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4_第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4_第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4_第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4_第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_4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学习目标】说出科技文化的成就及影响时空观念填写新中国以来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完成时间轴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获取有关核威胁的信息历史解释依据文献资料解释20世纪50年代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家国情怀总结邓稼先、袁隆平等优秀品质共性-【教师版】设计说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历史学科知识通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桥梁。本板块是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化,主要描述学生经历具体教学活动后所形成的包含着核心素养要求的具体行为。素养学习目标目标解读唯物史观说出科技文化的成就和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空观念填写新中国以来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完成时间轴历史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时

2、间空间,通过具体的活动渗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文献史料获取有关核威胁的信息强调照片、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历史解释依据文献资料解释20世纪50年代发展核武器的原因引导学生在基于证据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家国情怀总结邓稼先、袁隆平等优秀品质共性通过总结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的的爱国、敬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1、 学习报告1、 请认真阅读课本,根据时间轴总结科技文化成就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1964年 1966年 1967年 1970年 1973年 1999年 2003年 2008年 2012年 2015年二、想一想、说一说、查一查1. “两弹一星”具体含义是什么?2. 新

3、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文化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学习报告答案】1、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核导弹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神舟七号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 1.含义: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以来的科技文化发展具有曲折性,尤其是在“文革”期间遭受重大挫折,改革开放后又迎来了新的春天。【教师版】设计说明:1, 课文信息分类整理,建议全员参与。表中所列问题不一定非要动笔写出,可以通

4、过在书上勾画、链接有效信息刺激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抽取信息。本板块设计主旨为引导学生深度处理教材。2, 教师应注意此板块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自行安排,如果所带学生程度较好,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本课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从而刺激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3, “想一想”部分为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而设,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学会学习。2、 思维拓展1. 观察图片并思考图一:普通炮弹爆炸 图二: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图片是原子弹爆炸后的情形。投放原子弹是促使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的原因之一。请回答:你从第二组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与图一对比,能说明什么?【

5、答案】废墟,尸体,大量受伤居民;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等。【教师版】设计说明:本版块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文物图片,提取有效信息,有依据地进行历史解释;引发认知矛盾,诱发深度学习。2. 阅读材料并思考史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先后遭受4次核打击威胁:第一次,朝鲜战争期间,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大规模入超参战使美军在朝鲜战场惨遭失败,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惊和恐慌。恼羞成怒之下,杜鲁门抛出了他的最后一张“王牌”原子弹。 第二次,越南战争第一阶段期间。1954年3月,3000法军在奠边府陷入越南人民军重围,法国将军厄雷飞赴华盛顿向美国求援,5月25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议,如果中国军队支持

6、越南人民军进攻河内,美国应立即用原子弹轰炸中国。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期间。1955年初,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后,美国认为解放军将对金门、马祖发起总攻,担心美国可能会卷入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之中。艾森豪威尔总统项美国国会提出“特别咨文”,要求国会授权,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使用武装部队“保卫台湾”和“军事上的外围阵地”,并扬言必要时将使用原子弹。第四次,解放军炮击金门期间。为打击国民党“反动大陆”的部署,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开始炮轰大小金门等岛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特文宁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出:“向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5个机场各投一枚当重为7000吨至1万吨的战术核弹,观察中国的反应”

7、。王纪一:毛泽东与“两弹一星”战略决策,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12期请回答:(1) 依据材料描述中国当时的处境。你若生活在当时,会有怎样的想法?(2) 你认为研制核武器与我们热爱和平的初衷违背吗,并说明理由。【答案】处境:中国遭受核威胁,外部环境恶劣。想法:自由发言。不违背;研制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威胁,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教师版】设计说明:本版块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具体的时空中进行思考,理解“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与时代形势有着密切关联,渗透“时空素养”和“历史解释”。3、 反思感悟1.阅读并思考问题:工作条件待遇发展前景你的选择情景一工作条件优越、设备

8、先进优厚有更多发展机会甚至扬名世界情景二工作条件艰苦、设备落后微薄未知请回答:如果让你选择,你选择在哪种环境下工作?【答案】学生自由发言。工作条件生活个人前途你的选择甲设备一流的实验室舒适发表研究成果并成名乙简陋的设备、飞沙走石的戈壁清苦无法发表学术成果,隐姓埋名请回答:如果让你选择,你想成为甲还是乙?【答案】学生自由发言。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7年赴美留学,1950年顺利完成物理学热门难点课题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放弃了去英国继续深入研究、摘取科学桂冠的机会,毕业后毅然回国。1958年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埋名戈壁,艰苦创业。由

9、于科研试验条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受核辐射过多,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去世。两弹解密,他的事迹才被世人所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请回答:你知道20世纪50年代还有哪些留学生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国工作?结合中国近代史,思考为什么他们会做这种选择? 【答案】钱学森等 根植于近百来中国饱受欺凌而渴求民族富强的爱国热情等。【教师版】设计说明:本版块主要通过情景设置,激活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引发认知矛盾,诱发深度学习,融入爱国情感的教育。2.阅读材料并思考:材料一 从制成原子弹到制成氢弹并成功爆炸的间隔时间,美

10、国是7年零4个月,苏联是4年,英国4年零7个月,法国用8年零6个月。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中国科学家兢兢业业,攻克技术难题,只用了2年零8个月便制成了氢弹,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令世界惊奇。材料二当袁隆平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如今,他已88岁高龄,誉满天下,但依然步履稳健,不知疲惫地奔波在田野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材料三 屠呦呦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因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她曾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却实现了本土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材料四

11、莫言小学五年级因“文革”辍学,无书可看,只能翻阅新华字典。1976年,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图书管理员。在四年的时间里,他阅览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从80年代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至今仍笔耕不辍。他说:“我讨厌千篇一律,希望在每一篇作品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请回答: 根据材料,想一想从“两弹一星”到诺贝尔奖的获得,体现了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敬业、创新等精神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版】设计说明:通过选取本节课相关人物资料,感受中国科学家的探索与创造精神,激发爱国情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四、沙场练兵1. 1964年10月,我国某报纸的头条新闻题目是“

12、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2. 2016年10月11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2017年4月20日,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的托举下升空,这是我国空间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14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A 神舟一号B神舟五号C神舟六号D东方红一号4.当代神农氏是北师版小学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本。文中作者高度赞扬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李时珍 C袁隆平D侯德榜5.材料 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西部的亚琛(地名)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的“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个“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