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_第1页
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_第2页
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_第3页
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_第4页
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 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xx 年 )和x 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要求,主动适应应急管理新形势,增强工作前瞻性,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二)基本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属地管理。把突发事件预防工作放在首位

2、,落实属地管理有关要求,建立完 x 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3坚持科学应对,法制保障。尊重自然规律,强化标准规范,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方法,制定完 x 急管理法规政策,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总体目标到 x 年,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建设全面完善,监测预警和决策指挥网络逐步健全,应急救援和物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支撑和恢复重建能力显著增强,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二)主要任务1加强应

3、急预案体系建设(1)按照预案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总体原则,持续完善现有应急管理预案体系,重点强化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县区政府要着力加强乡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建设工作,加快推进行政村、社区应急预案建设工作;市直各有关单位要参照上级部门应急预案建设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完善本系统、本领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2)加强预案编制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加快完 x 急预案沟通交流、审查备案和动态管理制度。(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应急办负责) (3)加强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防护目标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菊花文化节

4、”、“x 文化节”、“郑开马拉松”等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加快完 x 急预案演练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有应急预案每年至少演练 1 次。各县区人民政府根据自身实际适时开展综合性应急演练,每年至少开展1 次综合性应急演练。(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2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1)加快完 x 急体系建设。要继续健全和完 x 急体系建设,坚持做到应急管理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加快推进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应急委各成员单位负责)(2)逐步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各县区政府要加快推进下辖乡镇、办事

5、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x 年底前达到每个乡镇、办事处均设有专职应急管理人员,每个社区、行政村设有应急管理信息员。(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3完 x 急管理机制建设(1)完 x 急联动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运转顺畅、处置高效的原则,整合各县区、各部门和全社会各类应急力量、资源,加强县区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沟通协作,着力提升信息、人员、物资等资源的快速集成能力,在全市范 围内真正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应急联动、多方协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局面。(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2)完 x 急值守机制建设,构建应急值班长效机制,完善值班人员安排、工作职责、工作

6、要求、责任追究、值班补助等应急值守制度,强化值班工作硬件建设,力争 x 年全面实现值班工作办公自动化。(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3)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继续规范和细化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和程序,通过建立社会公众报告制度和加快完善基层信息员制度等措施,不断拓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渠道。(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4)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对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管理,新闻单位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不断提高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新闻报导水平。负责突发事件处置的地方和部门是信息发布的第一责任人。突发事件发生后,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

7、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应急指挥机构设立新闻中心,由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新闻办公室协调组织新闻发布和媒体采访管理服务工作。参与事件处置的实际工作部门要在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协调下,及时准确发布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信息。(市政府新闻办负责)4强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1)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和x 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依托气象部门现有气象信息发布系统, 加快整合地震、气象、地质、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环保等部门应急监测预警信息资源,市气象局要于 x 年上半年编制出台x 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收

8、集、处理、发布、管理等程序。(市气象局牵头负责)(2)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等新兴技术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强化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综合采用广播电视技术手段和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传统手段,扩大应急预警信息覆盖范围,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工信委、市文广新局负责)(3)积极开展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隐患和重点防护目标数据库。建立完善各类重大风险、隐患和重点防护目标识别、监控和预警等标准规范。(市应急办牵头负责)(4)加强对大风、冰冻、暴雨、暴雪、雷电、大雾等极端天气的预测预警能力,建立健全极端天气的气象监测、会商研判、信息

9、通报和共享等机制。(市气象局负责)(5)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着力提升安全生产监察监管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高压输电线、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监管工作。(市安全监管局、市质监局、市城管局、x 供电公司、中石油 x 分公司、中石化 x 分公司负责)(6)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重大动植物疫情、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测体系,提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早 期预防能力。(市卫生计生委、市畜牧局、市农林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7)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污染、耕地污染、河流污染等突发事件预警和防控工作。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机制。(市环保局负责

10、)5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中心体系建设(1)依托 x 市政务外网和 x 市政务内网,建成 x 市应急指挥中心,积极整合汇总市 110、120、119 和数字城管等应急指挥中心数据信息,为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完善基础信息库(包括应急队伍库、应急物资库、危险源库、应急专家库等)、预案库、案例库、知识库、地理信息库等,满足突发事件分析评估和应急指挥的需要,提高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分析研判能力。(市智慧办、市应急办负责)(2)市应急委成员单位中的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安全监管局、市水利局、市河务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消防支队要于x 年上半

11、年实现与市级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市应急委其他各成员单位要于x 年底前接入市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并实现互联互通;各县区政府要于 x 年上半年建成县区级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并实现与市级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联互通。(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应急委各成员单位负责)6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继续按照“专兼结合、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原则,建设以公安、消防和武警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强化装备配备、日常训练和后勤保障工作,形成我市应对突发事件的核心力量。(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市武警支队负责)(2)依托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等专业危化救援队伍,建设我市专业危化救援队伍,配备人才专家和

12、特殊装备器材,加强队伍应急处置技能训练,提高危险化学品泄漏检测、物质甄别、堵漏、灭火、防爆、输转、洗消等应急处置能力。(市安全监管局牵头负责)(3)深入推进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构建乡镇、社区级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距离现场近、情况熟、反应快、行动快的优势,开展先期应急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和维护社会秩序,切实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4)大力发展基层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食品药品安全联络员等应急信息员队伍,加强相关应急业务培训工作,

13、鼓励“一员多职”,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相关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负责)(5)大力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选拔、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完x 急志愿者队伍的物资装备、工作经费、人身保险等保障措施,逐步建立政 府支持、科学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救援志愿者服务机制。(市政府各相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7提升应急保障能力(1)按照平战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现有的生活救助、抢险救援等应急物资及应急装备的储备,形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的专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民政、水利、地震、卫生等

14、有关单位要根据本市自然灾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制定救灾物资储备目录和计划,做好相关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地震局、市卫生计生委负责)(2)要根据有关规划和实际需要,结合本行政区域特点、人口特征及地理分布等因素,科学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场所,逐步形成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提高救灾物资储备专业化水平。(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3)加强城市防洪、排水防涝、供水供暖供气供电等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城市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提升城市应急保障能力。(市城管局、x 供电公司负责)(4)继续强化公路交通应急运力储备,提高应急运输能力,加快建立和完善紧急情况下车辆调运和征用等应

15、急运输补偿机制。(市交通运输局负责)(5)合理引导家庭储备,要按照工作职责,结合“平安社区”、“安全社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减灾示范社区”等社区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培训演练、发放应 急包等形式,鼓励引导居民家庭开展应急物资储备。(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8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1)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单位和骨干单位的科研优势,加强重大疫情、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环境事件等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与预防技术研究,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大力培养公共安全科技人才。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形成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机制和应急管理

16、技术支撑体系。(市政府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负责)(2)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县区应急管理专家组联席会议制度和应急调研制度。各县区要于 x 年底以前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为保障公共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应急办负责)9推进应急产业健康发展(1)建立应急产业统计制度,加强应急产业宣传推广,通过开展产品展览等多种形式,交流推介应急产品和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负责)(2)鼓励和引导有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应急科技研发,积极推动应急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实现应急技术、产品和服务与市场更好对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负责)10加强应急宣教培训工作(1)要采取委托培训、集中办班等多种

17、方式,加快推动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培训层次和质量。各县区每年培训次 数不少于 2 次,各部门每年培训次数不少于 1 次。(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负责)(2)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充分挖掘传统方式潜力,不断创新应急管理宣教手段,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多元化的公共安全文化需求,深入宣传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尽快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负责)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的指挥、协调职能及各专项应急管理指挥机构的分类管理和专业化处置作用。各县区、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要认真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做好综合管理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强化财力保障。各县区政府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的划分,负担应急管理和处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