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制乙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分析解析_第1页
甲烷制乙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分析解析_第2页
甲烷制乙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分析解析_第3页
甲烷制乙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分析解析_第4页
甲烷制乙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分析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甲烷制乙烯新型催化剂的制备 摘要 本文对微波法诱导甲烷与二氧化碳制乙烯研究进行了研究,得出合成的催化剂和其组成对此反 应起着巨大的作用。 从研究数据表明, 微波法制乙烯所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温度, 减少了碳化的生成。 但甲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率仍较低。所以,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是实现沼气制取乙烯 的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本文合成了四种新型催化剂,其具有巨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沼气 微波诱导 催化剂 乙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乙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现在乙烯的主要来源是石油的裂解。由 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全球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因此寻找石油的替代原料是大势 所趋。

2、沼气是再生资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将沼气直接转化为应用价值更高的化学商品是 一项十分具有学术和经济价值的课题。自从1982年,美国UCC公司的G.E Keller 和M.M Bhasin两人首次发表了由甲烷制取乙烯的研 究结果以来,由沼气制备乙烯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大量的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始进行此项目 的研究,同时,我国也开始积极参与甲烷制乙烯的研究开发。在各种试验反应和机理的研究中,微波诱 导甲烷制取乙烯被认为是最有前景和研究价值的反应。本文章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该反应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研究情况作简要介绍。1 前言中国科学

3、院金属研究所1-2研制出了一种以丫 -Al 203为催化剂载体,以氧化镍为活性组分的催化 剂,其载体有22.5%的粘结剂,7090%勺吸波材料,52.5%的丫 -AI 20。该体系克服了反应温度高,积 碳严重的问题,但产率较低,得到的多以低H2/C0 比的合成气,其乙烯的产量在10%左右。而中国科学院大连物化所 3以活性炭为引发剂,利用了活性炭的强吸附性,采用连续微波辐照与活性炭的联合作用 产生微波放电,使 C2的选择性达到70%以上,甲烷转化率 80%但反应中C2主要以乙炔为主,在低甲烷 浓度下,可生成10%乙烯。以后,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实验室又以纳米级的ZrO2负载Ni和La的方法进行

4、重整, 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并抑制了丝状炭的生成,但生成的组分以合成气为主。四川大学5则以TiO2, CeO和丫 -Al 2Q为载体,以Ca, Mg, Ni, Co, Fe等一种或两种硝酸盐为主活性组 分,经浸渍法制得颗粒状催化剂,堇青石为第二载体,制成整体式催化剂。期中以Ca-Ni/TiO 2为催化剂能使甲烷转化率达到 11.21%,乙烯选择性达到 14.32%,虽然转化率仍较低,但提高了乙烯的选择性。2 实验部分2.1 实验理论根据中国科技大学6徐法强的研究表明,CH在碱性金属氧化物上产生了较强的变形吸态甲烷能够使甲烷的异裂更加容易。Ni作为甲烷制取乙烯的主要催化剂,能使甲烷的转

5、化率和C2收率降低,但能使C2烃的选择性升高,所以Ni的负载一般在520%之间。而Cu既可作为载体又可作为催化剂对乙烯具有极强的选择活性。但同时也使CH4/H2等离子体反应中解离的部分自由基活性物质与部分乙烯催化剂上继续反应聚合生成 G,并进一步产生其他高C烃,从而降低了 C2烃产物的选择性与收率。所以本实验小组同时制备了一组以Ce为载体的催化剂,以求论证Ce的催化活性。2.2催化剂的制备2.2.1纳米级ZrO载体催化剂的制备称取ZrOCl 2 8H2O8.06g (0.025mol ),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制得0.5mol/L 的溶液。后加入2.74g (0.0075mol) 的CTAB

6、( ZrOC 8H2O : CTAB=1 : 0.3 ),室温下磁力快速搅拌,后用氨水调节pH至10,制得复合水凝胶,母液中陈化24h,陈化后抽滤,用蒸馏水洗涤至滤出液不含Cl-,再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烘箱中110C放置过夜。将烘好的ZrO-CP 放入马弗炉中400 C加热5h。冷却,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0.76g,放入编号1、2的烧杯中。在1号烧 杯中加入 Ni(NOs) 2 6H2O 0.19g (Ni 占 Zr6质量 的 5%, Ba(NQ)2 0.03g (Ba 占 ZrO?质量的 2.07%), Cu(NQ)2 0.11g (Cu 占 ZrO2质量的 5.0%)。在 2 号 烧杯中加

7、入 Ni(NO3)2 6H2O 0.34g ( Ni 占 ZrO2质量的9%, Cu(NO)2和Ba(NQ)2的加入量与1号相同。常温搅拌 24h。将两烧杯放入烘箱110C过夜,之后放入马弗炉中400C焙烧5h。即得到我们所要的 ZrO2为载体的催化剂(外观如图1)2.2.2 ZnO为载体的催化剂的制备取2份ZnO各8g于烧杯中,编号1、2,向1号中加入 Ni(NO3)2 6H2O2.00g (Ni占ZnO质量的5%), Ba(NC3) 2 0.31g ( Ba 占 ZnO质量的 2.0%), Cu(NO)2 0.47g (Cu 占 ZnO质量的 2.0%) o 在 2 号烧杯中加入 Ni(N

8、O3)2 6H2O 3.60g ( Ni 占 ZnO 质量的 9%), Cu(NQ)2和Ba(NQ)2的加入量与1号相同。在2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蒸馏水,常温搅拌 24h。之后将两烧杯放入烘箱110 C过夜,之后放入马弗炉中400C焙烧5ho即得到我们所要的 ZnO 为载体的催化剂(外观如图2)223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的制备取2份活性炭各8g于烧杯中,编号1、2,向1号中加入Ni(N02 6H2O 2.00g ( Ni占活性炭质量的5%, Ba(N0)2 0.31g ( Ba占活性炭质量的 2.0%) , Cu(NO) 2 0.47g ( Cu占活性炭质量的 2.0%)。在2 号烧杯中加入

9、 Ni(NO3)2 6H2O 3.60g (Ni占活性炭质量的 9%), Cu(NO) 2和Ba(NO) 2的加入量与1号相同。在2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蒸馏水,常温搅拌24h。之后将两烧杯放入烘箱110C过夜,之后放入马弗炉中400 C焙烧5h。即得到我们所要的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外观如图3)2.2.4纳米级CuO为载体的催化剂的制备取2份Cu(NO) 2 3H2O各3g放入盛有100mL乙二醇的编号1、2的烧杯中,在 40C水浴中使硝酸盐完全溶解。随后逐渐升温至80 C,搅拌反应 2h后,溶液变得粘稠。加入一定量的水,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溶液变成凝胶,室温下老化72h后,120C烘干至无

10、水。在马弗炉中400C焙烧4h。2.0%), Ce(NO) 3 6HzO0.5g。在 2 号烧杯中加入 Ni(NO3)2 6H2O0.31g (Ni 占 ZrO?质量的 9%), Ba(NO3) 2和Ce(NO)3 6H2O的加入量与1号相同。常温搅拌24h。将两烧杯放入烘箱110 C过夜,之后放入马弗炉中400C焙烧5h。即得到我们所要的 CuO为载体的催化剂(外观如图 4)其电镜和组成见下图:1 号烧杯中加入 Ni(NO3)2 6H2O 0.17g ( Ni 占 CuO质量的 5%), Ba(NQ)2 0.03g ( Ba 占 CuO质量的30 DTIl载体催化剂NiBaCuCe纳米级Zr

11、O5%2.07%5.0%一9%2.07%5.0%一ZnO5%2.0%2.0%一9%2.0%2.0%一活性炭5%2.0%2.0%一9%2.0%2.0%一纳米级CuO5%2.0%2.0%30%9%2.0%2.0%30%Figi纳米级 CuO TEMFig2纳米级ZrO2 TEM3反应机理研究微波诱导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常用五个反应机理【7I. 生成氧物种CC2+e t CO+OCC2+e t CO+O+eII. 生成甲基自由基CH4 + O t CH3+ OHCH4+Ot CH3+ OHIII. 生成C2烃CH3+ CH 3 t C2H6C2H5 + e t C2H5+HC2H3 + O t C2

12、H5+OHC2H5+CH3t C2H4 + CH 4IV. 生成 COCHx + O T HCHO+HHCHO+OT OH+CHO CHO+OT OH+CO甲烷与二氧化碳微波下制乙烯的反应机理比较复杂,因此张秀玲对反应机理作出充分的研究工作。 甲烷微波下与二氧化碳植被乙烯具有反应温度低易于活化等优点, 现在许多科研机构正在进行此项目的 研究。4 技术经济研究微波诱导甲烷与二氧化碳制乙烯现已取得相当的进展, 大连物化所采用二氧化碳选择性氧化制乙烯 研究工作已接近工业水平,并与中国石化公司联合投入工业的生产试验。武戈等人测算结果表明,只有当 CH的转化率达到35%以上, C2选择性提高到88%这条

13、生产线才 会具有商业竞争性。 新方法生产乙烯是否可行取决于催化剂选择性的提高。 只要催化剂的选择性达到 25% 以上,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微波诱导甲烷与二氧化碳制取乙烯的反应就可以被广大工厂所接受。一般反应中的CH与CQ的比例与沼气中的含量向接近, 利用沼气制乙烯既考虑到经济效益,又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副产品秸秆等的处理工作,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可采用沼气为原料来进行乙烯的生产。这 样既可增加沼气价值又可以减少对石油的消耗,是未来绿色工业的大势所趋。5 研究中应注意的事项1、催化剂的设计:应设计甲烷转化率高,乙烯收率高的催化剂,使产量达到工业生产水平。要提 高催化剂的活性和使用周期,在制备催化剂时

14、尽量使用价廉易得且对环境有亲和性的原料,尽量模拟下 工业生产的步骤。2、微波装置的设计甲烷与CQ反应微波诱导生成乙烯,是一个耗能的过程。但反应所需温度较低,应适当控制微波仪 的频率,以合适的比例进料。杨鸿生设计的槽式波导微波化学反应设备可以利用和借鉴8 。6 结论沼气制乙烯时一种经济又实惠的方法,经过国内外学者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沼气中的CH/CQ比适于制乙烯。因此加大沼气制乙烯的开发研究,并能尽早投入工业生产阶段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合 成了四种新型的金属催化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大体表征。该四种催化剂是根据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设 计的具有巨大催化潜力的新型催化剂。以后我们将会进一步对这几种的催

15、化活性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 CN1142086C 00123255.X一种用于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微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2 CN1131170C 00123256.8 一种微波强化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方法 中国金属研究所3 活性炭引发的常压连续微波放电下甲烷转化制C2 烃 徐云鹏 , 田志坚 , 徐竹生 , 林励吾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Vol.31, No.1 15174 纳米ZrO2的合成对付在 Ni催化剂的CH4/CO2重整反应的影响吴萍萍,刘欣梅,钱岭,阎子峰燃料化学学报 Vol.34, No.4 Aug 2006 4444495 CN1559674A 200410021955.1

16、 甲烷与二氧化碳共活化制取乙烯和合成气的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 方法 四川大学6 甲烷分子在碱性催化剂上的吸附与酸碱活化机理徐法强分子催化 Vol.11, No.4 Aug 1997 2472527 代斌 催化二氧化碳经甲烷化制 G烃反应的研究8 CN 1803740A 200610037890.9用于以天然气制乙烯的槽波导微波化学反应设备及制备方法杨鸿生9 微波诱导甲烷在活性炭 /碳化硅上直接转化制 C2 烃 张劲松 , Jeffrey K.S. Wang, 曹丽华 , 杨永 进催化学报 Vol.20, No.1 Jan 1999 455010 Hayward Do. Trapwell B M.

17、 Chemisorption London 1964,1211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研究进展 李军 , 曹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Vol.26, No.3 1997 15215512 Fischer F.; Tropsch, H Brennstoff Chem 1928,9,3913 Oumghor, A; Legrowd, J.C; Diamy, A.M; Turillon N. Plasma. Chen Plasma Process 1997 15.87The synthesis of new catalysts in the microwave- inducement methaneGUO

18、Qing-liang 1,ZHENG Tao1, JIA Feng 1, DUAN Wen-zeng1*methaneaboutAbstract :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searching microwave-inducement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synthesizes ethene. We get the catalysis and its composition have much effect on the reaction. Knowing from the researching data, we can see that microwave-inducement method synthesizes ethene reduce the reaction s temperature and carbonization. The transform-rate and ethene sele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