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必修4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任务: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地更好的艺术。b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
2、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1)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2)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个性);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2)联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非总和或简单相加或科学之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不能否认哲学的
3、的指导作用)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1)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非辩证关系)(2)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4、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或: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思维和存在谁第一性谁第二性)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无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c.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
5、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2.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
6、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3.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两种基本形态。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是客观存在)(3)物质是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显示的是各自的具体特性,两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
7、系。9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0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和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观点),都是错误的。1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
8、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2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与普遍性(B)(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还不能被改造(改变)。(3)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
9、有规律的。(4)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的方法论:见下一考点13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B)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14意识的本质和作用(B)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
10、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反映外部现象、本质规律;反映过去、当前、未来)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归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
11、观达到具体历史的统一)(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1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1)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3)要求: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12、(含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书P51)16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两层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
13、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能动性。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实践、学习。(即获得直接经验和间
14、接经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即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方法论:积极投身于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8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
15、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特点: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19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a. 主观;
16、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b. 客观: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的途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20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第18、19考点作为世界观,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做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 思想方
17、法与创新意识2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3)联系的客观性: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
18、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联系是客观的,a.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对诡辩论。b.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考试时根据材料决定写a或b)(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19、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PS: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3发展的实质(B)(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
20、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原理(世界观)方法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3)发展的原因: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进性的原因:1.新事物本质及其优越性: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
21、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社会历史性:新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曲折性原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
22、的的,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验。2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C)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原理(世界观)方法论:(1)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急于求成和激变论)(2)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反对优柔寡断和庸俗进化论)或坚持适度原则(控制负面的量变,防止负面的质变)。2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A)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
23、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两者的对立还表现在:联系与孤立的观点、发展与静止的观点、全面与片面的观点)(2)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7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B)(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
24、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A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联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
25、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28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A)(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空两个角度)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即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观点,防止片面性、一点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9矛盾特殊性的含义(A)(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
26、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千篇一律。)见考点343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1)辩证关系:二者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特殊
27、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2)指导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1)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2)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主要矛盾在事
28、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中心、关键,统筹兼顾次要矛盾。3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1)含义: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3)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在同一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
29、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3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
30、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34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C)(1)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2)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4)重要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5辩证否定观(B)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31、其实质是扬弃。(注意: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2)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36树立创新意识(C)(1)辩证否定观的原理(世界观)方法论:1.树立创新意识。2.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2)创新的作用:创新的作用:1.推动社会
32、生产力的发展;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总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3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B)(1)社会存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 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 ,分配制度 ,人在生产中地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以及其
33、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这一普遍规律的发现,是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司 “之谜。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C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
34、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38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1)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改革的作用: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中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3)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许可合同:音乐作品的在线直播与播放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代理合同标的为作家作品推广
- 二零二四年二手制冷设备买卖合同
- 瓷砖施工2024年度进度计划合同
- 2024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地铁站房建设工程
- 2024年油罐车物流配送合同:配送服务与合作协议
- 关于2024年度研发合作合同标的和研发服务具体内容
- 二零二四年度文化旅游开发合作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教育培训合同提供专业课程与实习机会
- 2024年度瓷砖产品展会展示合同
- 国开(内蒙古)2024年《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形考任务1-3终考任务答案
- 2024入团知识题库(含答案)
- HCCDP 云迁移认证理论题库
- 海纳330kV变电站二次调试大纲
- Q∕CR 516-2016 铁路运营隧道结构状态检测技术要求及方法
- 水肥一体化施工组织设计
- 项目经理答辩题
- 拆船业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_1
- 全市矿业经济工作会议讲话
- 年产xxx吨维生素D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 产品研发合作意向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