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本空白点提升语言训练度_第1页
抓住文本空白点提升语言训练度_第2页
抓住文本空白点提升语言训练度_第3页
抓住文本空白点提升语言训练度_第4页
抓住文本空白点提升语言训练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抓住文本空白点 提升语言训练度 日前,我有幸欣赏到齐白石的一幅虾戏画: 一张白纸的中央, 只有寥寥几只虾,周围再无他物,然而,虾以实出,水以虚生, 使人觉得满纸江湖,烟波无限,给人们留下不尽的想象,那真是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由此,笔者不由地联想 到了文章,无论是老庄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的“不 可言传”之妙境,还是中国戏曲中的“虚拟”、散文小说中的 “留白”这些空白都令人遐想,无不构成一种独特的审美。 正所谓“万象皆由空出”,无空不成象,无空也没有艺术, 一切艺术都呈现着空白之美。 再看我们的语文教材,作者也是“用意十分,下笔三分”。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作品中有限

2、的语言,体会作者“十分” 的用意,甚至要超出“十分”,这样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从而实现让阅读文本向情 感熏陶的范本和习作指导的蓝本的转变。 教材的空白点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表 达的需要,作者会省略课文中的一些情节, 从而在文中形成了不 少的“空白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 灵活创设语境,将作者的“言外之意”“题外之旨”通过学生的 再造想象弥补起来,使之更具体、深刻。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可 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本, 给文本注入新鲜的活力;另一方面 在情节描写的情感点上引发共鸣、 激情达义, 或者在内容叙述的 思想上感

3、悟深化。它是教学的点睛之笔。 一、于情感升华处补白,得意也得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知识的活体里, 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 流。”被选入教材的文章,每个字词都是经作者反复推敲、仔细 斟酌出来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韵、情感、哲理更是丰富。教 学中, 教师若能在激情点处补白, 不但能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铭 记于胸, 还能让其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在不 经意间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使在空白处的补白成为了教学中的亮 点。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普罗米修斯盗火时,为了让学 生走进英雄的心,解读英雄“忍受痛苦那颗坚强、隐忍、博爱之 心”,在教学到“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锁在那个可怕的 悬崖”时,

4、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填空练习: “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 高的悬崖上,他俯视人间,看到了 ,听到了 ,他想: ”这是一个很有 价值的“空白点”。 教学中, 教师抓住课文这一“空白点”创设 语境, 使学生在补白拓展中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 也使学生创造 性思维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从而真正实现了语文 课堂教学“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再如,教学清平乐 村居时,教师抓住诗词中的一个“醉” (沉醉、陶醉)字,巧妙设计: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 佛听到了翁夸赞媪说:“ 。”或者媪夸赞翁说: “。”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翁夸赞媪的贤良淑德, 持家有道;媪夸赞翁的勤劳顾家,教子有方,等等。学生想

5、像合 理,说得头头是道, 入情入境。 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次创设情境: 读着“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 蓬”时,我们仿佛听到翁媪夸赞大儿(中儿、小儿)说: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不仅理解了词的本 意,还读懂了诗人的心:他多么向往这和和美美、幸福安定的田 园生活! 一篇文章, 有许多这样的训练点, 但教师一定要围绕教学目 标,进行精选,只有精选了这些训练点,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抓 住重点,焕发出语文教学的活力。 二、于文本结尾处补白,意尽而韵长 为了使文章达到言虽尽而意犹在的效果, 很多作者喜欢让文 章留下一个令人遐想的结尾。 这些空白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 完

6、结或无奈,恰恰是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作者留下的问题, 引导学生入乎其内, 徜徉其 中,必有“柳暗花明”之豁然开朗。因此,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的 结尾,及时练笔,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 空白处放飞思绪,捕捉情感的蓄积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创造性思维得以发 展。 女口,在教学掌声一课时,文中描写了英子“一摇一晃” 地走下讲台后,故事戛然而止。其实,此时此刻,英子的内心并 不平静,她真正感受到了掌声的力量, 她要回报同学们的鼓励与 支持、关爱与帮助。此时,笔者叩击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的生 活体验和知识储备

7、,让学生设身处地当一回英子,然后进行即兴 小练笔:同学们的掌声,并没有改变英子“一摇一晃”的走路姿 势,但是改变了她的心情,改变了她的神情,也改变了她的想法。 如果你就是英子,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把你的所思所想 写出来。笔者的话一说出,在学生内心的那种坚强、乐观、自信 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仿佛她们一个个都是“英子”,沉 浸在自己思维的跳跃中。汇报时,有的同学说:现在我才明白, 原来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而是那么关心我,我一定要好好努力; 有的说:同学们是那么支持我,信任我,鼓励我,我要做得更好! 通过这样的“补白”,不仅让学生主动进行练笔实践, 学生的阅 读也因此充满个性与灵性。

8、此处的补白,在文本的情感点上引发 了学生的共鸣,给了该故事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结尾,也赋予了 掌声深深的情意。 理想的风筝一文,课文用一句“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作为结束语,言已尽而意无穷。 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去领悟这无尽的怀念之情呢?可以让学生同 桌畅所欲言,同组合作探究。最后,全班同学交流补充作者在结 束语中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 想象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切怀念。 这 样,就升华了孩子们的人文感悟,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表达,使语 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实践中得到了交融。再如,林冲棒 打洪教头一文的教学,笔者抓住文末“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 溜地走开了”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一路上

9、,小腿骨已经受伤 的洪教头,怎么走,又怎么想呢?”在续白延伸中,洪教头越发 显得狼狈。在各抒己见中,学生对谦逊识礼、武艺高强的好汉林 冲的佩服,对蛮横嚣张、自食苦果的洪教头的憎恶都寓于言表。 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优美的语言 和独具匠心的语言表现形式, 而且理解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 作用。三、于课文插图处补白,形静且言生 依据课文插图,巧妙地设置空白,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是培养学生想像创新能力的重要凭证。如:让学生为理想的风 筝一文插图配文配诗。一个学生配诗:“老师身残志尤坚,教 书育人有理想。生是风筝师是线,同把理想放蓝天。风筝飞翔线 儿伴,师生情谊长又长。”学

10、生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把师生情淋漓 尽致地表现出来。 再如,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文中有两幅插图,第一幅 是诗人独立高楼落寞俯看热闹的街景, 第二幅是窗外的一轮明月 “落”在屋内搁着笔、砚、家书的书桌上。教师在执教中,充分 而艺术地发挥出了图的功用, 先出示热闹的街市近景, 再通过过 渡语的连接又出现了诗人独立楼头凄然深思的画面,让两相产生 强烈对比,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当人们欢度节日时,他 ;当夜深人静时,他 ;当稍有空闲 时。教师的这一简单却巧妙的虚设,能 让学生头脑中出现比这两幅图要丰富得多的画面来, 而且学生脑 中的画面是灵动的,是活生生的,是充满感情的。听了他们在句 式训练中的回答,

11、 你会惊叹, 一个十多岁的孩童怎么会有如此惊 人的想象力,怎么能把这样沉重的、独在异乡的凄苦、惆怅、思 念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 是的, 艺术所创造的审美意境往往具有 摄人心魄的力量,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 利用图片教学是惯用的、 最简单易行的 手段,如果能像上例中一样适当地运用布白手法,那么,图片就 能发挥它的超常功用, 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 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 形象直观上。 四、于文本背景处补白,文通亦旨深 课堂阅读教学中, 师生最关注、 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对人物形 象的品味和揣摩了。教学中,教者把握时机进行补白

12、,把分散的 情景、故事片断和人物身世、经历、事迹贯穿起来,交代清楚, 使学生有完整的印象、 全面的了解, 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读懂课 文,深入理解主题。 比如,清平乐 村居这首诗是辛弃疾归隐上饶地区闲居 农村时写的。作者所描写的村居人物,各有所事,生动活泼,很 有生活情趣。 词中把男女老幼淳朴宁静的生活生动而真切地表现 了出来,其中蕴蓄着作者和农民所共具的诚挚情感。如果学生只 是理解到这一步,显得有些肤浅。闲居之时的辛弃疾所写的田园 词反映的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寻觅到的闲适乐趣,表达了对农 民的挚爱、对和平的寄托和对家国的热爱。但实际上,闲居并非 其所愿,他念念不忘的始终还是北伐,“醉里挑灯看剑

13、,梦回吹 角连营”“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莫说弓刀事业, 依然诗酒功名”等诗句都是他 愤懑心情写照。但报国无门,他也只得借抒写田园生活来排解心 中的郁闷。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首词是以闲写忧,正是在 欢快的笔触中,深深地隐着一份浓浓的忧愁,这就是爱国词人 辛弃疾的深情啊! 由于学生受到自身阅读和认识的限制, 对词作者的解读难免 会出现误差。为帮助学生正确解读作者在课文的结尾阶段用意, 教师可提出: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作者辛弃 疾为什么会如此向往呢?学生有的说是因为这家人生活很和睦, 有的说是因为这家人生活很幸福很明显,学生对作者的理解

14、 有些偏差,此时,教师及时“出手”补白,通过课件出示关于作 者辛弃疾的介绍一一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的 南宋大部分江山被金人占领,因此,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 收复河山。正当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的时候,软弱无能的 南宋朝廷一味地向金人求和, 廷上的主和派排挤打击辛弃疾, 并 把他发配到江西上饶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在这个小乡村里,辛弃 疾一呆就是二十年。辛弃疾满腔热血,一生却再也无法施展报负,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位六十七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 杀贼!杀贼!然后悄然离世。学生自读资料后,恍然大悟,明白 了诗人辛弃疾的内心世界一一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诗人多么 向往这样居有定所、安居乐业的生活啊!多么希望乡村人家的生 活永远不被外界打扰。 课上的这段辛弃疾介绍的补白, 在学生的面前展现了一个立 体的、丰满的民族英雄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理解作者, 同时也诱发了学生进一步走进辛弃疾、研究辛弃疾的欲望。学生 带着学习的期盼走进教室, 又带着学习的冲动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