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_第1页
引导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_第2页
引导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_第3页
引导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_第4页
引导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导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龚幼平在科学课中,质疑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起点,因为没 有疑问,学生就不可能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没有疑问, 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就缺少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 中注重启发学生质疑提问,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学 习,已经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感觉到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经 常会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一是放手让学生提问,学生不敢提 出问题,或是提不出问题;二是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提不出 真正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三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和 学习主题没有关联。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因为旧有

2、的以传承知识为主要目 的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二是因为教学没能很好地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 在教学方法与策略上需要改进。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 疑提问,前提是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内心真正地产生问题。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而提出 问题呢?第一、要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矛盾。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内心产生疑问,从而激 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 使学生发现并提出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从而保证教学任 务顺利落实。那么,怎样做到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呢?1、创设问题情境,要增强直观形象。 这是因为小

3、学生的科学学习常常需要借助形象的事物和具 体的经验进行,形象思维是其主要心理特征,形象的事物和 具体的情境最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科学课教学创设 问题情境,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用生动有趣的活动为学生营造 学习氛围,提供具体的事物现象让学生感知体验。根据教学 实际需要,可以运用以下方式来增强问题情境的直观形象 性: 、直观再现。就是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活动再现现实生活 中发生的现象,在感受体验中发现问题。比如:四年级打 篮球一课教学开始,组织学生用充足气的篮球和气不足的 篮球,开展拍球比赛活动,来增强问题情境的直观形象性。 、 直观演示。 在引导学生认识较陌生的事物现象时 ,教师可 以用直观演示的

4、方法,组织学生在观察现象变化的过程中发 现问题。例如:三年级电磁铁教学,学生对电磁铁比较 陌生,教师演示用绕上皮导线的铁钉通电后 钓 起大头针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电磁铁的探究兴趣。 、媒体虚拟。在认识不易观察或不方便观察的事物现象时, 可以用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媒体,为学生提供观察认识 的对象,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而产生问题。2、创设问题情境,要突出认知矛盾。 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还不 一定就能促使学生产生疑问。在实际教学中出现 学 生提不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的现象,往往是因为学 生没有产生认知矛盾造成的。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新的 认知对象和学生原有认知经验之

5、间的矛盾引起学生新的认 知需要。而在科学学习中,学生的认知需要常常表现为对未 知问题的探究。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应以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在教学情境中设置认知矛盾,当学 生试图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去解释认知对象时,会产生认识上 的矛盾和困难,从而激发学生新的认知需要。那么怎样在问题情境中设置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疑问呢? 策略一:暴露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上的矛盾, 激发学生的疑问。 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常见的事物现象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疑问。例如:四年级蚂蚁教学,学生在课前 通过捕捉蚂蚁活动对蚂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矛盾认 识。教学中暴露学生对蚂蚁的认识矛盾,就能激发学生提出

6、 问题,深入探究蚂蚁的身体结构和外形特点。下面是相关教 学片断:师:同学们课前想办法 请 来了蚂蚁,说说蚂 蚁是什么样子的?(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 师:根据自己的了解在白纸上画出蚂蚁的样子, 看谁画得像。 (暴露学生的认知矛盾) 师:(投影展示)比较我们画的蚂蚁有什么不同。关于蚂蚁, 同学们还想弄清哪些问题? 生:我想弄清蚂蚁的身体到底有哪些部分? 生:我想观察蚂蚁腿到底长在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策略二: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与认识对象间的矛盾,激发学生 的疑问。在引导学生认识较陌生的事物现象时,可以在学生已有经验 和认识对象间设置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疑问。例如: 电 磁铁教学中,学生知道铁钉不能吸铁

7、,当观察到铁钉缠绕 上带皮的导线通电后能吸铁针,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 望。下面是有关教学片断: 师:(出示大铁钉)我们都知道磁铁能吸铁,那么同学们带 来的铁钉能不能吸铁呢?生:不能。 师:老师能让这根铁钉能吸铁,你们信不信。 (多数学生不 信)师:能不能吸铁,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教师演示:铁钉 缠绕上带皮的导线, 再连接在电池两端, 接近并吸起大头针。 学生的情绪活跃起来。 ) 师:观察了老师的演示过程,同学们想弄清什么问题? 生:我想知道老师的铁钉为什么能吸铁? 生:老师的铁钉为什么绕上电线后就能吸铁了? 策略三:运用对比法呈现事实矛盾,激发学生的疑问。 在引导学生从常见事实现象中认

8、识事物特性和科学规律时, 可以采用对比呈现事实矛盾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疑问, 例如: 打篮球 教学中, 组织学生拍充足气的和气不足的小篮球, 引导学生对比拍球时的不同现象和感受, 学生提出了 为什么充足气的篮球轻轻一拍就弹起来,气不足的篮球用力 也拍不起来? 这一问题。利用对比事实矛盾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究 问题,例如电磁铁教学中,学生用自己动手制作的电磁 铁做吸铁针的实验,发现了电磁铁 通电后有磁性、 断电后磁性消失 的特性,教师又组织学生比较不同 的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使学生发现并提出 为 什么不同的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不同? 等问 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电磁铁磁力

9、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3、创设问题情境,要具有明确目的 教学中出现 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和学习主题 不相关 的现象,往往与问题情境缺乏明确的目的有 关。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提出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问题, 就要使学习任务内化成学生的学习需要,就要紧扣教学目标 设置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前面的教学案例中, 蚂蚁一课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 的了解画一画蚂蚁的样子,暴露学生对蚂蚁已有认识上的差 异与矛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细致观察蚂蚁和深入 认识蚂蚁的需要。 打篮球一课教学,组织学生对比观察 和感觉拍充足气的篮球和气不足的篮球时的不同现象,目的 是为了激励学生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发现

10、空气能 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第二、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主动发现问题。 问题情境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互作用的产物。在问题情 境中,如果学生缺少亲身的经历与细心观察,就很难发现问 题。因此,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 题,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一是要运用生动有趣的活动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学生细 致地观察体验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一个人如果缺乏好奇心 和敏锐洞察力,对问题往往会视而不见。在教学中,如果学 生不能细心观察事物现象的变化,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会出 现 提不出问题、提不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的现象。二是要突显观察的重点,以便于学生发现事实矛盾,产生认 知矛盾。打篮球教学中

11、,学生对比观察和体验拍充足气 的篮球和气不足的篮球的活动,电磁铁教学中,学生观察用铁钉制作电磁铁吸大头针的过程,都是为了激发学生认 识矛盾而设置,把这些活动作为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体 验,能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三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共同分享活动体验和观察结果。由于学 生在观察活动中的注意力、观察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位学 生观察的结果也会出现差别。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和活动体验,共同分享观察活动中搜集的信息,能提高每位 参与者的质疑能力。第三,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提出问题。在深入学校听课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不敢提问, 这在农村学校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 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的观察力和 思维能力的发展滞后于他人。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部分学生自 信心不够,质疑意识不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面向全 体学生,营造民主、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开 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充分的鼓 励,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予以充分的尊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