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班浓情端午节日介绍主题班会课件动态PPT模板_第1页
五(2)班浓情端午节日介绍主题班会课件动态PPT模板_第2页
五(2)班浓情端午节日介绍主题班会课件动态PPT模板_第3页
五(2)班浓情端午节日介绍主题班会课件动态PPT模板_第4页
五(2)班浓情端午节日介绍主题班会课件动态PPT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RADITIONAL CULTURE DRAGON BOAT FESTIVAL CHINA WIND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有所期待? 端午节主题班会 节日介绍 FESTIVAL INTRODUCTION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 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 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 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更有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 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

2、产名录。 目录 CATALOG 端午节的来历01端午节的习俗02 端午节的诗词03端午节的当代演化04 端午节相关谚语05端午节知识竞赛06 端午节的来历 01 纪念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 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 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 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 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早 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 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 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 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 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

3、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 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 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 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 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 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 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 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 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纪念屈原 据说屈原自投汩罗江后,人们哀悼他,怕他的尸体给鱼龙吃掉,每当这天都用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到汉朝建武年间,传所 投之物实蛟龙所窃,于是划龙船赶走蛟龙,再用树叶包粽子并以五色丝带缚绑,这为蛟龙所惮惧,投入水中方能见效。

4、因此, 端午节人们划龙船、包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的传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 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包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习俗。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公元130-143),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人,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 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今曹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 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 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父尸浮出水面。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 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 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

5、寺庙慰其孝心。 另也有传说认为曹娥是五月五日投江,而没有追究其父的溺江时间。 端午节的来历迎涛神 中国民间传说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 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 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 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 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 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 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 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端午节的来历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

6、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 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 (1)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 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2)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 龙子”的习俗。 (3)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 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恶日 恶日指农历五月五日,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 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 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

7、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 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 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 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仲夏五月,初八炎热,蚊蝇繁殖,百病滋生,对于医疗条件极差的古人而言,正是 极易染病死亡的时节。至迟在战国时代,人们已经视五月为毒月、五月五日则为恶月中 的毒日、恶日、死亡日。 端午节的意义 用来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1 2是对我们祖先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和品 格的传承 端午节的习俗 02 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 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

8、容之一。“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 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 避害。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 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艾草也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从中国古代开始就一直是药用植物, 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 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也是因为它 具备医药功能而来。 吃 粽 子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 吃的食物。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

9、 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 就不敢抢着吃了。” 粽子的由来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 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 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

10、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粽子的制作方法 喝 雄 黄 酒 端午时节后,气候开始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 各种疫病容易感染。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刚好可以 用做解毒剂、杀虫药。 于是大人们把雄黄酒倒入酒中饮用。 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的脸、耳朵和 鼻子以及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希望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 虫的伤害。 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 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赛 龙 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 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 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 以纪

11、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 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赛 龙 舟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 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 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 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 育运动。 放 风 筝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艾 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崇之物,也作 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 为可以镇崇辟邪、保估安宁。 画 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 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戴 香 包

12、长 命 缕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没 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 端午节的诗词 03 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楚人衰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宋 梅尧臣】 竞渡诗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唐卢肇】 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 七律端午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

13、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唐殷尧藩】 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唐杜甫】 端午节的当代演化 04 u 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在中国大陆地区也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按规定规假一天。 u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 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 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u 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

14、遗产程序,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 ,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 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2009 年10月,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 u 中国大陆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保存较完善,也较北方地区气氛浓厚,各地纷纷举办各种规模的赛龙 舟活动,家家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虽然不一定代表端午节本身的纪念屈原的意义 ,很多人尤其是 青少年都不知道它代表的含义。但这种习俗一直保留着。 中国大陆 台 湾 u 台湾和大陆一样,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是划龙舟。台湾各地的主

15、要河川在端午节这天都举 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划龙舟原是民间祭祀水神的一种仪式,目的是为了消灾祈福,后来附会到屈原 的故事,说是百姓撑船寻找屈原。龙舟需要经过“开光”仪式才可下水,“开光”就是在五月初一 请地方首长拜祭水神,并提笔在龙舟的龙眼上点晴。 u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 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 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 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

16、水 煮至熟透。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 ,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 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端午节相关谚语 05 u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u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u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u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u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u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u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u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u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u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u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 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 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广东) 端午节相关谚语 端午节知识竞赛 06 一、选择题 A、秦国B、魏国C、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