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1页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2页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3页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4页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 势的世风。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重点】重点:(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难点: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1、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 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 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 -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 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 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学习从清代小 说家吴

2、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2、比较导入: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 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 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 -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 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 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 进中举。也可以运用对联等形式导入:3、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 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 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十年

3、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古人云:人生四大乐事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 榜提名时。(二)检查预习1 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 1701 1754),字敏 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 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 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整个 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 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 通过对他 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3. 注音作揖(y i)带挈(qi耳事相(x

4、i mg)公醺醺(x tn)行(h dng)长(zhmg)亲腆(ti an)着啐(cu 1)抛(p do)嗑(k a 亚(y m元解(ji 元绾(w an)桑梓(z 1)轩(xu dn)敞 锭(d ing)拙(zhu 0病 商酌(zhu 04. 疑难词语补充解释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 中所说的中了相公。“相”读xiang,不读xidng; “中”读z hong,不读 zhongo烂忠厚:过分忠厚。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 。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 更就击鼓报时。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当作外人看待。果不其然

5、:果然不出所料。5、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 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 古代称“妻子”为“浑家” ,称秀才为“相公” 。 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 “华居”等。所以, 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 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以免产生歧义(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 第三层写

6、跌倒。 第四层写疯走 集上。3.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四)初探讨论: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 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2)个人原因:范进 20 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 54 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 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 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 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2. 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7、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 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 从此将身价百倍, 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 一旦到手, 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 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 读书人的毒害。3. 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主要是两点: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 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虚伪。张乡 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 ,“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 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 ”可见推辞是假意。 )4.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

8、狠打他一个嘴 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 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 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 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 度的无情鞭挞。5. 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 范进的人物形象。 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 大半生穷困潦倒, 到 54 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 米周济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 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 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 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 ,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 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 他惊喜得发了疯。 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范进的 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 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 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6. 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作品通过这两 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 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