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传媒与审美方式的转变_第1页
电子传媒与审美方式的转变_第2页
电子传媒与审美方式的转变_第3页
电子传媒与审美方式的转变_第4页
电子传媒与审美方式的转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传媒与审美方式的转变摘要在电子传媒盛行和发达的大背景下,艺 术的阐释有了更多的方式和手段,审美方式在既往的 特点下呈现出新的特征,出现种种与审美方式相关的 现象。电子传媒既促使审美方式突破以往的内容,日 益丰富化,多元化,人们既往的审美方式也得到了刷 新。审美方式的转变也引起了人们欣赏经验的变化。 我们要深入去理解与这些现象相关的审美方式本质与 特点。关键词 电子传媒;审美方式,审美对象,审美 情感、弓I言电子传媒使得人们的生活审美化、艺术化,当代 人们的审美方式却呈现出平面化、私人化、多元化、 虚拟化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贯穿于电子传媒对于当 代审美方式的影响中。电子传媒背景下,艺术的阐释

2、 有了更多的方式和手段,丰富着人们的接受方式和审 美观念,人们既往的审美方式得到了丰富多样化,人 们对动态立体的审美期待得到强化。二、传媒技术发展对审美对象及审美情感的影响在技术与速度被极度推崇的当代社会,电子传媒 也不甘落后,技术的先进给传媒提供了优厚的存在和 发展条件。从形式到内容,电子传媒都在速度上和数 量上体现了自身的素质。为了认识电子传媒对审美方 式的影响,我们先讨论传媒技术发展对审美对象及审美情感的影响1 传媒技术发展对审美对象的影响在实际的审美活动中,任何对象都有可能成为审 美对象,而任何经验也可能成为审美方式,审美方式 的引起和产生不需要特别的事物,审美对象也不必要 是特殊的事

3、物。将审美方式和审美对象进行研究,能 够更好地说明审美活动的本质, 有助于增进审美活动, 丰富和完善审美方式。在大众传媒发展进程中,从文 本形式到广播、影视、网络以至手机的大众媒介的发 展,媒体形式的多样与延伸过程,刺激着审美主体的 感官,使其经验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不管是电子 传媒或是审美方式,都绝非只是某一种方向或一种特 征的变化,更无法断言其好坏。如果只凭某点特征和 表现来理解或评断这些变化的性质,或用“好”、“坏” 来对审美方式来作定论,都是片面且无知的。影视技 术、数字化信息 (网络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审美对象不 再是间接的,隐蔽的,而成为感性的、视觉的、具体 的、眼花缭乱的在这个

4、瞬息万变的传媒时代,人 们面对这一切往往难辨真伪,产生错觉,迷失方向, 失去判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传媒中审美的转 变认真审视。2 传媒技术发展对审美情感的影响“以美的认识作为客观内容和基础的美感。 是以美 的情感的感动作为主观形式和表现的”。 面对具体的蕴 含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审美主体的情感是十分丰富 且复杂的。首先,审美情感是审美方式发生和存在的 情感因素。审美对象都是以具体多姿的形式和内容所 构成的,往往会引起审美主体多方面的感知,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活动,这种情感又往往与由审美对象 引起的感知、理解、想象等心理活动发生作用、相互 影响。对审美方式进行细心的体察、探究,就可以发 现

5、,伴随着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深入认识理解,在感情 上必然会产生一种愉悦,而在精神上则引起一种心往 神游的陶醉与满足。审美情感伴随审美认识而产生, 因此,尽管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差异造成各种审美 情感的差异,但仍离不开其以感性为基础,以理性思 考为主导的本质特征。在感性认识阶段,审美情感产 生的愉快呈现为感官的快适和浅表的体验,相对应于 审美方式的初始阶段特征,而当感官的快适引起一种 主体的满意与共鸣,进而使主体陷入沉思时,情感则 进入了理性阶段,产生一种理性的感动,怡情悦性则 是这一阶段的境界,这相应于审美方式由初始进入发 展阶段以至上升到深层经验的阶段。三、电子传媒对审美方式的影响从传媒技术对审

6、美方式和审美情感的影响,我们 可以感觉到电子传媒对当前审美方式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电子传媒使得人们的生活艺术化、审美化,人们 的审美方式较之以往出现了平面化、 感官化、私人化、 多元化、虚拟化等特征。电子传媒对于审美方式的影 响也跟世间万事万物一样具有两面性,我们既要肯定 其突破方面的进步,也要对其不利的影响有客观的认 识。1 电子传媒对审美方式的突破随着电子传媒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一方面,艺术在技术进步下有了更丰富的形态,而新 型艺术在传媒的促进下不仅得到了广泛快速的传播, 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去享受这些新鲜可感的美感经验, 另一方面,在传媒的阐释中,艺术作品的内涵又有了 不同于传统艺

7、术形态的更新丰富,刷新人们既有的审 美方式。(1) 审美方式的多元化和丰富化。 电子传媒的技术 日新月异,由初始的书籍发展到稍后的广播,再往后 电视统治了传播的王国,电影随后也应运而生。如今 的时代,网络以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盛行在我们的社 会生活中,而手机由初始的作为通讯工具,日渐具备 了信息传媒的功能。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如文学、 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随着广播、电视、因特 网、手机等电子传媒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增加了更多 更新的承载形式和传播途径,以往的种种艺术样式和 艺术作品在传媒的渲染下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可以说,电子传媒为我们的审美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方 式和内容。我们不但可以通过

8、各种形式的途径去欣赏 艺术和美,并能领略由于载体不同而带来的别样的艺 术和美,更能领略由于技术革新带来的新颖的艺术样 式和艺术作品,拓宽我们的审美视界,丰富我们的审 美方式。(2) 引起新的审美方式。 伴随着电子传媒的发展历 程,面对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和事件,人们也经历了 审美方式的转变,在视觉上体现为由阅读一观看的方 式,而形态上则体现为静态一动态的欣赏方式。这种 由审美方式的转变而引起的审美方式往往表现出平面 化、感官化的特征,也体现为对于审美对象动态立体 的期待和渴望。传统的、静态艺术的阅读往往对阅读 者或欣赏者提出一定的要求,传统语言和文字媒介的 表达依靠的是线性表现方式,这种方式具有

9、较强的符 号抽象性,所呈现的内容中的“能指”与“所指”是约定俗 成的,其阅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调动积极的想象思维,才能进入解读和 审美。这种情形造就了阅读者即审美主体的具有深度 的审美期盼以及审美方式。主体审美方式的投入和获 得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情。而电子传媒中的视像则不 然。以电视为例,其主要以图像作为主要的传播符号, 呈现直观易懂,制造出极为逼真的视听氛围,审美主 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以往由文字符号 编织的深度被消解,大众的审美欲求表现为对视听快 感的急迫期待和追求, 理解和思想因此而变得平面化。(3) 拓宽了人们以往审美方式得以发生的场域。 电 子

10、传媒所营造的场域带有极大的虚拟性和仿真性,这 样的场域带给人们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奇感,人们如同 身临其境,可以感受与现实存在差别的氛围,在其中 对时空和存在进行不同于现实的感知和体认。以电影 艺术为例,电影的画面和声音给在场的审美受众制造 了半虚半实、 以虚代实的现 场,这种现场具有相当 的张力,是电影之所以吸引观众的魅力法宝。审美主 体在这种用技术制造的审美对象的形式面前,享受着 光与影交织产生的幻影和刺激,在影音化的世界中体 验以虚为实的审美经历。对虚拟的世界也进行着不一 样的经历和体验,这必然影响着人们传统审美方式, 审美中的认同与被认同,真实与虚拟的关系也因此变 得复杂。人们在虚拟氛围中

11、寻找自己、肯定自己、超 越自己。2 电子传媒对审美方式的冲击“电子传媒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丰富了人,又使 人变得贫乏,沉醉于电子经验的人们常常疏远了现实 本身的巨大魅力。 ”的确,我们的现实感正在电子传媒 营造的氛围中悄然无声地、渐渐地或被塑造,或被影 响,或被修改,生活在电子传媒时代的人们已经正在 习惯甚至依赖于通过各种媒体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审美方式在发展上的被“威胁”在电 子传媒时代是显而易见的。(1) 审美方式低俗化。 电子传媒在很大部分的时间, 从很大程度上传播着他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形形色色 的审美方式,尤其乐于并长于传播时下最热门时尚的、 由消费所产生的愉悦一一消

12、费快感,一种附带着更多的 功利性、物质性的浅表性愉悦。我们不得不说,在这 种传媒情况下,在一定的人群中,人们的精神向度追 求出现了平面化甚至低俗化的倾向。比如,电视节目 的画面五花八门,尤其是现今的许多充满娱乐性的节 目,转瞬即逝,令人来不及思考。电视画面日益丰富 和膨胀,这样的结果则是让观众选择画面的能力在不 断提高,人们主观能动的思考行为却渐遭消磨。这样 的经验我们并不能否定其是审美方式,然而只能说, 这种审美方式是瞬时的、快速的,也是缺少沉思的。(2) 审美方式虚幻化。 电子传媒技术的发展使一切 都在无止地加速,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丰富并影响着 审美方式的实践。如:计算机技术的发达造就了形

13、形 色色的图像作品和影视作品,在许多的视像作品中, 诸如特技武打的,科幻的、恐怖的,计算机技术从未 缺席,人们渐渐远离了对于静态的艺术作品的阅读方 式,转而习惯于对动态艺术景观的观看。观看是便捷 的、直观的、易懂的,但不科学的观看导致的则是漫 不经心地浏览,缺乏凝神静观的深度,忽视对终极意 义的反思。这个性质逐渐被人为地淡忘和退隐以至忽 略。于是,人在体验的过程中, 忽视了对存在的体验,尽管其正在经历着这一事实(3) 审美方式单一化。过度追逐电子传媒的发展, 将会造成审美方式单一化。比如:文字文本直接呈现 的只是抽象符号的排列组合, 读者需要对其进行还原, 才能构成审美形象。在还原过程中,读者

14、依据自身体 验和思考对文字文本这个不确定的“召唤结构”进行了 “填空”和再创造。而在影视对文学的改编上表现得最 突出。不论改编得成功与否, 影视只提供一种可能性。 阅读三国演义时,读者头脑中的诸葛亮“千人千面”, 而在观看电视剧版三国演义时,诸葛亮就只是演 员唐国强的形象了。虽然影视可以多次改编,但每次 改编也都只提供一种可能性。电子传媒剥夺了读者的 想象力,读者只能被动接受。其表现方式太过于具体, 因此供想象力挥洒的空间越来越少四、结语总之,电子传媒既促使审美方式突破以往的内容, 日益丰富化、多元化。人们既往的审美方式得到了刷 新。审美方式的转变也引起了人们欣赏经验的变化, 视觉上由传统的线性欣赏为主转变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