的目的和程序;3. 噪声实际检测结果及噪声危害控制的一般方法;4. 各类型护耳器的优缺点、声衰减值和如何选用、佩戴、保管和更换等。第十条 应建立健全听力保护档案,主要内容包括:1. 噪声岗位基本情况;2. 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结果及评价;3. 接触噪声职工的听力测定和定期体检结果;4. 控制噪声工程项目的开展情况;5. 噪声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台账。三、高毒物品防护管理规定第一条 高毒物品是指本规定附件1“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文)中所列物品。第二条 直属企业在生产、经营、储存
22、、运输、使用和废弃高毒物品的过程中,应保证符合国 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第三条 直属企业安全 (或职业卫生 ) 监督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负责高毒物品的监 督管理工作。第四条 直属企业应建立、健全高毒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第五条 存在高毒物品场所的有关人员应进行岗前体检,接受安全培训,持证上岗。第六条 直属企业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高毒物品的过程中,应按规定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申报。第七条 生产、经营、储存高毒物品的设施建设时,应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经相应的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合
23、格后,方可施工。第八条不得将高毒物品转移给没有相应职业卫生防护的单位和个人。没有相应职业卫生防护 的单位和个人也不得接受高毒物品。第九条 存在高毒物品的场所应与其他场所分开或有效隔离,防护距离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 使用状态;按照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规定,设置风向标,设置警示标志、中 文警示说明和区域警戒线。第十条 对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进行维护、 检修时,在制定的维护、检修方案中必须明确 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第十一条 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
24、场所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 保持良好通风,检测高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2个人防护用品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3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第十二条 每月至少对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第十三条存在高毒物品的场所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或彻底治理。第十四条 存在高毒物品的场所应设置淋浴间和更衣室, 并设置清洗、存放或处理工作服等物 品的专用区域。第十五条 存在高毒物品场所的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并给予一定 的岗位保健津贴。第十六条 盛装高毒物品的容器
25、,应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从事高毒物品运输的装卸、 押运、驾驶人员应经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在运输过程中,应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附件1高毒物品目录附件1高毒物品目录序 号毒物名称CAS No.别名英文名称MAC/ (mg/m3)PC-TWPC-STE/(mg/m3)/(mg/m3)1N-甲基苯胺100-61-8N-Methyl a nili ne252N-异丙基苯胺768-52-5N-lsopropyla nili ne10253氨 7664-41-7阿摩尼亚Ammon ia20304苯 71-43-2Benzene6105苯胺 62-53-3An ili ne37.56丙烯
26、酰胺79-06-1Acrylamide0.30.9丙烯腈 107-13-1Acrylo ni trile128对硝基苯胺100-01-6P-Nitroa nili ne37.59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100-00-5/25567-67-3P-Nitrochlorobe nzene/ Din itrochlorobe nzene0.61.810二苯胺 122-39-4Diphe ny lam ine102511二甲基苯胺121-69-7Dimethyla nilne51012二硫化碳 75-15-0Carbon disulfide51013二氯代乙炔 7572-29-4Dichloroacety
27、le ne0.4141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582-29-0/99-65-0/100-25-4Din itrobe nzen e(all isomers)12.515二硝基(甲)苯 25321-14-6 Din itrotolue ne0.20.616二氧化(一)氮 10102-44-0Nitroge n dioxide51017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584-84-9Tolue ne-2,4-diisocya n ate(TDI)0.10.218氟化氢 7664-39-3氢氟酸Hydroge n fluoride219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Fluorides(exceptHF)
28、,as F2520镉及其化合物7440-43-9Cadmium and compo unds0.010.0221铬及其化合物 305-03-3Chromic and compo unds0.050.1522汞 7439-97-6水银Mercury0.020.0423碳酰氯 75-44-5光气Phosgene0.524黄磷 7723-14-0Yellow phosphorus0.050.125甲(基)肼 60-34-4Methyl hydraz ine0.0826甲醛 50-00-0福尔马 林Formaldehyde0.527焦炉逸散物Coke ove n emissi ons0.10.328肼
29、;联氨 302-01-2Hydraz ine0.060.1329可溶性镍化物7440-02-0Nickelsolublecompo unds0.51.530磷化氢;膦 7803-51-2Phosph ine0.3续表序 号毒物名称CAS No.别名英文名称MAC/ (mg/m )PC-TW/3(mg/m3)PC-STE/3(mg/m3)31硫化氢 7783-06-4Hydroge n sulfide1032硫酸二甲酯 77-78-1Dimethyl sulfate0.51.533氯化汞 7487-94-7升汞Mercuric chloride0.0250.02534氯化萘 90-13-1Chl
30、ori nated n aphthale ne0.51.535氯甲基醚 107-30-2Chloromethylmethylether0.00536氯;氯气 7782-50-5Chlori ne137氯乙烯;乙烯基氯 75-01-4Vinyl chloride102538锰化合物(锰尘、锰烟)7439-96-5Mangan ese and compo unds0.150.4539镍与难溶性镍化物7440-02-0Nichel and in soluble compo unds12.540铍及其化合物7440-41-7Beryllium and compo unds0.00050.00141偏二
31、甲基肼 57-14-7Un symmetric dimethylhydrazi ne0.51.542铅:尘/烟7439-92-1/7439-92-1Lead dust0.05Lead fume0.0343氰化氢(按CN计)460-19-5Hydroge n cyani de,as CN144氰化物(按 CN计)143-33-9Cya nides,as CN145三硝基甲苯118-96-7TNTTrin itrotolue ne0.20.546砷化(三)氢;胂 7784-42-1Arsi ne0.0347砷及其无机化合物7440-38-2Arenic and inorganic compo un
32、ds0.010.0248石棉总尘/纤维 1332-21-4Asbestos0.80.8f/m l1 51.5f/m l49铊及其可溶化合物7440-28-0Thallium and soluble compo unds0.050.150(四)羰基镍 13463-39-3Nickel carb onyl0.00251锑及其化合物7440-36-0An tim ony and compo unds0.51.552五氧化二钒烟尘7440-62-6Van adium pen toside fume and dust0.050.1553硝基苯 98-95-3Nitrobe nzene (sk in)25
33、54一氧化碳(非高原)630-08-0Carbon mono xide not in high altitude area2030注:CAS为化学物质登记号。MAC为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PC-TWA为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STEL为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四、放射防护管理规定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条放射性同位素是指不包括作为核燃料、核原料、核材料的其他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 是指X线机、加速器及中子发生器。第二条拥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直属企业应成立放射防护领导小组,制定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领
34、导和协调放射防护工作。第二章许可登记第三条 严格执行国家放射工作许可登记制度。 凡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建设、 使用与废 止、放射源的购置与拆装处理,应到卫生、公安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第四条 固定放射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的设计应经所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等 部门审查,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竣工后,应经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环保等部门验收,获得许可登记证后方可投入运行或者使用。第五条放射工作许可登记证每两年到原发证部门审核一次。许可登记证不应伪造、涂改、转让或出租使用。如有遗失,应及时刊登公告,到原发证部门申请补发。变更许可登记证规定的内容时,应持许可登记证到原审批部门
35、办理变更手续。 终止放射工作时 应向原审批部门办理注销许可登记手续。第三章 放射防护管理第六条 直属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台帐。第七条 直属企业应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放射防护安全检查, 对从事接触放射线作业人员配备 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第八条 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 储存场所和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应设置防护设施, 其入口处应 设置放射性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连锁、报警装置或工作信号,并按规定进行辐射检测。第九条 在室外、野外从事放射工作前应到安全、 生产等部门办理“中国石化射线作业许可证” (见附件1);在作业现场应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危险标志和防护设施,派专人警戒。第十
36、条 购置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时, 应到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和公安部门办理有关批准手续。 运输时应使用运源专车, 派专人押运,途中不应在人员密集处停留, 不应在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过夜。第十一条 放射性同位素不应与易燃、 易爆、腐蚀性物品同库储存。 储存场所应符合放射防护 要求,不应超过该储存场所防护设计的最大储量。 储存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安装相应的报 警装置。储存室应实行双人双锁制,有完善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制度,做到账物相符。 在室外、野外工作场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应于当天运回源库。 特殊情况应设临时储存的场所, 应经安全、保卫部门检查确认,设置放射性标
37、志,指定专人负责保护。废弃的放射性同位素应当送交放射性同位素废物管理机构或原供货单位回收处理。第十二条 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经过职业性健康检查和放射防护知识及相关的法规、 专业技 术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方可上岗作业。 放射工作人员证每年复审一次,每 5 年换发一次。第十三条 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每 12年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一次职业性健康体检。第十四条 应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放射防护器材及防护用品、 监测仪器的技术性能应符合 有关标准要求,并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性能检测。第十五条 应定期将个人剂量计送交省级
38、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技术单位监测, 将监测结果 记入放射工作人员证中。第十六条 应建立放射性同位素泄漏、 丢失应急处理预案, 定期开展预案演练, 做好记录和效 果评价。第十七条 对可能受到放射性同位素污染或者放射损伤的人员, 应立即采取隔离, 医学救治等 措施。第四章 放射事故管理第十八条 发生放射事故,应按事故管理规定执行,放射事故具体分级见附件2和附件3, 混合事故按其中高一级判定。第十九条 发生放射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二十条 放射事故发生后,应按“中国石化放射事故报告表”(见附件4)的要求,在 24小时内报安全环保局并抄报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同时向所在地卫生、环保和公安部
39、门报告。第二十一条 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及医学检查治疗费用, 并支付处理放射事故的各种费用。 但如果能够证明该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不承担赔偿责任。附件1 中国石化射线作业许可证附件2 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分级附件3 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附件4中国石化放射事故报告表附件1中国石化射线作业许可证申请作业单位直属企业二级单位作业区域作业位置放射源种类活度申请作业负责人放射作业时间年月日时时分分至年月日作 业 人姓名(签字)资格证号现 场 监 护 人姓名(签字)资格证号安全措施确认人(签字)确认时间1.放射作业单位有放射工作资质月日时2.操作人员持有放射工作人员
40、证月日时3.正确划定放射线探伤警戒区域,设警示标 志月日时4.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合格防护器具月日时5.影响范围内的相关单位已得到通知月日时补充安全措施:生产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附件2人员受照剂量照射事故分级受照人员及部位受照剂量/Gy一般事故严重事故重大事故放射工作人员全身 0.05 0.5 5局部或单个器官 0.5 5 20公众成员全身 0.005 0.05 1局部或单个器官 0.05 0.5 101. 表中值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以及正常情况下的职业照射、公众照射和医疗照射所致剂量; 对于放射工作人员,表中值包括处理放射事故的计划照射剂量。2. 表中所列各种剂量均指一次事故,从发生、处理到恢复正
41、常的全过程所导致内外照射剂量之 和。3. 多种人员多部位受超剂量照射事故,级别按最高一级事故判定。附件3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放射性物质形态放射性活度/Bq一般事故严重事故重大事故密封型 4X 106 4X 108 4X 1011非密封型 4X 105 4X 107 4X 1010表中各级值应乘以毒性组别修正因子 f,对极毒组f=0.1,对高毒组f =1,对中毒、低毒组f =10 石油石化行业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如下:1.极毒组:钍 228 (228Th)钚 238 (238Pu)镅 241 (241Am2.咼毒组:镭 226 (226Ra)锶 90 (90Sr)3.中毒组:钻 60 (
42、60Co)硒 75 (75Se)碘 125 (125I )碘 131 (131I )铯 137 (137Sc)钷 147 (147Pm铱 192(19ir )4.低毒组:锝 99 (99Tc)钡 131 (131Ba)中国石化放射事故报告表直属企业名称发生事故单 位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事故发生地占八、事故类别事故级别伤亡情况外照射内照射其中全身受照大于20mSv死亡人数事故源项目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密封源非密封源名称型号制造国家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购买日期物理状态出厂活度事故时活度装置能量事故经过:事故处理情况:报告时间: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直属企业主管领导五、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炼化企业在生
43、产过程中,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本规定;油田企业在油气 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硫化氢的防护,应按石油行业标准(SY)的有关规定执行;销售企业宜参照本 规定执行。第一章 生 产 管 理第一条 存在硫化氢危害的新建、 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 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 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第二条 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油评价开始, 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生产环 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 对高温高压易腐蚀部位, 应加强设备检测。 对不符合防 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
44、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第三条 因原料组分变化、 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 允许含量时, 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 班组或岗位。 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硫原料 (介质) 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第四条 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气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 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 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 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 气。第五条 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方式, 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第二章 作业过程防护第六条 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 并建
45、立定期隐患调 查整改制度。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评价, 并将结果存档、 上报和向劳动者 公布。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第七条 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 应作为重点隐患点, 进 行监控,并建立台账。第八条 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 围较大时,可在地面用黑黄间隔的斑马线表示区域范围。装置高处应设置风向标。第九条 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器。 其低位报警 点均应设置在10mg/m,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 50mg/m。现场需要 24 小时
46、连续监测硫化氢浓度时,应采用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显示报警盘应设置在 控制室,现场硫化氢检测探头的数量和位置按照有关设计规范进行布置。所使用的监测仪器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并按技术规范要求定期由有检测质资的部门校验, 并将校验结果记录备查。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应达到100%。在生产波动、有异味产生、 有不明原因的人员昏倒及在隐患部位活动(包括酸性水、瓦斯的逸 出部位、排液口、采样口、储罐计量等)时,均应及时检测。第十条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环境为作业人员配备适量适用的防护器材,并制定使用管理规 定。当硫化氢浓度低于50mg/m时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用具,在硫化氢浓度大于 50mg
47、/m或发生介 质泄漏、浓度不明的区域内应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用具, 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装 置有多种型号过滤式防护用具时应在滤毒罐表面注明适用物质。禁止任何人不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进入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区域, 禁止在有毒区内脱卸防毒 用具。第十一条 进入含硫化氢介质的设备内作业前,应切断一切物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 好盲板,经取样分析合格、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第十二条 原则上不应进入工业下水道(井) 、污水井、密闭容器等危险场所作业。如需作业 时,应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在含有硫化氢的油罐、 粗汽油罐、轻质污油罐及含酸性气
48、瓦斯介质的设备上作业时, 必需佩戴适用的防护器具,作业时应有人监护。第十四条 硫化氢监测仪器在低位报警点发生报警时,作业人员应检查泄漏点并准备防护用 具。当高位报警点报警时, 作业人员应戴上防护用具并向上级报告,同时疏散下风向人员, 禁止动 用电、气焊, 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抢救人员进入戒备状态。硫化氢浓度持续上升而无法控制 时,应立即疏散人员并实施应急方案。第三章 职业健康监护第十五条 在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均应接受教育培训, 经考核合格, 并经上岗前职业健 康检查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培训内容应包括有关硫化氢的基本知识、 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管理规定、 硫化氢监测仪 器及个体防护
49、设备的使用和规定、急性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等。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 24 学时。每年复训一次。各级主管和监护人员、高危作业人员(可能接 触高浓度硫化氢;进入设备、容器或其他有限空间)应进行相应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上岗许可。外来人员(含施工人员和非正式职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本规定。第十六条 对在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性健康检查应由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第四章 硫化氢中毒处理第十七条 可能存在硫化氢暴露的单位应制定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急救网络,保证现场急 救、撤离护送、 转运抢救通道的畅通,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中毒者得到及时救治。对
50、预案应定期 演练,并及时进行修订完善。第十八条 发生硫化氢中毒时, 救(监)护人员应佩戴上适用的防护用具,立即将中毒人员脱 离危险区, 到上风口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并送达有条件抢救的医疗单位, 同 时通知气防站和有关单位。第十九条 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 在没有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应强制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同时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该作业,并可直接向上级安全主管部门报告。六、氯气生产使用储运安全管理规定(暂行)第一条 为了预防生产、使用、储运氯气过程中发生事故,保护国家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确 保安全生产。根据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
51、第 352 号令)和氯气安 全规程(GB 11984-89等国家法规、标准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所属生产、使用和储运氯气的企事业单位。第三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氯气生产、使用和储存装置的安全、消防和预防氯气中毒的设施必 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第四条 生产、使用和储存氯气的作业场所,应设置固定式检测报警器,配备移动式吸氯和抢修 器材。并建立定期监测制度,依法及时公示监测结果。氯气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 1mg/m3。第五条 氯气作业场所应严格建立个人防护用品的培训、发放、登记和使用管理制度,配备有效 防护用具;在操作间设置专用气防
52、柜,按氯气安全规程 (GB 11984-89)配备足够的过滤式防毒面 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等专用防护用品, 同时应配置自救、 急救药品;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 自救、急救药品应定期更换。第六条 生产、使用和储存氯气的作业场所,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 注明氯气中毒的危害、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场所内设置洗眼、冲淋设备;装置高处 设置风向标;液氯钢瓶存放处,应设中和吸收装置等事故处理的设施和工具。生产、使用和储存氯气 的单位,应向有关职工提供氯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七条 液氯储罐不得露天布置,至少保留一台空罐作为事故备用罐,进出储罐的管道应装双切 断阀。第八条
53、 储存、管输氯气和液氯系统的储罐、泵、仪表、管道、阀门等,应按规定选材。其周围 地面,排液管道及基础应做防腐处理。同时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对易腐蚀的设备、 电气、仪表、管道、 阀门、法兰等部位,建立定期检测检查制度,并建立记录档案。第九条 生产、使用和储存氯气作业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和质量指标,杜绝违章操作。液氯中 水含量不大于 0.06%,氯气总管中氢含量不大于 0.4%。第十条 严格执行三氯化氮定期检测、排放制度,控制三氯化氮的含量。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不 得超过 60g/L ,气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不得超过 60mg/kg。第十一条 使用液氯钢瓶,必须执行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有关规定,液氯充装压力不得超 过i.iMPa起吊液氯钢瓶或钢罐,应采用双制动吊车。第十二条 生产、使用氯气的作业场所必须进行风险识别,编制氯气分布图,确定不同单元的危 险级别,实行分级监督管理。液氯的冷冻、灌装和储存系统为一级,电解槽和干燥系统为二级,其他 涉氯系统为三级。第十三条 生产、使用和储存氯气的单位应严格执行氯气安全规程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 度;针对企业具体情况按照直属单位、二级单位、车间三个层次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直 属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签订指南与常见问题
- 超市食品质量承诺函模板
- 车辆安全保证书示例样本
- 运动员遵守纪律保证
- 迟到承诺保证书模板
- 酒店食材供应协议案例
- 酒驾危害大签名保平安
- 钢筋工程分包合同守则
- 钢筋采购合同范本
- 铁矿粉购买合同
- 肿瘤科降低患者癌痛持续改进QCC品管圈PDCA案例3例
- 河道拉管施工方案
- 危大工程监理巡视检查用表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潼关》课件
- 办公大楼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江苏省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备考卷一(南通专版)
- 《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教学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 icd10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 常用材料物性一览表
- 【地理】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第19章:磁场中的磁介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