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_第1页
宁都县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_第2页
宁都县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_第3页
宁都县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_第4页
宁都县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宁都县建设事业“ 一五”规划(2006-2010年)宁都县地处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属赣州市管辖,介于北纬26052708,东经11540617之间,南北长117.2公里,东西宽61公里,县域土地总面积 4053平方 公里,属赣州市第一位,江西省第三位。现辖 12个镇12个乡, 348个村委会,仃个居委会,其中县域梅江镇辖5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宁都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 236年),历史 上曾两次设州,两次设专署,是客家的早期摇篮,第二次国内革 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县份。宁都物产丰富,称“鱼米之乡”,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文乡诗国”之誉;旅游资源丰富, 以国家森林公园一

2、一翠微峰省级风景名胜区最为著名。宁都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特产品丰富,有“赣南粮仓”之称,是著名的草 席之乡、黄鸡之乡和果茶之乡。1997年国家环保局冠宁都以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第二批试点区。319国道和昌厦一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昌厦公路纵贯南北 长达69公里,与319国道在县城梅江镇交汇,县城距京九铁路 兴国火车站80公里,规划山东东营香港的高速公路和向龙 铁路将由北向南穿过宁都县。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 71.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2.34万人,占17.3%,按城镇常住人口和 暂住人口统计约 21.18万人,占29.6%;预期2005年与“九五” 期末的2000年比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

3、4.2亿元,年均增长10% 其中一产10.76亿元,二产12.48亿元,三产10.96亿元, 产业结构比由 42.7 : 29: 28.3调整到31.5 : 36.5 : 32;全县财 政收入1.56亿元,年均增长 8.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55 亿元,年均增长 6.3%O全县经济逐年稳步增长,经济结构继续 调整,工业主导地位初步形成,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工业化 初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面貌 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为城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生产要 素在赣州地区的重新分配,以及宁都对外交通条件的

4、改善,特别是区域大交通山东东营香港的高速公路,向塘福建龙岩两条交通线路的实施,为宁都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 机遇和条件。一、“十一五”发展基础“十五”期间,我县城市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 上级建设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全县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的总体部 署,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 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膨胀县 城、开放带动”四大发展战略,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十五”期间,预计引进外资5742万美元,内资 36.66亿元。兴办内

5、引外联企业 600 多家。县城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建 设蓬勃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 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大为改现。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县城完成 了胜利路、解放路、沿江路、上西路、中山路中段北段等路段拆迁改造;上西路、红山岭、阳光都会、水东工业园、金盆小区、 梅江西路等小区开发,新辟南北纵线登峰大道、东西横线翠微大 道两条城市主干道;新建新庄综合批发大市场,新庄新汽车站, 改扩建梅江公园和文化广场,翠微峰景区开发,以及城区绿化、 亮化、美化工程;给排水管网、环卫设施建设。预计“十五”期 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 11.1平方公里,比“九五”期末(8平方

6、 公里)扩大了 3.1平方公里。各乡镇的土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 伐加快,黄石、黄陂、田头、赖村等建制镇完成了镇区内多路段 建设和改造。交通建设迈出新步伐,完成了 319国道、宁临线、 宁石线等出境公路的改造;全县24个乡镇通水泥路、油路;启动“村村通”公路工程,348个行政村通公路的达 131个,全县 路网总里程达1469.614公里。电力水利设施更加完善,实施第 一、第二期农电网改造,新建 35千伏电站5座,新建35千伏线 路52.75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670.412公里,改造10千伏线 路35.188公里,新建变压器 999台,改造变压器 7台,低改 农户142877户。完成县城防洪

7、堤中段和走马陂灌区渠系改造; 完成竹坑水库、团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小水电站57座,总装机容量达11770kWo(一)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基础设施水平总体提高,城 市功能更加完善。供水普及及俭用。 全县各乡镇利用国债(世行贷款)新、 改、扩建乡镇自来水厂 23座,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99万吨(不 含县城梅江镇),供水管网覆盖建成区,建成区用水普及率逐年 上升。加大县城管网改造力度,完成了胜利路、解放路、上西路、中山路中段北段、博生西路、富挡塘、河东等片区的管网改造, 着力解决低水压问题及减小管网漏损。搞好新开发区管网建设, 认真做好红山岭、阳光都会、新庄综合批发大市场、梅江北路、 金盆小区

8、、翠微西路、登峰大道一期、二期、水东工业园区的供 水管网铺设。抓好竹窄乡、土围村大考场等片区的供水管网建设, 解决城郊用水需求。虽然用水人口逐年增多, 但总用水量有所下 降。工业用水增长缓慢,县城生活用水普及率72.5%O城市公交公共汽车从无到有,城市公交有所增长。1999年新增宁都县公共汽车公司,购置25辆公共汽车。预计“十五”期末运营线路网长度 27公里,年客运总量逐步上升。现有出租 汽车45辆。市政设施规模扩张。城市道路设施建设蓬勃发展,疏通 了城市交通主动脉,道路等级上规模上档次, 下水道配套建设同 步发展。下水道总长47公里,下水道管网密度4.7公里/平方公 里;道路总长度42公里,

9、道路面积82.7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 路面积5.88平方米。梅江西路,登峰大道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 带。文化广场,梅江公园规模扩大,设计更趋人性化,已成为市 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园林绿化事业发展逐步得到重视。城市道路绿化、道路分隔绿化带、建筑小区绿化、广场绿化、城市道路交叉转盘绿化 等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建成了胜利西路绿化带、 登峰大道一期绿 化带、翠微西路绿化带、翠微西路绿岛、文化广场绿地、梅江公 园绿地等各具特色的园林绿地。预计“十五”期末,建成区园林 绿地面积151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 4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环境卫生事业蒸蒸日上, 市容面貌整洁优美。 随着城市 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增加

10、,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与日俱增,日清扫面积 51万平方米,垃圾总量 81.8吨/日,粪 便总量35.2吨/ Ho新购置洒水车1辆,垃圾车8辆,环卫工人 的作业条件相应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改革了管理措施,聘 用了 125名保洁员,翠微西路和登峰大道清扫保洁推行社会招标 制度,促进了环卫事业的发展。风景区开发得到加强。 翠微峰景区新增百鸟乐园、鍬篓洞、锦绣湖等景点。投资 500万元,景区面积2.7平方公里,游 客量逐年增加。翠微风景区、塔山公园都已编制了总体规划和详 细规划。(二)建筑市场逐步规范,依法治业得到加强。随着建设行业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深入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进行贯彻

11、实施,依法整治了建筑市场,实施了建设监理制度, 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建筑业得到蓬勃发展。“十五”前四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6亿元,城区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120万平方 米,工程质量合格率 100%.1.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严格按照建筑企业资 质管理规定,对建筑企业资质实行动态管理。2. 工程建设监理事业取得了零的实破。成立了 “宁都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目前,工程建设监理在全县逐步推广普及,涉及到公共安全的公用建筑基本实现了工 程监理。3. 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定期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综合执法检查。共检查在建项目 0个,处理违法违规项目4个。建筑市场 秩序明显好转。(三)设计科技应用水平有

12、所提高。规划设计室购置计算机 5台,绘图仪1台,扫描仪1台,打 印机1台,彻底摆脱了 “图板十尺子”的原始作业方式,规划设 计CADi+算机绘图率现达90刎上。建筑勘察设计 CADi+算机绘 图率逐年提高,现几乎达 100%(四)职工技能教育不断加强。(五)村镇规划建设更加重视,力度加大,成效明显。按照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我县确定了长胜、石上、赖村为市级规划建设试点小城镇,55个规划建设试点村。各级领导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 以镇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 加大基建投入、扩大小城镇规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重点的小 城镇示范建设掀起了热潮,交通、通讯、给排水、供电网络基本 形成,科技文化

13、、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 加快,建设档次、建筑风格取得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居民迅速增长, 乡镇建成区居民11.56万人,占村镇人口 20%农村的从业内容与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 各乡镇的建设基本按上轮和乡镇总体规划进行。田头镇、赖村镇、固村镇分别于 2001年、2003年完成了新一轮乡镇总体 规划的调整完善。各乡镇重点路段和小区编制了详规。2.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县村镇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9550万元,其中自来水建设投资 1163万元,建制镇自来水普 及率达55.33%,集镇自来水普及率达 47.3%,道路铺设投资6880 万元。各乡镇镇区主要道

14、路硬化,并配套建设排水、路灯、绿化 带、环卫设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7.90平方米。3. 强化了村镇建设管理。全县各乡镇都有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各建制镇还设置了城管规划中队。4. 加快了民房改造。全县民房改造投资 5.0438亿元,住房 建筑面积达196.50万平方米,人均实有住宅建筑面积 32.47平 方米,其中建制镇20.54平方米,集镇23.05平方米,村庄35.23 平方米。建筑设计风格各异,提高了建设品位。(六)“十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1. 城市建设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城市建设发展。2. 村镇建设模式单一,缺乏特色,优势没有发挥出来。3. 现状建设用地中

15、,道路广场用地、绿地极其不足,公共绿地严重不足,居住用地人均超出国标4.4平方米。4. 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观念依然普遍存在。5. 城镇建设风格、文化品位不够突出,呈初放建设状态。6. 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较低,主要是历史欠帐较多,市 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7.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水平有待提高。&道路配套设施未能同步建设,导致破坏道路设施和市容 环境现象严重。9.建设市场管理不够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三、“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机遇1. 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将承接发达国家加工业、高附加值工业、新兴工业、服务业,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

16、,低级制造业,将向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的 客观规律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将使连接东西、南北的赣州地区首先获益。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目标的确立,“三基地一花园”等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对接长珠闽,发展新赣州”目标的确立,对宁都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产业转移带来的生产要素在赣州地区的重新分配,全国、省域、市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一 定时期内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十大体系”建设,“县财省管”体制的实施等有利因素,是宁都发展的重要机遇。2. 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对粮农的补贴,农村税费 减免,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的扶持力度等政策的出台,为农业大县带来新的生

17、机和活力, 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3. “调头东进”。江西省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发展策略是“调头东进。”福建省“一纵两横”开发战略和“山海协作”战略的 实施,将使闽西北山区借助旅游“金三角”迅速开发,促进赣闽 边境与东南沿海联系的加强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宁都通过昌厦一级路联系闽东的发展轴将在区域整体开发中获益。4. 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在目前的政府投资中,越来越重 视交通的先行性,宁都与瑞金、兴国、于都、抚州周边的交通等 级必将得到提升,此外,更重要的是区域大交通山东东营香港的高速公路,向塘一一福建龙岩两条交通线路的实施,宁都将成为这两条交通线上重要的人口大县,与长三角、珠三角、闽南 三角三个经

18、济高地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大大降低一级城市的集聚对工业的吸引力,使经济增长的利益和集约化效果在宁都这样 的二级城市也获得可能。(二)挑战赣州各县市都在打造“三基地一花园”,发展阶段相似,产业结构层次普遍低,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宁都与周边城市 南丰、广昌、石城、瑞金、于都、兴国、宜黄、乐安、永丰由于 地缘的相似性,竞争更加激烈,这一地区县市资源集中在农、 林、 矿产、水、电和劳动力资源上,都设有工业园区,以引进和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低级制造业为主,产业主要集中在特色农副产 品加工、纺织、食品、建材、造纸、水电、化工、电子等第一类 产业,在城市形态基本上是沿河发展,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因此,随

19、着区域交通的共同改善, 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宁都将在同行林立中,谋求发展空间。以人为本的新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城市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 人口、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对今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建设事业“ 一五” (2006-2010年)计划和2020年远 景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宁都”的发展战 略,以建设成赣南东北部重要的次中心城市和生态型农工贸城 市,以典型的丹霞地貌为特色的风景旅游休闲胜地为目标;根据“合理发展中

20、小城市”和“积极发展县级市和县城,择优扶持中 心镇建设,提咼一般建制镇水平,逐步形成中心城市地位突出, 等级规模有序,职能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网络”的方针,进行城 镇规模等级划分,形成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合理、划分科学、协调 发展的城镇布局;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和科教兴业战略,创新体制,改革机制,加快城市建设和村镇建设步伐,走内涵发展与外 延扩张相结合之路,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扩大城镇规模,推 动全县城市化进程,促进宁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宁都建设成为一个政通人和、环境优美、社会和谐 的经济大县。(二)总体目标2010年全县总人口 75-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1.5万人,

21、 城市化水平达42%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 15平方公里,人口达 17-17.5万人。2020年全县总人口达 83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8.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55%县城建成区面积达 25平方公里, 人口达2128.5万人,形成一个辐射乡镇和周边县市的区域性中 等城市、三个中心镇,即宁都中心城市和长胜、洛口、黄陂中心 镇,以及13个一般乡镇,成为等级结构较为合理,职能分工各 有特色,空间布局较为完善,各等级城镇协调发展的县域城镇体 系,把宁都建设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发展养生天堂、中国生态基 地、江南山水名城。(三) 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1. 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以“膨胀县城”为主的方针,

22、按照西进东控南延北展的发展方向,加快登峰大道二期、工业园区、金盆小区、龙溪小区等新区的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步 伐,迅速扩张城市规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2. 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突出加快城市道路、城市桥梁、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为重点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步伐,强化城市管理,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建立生态环境高质量、基础设施高效 能、管理和社会服务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1) 力争区域大交通山东东营一香港的高速公路,向塘一福建龙岩铁路两条交通线在宁都境内通过。加快城市对外联系道路与省域骨干交通线路接轨,拓宽改造城市“瓶颈”道路,理顺 老城区道路系统,保持通达性和便捷性; 加强旧区和新区的交通 联系,重点抓好登峰

23、大道、三环路、翠微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及其 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大两轮摩托及三轮车的整治力度,实行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建立方便准点快捷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2) 加强城市人文景观和绿地系统的建设,对历史文物遗 迹进行重点保护,提高公共绿地的建设质量和街头绿地的质量, 制定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林业、农业、环保部门协 调配合,实现建设“生态宁都”的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一江两 岸”、翠微峰、塔山公园的“三化”建设,在规划期内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点一线一面式发展, 形成宁都城市春日一片花,夏日一片荫,秋日一片香,冬日一片绿的绿地景观,和翠微峰、塔山 公园的假日旅游、莲花山道家养生概念相得益彰

24、,形成“一江穿 城过,绿水青山满城廊”的良好人居环境。3. 加大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力度,积极适应市场规律,建立与市场接轨的价格与服务体系;按照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在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 准入制度、统一价格收费监管制度的前提下,实行体制创新、机 制创新、管理创新、产权多元化、运行市场化、调控法制化、竞 争有序化的市政公用事业体系。积极实施体育中心、影剧院、青 少年活动中心、行政中心、城市管道天然气工程、城市垃圾处理 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积极推行垃圾粪便处理收费制和建立作业机械化、密闭化、无害化。4. 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工业园区可以最大限度地

25、发挥工业 企业的规模、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是最突出的增长点,是工 业总量扩张的潜在力量。要进一步加强现有水东工业园区的建 设,全面完成3000亩的开发面积,加快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 使其成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服务优质、管理有效、良性 发展的精品工业园,力争园区工业年产值达 15亿元,创利税1.5 亿元,实现劳动就业2.8万人。同时,依托319线交通便利优势 和沿线低缓山坡地貌优势, 在竹窄大富高标准规划建设一个新的 工业园区,开发面积 5000亩以上,使我县工业形成双园齐发的 发展格局。5. 以城市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继 续综合整治城市市容环境、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积

26、极开展创建省 级园林城市活动,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6. 积极倡导人民城市人民建,重点加快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盘活城镇固定资产和土地资源, 拓展城建筹资多元化新 渠道。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快速推进城市建设。7. 继续培育和规范建设市场,强化行业管理,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促进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同步发展。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市场管理体系,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管制度,严格审核参加建设的单位资质; 强化工程监理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工程监理覆盖面和质量监理工作水

27、平;强化政府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和完善企业质量责任制,建立施工人员风险管理制度; 加强工程结构安全性审查和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强化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 展。强化示范镇建设,发挥示范村镇的带动作用。要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加大建设小城镇的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 城乡一体化进程。以三线(319线、宁临线、昌厦公路)六镇(长 胜、黄陂、洛口、赖村、青塘、固村)为重点,抓好镇区建设总 体规划,因地制宣,发挥优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推动小城 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要强化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与民房改 造相结合,综合开发,扩大建设规模,改善硬件环境;要加强管 理,提高工程建设

28、质量,维护镇容镇貌;要改革制度,创新机制, 加快发展,提高小城镇的承载力和集聚力。9.认真贯彻实施“百十万工程”的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抓好岗位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科技应用水平。(四)主要指标1.城市建设“十一五”计划。城市供水:县城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89万吨/日,供水总量 达2870万吨/年。日产6万吨规模的七里水厂一期工程在 2010 年前建成投产。用水人口达 14.5万人,生活用水普及率达 85%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 200升。城市公交:县城公共交通车辆148辆(其中公共汽车60辆, 出租车88辆,)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 3.5标台。城市燃气:逐步实施

29、管道液化石油气工程,液化气供应总量达3675吨/年,用气人口达12.25万人,用气普及率达 70%市政设施: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下水道总长93.5公里, 下水道管网密度 6.2公里/平方公里;道路总长度 65.25公里, 道路面积17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 10平方米。五年市政基 础设施投入2.74亿元。主要完成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污水管网、 垃圾处理场、七里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工业园区、三环路、金盆 小区、龙溪小区的路网工程及市政广场建设。园林绿化:园林绿地面积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6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 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0%市容环卫: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 5.5万吨/年,粪

30、便清运量 1.6万吨/年,水冲公厕 40座;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60%公厕水冲化率 70%清扫机械化程度达 10%风景名胜:大力招冏引资,开发景区资源,完善景区基础设 施,新增一批高档次景点和娱乐设施,壮大旅游产业,促进旅游 业的发展。建筑管理:县城建筑业增加值完成 9亿元;各类房屋施工面 积200.2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6.8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 建筑面积158.24万平方米。工程质量合格率 100%施工现场安 全合格率100%应该招标的工程招标率达 100%应该公开招标 的工程公开招标率 100%工程建设监理率达 90%勘察设计: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

31、济要求的勘察设计咨询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和质量,调整勘察设计队伍结构,事业性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改为科企型企业,实行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制度,使企业 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进一步强化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人员的法律责任,提高勘察设计单位的计算机管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立微机局部网和光盘存档系统。科技教育:成立建设劳务市场,将技工及劳务工纳入规范管 理,中级技工占工人总数的 60%以上,建设职业技能鉴定人数以 每年10%勺速度递增,建筑技工基本实现持证上岗;“十一五”期间,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各类关键岗位管理人员进行一次继续 教育科目轮训,以此提高人员的政治思想

32、和理论水平,增强法律观念,掌握“四新”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 60沦 推广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村镇建设:以宁都县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合理确定村镇的产业结构,功能定位。重点培育和扶持具有一定区位 优势、产业优势、规模的乡镇。把建制镇建设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方便、市场繁荣、经济发达、文明卫生的新型小城镇。将10%勺村庄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良好,具有赣南田园风光和特色的新型村庄。到2010年人均住宅面积达38平方米,铺装道路 638.81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2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 4.0平方米。2. 2020年远景目标。城市供水:县城综合生产能

33、力达到 21万吨/日,供水总量达 6550万吨/年。日产12万吨规模的七里水厂二期工程在 2020年 前建成投产。用水人口达 24万人,生活用水普及率达 95%人 均日生活用水量220升。城市公交:县城公共交通车辆 225辆(其中公共汽车 100 辆,出租车125辆,)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 4标台。城市燃气:逐步实施管道液化石油气工程,液化气供应忌量达6375吨/年,市政设施:用气人口达 21.25万人,用气普及率达 80%污水处理能力9万吨/日,下水道总长193.5公里,下水道管网密度7.74公里/平方公里;道路总长度115.25公里,道路面积37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 13.2平方 米。园

34、林绿化:园林绿地面积66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市容环卫:生活垃圾清运量9.98万吨/年,粪便清运量2.60万吨/年,水冲公厕 83座;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公厕水冲化率100清扫机械化程度达 50%风景名胜:大力招商引资,开发景区资源,搞好景点建设, 壮大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积极申报翠微峰为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建筑管理:县城建筑业增加值完成 28.6亿元;各类房屋施 工面积57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 5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 筑面积492.5万平方米);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施工现场安全 合格率100%应该招标的

35、工程招标率达 100%应该公开招标的 工程公开招标率100%工程建设监理率达 95%勘察设计:到2020年勘察设计单位要建成以网络为支撑, 专业CA眼术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 工程项目管理 为主线,使设计与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把勘察设计单位培植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工程勘察设计科技型企业。科技教育:中级技工占工人总数的 75刎上,建设职业技能 鉴定工作以继续教育为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 70%村镇建设:至U 2020年,有25%衣户移居镇区,工业、农业 和第三产业相对集中,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 广大村镇基本建设成结构合理,规模适度、配套齐全、交通便捷,生

36、态环境优越,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较高,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社会主义新村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46平方米,人均公共建筑面积达3.1平方米,人均生产建筑面积达 2平方米,人均道路面 积28平方米,人均绿地 7.5平方米。五、主要政策与措施(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发展经济的观念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城市面貌也有很大改观。但是,由于历史欠帐太多,财力有限, 城市建设仍然不能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提 高对城市的认识,加快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是为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37、的活动,应当是生产性建设,必须得到重视,要加大建设投入,充分发挥城市的中)L、作用及经济的 辐射带动作用。牢固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大力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完善市政公用设施 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承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强化改革,创新机制,改善和优化制约城镇发展的环 境条件。1. 加快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以及市政公用事业价格体制改 革。适应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减少政府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建 立公共财政体系,稳步扩大公用事业投资力度,调动社会各界乃 至境外投资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建立相对稳定的城市建设投资运行机制,形成科 学合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价格调整机制。 改革资本运作方式, 运用市场机制扩大筹资渠道,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客观调控下, 允许各种资本进入城建领域,在招冏引资、市场聚资、游活民资 上下工夫,创造条件成立由政府控股的城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代表政府对城建资金进行筹措、管理、运作,通过对城建项目经 营性投资来盘活城建投资和市容环境资源,以存量换增量,变沉淀资产为活跃资产, 做活以地生财文章,保证土地增值收益用于 城镇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