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w1少泽少泽(SI1) 井穴 w定位: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图3-37)。 w穴位释义:(1)少,小也;泽,润泽。此穴属手太阳经之井, 小肠主液,有润泽全身之功能,故名少泽。(2)少,小也,泽, 润也。穴为手太阳小肠井穴,手太阳小肠主液。井穴脉气始出而 微小,液有润泽身体之功,故名少泽。 w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w主治:乳痈、乳汁少等乳疾(治乳汁分泌少首选穴):昏迷、 热病等急症,热证;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w临床应用 w以少泽放血为主治疗乳汁不足:少泽放血,在合谷,后溪、中渚, 足三里中任选12穴配用,用弱刺激兴奋法,艾灸膻中、乳根
2、、 膺窗。结果:25例患者均获良效(焦有山针灸杂志,l965;(1): 43)。或取少泽(双)、膻中、用平补平泻法,乳泉(穴在腋窝横纹 前端,极泉穴前五分,胸大肌下缘处)用捻转雀啄术,以上三穴 都须使胸部有麻胀感觉,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 针刺一次。结果:100例有效率达82(李兰轩,等中医杂志, 1965;(5):8)。或于少泽穴浅刺1分,小幅度捻转78次,留 针1分针;针尖向上沿皮刺膻中穴5分,小幅度捻转0.5分钟,留 针5分钟,运针1次;横刺乳根穴3分,小幅度捻转0.5分钟,留针 3分钟。出针后均按揉针孔。某患者产后20余天乳 w汁全无,经本法治疗45小时后喉汁即下,随访1
3、月乳汁一直充 足(正锦槐浙江中医杂志,1984;l9(1):39)。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镇灸甲乙经: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 舌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胁痛,聋,咳、 瘦疚,口干。 w2.千金要方:头眩痛,项强急痛不可以顾,口中烂,疾。 w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舌强, 目生肤翳复瞳子。咳嗽。 w4.玉龙歌:妇人吹乳痈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 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w5.灵光赋:少泽应除心下寒。 w6.百症赋: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w7.针灸聚英:口中涎唾。 w8.循经考穴编:乳汁不通,胸膈痛闷;鼻衄。 w9.医宗金鉴:鼻衄不止。 w按语按语:
4、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属金。因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血脉,乳汁来源于气血的化生。通过针刺少泽,可达调心气、 通血脉的作用,能起到宣通乳窍、充调乳汁之功,是治疗乳汁分 泌不足、乳腺炎的最常用穴。此外,该穴也可用于咽喉肿痛,日 翳、耳聋,鼻衄等五官科疾病。 w操作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用。 w2前谷前谷(SI2) 荥穴 w定位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前尺侧,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图 337)。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前,前方;谷,山谷、空洞。此穴在手小指外 侧本节前凹陷处,故名前谷。(2)前,指第五掌指关节前方。 穴处凹陷如谷,故名前谷。 w解剖解剖: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
5、经手背支。 w主治主治:热病;乳痈,乳汁少;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 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针刺前谷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双侧前谷穴,快速垂直进针, 进针1分左右(至骨膜),强刺激,来回捻转78次,不留针,隔 日1次,结果:300例均治愈(王俊清中级医刊,1989;24(2): 55)。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肘臂腕中痛,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痛,眩, 淫泺,肩胛小指痛,热病汗不出,狂互引癫疾。臂不可举。咽肿 不可咽。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脱。咳而胸满。鼻不利。 劳瘅,小便赤难。寒热。瘪疾,喉痹。耳鸣。 w2.千金要方:颊肿引耳后。腕外侧痛脱如拔。 w3.
6、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伤风发热无汗,项急背强,颔肿咽 干,口渴目赤,五指热痛。 w4.针灸聚英:乳人产后无乳。 w5.循经考穴编:指痛不能握掌,本节红肿,手指痒麻,手心 发热。 w按语按语:前谷是手太阳小肠经荥(水)穴,据文献所载,主治病症多 与“热”有关,故有很好的清热作用,不仅可用于小肠经所过部 位(本节、腕、肘、孺、颈、项背、面颊、五官等处)的红肿热痛。 还可治疗热病无汗。口渴心烦。心与小肠相表里,故该穴又能清 心热,安神志,治疗癫狂等疾。对乳腺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也常配合少泽等穴应用。 w操作操作:直刺0.3-0.5寸。 w3.后溪后溪(SI3)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w定位
7、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图 337)。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后,后方;溪,水沟。此穴在手小指外侧本节 后凹陷处,故名后溪。(2)后,指第五掌指关节后方。穴在第 五掌指关节后方,握拳时,当尺侧横纹头处,其形者有如沟溪, 故名后溪。 w解剖解剖: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w主治主治:热病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 聋目赤等五官科病;癫狂痫等神志病;疟疾;目内眦、 项、耳、肩胛(配申脉);急性腰扭伤;面肌痉挛;荨麻 疹。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1.针刺后溪穴治疗落枕:取患者
8、双侧后溪穴,直刺0.30.5寸, 进针后强刺激。得气后用626治疗机接通脉冲直流电,频率40 5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度为限,每次1520分钟,并嘱 患者作颈部左右旋转,前后活动。结果:215例患者,痊愈加1例, 好转14例(马辉明中囤针灸,l984;4(5):22)。或取单侧后 溪穴,直刺0.8寸左右,得气后用泻法捻转13分钟,同时令患 者做左右摇头动作,待自觉颈项转动轻松、疼痛减轻或消失时, 徐徐退针,不按针孔。用此法治疗54例,痊愈33例,好转19例, 无效2例(杨富华,中国针灸, l985;5(3):19)。 w2.后溪透合谷治疗腰扭伤。取28号3寸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后 溪穴,针透
9、至合谷穴后,施以大幅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令患 者带针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屈,并旋转活动1560分钟(以腰部 疼痛消失为度)。结果:治疗1000例,治愈631例,好转286例, 无效83例(任钦明中国针灸,1987;7(2):40)。或取后溪穴, 用2寸毫针,从外向内直刺1.5寸,刺入后大幅度捻转针体5 w10次,强刺激,得气后令病人作腰部活动(左右侧弯。前屈后 仰等)。结果:14例患者都在10分钟左右疼痛减轻,20分钟左右 疼痛消失(郝金元天津医药,1977;(1):25)。又有人治疗 急性腰扭伤时,经辨证病在足太阳经,则选手太阳经后溪穴针刺。 结果:治疗49例,针后症状即刻消失者40例,症状
10、好转者9例 (陈作霜,等中医杂志,1983;24(9):63)还有人取健侧后 溪穴(如用同侧亦有效)治疗腰扭伤及胸胁扭伤。快速进针11.5 寸左右,用捻转提插的强刺激手法行针,并嘱患者带针活动患部, 再留针530分钟,行针23次,直至患部症状消失或减轻后出 针。如收效较慢者,腰扭伤可配委中或昆仑,胸胁扭伤可配期门 或阳陵泉,局部刺痛明显者可配合刺血拔罐。用此法治疗150例 患者全部治愈(熊光天中国针灸,1987;7(3):24)。 w3.后溪透劳宫治疗面肌痉挛:取病侧后溪穴快速进针,向劳宫穴 方向直刺1.5寸左右,施捻转提插手法,病人明显得气后,用大 幅度来回捻转23次,再次提插手法57次,针
11、感以病人能耐受 为度,随后每隔35分钟重复1次手法,待症状消失后,留针30 分钟,如果进针10分钟,症状无减轻者,取对侧后溪穴用同样手 法两侧施术,每日1次,不愈者,可理针(王振坤,等现代针 灸临床聚英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260)。 w4.后溪穴放血治疗荨麻疹:以后溪穴为主,点刺放血,配曲池, 足三里快速强刺激不留针。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结果:20 例中,18例痊愈,2例显效(陈桂彩,等中国针灸,1984; 4(2):48)。 w5.艾灸后溪穴治疗麦粒肿:用麦粒大艾炷,左病灸右,右病灸左, 在后溪穴上行直接灸,每次13壮即可(李史光新中医, 1985;(1):31)。或交叉取后
12、溪穴Bp右眼患病取左穴)的方法 治疗本病,把圆锥状米粒大小的艾炷,直接放置在穴位上连续灸 2壮,待灸完第二壮后,用手将艾炷轻压在穴位上即可。结果: 60多例患者,一般灸24天即痊愈(岑维潘,广西赤脚医生, 1978;(1):19)。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振寒寒热,肩臑肘臂痛,头不可顾、烦满、 身热、恶寒,目弃痛眦烂,生翳膜、暴痛、鼽衄,发聋,臂重痛。 肘挛、痂疥,胸中引脯,泣出而惊,颈项强,身寒,头不可以顾, 寒热颈颌肿,狂互引癫疾散发,瘤疟,耳鸣。 w2.千金要方:耳呜,鼻衄窒喘恶不通,头痛,热病汗不出。 w3.干金翼方:五指尽痛。 w4.太平圣惠方:肘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
13、痛不可掣。 w5.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臂肘孪。 w6.通玄指要赋:痫发癫狂兮,凭后溪而疗理;头项痛拟后溪 以安然。 w7.十四经要穴主治歌:后溪能治诸疟疾,能令癫痫渐渐轻。 w8.玉龙赋:时疫瘤疟寻后溪。 w9.拦江赋:后溪专治督脉痛,癫狂此穴治还轻。 w10.肘后歌:胁肋腿疼后溪妙。 w按语按语: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 督脉。以舒筋利窍的作用较为突出,能疏通头颈部、腰背部、手 指及胴臂部的经气,通利五官,是治疗头强痛、腰背疼痛,耳 目疾患的常用穴,又能宁神解疼,治疗有关督脉病症,如角亏反 张,癫狂痫,脊柱弘痛,故拦江赋有“后溪专治督脉病”之 说。此外,后溪在治疗疟疾
14、、热病,盗汗方面也常配伍运用。 w操作操作:直刺0.51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w4腕骨腕骨(SI4) 原穴 w定位定位: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图3-37)。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腕骨,手腕前外侧高骨,谓之腕骨。此穴在手 腕前外侧高骨下陷中,故名腕骨。(2)穴在手外侧腕骨前起骨 (豌豆骨)下凹陷之处(甲乙经),故名腕骨。 w解剖解剖: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 分支),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w主治主治:指挛腕痛,头项强痛;目翳;黄疽(治脾虚黄疸的 首选穴);热病,疟疾。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泻腕骨祛诸痛:病在左侧者、取右侧穴
15、,病在右侧者、取 左侧 穴,病在正中者,取双侧穴,如右侧疼痛严重者,先取左侧穴, 左侧疼痛严重者,先取右侧穴。针刺深度为35分,采用泻法, 留针1小时左右,妇女、老幼应酌情缩短留针时间。结果:数十 例患者,均获显著疗效(吴国森中病杂志,1959;(9):67)。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瘤疾,寒热,偏枯,臂腕发痛,肘屈不得伸。 又,风火痛,涕出,肩臂颈痛,项急,烦满,惊,五指掣不可屈 伸,战栗,痉互引,狂易,消渴,衄。 w2.千金要方:热病汗不出,胁痛不得息,颔痛引耳嘈嘈,耳 鸣无所闻,颈肿项痛不可顾,臂腕急,腕外侧痛脱如拔,目疏疏 不明,恶风寒,目泣出。 w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16、:目冷泪生翳,头角烦闷,惊风瘼疯。 w4.玉龙经:腕中无力或麻痹,举指酸握物难,失肌伤饱,浑 身黄肿,饮食无味。 w5.针灸聚英玉龙赋:脾虚黄疸。 w6.类经图翼:心与小肠火盛,浑身热盛,肩背冷痛。 w按语按语:腕骨为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是小肠经气流注聚集于四肢 的特殊部位,可广泛用于小肠经的各种病候,以清热定惊、舒筋 活络为主要功效,可用于头痛项强、惊风瘦疭、热病无汗、耳呜 w目翳、胁痛黄疸、指掌臂痛等症。在治疗糖尿病时,常作为主穴 应用。 w操作操作:直刺0.30.5寸。 w5阳谷阳谷(Y(mgg6,SI5) 经穴 w定位定位:腕背横纹尺侧端,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图 337)。
17、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阳,外为阳;谷,山谷、空洞。此穴在腕关节 外侧似山谷的凹陷处,故名阳谷。(2)穴为手太阳经穴,位于 手外侧豌豆骨与尺骨间凹陷中,其处形如山谷,故名阳谷。 w解剖解剖: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 背支。 w主治主治:颈颉肿、臂外侧痛、腕痛等痛证;头痛、目眩、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热病;颧狂痛。 w操作操作:直刺0.3-0.5寸。 w6养老养老(SI6) 郄穴 w定位定位:以手掌面向脚,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图338)。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养,供养;老,元老。此穴有治疗老年人眼目 昏花,肩臂痠痛的功效,故名养老。(2)养老,即奉
18、养老人之 谓(管子大匡)。穴主耳聋,目视不明,肩臂疼痛等老年疾患。 为奉养老人,调治老人疾病的要穴,故名养老。 w解剖解剖:在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 肌腱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 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w主治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1.针刺养老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养老穴,进针呈50度角,针尖 斜向肘关节方向,深度0.61寸。得气后行针1分钟。结果:治 疗43例,全部治愈(董树华中医杂志,1981;22(9):75)。 w2.强刺激养老穴治疗落枕:针刺养老穴时,左痛取右,右痛取左, 手法用强刺激,提插捻转
19、加强针感,边刺激边让患者转动头颈, 并前屈后仰,疼痛即可消失(陈凤山河北中医,1984;(2): 3)。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肩痛欲析,糯如拔,手不能自上下。 w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目视不明。 w3.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肩背强急,眼痛。 w4.类经图翼: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艰难,及筋挛脚痹,不 可屈伸。 w5.循经考穴编:肘外廉红肿,肩臂酸麻,冷风寒痛。 w按语按语:养老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大凡郄穴常用于急性病症。 该穴亦有舒筋之功,可用于急性腰痛、肩背肘臂痛,而对一些慢 性病症,如年老阳气不足、肝肾亏虚所致的目视不明、耳闭不闻、 肩臂痛、起坐艰难则有较好的疗效。故一般认
20、为,该穴还有明目 的作用。可配天柱、合谷等穴应用。 w操作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w7支正支正(SI7) 络穴 w定位定位:掌心对胸,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亡,腕背横纹上5寸(图 338)。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支,别走为支;正,本经为正。此穴为小肠经 之络穴,别走手少阴经,故名支正。(2)正,正经也。支,络 脉也(太素)。穴为手太阳之络,正经由此别支而走少阴,故 名支正。 w解剖解剖: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 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w主治主治:头痛,项强,肘臂酸痛;热病;癫狂;疣症。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针刺支正治疗舌尖疼
21、痛:取双侧支正穴,捻转提插泻法,间隔10 分钟行针次,留针约30分钟即可(王永泰上海针灸杂志, 1988;7(4):4)。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灵枢经脉:实则节驰,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痂疥。 w2.针灸甲乙经:振寒寒热,颈项中,实则肘挛,头项痛,狂 易,风疟。 w3.千金要方:热病先腰痉酸,喜渴数饮食,身热项痛而强。 w4.外台秘要:惊恐。 w5.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颔肿。 w6.太平圣惠方:肘臂挛难屈伸,手不握,十指尽痛。 w7.针灸聚英:癫狂。 w8.类经图翼;惊风,腰背酸。 w9.医宗金鉴:七情郁结不舒。 w按语按语:支正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络穴,既有通经络之功,用治本 经经脉循行
22、所过部位病症,如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又能 安神志,治疗心经病症,如癫狂、易惊,好笑善忘、惊恐悲愁。 配伍曲池、血海、足三里,还可治扁平疣、痤疮、疥疮。 w操作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w8小海小海(SI8) 合穴 w定位定位: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图338)。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小,小肠经,海,水归聚之处,此穴在肘内大 骨外似海的凹陷中,故名小海。 (2)穴为手太阳之合,所入为 合,比喻小肠经脉气至此犹如江河之水入海,故名小海。 w解剖解剖: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 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 干
23、。 w主治主治:肘臂疼痛,麻木;癫痫。 w操作操作:直刺0.3-0.5寸。 w9.肩贞肩贞(SI9) w定位定位:臂内收,腋后纹头上1寸(图3-39)。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肩,肩胛;贞,正也。此穴在肩胛外,腋窝后 缘竖纹正中,为操作努力之本,故名肩贞。(2)贞,正也(康熙 字典)。穴在骨下,正对腋纵纹头上方1寸处,故名肩贞。 w解剖解剖: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 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w主治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肩贞配天宗治疗乳痈:取肩贞、天宗,用22.5寸长毫针直刺 (前后方向,切忌向躯
24、体方向斜刺)。手法泻法(重刺激),进钊: 后提插至有酸,麻、胀痛感觉时,然后留针,并以艾卷灸针柄 3040分钟,每灸5分钟提插一次,在捉插中,有的向肩胛和乳 房扩散,灸至局部周围皮肤红晕面积达3X34X4平方厘米为度。 结果:38例中痊愈28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5例(旅 w大市沙河口区中西医联合诊所针灸杂志,1966;(2):38)。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寒热项疬,适耳无闻,引缺盆肩中热痛,麻 痹不举。 w2.千金要方:手骨麻不举,颔痛。 w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风痹,手臂不举。 w4.针灸聚英:伤寒寒热。 w5.外科大成:肩风。 w按语按语:肩贞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
25、位居肩关节后下方,是治疗局 部肩臂病症的常用穴,有疏经、活络、祛风之功。常用于肩痛、 手臂痛麻、不能上举、缺盆中痛。此外,对于耳鸣、耳聋,牙痛、 颔肿、瘰疬、乳痈,也可配伍应用。 w操作操作:直刺l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w10.臑俞臑俞(SI10) w定位定位: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图3-39)。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臑,肩膊下月囷肉;俞,输注。此穴在肩胛骨 下缘,经气输注之软肉处,故名臑俞。(2)臑,指肱骨上端。 俞,指俞穴,本穴位于肱骨上端后上方,故名臑俞。 w解剖解剖: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冈下肌;有旋肱后 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26、。 w主治主治:肩臂疼痛,肩不举;瘰疬。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臑俞风市大椎埋药、埋线治疗癫痫;取臑俞穴,配风市,大椎, 按手术常规消毒穴位区,用2普鲁卡因25毫升作浸润麻醉。 顺着经脉走行切口约0.5厘米,用蚊式止血钳顺经脉走行分离至 肌层,再用弯式止血钳将肌层分离开约0.3厘米,将已高压灭菌 之、药物或肠线送入肌层内,缝合切口后包扎,七日拆线,四周 后进行第二次治疗。每次药物用量,安坦:儿童2毫克千克, 成人8毫克千克,苯妥英纳:儿童8毫克千克,成人40毫克 千克,鲁米那:儿童5毫克千克,成人60毫克千克,肠线: 儿童001厘米x5,成人001厘米X10。结果:埋药组32例中, 显效20例
27、,有效10例,无效2例;埋线组20例中,显效12例,有 效4例,无效4例(李毅文,中国针灸,1986;6(5):11)。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寒热肩肿,引胛中痛,肩臂酸。 w2.针灸聚英:气肿颈痛。 w3.类经图翼:胫痛。 w按语按语:臑俞俞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据针灸大成载,本穴为 手足太阳、阳维,阳跷脉的会穴。 标幽赋有:“住痛移痛, 取相交相贯之脉”之说。后人也发现肩凝症时本穴常有压痛,故 w该穴有活络,散结之功,常用于治疗肩臂部病症,如肩肿、肩痛 不举、肩酸无力,也可用治颈项瘰疬等症。 w操作操作:直刺或斜刺0.5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w11.天宗天宗(SI11)
28、 w定位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 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图3-39)。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天宗,日月星,也。书尧典:“阵罐于六 宗”。疏:“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江河岱也”。 此穴在肩胛骨中央,与曲垣、秉风诸穴排列有天宗之象,故名天 宗。(2)天,指上部。宗,指本,含中心之意。穴在肩胛岗中 点下窝正中,故名天宗。 w解剖解剖: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 胛上神经。 w主治主治: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气喘。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1.天宗穴注药治疗失眠:取左天宗穴内侧0.20.3厘米有一明显 敏感点处(个别患者
29、还能查到米粒大小的扁平结节),用呋喃硫胺 及维生素Bl,各一支注射,隔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经13个 疗程治疗。结果:170例患者,显效79例,有效75例,无效16例 (林素筠四川中医,1983;1(5):17)。 w2.推拿天宗穴治疗呃逆:嘱患者脱上衣端坐。术者左手挟持其肩 w部,右手拇指指端着于同侧天宗穴上,作有节律的推动,间以盘 旋动作,亦即交替施行推、揉两法,手法要重,以患者能忍受为 度,酸麻胀愈强烈,效果愈好。一般每次推拿一侧穴位35分钟 即可。顽固病例需推拿双侧穴位,每日1次,3次为1疗程。结果: 治疗64例,大多在35分钟内1次治愈(李安梁新医药学杂志, 1978;(4):15
30、)。 w现代研究现代研究 w诊断作用:患者取端坐或侧卧位,医者以两手拇指用相等的力量 按压两侧天宗穴。同时询问患者两侧疼痛的差异,此穴对于正常 人指压时亦可有轻度酸麻胀感,而右侧天宗穴则为明显的难以忍 受的疼痛感,此类患者可定为(十)(左侧天宗穴有轻度酸麻胀感), 若部分患者大声叫痛,可定为(+),因疼痛巨烈而致汗出者定为 (+)。结果,观查的35例胆道感染和结石症患者,全部具有右 侧天宗穴压痛,其中27例为(+),6例为(+),2例为(+)。且痛 压程度均随疾病之好转而逐渐减轻以至消失(田世琇中国针灸, 1986;6(4):20)。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肩重肘臂痛,不可举。
31、 w2.外台秘要:胸胁支满,抢心咳逆。 w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w4.外科大成:顶疸。 w按语按语:天宗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该穴有 疏经活络、理气消肿的功效。近代扩大了该穴的应用范围,除可 治疗失眠、呃逆等病症外,还常常作为检查诊断胆道感染、胆石 症的常用穴。 w操作操作:宜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w12秉风秉风(SI12) w定位定位: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图3-39)。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秉,主持;风,风邪。此穴在肩胛骨上缘,有 主治诸风病的功能,故名秉风。(2)秉,执掌之谓。风,风邪 也
32、。穴主肩痛不可举(甲乙经);功在舒筋散风,故名秉风。 w解剖解剖: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冈上肌;有 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w主治主治: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肩胛、上肢病证。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斜刺秉风治疗颈肩肌筋膜炎:主穴秉风,如持物受限配肩龋,不 能俯仰配大杼。秉风直刺35分,得气后连续强刺激,使针感沿 着手太阳经脉传导颈肩部,随后起针,贴以伤湿止痛膏,复刺肩 髃1.2寸,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大杼直刺5分,用泻法,隔日针 刺1次,10日为1疗程。结果;72例患者,痊愈38例,显效24例 w好转8例,无效2例(何华庭中医杂志,1984;
33、25(12):33)。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肩痛不可举。 w2.循经考穴编;肩胛疼痛,项强不得回顾,腠理不得致密, 风邪易入,咳嗽顽痰。 w按语按语:秉风为手太阳小肠经穴,据针灸甲乙经载,又为手阳 明、太阳、手足少阳之会。“秉”有承受、执掌之意,因该穴处 易受风邪侵袭,也是治疗风邪的常用穴,从穴名可知该穴主要有 散风活络的作用,功专力强,是治疗肩背部风邪为患,如肩胛疼 痛不举、上肢酸麻、项强不得回顾的常用穴。 w操作操作:直刺或斜刺0.52寸。 w13曲垣曲垣(SI13) w定位定位:肩胛骨冈上窝内侧端,在臑俞穴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 点处(图3-39)。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
34、:(1)曲,弯曲;垣,矮墙。此穴在肩中央曲胛陷中, 四旁骨起如垣,故名曲垣。(2)曲,弯曲也。垣,垣墙也;穴 在肩胛岗上窝内侧端,是处弯曲有如垣墙,故名曲垣。 w解剖解剖:在肩胛冈上缘,斜方肌和冈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 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2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 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w主治主治:肩胛疼痛。 w操作操作:宜刺或斜刺0.5-1寸。宜向锁骨上窝上方刺,不宜向胸部 深刺。 w14肩外俞肩外俞(SI14) w定位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肩,肩胛;外俞,外缘腧穴。此穴在肩胛骨外 缘,去脊三寸,故名肩外俞。(2)肩,肩部。外,外
35、方。俞, 穴位。因穴位于肩中俞之外下方,故名肩外俞。 w解剖解剖: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 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 背神经和副神经。 w主治主治:肩背疼痛、颈项强急等肩背、颈项痹证。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肩外俞穴治疗高血压病:局部消毒后,用针缓慢刺入到七八分时, 较快把针提至肌表(注意不可提至皮外部),往返数次,局部有压 重酸麻的感觉后,即留针4050分钟。针时不可太快,恐惹起再 度的反应,个别患者针后曾有一度血压升高,次日即可下降。还 可对症配穴,如失眠配神门、心胸痛闷配内关、头晕眩配天柱等。 结果:治疗46例,痊愈12例,显著进
36、步8例,进步12例,无效7 例,不明显者7例(马孝忱山西医学杂志,l959;(2):53)。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肩胛中痛而寒至肘。 w2.太平圣惠方:肩中痛、发寒热、引颈急强,左右不顾。 w按语按语:肩外俞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居肩背部。从历代文献记载 来看,仅用于邻近部位病症。有舒筋、活络、止痛的功效,治疗 肩背酸痛、颈项强急、上肢冷痛等症。当代有人试用于血压的调 整、避孕、胸部病及神经衰弱等,值得近一步研究。 w操作操作: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w15肩中俞肩中俞(SI15) w定位定位: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图3-39)。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肩,肩胛;
37、中俞,中间腧穴。此穴去脊2寸,在 肩胛骨外缘与督脉之间,故名肩中俞。(2)肩,肩部;中,中 间。俞,俞穴。因穴位于大椎与肩井之中间,故名肩中俞。 w解剖解剖:在第1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 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 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w主治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 w操作操作: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w16天窗天窗(SI16) w定位定位:扶突穴后,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约喉结旁开3.5寸(图 340)。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天,高上为天;窗,窗牖。此穴在颈外侧,有 开窍通气治耳聋喉痹之功能,故名天窗。(2)窗
38、,通孔也(集 韵)。小肠者,天气所生也(素问五藏别论),穴主耳聋, 喉中痛,暴喑等孔窍病,故名天窗。 w解剖解剖:在斜方肌前绿,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 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 部及枕小神经处。 w主治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暴喑等五官病证;颈项强痛。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针刺天窗治疗肩周炎:取天窗穴,针入0.51寸,施以捻转提插 泻法,使针感到达肩部疼痛部位,循着上臂,前臂到手指,若患 者肩胛部疼痛再将针提至皮下转向后侧继续施以同样手法,使针 感到达肩胛后部。本法治疗不留针,每周3次。结果:治疗30例, 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
39、效1例(庄文颖上海针灸 杂志,1989;8(3):25)。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颊肿痛,耳聋无闻,耳呜,瘿。 w2.千金要方:狂邪鬼语,暴暗不能喜;喉嗌痛,漏,颈痛, 耳痛鸣聋。 w3.干金翼方:癫狂;头痛瘾疹。 w4.外台秘要:肩痛引项,汗出。 w5.普济方:咽冷声破。 w6.针灸聚英:痔瘘,齿噤中风。 w7.循经考穴编:鼠瘘。 w按语按语:天窗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居颈外侧部,是治疗颈部病症 的常用穴,有理气散结之功,可用于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不能言、颊肿痛、颈瘿诸症。又因小肠经脉因此上达面颊至目外 眦,转入耳中,该穴又能通窍聪耳,治疗耳聋、耳鸣、头痛等病 症,对中风
40、口噤、癫狂、瘾疹也可配伍应用。 w操作操作:直刺0.5-1寸。 w17天容天容(SI17) w定位定位:在下须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天,高上为天;容,面容、容身。此穴在耳下 曲颊后,古人之头盔弯曲下垂,防护头颈,穴当其下,头颈象天, 故名天容。(2)容,指面容。小肠者,天气所生也。穴为小肠 脉之俞穴,位在下颌角后方,其脉自此入面容。又穴适当修貌时 耳环所垂之处。 w解剖解剖:在下倾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 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 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 w主治主治:耳鸣
41、、耳聋、咽喉肿痛等五官病证;头痛,颈项强痛。 w操作操作:直刺0.51寸。注意避开血管。 w18颧髎颧髎(SI18) w定位定位: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颧,颧骨;髎,同窷,骨之空隙。此穴在颧骨 下缘凹陷中,故名颧髎。(2)髎,与窷同(八脉考释音)。 谓骨边孔穴也。穴在颧骨下凹陷处,故名颧髎。 w解剖解剖: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 面横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w主治主治:口眼歪斜、服睑瞄动、齿痛、 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病证。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针刺颧醪穴治疗三叉神经痛;取颧醪穴,沿外眼角直下颧突下缘 凹陷处,以3寸毫针垂直
42、进针2.02.5厘米时,即出现象触电似 的针感,扩散整个面颊部。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1530 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一般每天针一次或隔日一次,10次 为一疗程。结果:治疗65例,痊愈40例,显效12例,好转9例, 无效4例(崔述贵针灸学报,1989;(51):26)。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目赤黄,顺肿,唇痛口僻,齿痛。 w2.干金要方:不可以嚼。 w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眼瞤动不止。 w4.循经考穴编:无吊风、口眼喁斜瞤动。 w按语按语:颧醪为手太阳小肠经穴,又为手少阳,太阳之会,穴居面 中部,所主病症以颜面、眼目、口齿为主。有祛风明目、消肿止 痛的功效,是治疗口
43、眼歪斜、眼睑酮动、齿痛颊肿、面赤目黄的 常用穴。当代发现该穴镇静镇痛作用尤为突出,颅脑手术针麻中 常被选用,对三义神经痛、上牙痛、面肌痉挛也有很好的治疗作 用。 w操作操作: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w19听宫听宫(SI19) w定位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听,听力;宫,五音之首,又为宫室。此穴在 耳屏前,张口凹陷处,主听力,故名听宫。(2)宫,五音之首 (类经附翼律原)。喻针此穴,能聪耳听五音,为治耳疾要穴。 w解剖解剖: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第3支 的耳颞神经。 w主治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
44、耳疾;齿痛。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1.听宫透内鼻(耳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用寸针或毫针,自听宫 穴进针,以拇食指提起耳屏,以食指尖压耳屏后部弧形沟中央部, 产生耳根子痛,耳中发胀有似鼓膜向外鼓胀的感觉。从此针进行 23分后转向斜下,刺入耳屏“肾上腺穴”下方之软骨膜上的 “内鼻穴”,使产生持续性针刺样疼痛感觉 (以病人可以忍受为 度)。留针1015(根据病情亦可间断捻针)分钟。一般可感觉鼻子 通气,鼻咽发凉(似食薄荷样感觉)、呼吸通畅,咳喘减轻。日1次, 10天为一疗程,左右耳交替透刺。结果;治疗112例,治愈69例, 显效32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2 3 7医院攻克慢性支气 管炎资料选编
45、中医研究院1971:38)。 w2.针刺听宫穴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自然闭口,取患侧听宫穴, 用30号1寸毫针,直刺67分深,进针时患者无痛觉为准。留针 306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用平补泻手法,如病程长或 疼痛剧烈者,可留针1至数小时。结果:治疗63例,痊愈44例, 显效11例,有效8例(张风舞河北中医;1983;(3):36)。 w3.听宫配翳风治疗突发性耳聋:先以右手拇指尖由轻至重按压患 侧听宫和翳风穴,使患者有酸麻胀感,用1.5寸毫针针刺听宫穴 0.51寸,针刺翳风11.5寸,留针1530分钟,留针期间不时 捻转。一般一次便可获效(蒋文逸四川中医,1985;3(10): 43)。
46、有人用“发蒙”针刺法治疗耳聋:患者取坐位,医者左手 拇 w指切听宫穴,右手持针直刺进针2毫米,同时嘱患者用手紧捏两 鼻孔,感两耳内腔鼓膜有声响为度,术者小幅度捻转针体,使病 人自觉有针感放散至耳即可,留针15分钟后,重复捻转1次,30 分钟起针(于正群中医杂志,1983;24(10):64)。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灵枢刺节真邪:耳无所闻,目无所见。 w2.针灸甲乙经:耳聋填填如无闻,脓耽昭艚若蝉鸣,癫疾, 狂,瘛疭眩仆,癫疾,暗不能言,羊鸣沫出。 w3.外台秘要:惊狂。 w4.太平圣惠方:心腹满,臂痛,失色。 w5.针灸聚英:聘耳。 w6.循经考穴编:耳虚鸣痒,或闭塞无闻,或耳出清汁。
47、w按语按语:听宫为手太阳小肠经穴,据针灸甲乙经载,又是手足 少阳,手太阳之会穴,手足少阳经脉均“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 前”,手太阳经脉“却入耳中”。三条经脉进出耳中均与听宫穴 有关,故该穴是治疗耳疾的最常用穴,有聪耳、开窍之功效。临 床常用于耳聋、耳鸣,耳痛、聘耳,聋哑、失音等症。往往单独 应用就能凑效。另外,心与小肠相表里,耳又是心之窍,素 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 于心。”因此,与耳关系密切的听宫穴又能宁心安神,治疗癫狂 痫诸症。 w操作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w解剖解剖:在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 肌腱
48、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 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w主治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1.针刺养老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养老穴,进针呈50度角,针尖 斜向肘关节方向,深度0.61寸。得气后行针1分钟。结果:治 疗43例,全部治愈(董树华中医杂志,1981;22(9):75)。 w2.强刺激养老穴治疗落枕:针刺养老穴时,左痛取右,右痛取左, 手法用强刺激,提插捻转加强针感,边刺激边让患者转动头颈, 并前屈后仰,疼痛即可消失(陈凤山河北中医,1984;(2): 3)。 w前人经验前人经验 w1.针灸甲乙经:肩痛欲析,糯如拔,手不能自上下。 w
49、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目视不明。 w3.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肩背强急,眼痛。 w4.类经图翼: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艰难,及筋挛脚痹,不 可屈伸。 w5.循经考穴编:肘外廉红肿,肩臂酸麻,冷风寒痛。 w解剖解剖: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 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 干。 w主治主治:肘臂疼痛,麻木;癫痫。 w操作操作:直刺0.3-0.5寸。 w9.肩贞肩贞(SI9) w定位定位:臂内收,腋后纹头上1寸(图3-39)。 w穴位释义穴位释义:(1)肩,肩胛;贞,正也。此穴在肩胛外,腋窝后 缘竖纹正中,为操作努力之本,故名肩贞。(2)贞,正也(康
50、熙 字典)。穴在骨下,正对腋纵纹头上方1寸处,故名肩贞。 w解剖解剖: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 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w主治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肩贞配天宗治疗乳痈:取肩贞、天宗,用22.5寸长毫针直刺 (前后方向,切忌向躯体方向斜刺)。手法泻法(重刺激),进钊: 后提插至有酸,麻、胀痛感觉时,然后留针,并以艾卷灸针柄 3040分钟,每灸5分钟提插一次,在捉插中,有的向肩胛和乳 房扩散,灸至局部周围皮肤红晕面积达3X34X4平方厘米为度。 结果:38例中痊愈28例,显效2例,好转3例,无效5例(旅
51、 w主治主治:肩臂疼痛,肩不举;瘰疬。 w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w臑俞风市大椎埋药、埋线治疗癫痫;取臑俞穴,配风市,大椎, 按手术常规消毒穴位区,用2普鲁卡因25毫升作浸润麻醉。 顺着经脉走行切口约0.5厘米,用蚊式止血钳顺经脉走行分离至 肌层,再用弯式止血钳将肌层分离开约0.3厘米,将已高压灭菌 之、药物或肠线送入肌层内,缝合切口后包扎,七日拆线,四周 后进行第二次治疗。每次药物用量,安坦:儿童2毫克千克, 成人8毫克千克,苯妥英纳:儿童8毫克千克,成人40毫克 千克,鲁米那:儿童5毫克千克,成人60毫克千克,肠线: 儿童001厘米x5,成人001厘米X10。结果:埋药组32例中, 显效20例,有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创业陶艺吧计划书
- 品行养成教育主题班会
- 农业生态建设土地流转合同
- 大学物理学 第一卷 经典物理基础 第6版 课件 9 光的干涉
- 数据设备租赁合同
- 卵圆孔未闭术后护理措施
- 工作中的电气安全
- 幼儿园公开课课件
- 儿科相关疾病护理带教
- 阿克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函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健康医疗领域患者免责协议书
- 广东省广州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八套【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心理咨询师题库带答案(突破训练)
- 羽毛微观结构分析-洞察分析
- 除尘器着火培训课件
- 2024年03月江苏丹阳农商行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企业内训师培训师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各题型)
- 《扩散焊专题》课件
- 江苏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高中组)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1
- 国开学习网《金融基础》形考任务1-5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