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桥江南百桥图_第1页
江南百桥江南百桥图_第2页
江南百桥江南百桥图_第3页
江南百桥江南百桥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于江南水乡的美好景致,从古至今人们的赞美之词不绝于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人尽说江南好”、“东方威尼斯”,诸如此类,姑苏那温润恬静的 自然万象,和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相融一起,如梦似画。你也许早就慕名前往, 在周庄赏过夜景,在西塘划过小船,但你是否留意过纵横交错的水巷上,连接过 往的各式桥梁呢?这些历尽风雨沧桑的古石桥蕴含着水乡特有的美。有道是“水 巷小桥多”,江南百桥别处难寻,作为苏州古城众多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谓一 份宝贵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身处江南水乡,文人墨客难抑诗情画意,描绘江南的画作不在少数,而只有 杨明义对“桥”情有独钟,也许这是因为他出生于这水乡泽国,那份对故乡

2、情感 真挚而纯粹,才能表现“桥”的江南水乡魅力之所在。年初,“最苏州,真水乡”杨明义百桥图展在苏州博物馆展出,这是杨明义耗时三年创作的水墨作品,著名 画家陈丹青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将世人的目光集聚江南百桥。如今的江南水乡不比当初,人为的破坏和改造逐渐在抹杀最初的美好。画家 的观察力是敏锐的,杨明义面对旧时记忆景象的不再时表示,“去过那里(泰来桥) 很多次了,所以也很清楚此桥的变化。最初顶上的栏杆本是用铸成的铁质竖条, 整齐大气,颇有民国时期的风格。在风吹日晒、雨侵露蚀中铁栏杆也已生锈了、 腐烂了,最近修了木栏,又在桥上加了一顶桂冠,用竹子搭成的亭子。好像地方 旅游局对这样一座宏大的石桥,桥顶上

3、没有点装饰,就有些对不住它似的,大家 看了竹编的亭子,她它似乎是属于桂林的。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众说纷 纭。从我心里说,还是喜欢原来此桥的装扮,简单的生锈铁栏杆,朴素的石阶,在一起排列得很协调,所以我还是画它最初的风貌和印象桥之量苏州古桥历史之久,可上溯到春秋,下及清末民初。有不少桥始建于春秋时 代。据吴地记载“定跨桥为吴王阖阊造。 ”另有都亭桥、鹤舞桥、临顿桥、剪 金桥、胭脂桥等,也有千年以上历史了。汉代建的桥有皋桥,唐代陆龟蒙题皋桥 诗“横绝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想五噫风”另有顾家桥,据吴地记载“汉, 顾悌,仕吴为虎头将军,父亡五日,绝浆而死,郡人感之造桥。 ”三国时东吴建造 的有乐桥、

4、钱都衙桥。隋代建有杨素桥。唐代建造的桥梁,有确切文字记载的, 有石岩桥为白居易所建,夏侯桥为夏侯司空所建,宝带桥为王仲舒捐玉带助建。 唐诗中提到的苏州桥梁,有“乌鹊桥红带夕阳”的乌鹊桥, “黄鹂巷口莺欲语”的 黄鹂坊桥,以及“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的花桥。此外,还有唐张 继诗中的枫桥,南宋始建的寿星桥、越城桥、行春桥,元初建的灭渡桥,明代建 造的下津桥、普安桥,清代建的普济桥,民国时期重建的彩云桥。唐代诗人、 苏州刺史白居易有诗云 “绿浪东西南北水, 红栏三百九十桥。”事 实上当时苏州有桥近四百座。宋代平江图碑上刻有 359 座桥梁,至民国时城 内有桥 308 座,加上城外 700

5、余座,总共达 1000 多座。据有人统计,苏州的桥 平均每平方公里有 15 座,桥梁之多为世界之最,远远超过了世界著名水城意大 利威尼斯每半平方公里一座桥的密度。而在苏州古桥最多的是直,桥梁密度达每平方公里四十八点三座,旧有七十 二座半,现存四十座,绝大部分建于清乾隆年前,有的可上溯宋元。桥的造型有 拱形、圆洞形、梁式,桥洞有单孔、多孔,用料有花岗石、武康石、青石,大小 不一,风格各异,很值得观赏。 而在海内外游人中人气最旺的莫过于周庄的双桥, 一九七八年,杨明义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跑了许多地方,最后无意中只身 一人来到了周庄,而后将周庄介绍给世人。其友陈逸飞后来以双桥为题材,创作 了一幅使周

6、庄名扬海内外的油画,杨明义亦被评论界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 。桥之艺苏州的桥梁用材和建筑结构,有明显的时代变化。最早为木桥,所以“桥” 字是“木”字偏旁,而不是“石”字偏旁或“土”字偏旁。到了唐代,有木梁、 木栏杆的石墩桥,刷以红漆,称“红栏”或画桥,所以唐代白居易有“绿浪东面 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因木材易腐烂,不能经久,所以到北宋时, 木桥逐渐被石板桥所代替,即“皆叠石瓷甓,工奇致密,不复用红栏矣” 。后来又 因长的石条易折断,南宋时期便发明建造了石拱桥,在南宋平江图中,可以 看到石拱桥已比比皆是。 同时,其建筑材料也就地取材, 在宋元之际大多用青石 (石 灰岩 ),也有用武康

7、石 (产地在今浙江德清县 )的。明代随着冶金技术的提高和金属 工具的改进, 木渎金山的花岗石能够大量开采加工, 故现存古桥用花岗石的最多, 少用青石与武康石了。岁月悠悠,沧海桑田,由于大自然的风化毁蚀,留存至今 的苏州古桥,最早的是宋代,其次是元代,大部分是经明清两代修复和重建的苏州的桥精巧秀丽,似乎它们并不是供人行走的,而是让人欣赏的艺术品 大桥、小桥、拱桥、平桥、旱桥、纤桥、曲桥、廊桥、亭桥、暖桥、踏步桥、过 街桥,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每一座桥有每一座桥的风韵,有每一座桥的特色。 有的石阶连云,宏伟庄严,仿佛是天梯;有的长虹卧波,桥影横江;有的巨石覆 盖,宛若混沌初开的千古磐石,散发着原始

8、的浑厚朴拙;有的桥面上有飞檐翘角 的小小亭榭,供人避雨歇息;有的石板平铺,质朴小巧,步履舒坦;有的稍许迂 回曲折,悠悠绕行,富有情趣。此外,既有单孔的小石桥,又有多孔的大石桥; 既有狭窄的平顶桥,又有宽敞的便于通舟的拱桥;既有装饰精美的双桥,又有平 铺直叙简简单单的赤膊桥; 既有左右相称的兄弟桥, 又有一面仅三四级的半顶桥; 既有两端石级成倒八字的翻转桥,又有桥上并列两个圆洞,可以用吊桶自下提水 的“双井桥”;有中国最长的联拱石桥, 也有中国最小的石拱桥, 且有桥面上盖有 供人烧香拜佛的庙桥; 有私人家的暖桥, 更有水陆通衢护守城关的吊桥或水关桥; 有庙挑桥、 桥挑庙, 还有一步三条桥; 在苏

9、州园林中, 又有富有画意诗情的曲桥、 廊桥。总之,苏州的桥,大小有别,造型不同,姿态各异,或彩虹临空,雄伟壮 丽,或精巧玲珑,酷似小家碧玉,但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苏州古桥桥碑极为普遍。 如城东南郊的宝带桥, 始建成于唐元和年间, 为 53 孔连缀石拱桥,全长 317 米,是我国保存至今的四座古桥之一。宝带桥北侧有石 塔和碑亭,碑亭以花岗石叠砌,单檐歇山造,虽然比不上卢沟桥碑亭那样庄重精 致,却也显得古朴素雅。碑亭内置石碑,碑上刻有清代张松声的重修宝带桥 碑记。苏州吴江风仙桥,南北两侧各建有碑亭一座,式样、尺寸相仿,隔河相望, 犹如一对孪生姐妹;两座碑亭均歇山顶,正脊雕饰八仙图案,造型秀逸,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