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导学案讲解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0/731c83b4-5cf5-4f8a-92a9-4ddc7bc9791a/731c83b4-5cf5-4f8a-92a9-4ddc7bc9791a1.gif)
![声现象导学案讲解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0/731c83b4-5cf5-4f8a-92a9-4ddc7bc9791a/731c83b4-5cf5-4f8a-92a9-4ddc7bc9791a2.gif)
![声现象导学案讲解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0/731c83b4-5cf5-4f8a-92a9-4ddc7bc9791a/731c83b4-5cf5-4f8a-92a9-4ddc7bc9791a3.gif)
![声现象导学案讲解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0/731c83b4-5cf5-4f8a-92a9-4ddc7bc9791a/731c83b4-5cf5-4f8a-92a9-4ddc7bc9791a4.gif)
![声现象导学案讲解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30/731c83b4-5cf5-4f8a-92a9-4ddc7bc9791a/731c83b4-5cf5-4f8a-92a9-4ddc7bc9791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案执教人:武春杰执教时间:2014.9.20【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C的空气中的声速。(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多彩的声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2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学习用具】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烧杯。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
2、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学习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在聆听歌声中让学生进入声音世界,今天我们研 究关于声音的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有优美动听的音乐, 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二、学生预习,完成预习提示习题1、2小组完成第一题;3、4小组完成第2题;5、6、7小组完成第3题。三、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教师点拨知识拓展:回声对着山崖高声喊话,我们会听到回声,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3、遇到障碍物被反射 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传到人的耳朵里,人便听到了回声。0.1秒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使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因此,(补充速度公式)传播到人耳的, 中声音是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音区分开,也就才能听到回声。低于0.1秒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在音乐厅中演唱比野外效果好得多。 “回声测距”,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四、小结: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提出你的疑惑。五、达标反馈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通常声音是通过 不能传播的。2、在生活中常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 、都能发声; 能传播声音。3、 某
4、人在一根装满水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后,在另一端的人能听到_次响声,第次是由传来的。4、 打雷时一人看到闪电后 5 s听到雷声,则此人到雷击处的距离为 m。5、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击鼓时,会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跳动,在此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A、使鼓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鼓的振动时间延长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完成课后习题3、4题六、教学反思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执教人:武春杰执教时间:2014.9.20【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C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
5、s。(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丰富多彩的声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2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声速大小与什么有关?【学习过程】一、预习提示:1、做一些活动发出不同声音并举出一些发出声音的物体,观察、思考、总结声音是怎 样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的?声音的传播条件是需要 。都能传播声音。 中不能传声。3、你知道声速吗?为什么打雷时先看到闪电而后听见雷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6、什么有 关?叫声速。15C时空气中声速为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和有关。二、合作交流展示提升1、自学课本第一自然段及插图,观察讨论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在同学讨论基础上动手做一些活动,使物体发声(如拨动钢尺,敲击桌面,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唱歌等),观察、总结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2、体验哪些物体能发声。通过拍打水面、吹口哨等活动,体会除了固体能振动发声外, 也能振动发声。开头歌词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分别由 、 和 的振动而发出声音的。完成课本P13想想议议3、探究声音是怎佯从发声体传播出去的。小组合作探究1、 先让同学们大胆猜想,进而设计实验研究(如做土电话
7、,把闹钟密 封好放入水中)声音的传播条件是需要 。都能传播声音。问: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演示:“真空铃”实验:请学生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学生小结: 中不能传声小组合作探究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音的录音机的喇叭旁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 你将看到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 旁边的烛焰在 ,此现象说明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的振动会引起烛焰的 ;引导学生推论空气传声时形成了波动,也就是声 _波。(此处可联系有形的水波来类比) 完成课本P15想想议议:请你找出事实或做实验来支持声音在液体中是能传播的。4、你知道声速吗?为什么
8、打雷时先看到闪电而后听见雷声?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叫声速。1、自学课本 P15声速部分,了解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 C时空气中声速为。四、小结: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提出你的疑惑。五、达标反馈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通常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 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2、在生活中常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说明: _、都能发声; 能传播声音。3、 某人在一根装满水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后,在另一端的人能听到_次响声,第一次是由传来的。4、 打雷时一人看到闪电后 5 s听到雷声,则此人到雷击处的距离为 m。5、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击鼓时,会
9、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跳动,在此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A、使鼓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鼓的振动时间延长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执教人:武春杰执教时间: 2014。9.22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 的综合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 “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体现了物理是 “生活中的物理 ”,是 “身边的物
10、理 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人耳的构造;骨传声和空气。 难点:传声听到声音的过程。学习准备 视频资料,音叉 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视频(见附件) ,并提出问题:刚才播放视频时,同学们听到 了优美的音乐声, 那么我们的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来获知声音的呢? “千手观音” 的演员们都 是聋哑人,她们在训练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感知音乐节奏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 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二:预习提示:1、导学人耳的构造 教师出示人耳的构造示意图(见附件) ,让学生自学人耳的构造
11、第一、二自然段,并让各学 习小组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学过的生物知识和插图,说出耳朵各部分组织名称。 (2)教师播放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课件 (见附件),各学习小组完成人听到声音的基本流程 图。2。对照人听到声音的基本流程图,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如果其中的某个部位发生了障碍(如骨膜、听小骨 或听觉神经损坏) ,人还能不能听到声音?师生总结: 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 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 (如鼓膜、 听小骨损坏) 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由于听觉神经损坏 (如耳蜗或神经末梢等损坏) 而导致的耳 聋为神经性耳聋。(2)如果只是在声音传导上发生障
12、碍 (非神经性耳聋)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通过其它的途 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从而感知声音呢?3、什么是骨传声 ?三、合作交流展示提升(一)实验探究骨传声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3、请同学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 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小组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师生总结: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 传导。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 声,从而继续进行创造的。由此可见:声
13、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传导障碍(非神经性耳聋) ,是可以通过其它 途径将声音传给听觉神经,从而听到声音的。请小组讨论一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骨传导的例子?(介绍助听器)(二)导学科学世界(1)双耳效应:探究活动: 让一个蒙上双眼的学生坐在教室中央, 让其他学生从教室的不同方向叫这个同学 的名字, 让该生判断说话学生的方位。 第二次让蒙上眼睛的学生同时堵住一只耳朵, 然后判 断说话学生的方位。实验现象: 第一次 准确无误的指出说话学生的方位; 第二次 准确无误的指出说话学生的方位。 (选填“能够”或“不能够 ”)师生总结: 因为人有两只耳朵, 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
14、同,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 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 双耳效应。(2)立体声 教师播放录音机(双声道) 。让不同位置的学生听,说感受,体会什么是立体声?四、课堂小结:(1 )请学生小结:耳朵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骨传导;双耳效应。( 2 )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提出你的疑惑。五、达标检测1 。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 , 把信号传给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2。 声音通过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 。3。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声源定位的主要因素是
15、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和的差异。4。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 由此可见, 蛇是利用 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5。 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是由于() A 。对同一声音,两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度(大小)不同。B。对同一声音,两耳感受到的时间有先后之分。C。对同一声音,两耳感受到的振动的步调有差异。D 。以上三种原因都存在。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只有鼓膜损坏了,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B。如果只有听小骨损坏了,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C。如果只有听觉神经损坏了,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
16、的D 。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六、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家思考下列问题:1。立体声收音机有 “ STEREO-MONO” 开关, 开关处于 STEREO 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电台播 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处于 MONO 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 立体声的效果。思考:既然立体声更为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的开关?2。趣味阅读:阅读助听器的说明书或查找其他资料,了解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性能 指标。七、教学反思: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导案执教人:武春杰 执教时间: 2014.9.2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区别音调、响度、音色的不同含义,了解它们各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过程与方法: 探究决定
17、音调、响度的因素,观察不同音色的乐音的波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用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概念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的习惯。学习重点、难点重点: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凋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难点:知道乐音的音凋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学习准备 钢尺、梳子、橡皮筋、音叉、乒乓球、细线、硬纸片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1. 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 叫介质 .不能传声 .3. 外界传来的声 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 声音通过 、 也能传到听觉身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18、 ,这种传导方式叫 .引入放一段韩红的青藏高原 的最后的高音;提出疑问:韩红的唱得歌曲好模仿么?难在 哪儿?音调高!这是声音的一个特征,这一节一块来学习声音的特征 .二、学生预习完成练习三、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老师点拨特别强调: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 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 在 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的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 说某人说话太低, 听不清, 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 指响度时说大小, 二者不能混淆。 “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小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高声 大叫”、“低声细语” 中的
19、“高、 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 “高音歌唱家” 、“低音歌唱家” 才是指音调高低。四、小结归纳1、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2、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 (高 /低),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 (高 /低),声音的音调低。3、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4、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它们称做为声音的三要 素。五、当堂反馈1、牛的叫声与小鸟是不同的,的叫声音调高,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 比较高;的叫声响度大,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比较大。另外两者的 也不相同。2、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
20、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弦, 发出声音的不同; 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首歌, 我们也可以根据 不同辨别出乐器的种类。3、下面装置中用来加大声音的响度的是()A.录音机B.电话机C.扩音机D隔音罩4、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以上说法都不对5、用硬纸片刮自行车轮子上的辐条,当轮子由慢到快转动时,硬纸片振动变;纸片发 出声音的音调变。6、要提高胡琴的音调,应将()A.琴弦调紧一些B.琴弦长一些C.琴弦松紧不用调,只要用力拉弦D琴弦松紧不用调,加快拉弦的速度六、教学反思: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学案执教人:武春杰执教时间:2014
21、.9.24执教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区别音调、响度、音色的不同含义,了解它们各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过程与方法: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观察不同音色的乐音的波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用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概念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凋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难点:知道乐音的音凋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学习准备钢尺、梳子、橡皮筋、音叉、硬纸片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 声音的叫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也就是说 决定声音的音调,越高,音调越高。通常女子说话的声音
22、的音调比男子要 。频率的单位是,符号,人耳能听至U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超声波是指,次声波是指。 思考P13想想议议2、 声音的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 ,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 有关。3、听熟人讲话,即使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我们也能区分开来,是因为他们发声的不同的缘故。4、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指 、和。二、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活动1:探究决定声音咼低的因素(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问题:硬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猜想: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检验:第一次把钢尺伸出桌外10cm,用一定的力去拨动它,听声音的高低;第二次把钢尺伸出桌外 5
23、cm,用同样的力去拨动它,听声音的高低。结论:通过分析探究过程可知, .活动2: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动幅度有关设计:想出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结论:通过分析探究过程可知,。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在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的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 说某人说话太低, 听不清, 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 指响度时说大小, 二者不能混淆。“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小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
24、高声 大叫”、“低声细语” 中的“高、 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 “高音歌唱家” 、“低音歌唱家” 才是指音调高低。活动 3:辨别声音通过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知道声音的另一个特性音色。三、小结归纳四、当堂反馈1、牛的叫声与小鸟是不同的,的叫声音调高,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 比较高;的叫声响度大,说明它的声带振动的比较大。另外两者的 也不相同。2、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弦, 发出声音的不同; 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首歌, 我们也可以根据 不同辨别出乐器的种类。3、下面装置中用来加大声音的响度的是()A.录音机B.电话机C.扩音机D隔音罩4、日常所说的
25、“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以上说法都不对5、用硬纸片刮自行车轮子上的辐条,当轮子由慢到快转动时,硬纸片振动变;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变。6、要提高胡琴的音调,应将(A.琴弦调紧一些B.琴弦长一些C.琴弦松紧不用调,只要用力拉弦7、完成 P24 第 3 题)D 琴弦松紧不用调,加快拉弦的速度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导案执教人:武春杰 执教时间: 2014.9.27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 “地球村 ”的环境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 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难点: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概括物理规律。学习用具:气球、玻璃、录音机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用录音机播放一段音乐,然后突然声音加大。2、先播放一曲乐音,再播放一段噪声。3、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二、学生预习完成习题三、课堂展示提升,教师点拨(一)噪声的来源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
27、的声 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 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问题 4(身边的例子)(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5)小商贩的叫卖声。( 6)在家里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8)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9
28、)数学课上有人偷听音乐的声音。(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 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疲劳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 以至断(三)从声音的传播途径点拨怎样减弱噪声四、小结五、当堂反馈1、 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 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 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 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2、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
29、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 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3、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 3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 .乐器商店的标志P28第2、 3题六、教学反思:第四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学案执教人:武春杰执教时间:2014.9.29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
30、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联系实际,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难点: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总结概括物理规律。学习过程:一、课前思考:1、阅读课本找到合适的词语完成填空(1 )你知道什么叫噪声吗?噪声是指 。从环保角度看 都属于噪声。(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你能完成下列练习吗?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 ,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3) 声音的等级是用 来表示的。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 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 dB ;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 dB ;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d
31、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dB。思考:噪声的危害有哪些?(4)你认为怎样减弱噪声,你是怎样考虑的?2、联系生活:你能列举出一些你注意过的生活中的噪声现象吗?3冬天原来嘈杂的马路,降雪后,显得格外寂静,周围环境中的噪声都上哪去了?4、 动手活动:在一些城市的交通要道口, 常看到路旁电线杆上安装一个指示装置, 上面闪 烁着不断变化的数字,数字的单位是“ dB ”,这个装置的作用是 。请你去做 一个调查,在一个有这样装置的地段检测一天不同时段的噪声分贝、带着问题一起来探究吧!5
32、、小组活动: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在活动课上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细,采取的措施更好。三、课堂展示提升,教师点拨四、小结五、当堂反馈1、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 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 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 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2、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A. 堵塞感受噪声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D .防止噪声产生回
33、声3、 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3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 .乐器商店的标志P28第2、 3题第五节声的利用导案执教人:武春杰执教时间:2014.9.24使用说明:1、用15分钟阅读自学教材 28-31页2、用15分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3、用15分钟完成“展示”与“交流”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能力立意:学习
34、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学以致用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讨论法学习时间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 20 Hz的 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 利用。二、学生预习完成练习三、展示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分别从生活、医疗、工业、军事上举出利用声音的事例。四、小结五、反馈练习1、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清洗钟表等精细操作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结石D.孕妇做B超检查2、下列事件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除去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石油3、 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 鸽子靠次声波导航B.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C. 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面对面交谈D. 90dB是学习的理念环境4、 利用回声可测海底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科技在中药植物油提取中的绿色环保策略
- 生活用纸设计新趋势创新驱动的消费者体验升级
- 生态保护与零碳公园规划的融合实践
- 国庆节活动方案活动内容
- 现代服务业的绿色发展路径探索
- 小学劳动教育考核方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下册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第6课时说课稿 译林牛津版
- 2024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 3 My friends Read and write(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3 我不拖拉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商业银行的风险审计与内部控制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佣金返点合同范本6篇
- 2025-2030年中国配电变压器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GB/T 45120-2024道路车辆48 V供电电压电气要求及试验
- 2025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润滑油、润滑脂培训课件
- 2025年中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指南修订要点解读(2025)课件
- 健康管理-理论知识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 国籍状况声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