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种常用水性聚氨酯涂料配方大揭密kk8007 2009-09-02 16:53 |只看楼主 1# 字体大小: t T举报 |水性聚氨酯涂料是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之一, 它适用于热敏温度低于(60 80) 常温交联固化的高、中档木器(家具等), 高档建筑装饰、高级汽车、飞机及航天器材等的中涂和表面涂装。 产品配方:、改性三聚体交联剂产品可由TDI 、IPDI 、MD I 和XDI 等异氰酸酯制造。其芳香族NCO 反应温度在(120150) ,脂肪族NCO 反应温度在(150200) 。它的最大优点是无黄变, 水白透明, 较适用于羧酸型等水性聚氨酯的常温交联剂。为增强综合性能, 需采用两个NC
2、O 基团活性不同的二异氰酸酯,并要将反应中产生的端NCO 用多元醇- 羧酸反应掉, 以利于胺中和及产物的水溶性。由于其熔点高,反应需分阶段在有机溶剂中进行, 有机膦催化剂及120 以上温度, 异氰酸酯可发生自缩聚反应,生成三聚体化合物。其催化剂中戊杂环膦化氢是最有效的, 反应温度低, 收率可达90 % , 再用三聚催化法促进反应完全, 并对残基进行封闭。产品配方:NCO :多元醇羧酸( 物质的量比) 为6:1:1.43。工艺步骤: 多元醇- 羧酸溶液制备, 按配方将新戊二醇、苯偏三甲酸酐、DMPA 、二甲苯、甲苯加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80 , 完成溶解后, 升温至148 回流脱水至透明后, 过
3、滤出料备用。亚胺预聚体的制备: 按配方将二甲苯、甲苯加入反应釜, 升温至148 回流脱水后, 加入10 % 磷酸( 甲苯) 液降温至120 , 通入氮气, 将TD I 、IPDI 加入单体滴加釜, 在2 . 5h 内完成滴加后, 升温至130 反应1h , 将10 % 戊杂环膦化氢液加入滴加釜, 开始缓慢滴加, 不断观察物料反应情况, 防止爆聚, 滴完在130 反应2h 、140 1h 、145 30min , 降温至70 , 将多元醇- 羧酸液加入滴加釜开始滴加,滴完在70 反应(23) h , 检测NCO 转化率达96 % , 加入10 % 醋酸锂液, 此时有两种工艺: 一是降温至25 ,
4、 静置7d ; 二是升温至(8090) 反应(23) h , 测游离TD I 在0.3% 以下, 加入10 % 对甲苯磺酸甲酯液、10 % 二甲基吡唑液升温至85 反应20min , 抽真空脱出2/3量的有机溶剂, 再加入亲水溶剂调节固含量为50 % , 降温至50 加入50 % 三乙胺水溶液、N-甲苯二乙醇胺调节p H 值至8.5 , 升温到60 反应至透明, 降温到40 出料.、改性HDI 缩二脲交联剂产品配方: NCO:H2O = 3:1.1, NCO:OH =6:1, 理论NCO 含量= 15.9 % , 采用分阶段聚合反应、中和法。工艺步骤: 多元醇- 羧酸溶液的制备, 按配方将新戊
5、二醇、偏苯三甲酸酐、DMPA 、二甲苯、甲苯加入反应釜, 升温至80 溶解均匀, 再升温至148 回流脱水至透明无水后, 降温至40 出料备用。HDI 预聚体制备: 按配方将己二异氰酸酯、二甲苯加入反应釜, 通入氮气, 升温至65 , 加入10 % 磷酸(甲苯) 液搅匀, 将去离子水加入滴加釜开始滴加, 反应自放热, 控制自升温在80 以下, 完成滴加后, 升温至90 反应1h 、120 2h 、130 1h , 降温至70 , 再将多元醇- 羧酸液进入滴加釜开始滴加,滴完后在70 反应(2 3) h 、80 1h , 测游离HDI0.2 % , 抽真空脱出有机溶剂,加入亲水溶剂, 调节固含量
6、50 % , 降温至50 加入50 % 三乙胺水溶液, 调p H 值8.4 , 升温到60反应至透明, 降温到40 过滤出料。 、 改性TD I 三聚体交联剂产品配方/pNCO:OH ( 物质的量比) 为6:1, 采用三聚催化反应、终止反应、残基封闭法及分阶段反应。工艺步骤: 多元醇- 羧酸液的制备, 按配方将三羟甲基丙烷、新戊二醇、偏苯三甲酸酐、DM - PA、醋酸丁酯、二甲苯加入反应釜搅拌, 升温至80 溶解均匀, 再将其升温至148 回流脱水至透明, 降温到40 过滤出料备用。三聚体制备: 按配方将二甲苯、甲苯加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148 回流脱完水后, 降温至120 ,加入10 %磷酸
7、锂液搅匀, 通氮气, 将TDI 加入单体滴加釜开始滴加, 3h 滴加完后, 保温120 反应2h 、130 1h, 降温至65 , 将多元醇- 羧酸液进入滴加釜开始滴加, 反应自放热, 控温在75 以下, 滴完, 80 保温2h , 取样测游离TDI0.9 % , 加入10 % 磷酸甲苯液升温至85 反应2h ( 或降至25 静置7d) , 检测游离TDI0.2 % , 加入10 % 硫酸二甲酯液、10 % 二甲基吡唑液升温至90反应15min , 抽真空脱出有机溶剂, 加入亲水溶剂调节固含量至50 % , 降温至50 加入50 %三乙胺水溶液、N - 甲苯二乙醇胺调节p H 值为8 . 4
8、, 升温到60 反应至透明, 降温至40 出料。、TD I/ TMP 加成、改性物交联剂产品配方:NCO:OH ( 物质的量比) 为3:1 , 采用三聚催化反应、终止反应、残基封闭法。工艺步骤: 多元醇- 羧酸溶液的制备, 按配方将TMP 、新戊二醇、苯偏三甲酸酐、DMPA、醋酸丁酯加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80 溶解均匀, 升温到140 回流脱水至透明, 降温至40 , 过滤出料备用。加成物制备: 按配方将醋酸丁酯、甲苯进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140 回流脱水后, 降温到60 加入TDI ,通入氮气, 将多元醇- 羧酸溶液加入滴加釜开始滴加, 反应自放热, 滴加要缓慢, 控温在70 以下滴完, 加入1
9、0%磷酸甲苯液, 70 反应(45) h 。检测NCO 含量达13.1 % , 游离TDI在12.5 % ,加入10 % 三正丁基膦液搅匀, 升温至85 反应(23) h( 或降温至25 , 静置7d),取样检测游离TDI0.2 % , 加入10 % 苯甲酰氯液、10% 二甲基吡唑液升温至90 ,反应15min , 抽真空减压, 脱出有机溶剂, 加入亲水溶剂, 调节固含量50% , 降温至50 加入50% 三乙胺水溶液、N-甲苯二乙醇胺调节p H 值为8.5 , 升温到60 反应至透明, 降温至40 过滤出料。、TMP 加成改性物, NCO 交联剂产品配方:NCO:OH ( 物质的量比) =
10、9:1 , 采用三聚催化、终止、残基封闭法。工艺步骤: 参照第四的工艺步骤进行。6、改性TD I 醇解油, NCO 交联剂产品配方:油度86.4 % , K 值= 0.93 , 醇超量R = 1.17 , NCO:1OH ( 物质的量比) = 3 含蓖麻油中羟基), 采用三聚催化、终止、残基封闭法。工艺步骤: 按配方将TD I 、蓖麻油、新戊二醇加入反应釜, 升温至120 加入环烷酸钙, 搅拌、升温至240 ,醇解反应(23) h , 取样测试其透明度, 合格后降温至180 , 加入苯偏三甲酸酐、DMPA 反应40min ,降温至120 加入甲苯稀释, 升温到134 回流脱水, 水脱尽后, 降
11、温至60 , 开始滴加TDI , 2h滴完, 加入10% 磷酸甲苯液搅匀, 升温至70 反应(34)h , 测试NCO 含量在12% 、游离TDI 在9.5 % , 加入10% 烷基膦液搅匀, 升温至80 反应(23)h( 或降温至25静放7d) , 测试游离TDI0.3% , 加入10% 苯甲酰氯液、10% 二甲基吡唑液搅匀升温至90反应15min , 抽真空减压脱出全部甲苯, 加入亲水溶剂, 调整固体含量为50% , 降温至50 加入三乙胺、N -甲苯二乙醇胺, 调整p H 值为8.5 , 升温至60 反应到透明, 降温至40 过滤, 出料。7、水性聚酯聚氨酯产品配方( 甲组分): OH
12、NCO ( 物质的量比) = 1.5:1 , K 值= 1.02 ,醇超量R = 1.18。工艺步骤: 按配方将新戊二醇、己二酸、苯偏三甲酸酐、DMPA(二羟甲基丙酸) 加入反应釜, 通入CO2 气, 升温至120 ,加入钛酸四异丙基酯, 搅拌升温至180 , 反应2h 后, 每隔30min 取样测试其酸值, 直至达到79mg KOH/ g , 羟值达到79.5 , 降温至130 加入二甲苯, 升温至150 回流脱水, 脱尽后, 抽真空回收二甲苯,降温至80 加入丙酮进行稀释, 保温在60 ,1.5h 滴加TDI , 滴完加入10% 磷酸( 甲苯)液搅匀, 升温至70 反应(45)h , 测试
13、游离TDI0.2% , 加入50% 苯酚( 甲苯)液升温至80 反应15min , 再升温至90 , 蒸馏出1/2 投料量的丙酮, 70保温备用。在另一个装有快速搅拌的反应釜中, 加入N- 甲苯二乙醇胺、三乙胺、乙二胺、去离子水开动快速搅拌, 将上述保温在70 的物料, 缓慢加入反应釜, 在60 进行中和反应透明后, 升温至70 , 抽真空减压, 蒸馏出余下的全部丙酮,降温至40 , 过滤, 出料。8、水性豆油酸聚酯聚氨酯产品配方( 甲组分): OH NCO ( 物质的量比) =1:1.5 , 树脂K 值= 1.019 ,醇超量R= 1.3 、r =1.5 , 油度56%。工艺步骤: 按配方将
14、豆油脂肪酸、蓖麻油脂肪酸、季戊四醇、新戊二醇加入反应釜, 通入CO 2 气, 升温至120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进行搅拌, 升温至220 , 反应3h , 降温至180 加入间苯二甲酸、苯偏三甲酸酐、DMPA在180 下反应2h 后, 每隔30min 取样测试其酸值, 直至达到75mg KOH/g , 羟值为80 ,降温至120 加入甲苯, 升温至132 回流脱水, 脱尽后, 降温至65 加入10% 苯酚甲苯液搅匀,将TDI 加入单体滴加釜, 开始滴加,1.5h 滴完后, 升温至70 反应4h , 80 lh , 测试游离TDI 在0.2 % , 加入50% 苯酚( 甲苯) 液搅匀, 升温至90
15、 反应15min , 进行真空减压脱出2/3 的甲苯, 加入异丁醇降温至50 , 加入三乙胺、二甲苯乙醇胺及1/3 的去离子水, 调整p H 值为8.6 ,升温到60 反应至透明, 抽真空脱出全部甲苯, 加入余下的去离子水, 调整固含量50% , 过滤, 出料。9、水性菜油醇酸聚氨酯产品配方( 甲组分): OH NCO ( 物质的量比) =1:1.5 , 树脂K 值=1.01 ,醇超量R= 1.314 , r= 1.499 , 油度= 55.2% , 理论NCO 含量= 228% 。工艺步骤: 按配方将菜籽( 色拉) 油、蓖麻油脂肪酸、TMP 、新戊二醇加入反应釜, 通入CO2 气, 升温至1
16、20 加入环烷酸锂搅拌, 升温至230 反应(2 3)h , 测试醇解透明合格后, 降温至180 ,加入苯二甲酸酐、苯偏三甲酸酐、DMPA , 在180 反应2h 后, 每隔30min , 测试一次酸值,直至达到70mg KOH/ g 为止, 然后降温至110 加入甲苯, 升温至132 脱水, 将水脱尽后, 降温至65 加入10% 磷酸( 甲苯) 液搅匀, 将TDI 加入单体滴加釜, 开始滴加, 滴完后升温至70 反应(45) h ,80 1h , 测试游离TDI 达到0.2 % , 加入50% 苯酚( 甲苯) 液, 升温至90反应15min , 抽真空脱出1/3 的甲苯, 加入异丙醇, 降温
17、至50 加入N - 二甲基乙醇胺、三乙胺, 及1/2 的去离子水, 调整p H 值为8.6 , 升温到60 反应至透明, 抽真空脱出全部甲苯, 加入余下的去离子水,调节固含量50% , 过滤, 出料。10、水性蓖麻油醇酸聚氨酯产品配方(甲组分): OHNCO ( 物质的量比) =1:1.5 , 树脂K 值=0197 , 醇超量R= 1.23, r= 1.36, 油度=5514% , 理论NCO 含量= 2.3% 。工艺步骤: 按配方将蓖麻油、甘油(95%) 、新戊二醇加入反应釜, 通入CO2 气, 升温至120加入一氧化铅搅拌, 升温至230, 反应(2-3) h , 测试其醇解透明合格后, 降温至180加入苯二甲酸酐、苯偏三甲酸酐、DMPA 、松香二元醇, 在180 反应2h 后, 每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绿色能源供应合同
- 2025设备租赁合同 标准版模板
- 社团工作计划总结
- 资金流动管理的提升方案计划
- 节能环保专家的新年个人工作计划
- 注重反馈与调整的计划
- 数字信号处理知识测试题库
- 服装行业技能培训试卷
- 2025年邢台货运考试题库
- 网络安全与防护措施考试试题集
- 2025年四川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华北电力大学丁肇豪:多主体数据中心算力-电力跨域协同优化
- 颅内出血护理操作
- (二调)枣庄市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二单元A卷
- 剪映电脑版课件
- 语文-福建省厦门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厦门二检)试题和答案
- 2025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 2025-2030年中国LPG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2-2023学年第二期高一中职数学期中考试模拟测试题
- 《住院服务流程优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