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第1部分 第5讲_第1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第1部分 第5讲_第2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第1部分 第5讲_第3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第1部分 第5讲_第4页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课件第1部分 第5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专题三 细胞的历程 第5讲 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 2.细胞的无丝分裂 () 3. 细胞的有丝分裂() 4.细胞的分化() 5.细胞的全能性() 6.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 8.细胞的减数分裂 () 9.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10.动物的受精过程() 02 真题研究探究规律 03 考点突破练透题型 栏 目 导 航 01 构建网络排查缺漏 04 核心素养强化落实 01 构建网络排查缺漏 DNA 分裂期 纺锤体 漂洗 染色 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 均等 变形 基因选择性表达 形成不同组

2、织、器官 稳定性 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离体后形成新个体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无限增殖 降低 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1)细胞核分裂的完成标志着一个细胞周期的结束。 ( ) (2)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进行复制和分离。 ( ) (3)细胞板形成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 ) (4)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 4条染色单体,子细 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 ) (5)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 (6)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 (7)受精卵全能性很高,含有生物体全部种类

3、的蛋白质。 ( ) (8)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 ) (9)靶细胞在效应T细胞作用下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 ) (10)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其产生原癌基因。 ( ) 1将发生癌变的小肠上皮细胞用含 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 养,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检测到被标记的癌养,一段时间后再移至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检测到被标记的癌 细胞比例减少,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细胞比例减少,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依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移到普通培养液中的被标记的癌细胞,随着 细胞增殖次数

4、的增加,不被标记的癌细胞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故被标记的癌细胞 比例减少。 2根据减数分裂说出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提示:由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中 DNA复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常常发生交叉互 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这样会产生遗传物质多样的配子。 3双亲中的遗传物质对子代的贡献一样吗?说明理由。双亲中的遗传物质对子代的贡献一样吗?说明理由。 提示:不一样。子代从双亲继承了各一半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但细胞质中的 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于母方。 02 真题研究探究规律 1真题重组判正误 (

5、1)(2018全国,T2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 ) (2)(2018全国,T2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 ) (3)(2014全国,T1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 ) (4)(2017全国,T2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 ) (5)(2015全国,T5C)N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 ) (6)(2014全国,T1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 (7)(2017全国,T2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 ) 2(2018全国全国,

6、T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 述,错误的是述,错误的是 ( )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B 解析:解析: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同

7、源染色体联会, B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正 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正确。 3(2017全国,T1)已知某种细胞有 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 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 D 解析:解析:A项中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

8、两条染色单 体上有由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 MII前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此时 期细胞的特点是没有同源染色体,无等位基因,染色体排列散乱,A正确;B项中 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 MII前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 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 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 ggHH、GGhh 两个 次级精母,B正确;C项中4个细胞大小相同,为 4个两种精细胞,两两相同, C正 确;D项中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 4个两种,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不 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D错误。 4(2014全国,T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

9、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B 解析: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所以没有 细胞周期,A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 不同,所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细胞执行的功能不同, B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 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所以二者基因组相同, C错误;核DNA复制都是边解旋边复 制的半保留复制方式,D错误。 5(2013全国,T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

10、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C 解析: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都发生在DNA复制后且还没减半, 两者的DNA分子数目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 离,有丝分裂过程中无此现象发生;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 目加倍,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无此现象发生。 6(2015全国,T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 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11、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C 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 组成的复合体,A错误;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 以自身的 RNA为模板合成端粒 DNA的一条链 ”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 酶;B错误;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误。 7(2018全国全国,T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 有关癌

12、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A 解析:解析: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 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 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A错误,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 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

13、殖,如果 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 起丢失,则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C正确;癌细胞中遗传物质 (DNA)可 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考点一 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 03 考点突破练透题型 1细胞周期的四个判断技巧 (1)根据概念判断。一看细胞是否连续分裂;二看是否为“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 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2)根据分裂时长判断。常见的有圆周 (扇形)图和线段图。占时长的属于分裂间 期,占时短的为分裂期。每个细胞周期先进行分裂间期再进行分裂期,因此“一长 一短”构成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3)根据DNA含量的变化判断。

14、2n? 间期的G1期,2n4n? 间期的S期,4n? 间 期的G2期和分裂期 (4)根据细胞数目判断。细胞数目加倍所用的时间即一个细胞周期 2有丝分裂主要时期的判断方法 (1)前期:无核膜、核仁,有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2)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数目清晰。 (3)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二看”法辨别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 (1)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 动物细胞:中心粒星射线纺锤体。 植物细胞:细胞两极纺锤丝纺锤体。 (2)形成子细胞的方式不同 动物细胞:细胞膜中部凹陷细胞缢裂子细胞。 植物细胞: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子细胞。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15、。 (2)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3)细胞周期必须是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不能颠倒,且分裂间期远远长 于分裂期。 (4)秋水仙素或低温都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5)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赤道板是虚拟的平面。 (6)二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7)着丝点分裂是本身行为,不是纺锤丝牵引拉开的。 (8)染色单体数目在分裂间期形成,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染色 单体数目变为0。 题型题型1 涉及细胞周期的考查涉及细胞周期的考查 1对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四个示意图的分析,说法错误的是对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四个示意图的分析,说

16、法错误的是 ( ) C 解析: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从所占时间长短上看,间期所占时间 长,对应甲图的 a、c段、乙图的 BA段;从含量变化上看,逐渐加倍的情况是 DNA复制的情况,对应丙图的和丁图的 S期。着丝点分裂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 核膜重现发生于末期,均对应甲图的 b、d段,乙图的AB段;从含量上看,有丝 分裂后期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为体细胞中的 2倍,故均对应丙图中的和丁图中的 M。 选项选项 生理过程生理过程 甲甲 乙乙 丙丙 丁丁 A DNA复制发生在 a、c BA S B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b、d AB M C 有丝分裂中期包含在 b、d AB M D 核膜重现发生在 b

17、、d AB M 2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 (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 各种CDK 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其中 CDK1(CDK 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迅速下降,以顺利完成分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 BCDK1可能与细胞分裂间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CDK1抑制剂可干扰细胞周期,控制癌细胞的增殖 D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D 解析:解析: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A正 确;CDK1(CDK 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

18、迅速下降,可能与细胞分 裂间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B正确;CDK1抑制剂可干扰细胞周期,控制癌细 胞的增殖,C正确;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则细胞周期可能会一直处于 分裂间期,不能进入分裂期,D错误。 题型2 涉及有丝分裂的考查 3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 核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 A细胞膜向内凹陷 B着丝点一分为二 C中心体移向两极 DDNA正在进行复制 C 解析: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 122时, 可为分裂前期或者中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在末期,A错误;着丝点一分为二在后

19、期,B错误;在前期中心体移向两极,C正确;间期DNA进行复制,D错误。 4如图如图1和图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 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B图图1中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含量不变 C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D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C 解析:解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的最佳时期,对应于图 1的CD段,A正确;图1中DE

20、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 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 DNA含量不变,B正确;图2中a表示有丝分 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EF段,c表示G 1期,对应图1中的AB段,C错误;图2中d 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D正确。 5(2018湖南常德一模湖南常德一模)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 G1、S和和G2期,研究者将处期,研究者将处 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 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 A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期 B中心

21、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 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 D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 D 解析:解析:据图可知,G 1期的细胞含有1个中心体,S期和G2期的细胞含有两个中 心体,G 1期的细胞和G2期的细胞融合, G1期细胞可以完成中心体的复制,推测引 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 G 2期,A正确;G1期和S期的细胞融合,G1期细胞 可以发育到S期,同时完成中心体的复制, B正确;根据B项推测S期细胞中存在使 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C正确;由中间图不能说明中心体的复制始于 G1期, 只能说明在G 2期细胞中存在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D错误。 考点二考点二

22、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1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判断 (1)同源染色体的判断二看法 (2)姐妹染色单体的判断依据:是否由同一个着丝点相连。 2抓住关键点,快速判断细胞分裂方式 (1) ? ? ? ? ?染色体相对散 乱,排列在 纺锤体中央 前期 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 ? ? ? ?无:减 有 是否 联会 ? ? ? ? ? 是:减 否:有丝分裂 (2) ? ? ? ? ? ? ?染色体 排列在 赤道板 上 中 期 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 ? ? ? ? ? ?无:减 有 同源染色体是否 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 ? ? ? ? 有:减 无: 有丝 分裂 (3) ? ? ? ?

23、 ? 染色体移 向两极 后期 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 ? ? ? ? ? ?无:减 有 是否存在 姐妹染色单体 ? ? ? ? ? 有:减 无: 有丝 分裂 3通过曲线关键变化点,快速区分DNA和染色体,并判断分裂方式 (1)DNA、染色体的判断方法 曲线中有“斜线”存在 DNA曲线;曲线中没有“斜线”存在染色体曲 线。 (2)细胞分裂方式判断方法“三看法” 一看“染色体峰值”:最大值为4n,则为有丝分裂;最大值为2n,则为减数 分裂。 二看“核DNA复制和分裂次数”:“斜线”出现一次,“垂直下降”出现两 次,则为减数分裂;“斜线”出现一次,“垂直下降”出现一次,则为有丝分裂。 三看“结果”:

24、染色体和DNA数目与分裂前相等,则为有丝分裂;若减半, 则为减数分裂。 巧借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的来源 两精细胞染色 体完全相同 来源于 同一次级 精母细胞 简记为 同为同 一次 两精细胞染 色体“互补” 来源于 同一初级精母细 胞分裂产生的两 个次级精母细胞 简记为 补为同 一初 两精细胞染色 体有的相同, 有的互补 来源于 同一个体的不 同精原细胞 简记为 同、补 同一体 题型题型1 涉及细胞分裂图示的综合判断涉及细胞分裂图示的综合判断 1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细胞可以由乙细胞分裂产生甲细胞可

25、以由乙细胞分裂产生 B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则不可能存在丙细胞的分裂方式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则不可能存在丙细胞的分裂方式 C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丙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基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丙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基 因型相同因型相同 D甲和乙细胞中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甲和乙细胞中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 解析:解析: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而甲可以表 示体细胞,因此甲细胞可以由乙细胞分裂产生, A正确;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且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可以表示雌性动物

26、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形成的极体,B错误;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则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不 考虑交叉互换,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相同,C正 确;甲和乙细胞中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2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表示染色体片段。表示染色体片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不进行核DNA的复制 B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C图甲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

27、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细胞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 D 解析:解析:图甲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姐妹染色单体,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 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不再进行 DNA复制,A正确;由甲图中片段和 乙图中片段颜色可知,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B正确;发生交叉互换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C正 确;由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图乙细胞不是由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D错误。 题型题型2 涉及利用坐标曲线等形式考查细胞分裂涉及利用坐标曲线等形式考查细胞分裂 3下图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 期的染色体与核 DNA数目比的

28、变化关系。下 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AB段中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量明显增 加 BBC段中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 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 CCD段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 DEF段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相等 D 解析:解析:根据图解可知,AB段表示DNA复制之前,该时期进行 RNA的合成和相 关蛋白质的合成, A正确;BC段正在进行DNA的复制,该时期由于 DNA的双链解 开,其稳定性最差,易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CD段表示复制之后,染色体以姐妹 染色单体形式存在,包括间期、有丝分裂前、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及减数 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

2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正确;该 图如果表示有丝分裂,则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 细胞中染色体数相比加倍或相等,但如果表示减数分裂,则该段表示减 后期和末 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比相等或减半,D错误。 4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 DNA含量的变化示含量的变化示 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复制的结果 B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C由由NO,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的含量减少一半

30、,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 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 D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和NO相同 D 解析:解析: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复制的结果, A正确;AH段是减 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B正 确;IP段是有丝分裂,由 NO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 到两个子细胞中,C正确;由DE,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 胞,DNA的含量减少一半,与NO原因不相同,D错误。 5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 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 DNA

31、分子 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 n等于1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 曲线,则n等于46 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 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 n等于23 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 C 解析:解析:每条染色体上 DNA含量为1或2,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 n1,A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规律为469246,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 46,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 DNA数目是92,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 DNA数目,则n46,C错误;人体细胞有丝分

32、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为2或4(后 期),因此n2,D正确。 考点三考点三 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 1判定细胞分裂图像中变异类型的方法 (1)细胞图像中基因突变的判定方法: 若图甲为减数分裂图像,图乙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则染色体上出现 B、b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若要确定变异类型还需要结合其他信 息,如体细胞基因型、其他染色体上基因情况等。 图甲若为有丝分裂图像,则B、b不同的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这是因为有丝 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现象。 (2)细胞图像中基因重组的判定方法: 若细胞图像中的四分体时期体现出交叉互换现象,则一定发生了

33、基因重组。 若为减数分裂图像,同一染色体上出现诸如B、b的不同,则可能是基因突变 或交叉互换导致的。 若为有丝分裂图像,同一染色体上出现诸如B、b的不同,则不必考虑基因重 组。 (3)细胞图像中染色体变异的判定方法: 图像中染色体形态 (包括长度)发生了变化或染色体上标记的基因数目、位置 发生了改变,可判定为结构变异。 图像中染色体出现个别增减 (也可能是成倍地增减),则判定为发生了染色体 数目变异。 2判断异常细胞和配子来源的两大角度 (1)明确异常细胞产生的三大原因。 纺锤体形成 受阻 低温诱导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 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34、 同源染色体 不分离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性母 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姐妹染色单体 不分离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由本次级性 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异常(另一次级性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可能正常) (2)根据配子类型判断变异原因(假设亲代为AaXBY)。 (1)若配子中出现XY在一起时,则一定是M分裂异常。 (2)若配子中A与a、X与Y分开,但出现了两个 AA/aa或两个XX/ YY的配子,则 一定是M分裂异常。 (3)若出现AAa或Aaa或XXY或XYY的配子时,则一定是M分裂和M分裂均 异常。 (4)若配子中无A和a或无XB和Y时,

35、则可能是M分裂或M分裂异常。 (5)若配子中出现Aa在一起,则可能是M分裂异常,M分裂正常;也可能是 M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M分裂异常。 题型题型1 依据细胞分裂判断变异的类型依据细胞分裂判断变异的类型 1右图是基因型为右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由原始性母细胞形成该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由原始性母细胞形成该 细胞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没有发生的是细胞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没有发生的是 ( ) A基因突变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解析:解析: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

36、aBb,由图可知,左边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上的基因为A和a,正常情况下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都为 a,所以A的出现是 基因突变的结果。图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仍在一个着丝点上,没有分开。 基因B和b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这是同源染色单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造成的。题图为次级性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观察到某生物 (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 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

37、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应为 6条染色体,但图示细胞为8条,说明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有一对同源染色 体没有相互分离,导致次级性母细胞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比正常细胞多了2条。 题型题型2 判断异常细胞和配子来源判断异常细胞和配子来源 3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 A G表示相关细胞,表示过程。若图中精原细胞的 基因型是AaX bY,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 常(无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过程发生DNA的复制 B若产生的某配子基因组成为 aaX b,则是减数第 一次分裂异

38、常 C若产生的G细胞基因组成为 aaX b,则E、F细胞的基因组成依次为 AY、Xb D减数分裂某时期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存在两个 Y染色体 B 解析:解析:过程表示从精原细胞到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生了 DNA 的复制。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为aaX b,由于已知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发生过一次 异常,则配子中 aa存在的原因是次级精母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进入同一 极,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若 G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 b,则是由减数第一次分裂 正常,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个含 a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细胞中所致, 因此F的基因组成为Xb,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配子的基因组成

39、都是 AY。 含有Y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以含有两个Y染色体。 4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 C 解析:A项中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主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复 制过程中;B项中配子基因型发生异常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项中配子基因型 发生异常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选项 个体基因型 配子基因型 发生异常时期 A DD D、d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XaY XaY、XaY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aX BXb AAXBXb、XBX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 考点四 细胞

40、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1掌握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的两大判断标准 细胞分化的 判断标准 关键应看是 否“与众不 同” 细胞 水平 同一来源的细胞是否形成形态、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且细胞 器种类、数量也有差异) 分子 水平 是否有特殊基因(奢侈基因)的表达 是否含有特殊(或特有)化学成分,如血红蛋白、抗体、胰 岛素等 细胞全能性 判断的标准 起点是否为“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 终点是否为“完整个体” 2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的归纳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的归纳 (1)巧记衰老细胞的特征 (2)“三看法”判断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 从“方式”看 ? ? ? ? ?主动结束生命活动 ? 细胞凋亡 被动结束生命活动 ?

41、 细胞坏死 从“机制”看 ? ? ? ? ?受“基因控制”、“编程性” ? 细胞凋亡 由不利因素诱发、不受基因控制 ? 细胞坏死 从“结果”看 ? ? ? ? ?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 细胞凋亡 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 细胞坏死 3把握细胞癌变的“5” 个常考点 (1)实质:基因突变。 (2)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改变;膜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 低,易分解和转移。 (3)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4)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地增殖。 (5)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时一般不发生变化。 (1)混淆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误认为衰老个体中细胞一定衰老

42、: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即为个体衰老,而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 的过程,衰老个体内也有新细胞产生。 (2)误认为只有癌细胞内才有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且只要有一个基因突变即可 引发细胞癌变: 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症的发生并不 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题型题型1 涉及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的考查涉及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的考查 1(2016全国全国,T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

43、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B 解析:解析: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 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 性,A正确;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 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 是个体发育中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细胞分化是细胞内 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正确;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离体的植物叶肉细 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正确。 2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 A葡萄糖丙酮酸 BATPAD

44、P Pi C细胞核DNADNA D氨基酸蛋白质 C 解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发生葡萄糖 丙酮酸的过程; 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物质运输需要消耗 ATP,可以发生ATPADPPi的过程; 由于细胞高度分化,核DNA不再进行复制。 3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导人成纤 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hiHep细胞)的成果。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 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核酸完全相同 B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C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

45、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A 解析:解析: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细胞分化 过程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因此不同的体细胞内所含的DNA相同,但所含的 RNA及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成纤维细胞能重编程为肝细胞(hiHep细胞),是细 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因此两者细胞内 DNA相同,而RNA不完全相同,A错 误;成纤维细胞能重编程为肝细胞(hiHep细胞),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 是可以改变的,B正确;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 体的潜能,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

46、Hep 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D正确。 题型题型2 涉及细胞衰老、凋亡及癌变的考查涉及细胞衰老、凋亡及癌变的考查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凋亡细胞内所有基因表达都下降,细胞凋亡是对机体有利的细胞程序性死凋亡细胞内所有基因表达都下降,细胞凋亡是对机体有利的细胞程序性死 亡亡 B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C一般来说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分裂能力比较弱一般来说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分裂

47、能力比较弱 D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细胞内的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A 解析:解析:凋亡细胞内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升高, A错误;细胞分化、衰老 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B正确;一般来说分化程度越高 的细胞分裂能力比较弱, C正确;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 常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如常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如DNA和蛋白质等,D正确。正确。 5秀丽隐杆线虫的 ced3、ced4基因发生突变失活后,原先应该凋亡的 131个细 胞依然存活;ced9基因突变会导致所有细胞在胚胎期死亡,无法得到成虫。据此推

48、测不合理 的是 ( ) Aced3、ced4基因是131个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 Bced9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 Cced3、ced4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促进细胞凋亡 Dced9基因直接抑制ced3、ced4基因表达 D 解析:解析:秀丽隐杆线虫的 ced3、ced4基因发生突变失活后,原先应该凋亡的 131 个细胞依然存活,说明 ced3、ced4基因是131个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基因,在线虫 发育过程中会促进细胞凋亡, A、C正确;ced9基因突变会导致所有细胞在胚胎期 死亡,说明ced9基因在线虫发育过程中抑制细胞凋亡, 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不 能获得ced9基因的作用是直接

49、抑制ced3、ced4基因表达的信息,D错误。 6梭菌毒素梭菌毒素“ Tpcl” 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致使该细胞凋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致使该细胞凋 亡。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亡。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不再表达 B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 C“Tpel” 可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 D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 C 解析:解析: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动的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凋亡过 程中与凋亡有关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A错误;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不一定是癌

50、细胞,有可能是衰老或分化的细胞,B错误; “Tpel” 可能通过间接改变细胞内 mRNA的种类导致细胞凋亡, C正确;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因 此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不同,D错误。 04 核心素养强化落实 典例 (2017全国,T29)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 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 下列问题: 借助细胞周期及细胞分裂强化科学探究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 DNA合成合成 可逆抑制剂,处于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

51、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 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填填“会会”或或“不会不会”)被阻断在间期。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 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

52、_ _ (答出1点即可)。 分裂 分裂间 纺锤体形成 不会 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 准备物质 解析:解析:(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NA合成被阻断后,分裂期不受影 响,分裂间期受影响。(2)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 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分裂间 期的特点是相关蛋白的合成、染色体进行复制、细胞体积略有增大。 实验对照分析是解决实验题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对照分析是解决实验题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依据对照原则设计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此类实验在其他因素都保持适宜且一 致时,用以探究一个因素对特定对

53、象的影响,通过比较实验结果而得出结论。对照致时,用以探究一个因素对特定对象的影响,通过比较实验结果而得出结论。对照 实验通常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产生的差异理论上认定为是由一个因素实验通常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产生的差异理论上认定为是由一个因素 改变引起的,前提是无关变量因素对两组的影响是相同且为适宜的。 对照实验类型和作用:对照设置的方式决定对照实验的类型,中学实验常见的 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和标准对照 5种类型。对于一个具体 的实验而言,可以设置为单一对照类型,也可以综合设置多种对照类型,实验对照 设计形式多种多样。(1)空白对照实验分组后,不给予任何处理的对照组作为空白对 照,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处理因素外,其他无关变量均保持相同且适宜,用 以对比说明实验的变化和结果差异,增强实验说服力和可信度。当实验试剂作为处 理因素时,一般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 (2)自身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