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3.7_第1页
《史记》选读3.7_第2页
《史记》选读3.7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史记选读 尚学峰 教材: 韩兆琦:史记选注汇评,郑州:中州 古籍出版社,1990。 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南昌,江西 人民出版社,1982。 参考教材: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 1959。 参考书目 聂石樵:司马迁论稿,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 韩兆琦:史记通论,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尚学峰:中国散文通史两汉卷,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一讲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 的创作概况 学习要求: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 的创作过程、全书体例及总体特征 重点、难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客 观条件。 课前预习:司马迁报任安书史记太 史公自序 一、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

2、), 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北)人。 关于司马迁的生年,有景帝中元五年(前 145)和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两种说法。 目前学术界一般采用前一种说法。 其父司马谈于汉武帝建元年间担任太史令, 恢复了家族的史官传统。司马谈生当黄老 思想流行的西汉前期,其思想兼采各家而 偏重于黄老。他著有论六家要指,文 中评价了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 家学派,最为推崇道家。 司马迁少年时生活在故乡,十岁开始诵读 古文经传;二十岁时,用几年时间作过一 次远游。二十七岁时,入仕为郎中。多次 随从武帝出游,奉命出使西南夷。出使西 南夷归来时,司马谈病危,他在病榻前向 司马迁交代了自己的遗愿,两年后,三十

3、 八岁的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他首先参 与了太初历的修订,到了太初元年 (前104),开始写作史记。 天汉二年(前99),司马迁因替李陵说话 而受宫刑。司马迁出狱以后,任中书令, 他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巨大痛苦,继续 撰写史记。征和二年(前91),任安 犯罪将被处决,给司马迁写信求助,司马 迁作报任安书,诉说自己无辜受刑的 悲愤,表达隐忍苟活,发愤著书的决心。 此后司马迁的事迹便不可考。西京杂记 说他“有怨言,下狱死。”可备一说。 二、史记的体例 史记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 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表、八书、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计五 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是全书的纲,

4、它以王朝和帝王的更替 为线索,按年代记载各个时期所发生的重 大事件。世家记载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 的家族的历史。列传是各种人物传记,表 分为世年表和月表,它按年月顺序,提纲 挈领地列举历史大事,补充本纪、世家和 列传的不足。书分门别类地记载典章制度 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 化,具有专门史的性质。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 创了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先例。 宋代郑樵在通志中说:史记“使 百代之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 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司马 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 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三、司马迁的人生

5、观和创作观 太史公自序: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 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 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 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 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 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 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 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着矣。且夫孝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 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 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 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 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 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 学者至今则

6、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 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 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 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 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 闻,弗敢阙。” 这段记载对我们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他作 史记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司马迁 作史记有效法孔子作春秋之意, 但这种创作动机的产生,最初还是从司马 谈开始的。司马迁在父亲的激励下决心继 承孔子的事业,写成一部春秋式的伟 大著作。 报任安书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 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 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 死节

7、,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 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节,何至自沉溺缧 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由能引决,况 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 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 世而文采不表於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 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 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 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积,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 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 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 放失旧

8、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 成败兴衰之纪,上自轩辕,下至于兹。为 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 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 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 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 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的人生观 他把立名当作最高的人生追求,他认为为 了实现最高的人生目标,可以不顾世俗观 念的束缚,可以隐忍苟活。 司马迁的创作观 他认为历史上的著名作者都是作者在逆境 中发愤而作,因此,他把著述当成实现人 生价值,与现实抗争的手段。 司马迁的写作目的 他

9、写作史记,不光是为了记载历史, 而且要通过史记一书,全面总结几千 年的历史和文化,考察人类社会发展演变 的原因和规律,创立自成体系的思想学说。 他写作史记,也是为了与现实抗争, “述往事,思来者”,实现人生的价值,为自 己留下一座不朽的丰碑。 思考题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为什么能顽强地 活下来,写完史记? 3、简述史记的编写体例。 课时小结 这一讲介绍了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 创作过程和编写体例。要注意掌握司马迁 一生中对写史记有影响的经历,能够 说出史记成书的原因和条件。 第二讲史记的思想内容第二讲史记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论析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出来的进步 思想

10、,包括他的进步的历史观、进步的政 治思想以及他敢于独立思考、大胆实录的 精神。 重点与难点 司马迁的独立思考和大胆实录的精神,是 学习本节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司马迁在 史记中敢于大胆地独抒己见,敢于表 达自己的爱憎,敢于无所畏惧地揭露和批 判,这是史记实录精神的实质。但同 时司马迁又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掩盖事实, 能够公正客观地记载历史,这也是我们应 当注意的。 一、进步的历史观 1、司马迁在考察历史发展原因的时候,非 常重视人的作用,他认为社会的变动、事 业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人,而不是取决于天。 楚元王世家指出:“国之将兴,必有 祥祯,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 隐,乱人贵甚矣,安危在出令,存

11、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认为国之安 危在于政令是否正确,用人是否恰当。 高祖本纪中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 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 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 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性,攻必怪,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 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 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本纪篇末的“太史公曰”中,司 马迁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 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 下,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 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 谬哉!”深刻指出项羽的失败是由于他自 身的过失造成的,不同意项羽所谓“天亡 我”的说法,也就

12、是认为成败在人不在天。 2、司马迁也非常重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 作用。 在货殖列传中,他指出,追求物质财 富,满足生活欲望是人的本性:“富者, 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在同一 篇传记中,他又指出,正是人们追求财富 的欲望,刺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了 社会的生产和交换。他分析了中国各地不 同的物产,然后指出: “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 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 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 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 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 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 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 之所符,而自然

13、之验邪?” 司马迁在平准书用经济的发展来说明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 禹贡九州,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 而纳职焉。汤武承弊易变,使了不倦,各 兢兢所以为治。齐桓公用管仲之谋用 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 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 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 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 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 灭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平准书中先讲汉初经济凋弊,国家财 用匮乏,因此采用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 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发展,国家财力雄 厚,于是,结束了汉初的无为政治开始大 规模地对外用兵: 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

14、而 相奉。百姓抚弊以巧法,财赂衰耗而不赡。 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选举陵迟,廉 耻相冒,武力进用,法严令具。兴利之臣 自此始也。 二、进步的政治思想 1、维护国家统一 维护国家的统一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表 现出来的一个鲜明的思想倾向。 史记的体例安排体现了司马迁维护国 家统一和大汉王朝正统的思想。史记 中每个时代有一个正统的中央政。司马迁 认为各民族都是黄帝的子孙,表现出四海 一家,天下一统的思想。 太史公自序中称赞南越、东越和西南 夷的国君能顺应历史潮流,向汉朝称臣, 与中原统一。对那些发动叛乱,搞分裂割 据的诸侯王给予猛烈抨击。对晁错的削藩 建议,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功绩和汉 武帝的削藩措

15、施,他都给予肯定和赞扬。 认为统一有利于国计民生。史记货殖列 传先是叙述汉初由于连年征战导致经济 凋敝,民不聊生,然后写道:“汉兴,海 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 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 欲。”他看到统一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安居乐业,因此,大力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分裂。 2、主张德治仁政,反对暴政。 酷吏列传的序中写道: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 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太史公曰:信哉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 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3、提倡儒家官天下的理想政治,颂

16、扬尧舜 时代的天下为公。 五帝本纪写尧决定传位于舜: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 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 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 以天下。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 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鲁世家中记载周公教导其子伯禽说: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

17、,一 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他认为统治者 不应把自己的地位当作“骄人”之资,而 应运用自己的权利为民造福。 赞赏后代那些让国的行为。吴太伯世家 记载古公亶父的长子、次子太伯和仲雍为 使弟弟季历继承君位,双双出走,远赴吴 地;伯夷列传记载孤竹君之子伯夷和 叔齐互相让国,一起逃离故国。表现了司 马迁对这种行为的高度推崇。相反,司马 迁反对杀伐,反对用暴力和阴谋获取政权。 伯夷列传写伯夷叔齐在周武王伐纣时 叩马而谏,武王不听,他们便在周朝建立 后,义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 最终饿死。文中特意记载了他们临终前唱 的一首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 暴

18、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 衰矣。”这首歌实际上代表了司马迁的思 想,包含着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 三、独立思考和实录精精神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 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 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 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 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 司马迁在对笔下的人物进行褒贬的时候, 能够不囿于传统观念,不以统治者的是非 标准为标准,而是敢于独立思考,独抒己 见。 货殖列传:“富者,人之情性,所不 学而俱欲

19、者也。”又说:“是故本富为上, 末富次之,奸富最下。无岩穴处士之行, 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例如游侠这种人,在汉代受到朝廷的限制 和打击,但司马迁却给游侠立传,对他们 给予热情赞扬。他在游侠列传序中说: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 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 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 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至于“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则是司马谈 的思想倾向。司马迁的思想以儒家为主, 而又不拘一家。他对孔子尤为推崇。 司马迁的独立思考精神,更表现在对所谓 天道的怀疑。在伯夷列传中,他由伯 夷、叔齐的遭遇而联想到历史上种种不公 正的现象,又说:

20、至若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 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 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 而遭遇灾祸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 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司马迁继承了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优良传 统,他敢于真实地记载历史事实,无所畏 惧地暴露与批判,特别是敢于暴露当代统 治者。 司马迁的记载又非常实事求是,他不因自 己的主观好恶而改变历史事实。 思考题 1、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有哪些表现? 2、司马迁的思想和儒家的大同理想有什么 联系? 3、怎样看待司马迁的“是非颇谬于圣人”? 4、史记的实录精神体现在哪些地方? 小节 司马迁重视人的作用、重视经济的作用。 在政治上,维护国家

21、的统一,推崇儒家的 德治仁政和大同思想。 司马迁敢于独立思考和大胆实录的精神。 这是司马迁身上最可贵的地方,要加以重 点掌握。 阅读篇目 伯夷列传、游侠列传 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 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 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 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 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 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 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 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 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 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

22、:“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 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 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 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 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 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 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 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 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 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 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

23、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 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 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 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 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 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 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 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 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 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 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 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 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 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

24、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 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 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 “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 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 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 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 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 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 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 后世哉? 小结 伯夷叔齐是两个什么人? 1、让国,主张仁政反对暴政。 2、特立独行,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主张。 3、为信念而死,内心充满悲愤。 本

25、文所反映的司马迁的思想: 1、崇尚特立独行的人格。 2、推崇让国,反对以暴易暴。 3、抒怨书愤的创作思想。 4、质问天道,抨击现实不公。 思考题: 本文反映了司马迁什么样的创作心态? 第三讲 史记的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讲述史记对古代传记文学 的开创性发展,史记人物传记的成就 及其审美风格。 重点与难点: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 造、情节和场面的安排以及语言方面的特 点。关于史记的审美风格,要注意联 系汉朝的时代特征、司马迁的人生观及生 平遭遇来加以把握。 一、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 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事 件的作品,它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书 中的“本纪”、“世家”、“列传”大都 是生动的人

26、物传记。作者在文中集中笔墨 叙写一至数人的事迹,主人公的形象相当 完整。书中出现了一系列性格鲜明,风姿 各异的人物形象, 1、司马迁总是精心选择提炼那些最能表现 主人公思想性格的材料,写到传记中,而 不是平铺直叙的去罗列人物生平。 例:亷颇蔺相如列传 采用“互见法”,在一篇传记中集中笔 墨交代与人物主要性格有关的事迹,而将 与此关系不大的材料放到其他有关传记中。 2、司马迁继承了先秦历史散文随事写人的 传统。他善于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让各种人 物作充分表演,通过他们自身的语言、行 动展示其性格特征;善于在激烈紧张的矛 盾冲突通过不同性格的相互碰撞,塑造个 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不做静止的外貌和心理描

27、写。 3、司马迁还善于运用一些生活细节和传闻 轶事来刻画人物。司马迁又往往把这类细 节和轶事放在一篇传记的开头,其效果如 同人物的出场亮相,一开始便给人一个深 刻印象,并为其一生的行事埋下伏笔。 二、叙事方面的特点 1、情节曲折,刻画细致,矛盾冲突紧张激 烈,故事性很强。作者围绕情节的展开, 运用铺垫、渲染、伏笔、照应等手法,大 胆设置悬念,制造波澜,造成了引人入胜 的艺术效果。 2、史记中还有不少富于戏剧性的场面 描写。其场面或惊险,或悲壮,或头绪纷 繁,或波澜壮阔,都写得细致逼真,有声 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作者在描写 场面时,往往用重笔浓墨去渲染气氛,造 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富

28、于表现力的语言 史记的语言是在当时口语的基础上创 造而成的,既平易朴素,又丰富多彩、准 确生动。其叙述语言雄浑朴茂,感情色彩 浓厚,富于节奏感和气势美。其人物语言 富于个性化,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 及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和情态。史记 中还大量吸收了来自民间的俗语、谚语和 歌谣,使其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四、史记的审美特征 史记融注了司马迁的审美理想,带有 汉武帝时期散文的其本特征。 在时代风气的感染下,司马迁怀抱着高度 的历史责任感和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他 向往奇伟不凡的事物,崇拜英雄。但在汉 武帝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局面下,又感到 备受压抑。 司马迁在书中刻画了一大批品行卓异、具 有

29、英雄性格的人。他们或胸怀大志,发愤 进取;或坚守正义,勇于献身;或孤高耿 介,不媚流俗,都能够扬名于天下,在历 史上产生重要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体 生命的价值。同时,司马迁又写出了这些 理想人物的不幸和毁灭,使这些形象带有 或多或少的悲剧色彩。 在表现人物悲剧命运时,司马迁极力展示 他们的个性与环境的尖锐冲突,展示他们 剧烈的内心冲突。他还常在文中夹叙夹议 地直抒其情,其感情也带有怨怼愤激,异 常强烈的特点,表现了自己激荡不平的内 心世界。其文章有气势,有感情。 其作品,打破了儒家提倡的“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温柔敦厚”的美学传统, 是对封建专制的控诉,对黑暗现实的诅咒。 鲁迅曾因此

30、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再加上作品中曲折的情节、紧张的场面和 气势充沛的语言,史记便带有一种狂 飙雷电般的力量,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 感受。 同步思考题 1、史记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用了哪些手 法? 2、史记有哪些审美特征?为什么会形 成这种特征? 阅读篇目 魏公子列传、李将军列传 课时小节 史记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它在人 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和场面的安排以及语 言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史记具 有壮美的风格,其中写了很多悲剧人物, 跳荡着作者激荡不平的情感,在情节、形 象和语言方面都有气势、有力量,给人以 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这些特点的形成与 司马迁的时代和他的个人遭遇有关。 魏公子例传讲析 本文记载了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的事迹。魏 公子,姓魏名无忌,是魏昭王之子、魏安 厘王之弟。信陵君是他的封号。 信陵君是司马迁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司马 迁笔下的信陵君,有这么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礼贤下士,不耻下交,因此,他赢得 了士的拥戴。信陵君养士不是为了一己之 私利,而是为了魏国的利益。他和士以道 义相交,士也乐于为他出力。信陵君靠士 的力量使秦不敢加兵于魏,又靠士的力量 解救赵国危难,建立了功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