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烦 手工算量的感受手工算量的感受 1、汇总统计烦、汇总统计烦 2、数据提取烦、数据提取烦 3、相关设计参数查询烦、相关设计参数查询烦 。 结果结果随意性大,随意性大, 准确性差准确性差 影响柱钢筋计算的因素影响柱钢筋计算的因素 1、抗震等级、砼标号 2、基础的埋设深度与基础高度 3、梁柱相交时节点的高度 4、有无地下室 5、柱截面变化 6、配筋及钢筋直径的变化 7、柱位置的不同 。 锚固搭接的取值 柱插筋的计算 箍筋及三控值的判断 Hn/3的判断部位 c/Hb与1/6之间的判断 钢筋上锚与下锚的判断 顶层锚固的计算 。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3900/3 (基础插筋的露出长度) 柱净高3900=
2、4500(负2层层高)- max(600,500)负二层梁柱相交时最 大梁高 max(6*d,150)来源于04G101-3P32 柱柱基础层基础层 1、4500(负2层层高) 2、 3900/3 (基础插筋的露出长度) 3、 max(3000/6,800,500) (负2层纵 筋的露出长度) 4、3000=3600(负1层层高)-600(负 1层该柱与梁相交时的最大梁高) 5、800(柱截面长边尺寸) 楼层非连接区的三控值max(Hc/6,hc,500) 来源于03G101-1P36 柱柱负负2层层 1、3600(负1层层高) 2、 max(3000/6,800,500) (负2层纵 筋的露
3、出长度) 3、2500/3(负1层纵筋的露出长度) 4、2500(1层柱净高)=3000 (1层层 高) -500(1层该柱与梁相交时的最大 梁高) 来源于03G101-1P41 柱柱负负1层层 1层计算结果出现弯折层计算结果出现弯折由于由于2层发生变截面所致层发生变截面所致 1层800*8002层600*600 500-30+12*d(1层 不贯通钢筋在1层顶 的锚固) 参看03G101-1P38 500-30+370(1层变截 面钢筋在1层顶的锚固) 370=200(C)-30+200 来源03G101-1P38 柱柱 1层层 柱柱 2层层 由于出现变截面,2层出现预留插筋 插筋= max
4、(2400/6,600,500) +1.5*(31*d) max(2400/6,600,500)2层预留插筋露出长度 1.5*(31*d)2层预留插筋进入1层的锚固 来源03G101-1P38 柱柱 3层层1 由于顶层配筋根数发生变化本层多出的钢筋出现上 锚 1.2*(34*d)多出的钢筋上锚长度 来源于03G101-1P36 柱柱 3层层2 由于顶层配筋直径大于3层配筋直径发生变化本 层预留了顶层配筋下伸的长度 -600-max(2400/6,500,500)预留的顶层配 筋下伸的长度 来源于03G101-1P36 柱柱顶层顶层1 1.5(34 d)角柱外侧钢筋的锚固 长度 600-30+1
5、2 d角柱内侧钢筋的锚固长 度 内侧钢筋是直锚还是弯锚软件自行判断 来源于03G101-1P37B节点节点 由于顶层是顶层角柱,外侧纵筋与内侧 纵筋出现不同的顶层锚固 柱柱顶层顶层2 600-30+12 d中柱顶层纵筋锚固长度 +600-max(2400/6,500,500)B边H边钢筋向3层 延伸的长度(来源于03G101-1P36) 中柱顶层纵筋是直锚还是弯锚软件自行判断 由于顶层是中柱,内侧纵筋出现顶层锚固,且 B边H边钢筋直径大于3层钢筋直径,因此B边 H边钢筋出现向3层延伸的情况 来源于03G101-1P38 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 影响梁钢筋计算的因素影响梁钢筋计算的
6、因素 1、抗震等级、砼标号 2、柱的截面尺寸 3、相邻两跨净跨长的判断 4、侧面纵向钢筋不同设计 5、梁宽、梁高的影响 6、相邻跨梁顶标高的变化 7、抗震等级对箍筋的影响 。 锚固搭接的取值 梁端支座钢筋直锚、 弯锚的判断 1/3、1/4的取值 构造和抗扭锚固 搭接的取值 拉筋直径、吊筋弯 起角度的判断 上下部钢筋锚固值的取 定(03G101-1P61) 箍筋加密区的判断 。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梁上部通长钢筋梁上部通长钢筋1 (来源于03G101-1P54) 左右端支座钢筋的锚固长度=800(柱截面宽)-25(梁保护层)+15 d 左右端支座钢筋之间的净长=26400-600-600=2520
7、0 端支座钢筋的锚固是直锚还是弯锚软件自行判断 (03G101-1P54) 左端支座第一排负筋的锚固长度=800(柱截面宽)-25(梁保护层)+15 d 梁端支座负筋梁端支座负筋 左端支座第一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5150/3 左端支座净跨长度=5150=6000-600-250 (来源于03G101-1P28) 中间支座第一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6650/3 中间支座第二排负筋伸入跨中的长度=6650/4 支座宽度=500 相邻两跨较大一跨净跨值=6650=max(6000-600- 250=5150,7200-250-300=6650) (03G101-1P28) 梁中间支座负筋梁中间支座
8、负筋 (03G101-1P54) 左端支座净跨长度=5150=6000-600-250 中间支座净跨长度=7200+7200-250-250 本层梁钢筋的锚固长度=34 d 梁侧面钢筋梁侧面钢筋 (来源于03G101-1P24) (03G101-1P54) 左端支座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800-25+15 d 本层梁钢筋的锚固长度=34 d 梁下部钢筋梁下部钢筋 左端支座净跨长度=5150=6000-600-250 第二跨净跨值=6650=7200-250-300=6650 梁拉筋、吊筋梁拉筋、吊筋 当出现侧面纵筋时,软件自动判断拉筋的直径和间距 当出现主次梁相交时,软件自动判断次梁的梁宽 当出
9、现吊筋时,软件根据本跨梁高自动判断弯起角度 (来源于03G101-1P62) 梁上部通长钢筋梁上部通长钢筋2 (03G101-1P54) (来源于03G101-1P24) 梁架立钢筋梁架立钢筋 (03G101-1P54) (来源于03G101-1P54) 悬挑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悬挑梁上部第一排钢筋 (03G101-1P66) 700-25+15*d表示无悬挑端钢筋锚固 13200表示无悬挑端支座内侧至悬挑端端部尺寸; 240=12*d;25表示悬挑梁端部保护层 700表示悬挑端支座宽度 3750/3表示伸入跨中的长度 1500表示悬挑梁净长度 (600-25*2)*(1.414-1)表示弯折钢筋
10、的延伸长度 25表示悬挑梁端部保护层 悬挑梁上部第二排钢筋、下部钢筋悬挑梁上部第二排钢筋、下部钢筋 12*d与15*d表示下部钢筋伸入悬挑端支座的锚长 1500表示悬挑梁净长度 25表示悬挑梁端部保护层 12.5*d=6.25*d*2表示光面钢筋180度的弯钩长度 0.75*1500=0.75*L 700表示悬挑端支座宽度 3750/4表示上部第二排钢筋伸入跨中的长度 (来源于03G101-1P66) 相邻跨标高变化对钢筋的影响相邻跨标高变化对钢筋的影响 低标高跨上部钢筋向高标高跨内锚入1.6Lae 高标高跨上部钢筋的弯折长度为15*d+C C表示高点标高与低点标高之间的差值 (来源于03G1
11、01-1P61) 剪力墙构件剪力墙构件 墙柱墙柱墙梁墙梁 端柱端柱 墙身墙身 暗梁暗梁暗柱暗柱 剪力墙剪力墙 连梁连梁 影响墙钢筋计算的因素影响墙钢筋计算的因素 1、抗震等级、砼标号 2、基础的埋设深度与基础高度 3、墙体变截面 4、门窗洞口的影响 5、端柱暗柱的影响 6、暗梁连梁的影响 7、楼层和顶层连梁的区别 。 锚固搭接的取值 墙基础插筋的计算 楼层墙插筋的判断 墙身水平垂直钢筋计算 连梁箍筋的计算 墙身水平垂直钢筋计算 墙身水平钢筋计算 。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35*12=1.2Lae=1.2*29*d=34.8*d=35*d (基础插筋的露出长度,即搭接长度) 1000基础高度 max
12、(6*d,150)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的取值 max(6*d,150)来源于04G101-3P32 墙墙基础插筋基础插筋 1.2Lae来源于04G101-1P48 12400-15-15墙身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10800+29*d+29*d墙身内侧钢筋, 29*d锚固长度 墙墙遇端柱钢筋遇端柱钢筋 上层变截面,垂直钢筋分连 续通过和不连续通过 3600+38*12墙身外侧钢 筋,连续通过=层高+锚固长 度 38*12=1.2Lae=1.2*31*d=37. 2*d=38*d(取上层墙砼标号 的锚固值) 3600-200+29*d墙身内 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29*d= Lae(本层锚固长度) 锚固长
13、度,200板厚 来源于04G101-1P47、P48 墙墙遇暗柱钢筋遇暗柱钢筋 1、转角柱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内 侧钢筋伸至对端弯15*d 2、T形暗柱不分内外侧钢筋,伸 至对端弯15*d 30*12=1.2Lae=1.2*25*d=30*d (取上层墙砼标号的锚固值) 来源于04G101-1P47、P48 墙墙遇门窗洞口钢筋遇门窗洞口钢筋 1、转角柱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内 侧钢筋伸至对端弯15*d 2、一字形暗柱及无暗柱墙不分内 外侧钢筋,伸至对端弯15*d 30*12=1.2Lae=1.2*25*d=30*d (取上层墙砼标号的锚固值) 来源于04G101-1P47、P48 平面立面 连梁钢筋
14、与暗梁钢筋连梁钢筋与暗梁钢筋 1、连梁自门窗洞口边进入一个锚固值且不小于600mm 2、连梁与暗梁相碰时,通常设计两种情况 1)相互锚固 2)相互搭接 软件可以按需自由设置,本工程按相互锚固计算 29*12=Lae(取本层墙砼标号的锚固值) 来源于04G101-1P51 平面立面 变截面墙身钢筋变截面墙身钢筋 1、有端柱边墙由-2层300mm变为-1层200mm,且外平; 2、有暗柱墙由-2层300变为-1层200; 3、无暗柱墙由-2层300变为-1层150; 有端柱边墙300变200 有暗柱中间墙300边200 无暗柱中间墙300边150 1.5*31*d=1.5Lae(插筋自楼板向下的锚
15、固值),38*d(插筋在本层的搭接值) 3000-200+31d=层高-板厚+Lae 04G101-1P48 影响板钢筋计算的因素影响板钢筋计算的因素 1、抗震等级、砼标号 2、起步钢筋距支座的距离 3、跨板受力钢筋过长 4、钢筋规格间距左右标注 尺寸变化大 5、负筋标注尺寸的影响 。 锚固搭接的取值 受力钢筋与负筋根 数的计算 搭接长度的计算 负筋的计算 分布钢筋长度的计算 。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板受力钢筋计算板受力钢筋计算 (来源于04G101-4P25) 14200=14400(轴线长度)-100(左支座)-100 (左支座) max(200/2,5d)深入梁支座的长度 14=3000
16、-200 -100-100 /200向上取整+1 3000轴线长度 200 左右支座之和 1002/S(第一根起步的受力钢筋 具梁边的距离) 2600/200=13间距=14根 15=3000 -200 -50-50 /200向上取整+1 50(第一根起步的受力钢筋具梁边的距离) 2700/200=13.5间距=15根 板负筋计算板负筋计算 900、1200、800自梁边开始伸入板内的 距离 24d=La(锚固长度) 105、85板厚-上保护层 (来源于04G101-4P25) 板分布筋计算板分布筋计算 2300=4500-1200-100-800-100分布钢 筋净长度 3700=6000-
17、900-100-1200-100分布钢 筋净长度 150与平行负筋的搭接长度 简单 软件算量的感受软件算量的感受 画图简单画图简单 提量简单提量简单 对量简单对量简单 。 快 算量软件的价值体现算量软件的价值体现 算的快算的快 改的快改的快 查询快查询快 结果结果准准 。 烦 手工算量的感受手工算量的感受 1、汇总统计烦、汇总统计烦 2、数据提取烦、数据提取烦 3、相关设计参数查询烦、相关设计参数查询烦 。 结果结果随意性大,随意性大, 准确性差准确性差 梁上部通长钢筋梁上部通长钢筋1 (来源于03G101-1P54) 左右端支座钢筋的锚固长度=800(柱截面宽)-25(梁保护层)+15 d 左右端支座钢筋之间的净长=26400-600-600=25200 端支座钢筋的锚固是直锚还是弯锚软件自行判断 剪力墙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考核试卷
- 2025年会计政策更新试题及答案
- 适应新趋势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项目经理的沟通能力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修钳工(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河堤高边坡施工方案
- 染整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策略考核试卷
- 项目管理学习与应用题目试题及答案
- 纸板容器设备性能优化考核试卷
- 细菌培养技术与实践试题及答案
- 国药茶色素讲稿30课件
- 鲁科版五年级英语下How many ducks do you have?课件2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DOC)
- isa-381g站用变接地保护测控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南网版v3
-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
- 完整版健康管理师
- 沈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范文证明书(三联)
- 广东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指南17
- 2022年教师资格《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卷
-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