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读悟拓教学模式解读_第1页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读悟拓教学模式解读_第2页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读悟拓教学模式解读_第3页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读悟拓教学模式解读_第4页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读悟拓教学模式解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高年级古诗词“读悟 拓”教学模式解读古诗词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诗词字数虽少,但意象颇多,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难以产生共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 我们宣化区一批教师进行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实践,本着“模式不固式,教学有变式”的思想,提出了以“读、悟、拓”为理念的高效课堂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以冀教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为例,谈些做法。一、读教师以读为主线,贯穿全课;学生以读为主线,读中感悟。古诗词不读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领略其韵味。一读要读准古诗词的声调。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读准古诗词的声调,正如朱熹所言: “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

2、字”只有这样才能读得流畅,进而要“多诵遍数” ,方得“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二读要读准古诗词的节奏。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指导学生按意义单位或音节单位在适当地方用“ / ”画出古诗词的节拍,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绿树 / 村边合, 青山 / 郭外斜” ,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中的 “几 处/早莺 / 争暖树,谁家 /新燕 / 啄春泥” 。前者按照意义单位读准节奏后者按照音节单位划分为三个节拍。划分为两个节拍,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很有好处。三读一一要读准古诗词的语速及语调。一般而言,若古诗词表达出激动、愉悦、开朗等表示“喜”的 情调时,语速应欢快些、高亢些。例如读辛弃疾的西江月上 阙,就需要

3、用欢快、愉悦的语速、语调去读,才能读出“丰收在 望”的喜悦之情;若古诗词表达出痛苦、悲伤、凄惨等表示“悲” 的情调时,语速、语调则缓慢些、低沉些。这只是初读,了解诗词大意。还需精读,品读,想象画面,感 悟诗情。读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咀嚼、 仔细品味诗词的过程,也是理解深 化的过程。现以枫桥夜泊为例来诠释品读。(一)一读一品一一品物境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品到妙处,诗中之景物便活了起来: 月亮、乌鸦、白霜、枫树、渔船、灯火纷至沓来,映入眼帘, 挥之不去,构成多彩多姿、变化多端的画面。(二)再读再品一一品情境诗情寓于景物,要通过景物去想象情景。月一一想象一一(夜); 乌一一想象一一(孤);霜一一想象

4、一一(寒);愁眠一一想象一一(无助)顿时一股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满眼萧瑟,泪眼汪汪, 几欲断肠,与作者达到心灵共鸣,品出了诗情。(三)三读三品一一品意境品出意境,景物越来越模糊,情愈来愈悲,自己仿佛就是离乡人,心中凄凄惨惨,心神迷迷离离,恍恍惚惚,步入了物我两 忘的情形。此时,一首诗才算被真正读懂了。二、悟悟是感悟,领悟。在学习中,怎样能把古诗词读“厚”,让它变得丰满、呈立体是这个环节的关键。(一)再现形象读书的过程就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有声的语言变成有形画面的变化过程。宋代诗人张舜民就说:“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比如别董大一诗中,让学生理解“千里黄云”, 就是通过形象的描述

5、进行的。古诗词中许多好词佳句是匠心独运,画意浓浓。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一一春意盎然图;“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一一大漠落日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开”一一北国雪景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 草原牧歌图,等等,都是神来之笔,诗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二)填补空白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就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 丰富了诗句 的语言和画面。如村居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补充诗中的“空白”,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个儿童放风筝的形象就栩栩如 生地展现出来,学生就会把一些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内容补充出 来,把“碎片”还原成完整的形象。.三、拓拓是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古

6、诗词语言精练,意蕴含蓄,寥寥数字的古诗词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所以, 知识的补充与拓展必不可少。拓展的方法主要有:(一)从古诗词的诗意着手进行拓展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具体教材, 选择与课本中诗意相关的古诗词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如在教李绅的古风一诗时,学生对诗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很快就明确了,但对后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理解就比较困难,教师可及时将诗人聂夷中的 田家 一诗介绍给学生: “父耕原上田,子?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 教师适当地对“ ?, 秀”等字加以讲解。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讨论,兴致很高地从中寻找前一首诗所提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理解在“

7、四海无闲田”的情况下, “农夫犹饿死”的原因,透彻地理解诗歌的意思。(二)从古诗词写法着手进行拓展教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时,在朗读诗,理解诗的大意后,学生对诗中借“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来衬托诗人愁郁的心情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时,教师可再引导学生了解张祜的题金陵渡 。通过一遍遍地朗读、分析,学生知道诗人是以夜江、星火等来衬托自己身在异地,夜宿他乡而难以入睡的愁郁心情。把两首诗作比较, 学生便容易发现, 两位诗人采用了相同的写法,环境不同, 地点、 虽然两首诗所描写的时间、 表达了同样的感情,但因两位诗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 , 所以, 他们会有相同的感受。当然,古诗词拓展不是只拓一处或从一个角度去拓,而是根据古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