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琴况论文:《溪山琴况》中的乐教思想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6/fb09921b-3997-4f12-8c44-3e28f4cac252/fb09921b-3997-4f12-8c44-3e28f4cac2521.gif)
![溪山琴况论文:《溪山琴况》中的乐教思想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6/fb09921b-3997-4f12-8c44-3e28f4cac252/fb09921b-3997-4f12-8c44-3e28f4cac2522.gif)
![溪山琴况论文:《溪山琴况》中的乐教思想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6/fb09921b-3997-4f12-8c44-3e28f4cac252/fb09921b-3997-4f12-8c44-3e28f4cac2523.gif)
![溪山琴况论文:《溪山琴况》中的乐教思想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6/fb09921b-3997-4f12-8c44-3e28f4cac252/fb09921b-3997-4f12-8c44-3e28f4cac2524.gif)
![溪山琴况论文:《溪山琴况》中的乐教思想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16/fb09921b-3997-4f12-8c44-3e28f4cac252/fb09921b-3997-4f12-8c44-3e28f4cac252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溪山琴况论文:溪山琴况中的乐教思想摘要溪山琴况是中国首部从古琴演奏实践美学切入,并体现儒、道乐教思想的琴学专著,其中,“以和为重”的儒家乐教思想和“淡泊宁静”的道家乐教思想成为中国乐教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 溪山琴况 乐教思想 二十四况明末琴家徐上瀛的溪山琴况是明代琴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琴学专著,同时,在整个古代众多琴学理论著述中也可算是首部古琴音乐美学论著。虽然该著作的突出特点在于丰富完善的古琴演奏理论和美学思想,但是,透过其美学理论却能够发掘出一系列的乐教思想,并对今天的乐教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借鉴作用。溪山琴况作为古代琴乐理论的集大成者,总结了琴乐审美的二十四况,不但系统说明了其美
2、学思想,而且从乐教思想的角度讲也属于珍贵的乐教经验总结。由于徐上瀛总结的二十四况在美学观方面呈现出了儒、道结合理念,使得其理论内涵更加符合了中国传统“德艺兼备”及“修心、修身”的乐教思想。一、琴况中“以和为重”的儒家乐教思想“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美学观念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乐教思想中的基本观念之一。琴况开篇提出,“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 此句在高度概括古琴音乐艺术价值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提出了“天下人”也需要关注“性情”的养成,从而明确提出了儒家“以和为重”的乐教思想。其中,“德协神人”中“德”是具体事物从“道”
3、所得的特殊规律、特殊性质,表现为个体的品性和德行,也即“心通造化”之后,个体有了“道”的特殊性,方能使自己的品德与神人相合。 而在此之后,这种“德”又须通过自我修行进而推己及人,教化天下,通过“以理天下人之性情”来实现世人品性的提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将品行习得与治民治国统一于一体,使性情与政治达到理想境界。此外,对于只从音响层面来关注“和”的现象,琴况中则进行了直接的批判,如“太音希声,古道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该句对不注重性情培养、品性教化,而只重视技艺声响的做法表示出了反感与失望,同时也在此明确了德行培养、性情中和在其乐教思想中的重要性。在二
4、十四况中的其他表述中,以“和”为核心的儒家乐教思想也有所展现。如“恬”况中的“及睨其下指也,具见君子之质,冲然有德之养,绝无雄竞柔媚态”;“雅”况中的“惟真雅者不然,修其清静贞正,而藉琴以明心见性”等,可以说,琴况将古琴音乐中的研究技法切实同心性、品德密切关联在了一起,这种思想不但是对儒家教化理念的继承,并且将这种理念与实际音乐实践中的各种技法、演奏美学都融为一体,在保留传统儒家乐教思想的同时又丰富、扩充了“和”的文化内涵。除了性情、品行之“和”,社会之和、君民之和等方面也有所体现。例如,古况中“雅、颂之音理而民正,郑卫之曲动而心淫”;淡况中“祛邪而存正”等句,正是肯定了音乐的雅、郑之分,并体
5、现了儒家强调的以礼乐教化民众从而治理国家的思想。二、琴况中“淡泊宁静”的道家乐教思想道家对古琴音乐的影响主要来自先秦老、庄提倡的虚静无为、恬淡自然的观念。“大音希声”、“至乐无声”的美学观念不但影响着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同时也通过其音乐实践实现着“淡泊宁静”的乐教思想。庄子外篇有:“古之治道者,以恬养和。生而无以之为也,喂之以和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庄子认为,虚、静、恬、淡为道之至也,养性之道也,以恬淡养护心智,心智与恬淡互养,和谐顺畅也。琴况中诸况中正体现了道家思想的修养功夫及乐教理念,如静况中“惟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
6、矣。取静音者亦然,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故虽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渊深在中,清光发外,有道之士当自得之”;远况中“求之弦中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迟况中“古人以琴能涵养情性,为其有太和之气也,故名其声曰希声”;古况中“ 大都声争而媚耳者,吾知其时也;音淡而会心者,吾知其古也”;淡况中“ 清泉白石,皓月疏风,修修自得,使听之者游思缥缈,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舍艳而相遇于淡者,世之高人韵士也”,等等。在道家思想中,静况中的“至静之极”是指的心境修养上的“释其竞心”,使心思沉淀而不躁动,达到“心无尘翳”才能“悠然可得”,而远况中的“弦外”之声也并不只是音乐实践上的概念,
7、而是精神修养上的境界,认为古琴音乐的真正意趣不是只停留在音乐的层次上,抚琴的意义是让人在琴乐实践中返回自己内心深处,使自己的心灵与自然相合,也唯有得道之士才能体验“镜入希夷”的“希声”之妙,并镜入自得其乐、圆满和谐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见,道家思想下的琴韵之美在于人心修养的高下,古琴更是成为乐器与道器的合一,琴品与人品、希声境界与恬淡性情相互渗透关联,由琴乐实践而引发的“心手自知”、“释其竞心”、“心无尘翳”、“会心之音”、“性情中和”等观点使得琴操与性情修养合二为一,从而成为道家乐教思想中的主要内涵。结语综上所述,溪山琴况中体现了在演奏技巧、演奏环境、演奏心态、审美感受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在处理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中展现出的人格追求,体现着中国传统思想中真善美与天人合一的原则。其中,既有儒家对个人品行、社会和谐的关注,又有道家关怀自然、修身养性的自我追求,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办公室空间中的绿色植物应用
- 现代制造园区的投资风险评估与管理
- 现代企业经营中的税务筹划与风险管理
- 国庆节主题客堂活动方案
- 2024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0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Unit7 第2课时(说课稿)Story time三年级英语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译林版三起·2024秋)
- 2《红烛》《致云雀》联读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4 做阳光少年》(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皖教版
- 2025水运工程施工监理合同(试行)
- 2025企业聘用临时工合同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学课件
-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可直接打印)
- 公务员面试应急应变题目大全及解析
- 学校年级组长工作计划
- 膝关节痛风的影像学诊断
- 浙江省炮制规范2015版电子版
- 冰心《童年的春节》
- 郑州小吃详细地点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
-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公共政策工具-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