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素材积累_第1页
《菜根谭》素材积累_第2页
《菜根谭》素材积累_第3页
《菜根谭》素材积累_第4页
《菜根谭》素材积累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菜根谭素材积累 【作者简介】 洪应明,字自诚,号初怀道人,明代思想家、学者,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 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 除著名的菜根谭夕卜,还编著仙佛奇踪四卷。 冯梦祯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到:“洪生自 从早年的热衷世事, 到后来的归心事仙佛,可知作者饱经忧患,所历风波顿挫,当是不可言 喻,到此方足以论人生与大道。史家称他“有仙佛奇踪”。 洪应明住的地方,土质很差,农民种的蔬菜长得也不怎么旺,收成很差,生活很苦。农 民将自已种的蔬菜拿到集市场上去卖,菜根苦涩又压称,买的人一般会去掉菜根,这样一 来,农民的收入就更低了。 洪应明当时生活也非常清苦, 看到大把的菜根被

2、丢掉感觉很可惜, 就想将菜根取走,但又不愿亏欠人家什么,就出一点钱将菜根买走。时间长了,当地的人都 称洪应明为“傻菜根”。一日,友人于孔兼(明朝东林党成员)到家中拜访洪应明。洪应明 以菜根咸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尝后,拍桌叫好。洪应明用菜根腌制的咸菜,色泽黑亮, 咸香爽脆,无菜根的苦涩,相较普通的咸菜,菜根别有一番滋味。于孔兼问其中的道理,洪 应明说:菜根味道苦涩,普通人稍尝试,就丢掉了。我觉得很可惜,所以,就将这些菜根腌 制成了咸菜。我的菜根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我知道,美味急不得。我先将菜根用盐腌制,发 酵一年后,去除菜根的苦涩,逼出菜根的香气。然后再用水去除菜根中的盐,在太阳下晾晒 三日,让

3、菜根更有嚼劲。最后,菜根佐以花椒等香料,再腌制七日,才能端上饭桌。于孔兼 不仅感概道:“性定菜根香”。菜根本是弃物,而菜根之香,只有心性澹泊沉静的人,才能 领会其中的真味。也只有如洪应明这样淡泊之人,才能将菜根这丢弃之物,制作的如此美味。 他的菜根谭最后以菜根命名,也正是缘于这一特殊的经历 【作品简介】 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就 够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明于孔兼在为菜根谭写的 题词中,进一步阐述道:以“菜根谭”为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 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又引用洪应明的话说:天劳 我以遇

4、,吾亨吾道以通之。于氏的解释,增加了这样一层含意,即一个 定自己的操守, 奋发努力,辛勤培植与浇灌自己的理想。乾隆间署名三山病夫通理的(重刊 菜根谭序)则说: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并引月古语性定菜根香,说明只有 心性澹泊沉静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旨意。 菜根谭 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 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 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

5、物,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 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 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 【创作背景】 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 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有识之士 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会有人形诸笔墨,表 达时代的心声。 【经典片段及解释赏析】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 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大意】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

6、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 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 与其 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 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告人之事; 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美酒佳肴和大鱼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

7、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饭;标奇 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大意】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 要留出三 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 为学无甚增益功夫,灭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大意】要想成为一个很会作人的人,并不是要懂得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要能摆脱世俗的 利欲就可跻身名流; 要想求到很高深的学问, 并不需要特殊的秘诀,只要能排除干

8、扰、宁静 心情的杂念就可超凡入圣。 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大意】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作人处事也要存着一颗天真无邪 的赤子之心。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大意】对于一切荣光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对于所 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 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

9、权势的人,却会 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 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大意】一个人的幸福莫过于无事牵挂的了, 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 只 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 才知道没有事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的人, 才知 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灾祸。 (关于修身,写作可用素材语句,原文摘录) 1.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2. 昨

10、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 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3.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 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4.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 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至U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5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 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 除。 6.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

11、来。 7.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 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猛然转念哉!(译:用囤 积钱财货物的心情去积累学识 ,用渴求功名的念头去渴求道德 ,用爱护妻儿的心境去赡养父 母,用保存自己爵位官阶的方法去保卫国家) 8.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 以养吾圆机。 9.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10.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 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 纳。(关于这句话的简单解释看法,人的器量很多时候来自小的时候

12、的教育,还有就是生活 的磨练。人看问题的角度很多时候取决于他站的高度,“三代出一个贵族”也部分说明这个 问题,人的气度和容人的雅量不是一下子可以造就的。当抱怨自己的时运不济的时候,是否 想过自己的修为不够呢?) 11.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12.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 而不知。 【作品评价及赏析】 洪氏要求人们“心体澄澈”,一尘不染,常常使自己处于明镜止水之中;意气平和,常 常使自己身处于风和日丽的气象中,调整自我,改变观念,如此一来,“天下自无可厌之事”, “自无可恶之人”。在面对大是大非

13、,邪恶与正义的选择时, 绝对不能有任何的迁就和妥协, 一旦态度暧昧,就会丧失正道。但是,遇到 得失,社会就容易趋利避害的个人私心。 对于荣辱毁誉,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价值标准:“苍蝇附骥,捷则捷矣,难避处后之羞; 茑萝依松,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对 于功名利禄,若“直从无处观究竟, 则贪恋自轻。” “直从起处究由来, 则怨尤自息。”“宇 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其整 治社会心态的思路合乎儒家之辙,十分明显。 洪氏指出:“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后罪业,都是盛时作得。故持盈履满,君子 尤兢兢焉。”“

14、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省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 知多心之为祸人。”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为福,利人实利己 的根基。”“想到白骨黄泉,壮士之肝肠自冷;坐老清溪碧嶂,俗流之胸次亦开。”“遍阅 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地阔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 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闲。” “红烛烧残,万念自然灰冷;黄粱梦破,一身亦似云浮。”“一 场闲富贵,狼狈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夭”。作者总是从人生 的终极出发,判断所为之事,分析所处之世,使人豁然开朗,有机会重新调整心态。在这方 面,洪氏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与道家

15、思想相似,佛教思想中的大量观念也被洪应明应用。用来作为调整社会文化心态 的良方。书中指出:“世事如棋局,不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看 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怀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 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愧。”“人生 祸区福境,皆念思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静, 烈炽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缠脱只在自心, 心了则屠肆槽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 体尘境为真境,末了僧家是俗家。” 菜根谭将重构社会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