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_第1页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_第2页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_第3页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_第4页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赵蓉英,李雪璐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430072)e-mail: 摘要:本文首先阐明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含义、形式等基本问题,然后分别阐述了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几个主要载体,即纯网络期刊、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库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 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最后对中外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中国学者对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关注度和研究深度仍不及英美发达国家、我国对开放存取的研究仍局限在图书情报界、开放存取在我国还有待于尽快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等结论。 关键字: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纯网络期刊;开放存取1.

2、 引言科技论文对社会各界都有着至关重大的意义。微观上讲,它是学者公布科研成果、学者 间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提升学者声望及影响力的重要工具;宏观是讲,它是国家、组织以 及机构评价管理的依据,更是科学转化为国家技术、经济、国防能力的前提。学术期刊自产 生至今的 300 多年时间里,已毫无争议的成为了科技论文的最主要载体,基于学术期刊的 学术交流模式已深深根植于整个学术交流体系当中。然而,世界瞬息万变,技术的飞速发展 带来了一场革命,科技论文的网络发表得以出现。那么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科技论文网络发 表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缘何产生?我国对它的研究程度与国外还有什么差距?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总

3、结,以期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基本问题2.1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含义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在网上公布学术论文的任何途径 都可以视其为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狭义上,只有从科技论文的公布、传递等环节全部都是在 网上进行才是科技论文的网络发表。它的一大特点就是在网上科技论文产生之前没有公开的 相对应的纸质或其他任何电子形式的出现。换一种角度来讲,广义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信息传播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纸质 或其他形式的信息(如 cd-rom 或磁盘)转化为网上信息;纯网上信息(只存在网络版本 的信息);纯网上信息转化为纸质或其他电子形式信息。

4、而狭义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则包含 了后两种信息传播方式。可见,广义上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完全包含了狭义上的科技论文网 络发表。本文以狭义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为研究对象。2.2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形式目前,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主要形式有:纯网络期刊、开放存取期刊、学科库、机构库 以及个人网站(页),如学术博客等。广义上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种发表 形式以外,还有其他种类繁多的发布形式,如非纯网络期刊,各种科技论文数据库等等。个 人网站(页)对学术交流以及评价管理的影响还未形成规模,本文将不会涉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络时代的科技论文快速共享专项研究资助课题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在我国科研管 理

5、与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与影响”(2007114)。2.3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与相关概念的区分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各种形式当中,容易将纯网络期刊和相关概念混淆。在笔者所阅读 的众多中国的核心期刊文章当中,只有少数文章单独提出了纯网络期刊的概念,大多数文章 则要么将纯网络期刊归入网络期刊范畴,对纯网络期刊鲜有单独研究,要么将纯网络期刊与 非纯网络期刊混为一谈1。事实上,网络期刊按照其与纸质期刊的关系可以分为纸质网络化期刊和纯网络期刊。纸质网络化期刊按其出版模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数据库集成期刊和非集成纸质网络化期刊。数 据库集成期刊也就是数据库开发商将多个期刊集成在一个数据库中,集中为用户提供期刊论 文信息的

6、平台。我国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及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等大型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都是典型的数据库集成期刊。而非集成纸质网络期刊则是通过 杂志社自身开发或依靠主办单位网站或本地信息港等方式上网的期刊。从内容上讲,纸质网 络化期刊完全是相对应的纸质期刊的网络翻版。纯网络期刊与纸质网络化期刊的异同点如表1 所示。表1 两种网络期刊的异同点比较纯网络期刊纸质网络化期刊有无纸质版本部分有全部有与纸质版本在时间上的关系早于或同时与纸质版本发行纸质版本先发行内容内容灵活、时效性强,除论文外还根据需要出版通知等与纸质版本内容完全相同,可能仅收录部分纸质版本的文章发行周期定期或随时更新与纸质期刊同

7、周期或更滞后3.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发展现状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发展至今天,它的实现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纯网络期刊和开放存 取期刊;另一个则是人们正在热烈讨论的开放存取库,包括学科库和机构库。本部分将阐述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这两种实现途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3.1 从纯网络期刊到开放存取期刊3.1.1 纯网络期刊产生的背景 纯网络期刊的产生,技术方面的原因自不必说,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使网络成为科技论文发表的平台。但深究起来,技术只是纯网络期刊产生的外部原因,那么什么才是它出现的内部原因呢? 学术界创办期刊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学者间的交流,然而商业性出版商以及代理机构凭借其在出版领域的垄断地位,通过大幅增

8、长期刊价格和提高期刊出版频率等手段谋取利润,这 使得本来就面临财政紧张的各学术机构(主要是高校图书馆)难以承受。数据显示,20 世 纪 90 年代,一本有关核物理的期刊一年订购费就达到了$11,500,而一本 brain research 一 年的订购费用更是高达$15,2032。高校和政府便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无论是科学技术 的研发还是科技成果的发表,都是由高校和政府来“埋单”。毫无疑问,人类科学的发展己经 受到负面影响,此时人们才惊醒:科学成了生意人的目标,市场成了科研的驱使者。经过调 研后 wyly 提出,市场中缺少竞争者是出版商不合理定价的原因,学术界要么创建起期刊出 版的竞争机制,

9、要么接受现状3。同时他认为引入网络出版物可以改变现有的出版模式。正如 james m. mcpherson 提出要想解决学术出版物,答案可能就是网络出版物4。3.1.2 纯网络期刊的发展(1)学术界兴建纯网络期刊 为了反抗学术出版商业化垄断,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界开始致力于创办纯网络期刊。尽管这时的出版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学者们相信,只要学术机构能够与学术出版机构协调合作, 就可以增加市场竞争,成功的迫使商业出版机构合理定价。纯网络期刊根据网络发表的成本, 合理的向投稿人及利用者收取费用,用以维持期刊的正常出版。当时两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有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创建的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the sc

10、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s coalition)和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1997 年帮助学术机构出版的联机电子期 刊。截至 2000 年初,美国已有 100 多种学术界创办的期刊出现在美国和国外市场5。(2)商业出版机构对纸质网络化期刊的尝试 总体上来讲,网络期刊(包括纯网络期刊和纸质网络化期刊)的发展势头已十分迅猛。根据 dru mogge 在 1999 年的统计,1992 至 1997 年,网络期刊的数量增长了 100 多倍,其 中以 web 为媒介的网络期刊占去了总数中的绝大数席位。这也印证 web 是网络期刊的绝佳 平台6。在学术界积

11、极的投入到纯网络期刊的建设时,商业性出版机构也绝对没有袖手旁 观。但是科技发展将如何影响期刊出版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大部分商业出版商并不敢贸然涉 足网络期刊,只有少数大型出版机构进行小规模的尝试。(3)商业出版机构占主导的网络期刊市场尽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商业出版机构仍然不能断言网络期刊与纸质期刊究竟将如 何发展,然而有限的市场需求迫使商业出版商们冒险将纸质期刊网络化以抢占市场份额。当 时最具实力的出版机构(如美国学术出版社、elsevier 出版社、kluwer 出版社、斯普林格出 版社、wiley 出版社)、实力稍弱的出版社(如美国化学会、ieee 和美国物理研究所等)以 及一些大学出版

12、社(如牛津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在 21 世纪伊始纷纷将期刊上网,拒绝将期 刊上网的出版商愈来愈少。商业机构将其纸质期刊网络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纯网络期刊 的影响力,一时间,商业出版机构占据了网络期刊出版的主导地位7。笔者认为,商业出版机构再次主导出版市场是由于学术界创办的大部分纯网络期刊还不 够成熟,在期刊质量与期刊声誉上无法与传统纸质网络化期刊相比。商业出版机构出版的纸 质网络化期刊与它相对应的纸质期刊在编辑、审核、专家组群等方面并无差别,因此这些网 络化期刊的影响力很快就得到各界的认可,如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承认学者在其指定的网络

13、化期刊上发文的有效性。由于能否在权威或核心期刊上发文直接影响学者声誉、受国家或机构的认可度、职位晋升等问题,此外,纯网络期刊面临着更大的信息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知识产权能有效的得到保护,尽管纯网络期刊在信息传 播速度、版面费等方面的占有优势,但学者仍倾向于将文章发表在声誉好的纸质或纸质网络 化期刊上。没有收录好的文章,自然会影响到纯网络期刊销售和发展,纯网络期刊若要良好 的发展仍有许多艰巨的问题要解决。3.1.3 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期刊是在 21 世纪初兴起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 oa)运动的影响下出现的, 那么首先简要的介绍 oa 运动。(1)oa 运动简介为了,打破商业出版者

14、对科学研究信息的垄断和暴利经营,而采取的推动科研成果通过internet 免费、自由地利用的运动,促进科学信息的广泛交流。一时间,在国外掀起了开放 存取运动热潮。图 1 为 1998 至 2007 的 10 年间每 oa 的大事件数量统计。可以看出,自 2001 年开放存取实践愈来愈多,并于 2006 年达到最高峰。图 1 oa 大事件数量统计(数据来源:/peters/fos/timeline.htm)2001 年 12 月,布达佩斯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加速让所有学术领域的研究文章都能免 费供大家取阅”,并通过了“布达佩斯公开获取计划”(budape

15、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 期望通过互联网来构建一个免费及不受限制的学术论文获取渠道,让科学信息成为一项公共 财产8。boai 包括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建立自存档系统(self-archiving),即通过建设研 究机构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来搜集、组织、保存、发布机构内生产出的知识信息, 并向全社会提供免费的共享服务;二是建立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 oaj)9。 此后,一些以开放存取为主题的会议陆续召开,如 2003 年 10 月,在德国柏林由 max plank 社团组织的研讨会上发

16、布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简称柏林宣言)。该 宣言以更广的角度看待开放使用,强调它不仅仅涉及期刊文章,而是包括任何涉及研究的事 情,如数据和元数据,甚至还包括任何知识和文化遗产的载体,如博物馆藏品和档案存储软 件等等。(2)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期刊是开放存取运动的两个实现途径之一。boai 提出开放存取期刊的两种实 现方式:纸质期刊转型为开放存取期刊;创办开放存取期刊。在它的引导下,各学会及高校 以及少数商业机构

17、开始积极响应。开放存取期刊同传统期刊一样,面临知识产权、期刊质量、长期保存、提高作者知名度 等问题。为了保证开存取期刊的健康运转,boai 通过要求作者放弃稿酬的方式,保证期刊 免费向社会开放;通过要求作者拥有著作权或将其转让给出版者的策略,保证著作在网络环 境下开放存取的合法性;通过建立专家评审制度,保证开放存取期刊论文的质量。开放存取期刊具有几下特点:同行评议(peer-review);一般允许作者保留版权; 非赢利性质(如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与赢利性质的期刊(如 biomed central,bmc)并存;机构或作者在发表前期付费,确保期刊的

18、运转;收费对象可能是作者所在高校、学会单位或作者本人,因为全部由学者付费的话会降低开放存取期刊的认可度;运作成本低于以订购形式销售的期刊。3.1.4 纯网络期刊和开放存取期刊在中国的发展 网络期刊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快,但纯网络期刊和开放存取期刊所占比例极小。在我国,纯网络期刊的出版主要依靠以下两种模式1011:(1)依托纸质期刊网站创办,即在纸质期刊创办的网站上出版。它们多数是由声誉较 好的纸质期刊创办。(2)由专业机构创办,即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国家级学会等单位创办。这类网络 期刊数量较少,国际网上化学学报中国药剂学杂志及中华医学网络杂志是三大网 络发表期刊。目前,我国的开放存取期

19、刊仅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下文中简称“中”),“中”是由教 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旨在打破传统出版模式的束缚,及时推广新成果、交流创新思想。1开办之初,“中”采用论文编辑审查,无需同行评议的模式,因此国内仍有不少学者将其归 入学科库的范畴。然而,“中”已被赋予正式刊号,发表的论文也必须经过严格的编辑、同行 评议,同时还要在网站上公开以接受其它用户的评价。优秀论文将被收录到“中”创办的期刊 中,有严重侵权问题的论文则会从网站上撤消、发出撤消公告并处以若干年内(一般为 3 年)不刊登侵权作者文章的处罚。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不是单纯的开放存取期刊,它集 成了如数据库集成期刊等其它功能。“中”的

20、这种运行模式是否成功尚无法做判断,但它在很 短的时间当中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它将成为开放存取期刊运 行模式创新者。然而,这两种期刊在我国的发展并不乐观,数量和认可度都十分有限。作者们主要担心 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纯网络期刊以及开放存取期刊的合法地位,以及由其合法地位问题而 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二是发表在纯网络期刊和开放存取期刊上的成果是否可以被国家、机 构以及学术界认可,如果不能,这些成果将不会对学术声誉及职位晋升产生积极影响。因此, 纯网络期刊和开放存取期刊不能吸引优秀文章,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必然受到限制12。因此,我国应该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赋予纯网

21、络期刊合法地位,也就是说要建立专门机制处理纯网络期刊刊号的问题;二是要建立纯网络期刊的相关评价机制; 三是提高各机构、学术界以及学者对纯网络期刊和开放存取期刊的认可度,并制定有利于纯 网络期刊发展的强制性或鼓励性政策13。3.2 从电子预印文本库到开放存取库3.2.1 电子预印文本库产生的背景 正如学术期刊所面临的严峻形式,学术期刊的商业化严重阻碍了科研的正常进行,影响科学的进步。此外,一篇论文在出版之前要经过同行评议(peer-review),这一过程相当费时。作者花上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等待文章发表是很正常的,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满足学 术界对实时信息的要求。预印本(preprint)在网络

22、产生之前就己经成为一些学科学者相互 交流的重要途径,它较正式发表论文的流通速度更快,这恰恰符合了学术界对信息交流的要 求。网络使电子预印文本库得以出现。电子预印本一般是指未经过同行评价的待发表的电子1 /. 访问时间:2008-3-15.版的论文。3.2.2 oa 影响下的电子预印文本库 开放存取的思想一经提出,学术界便积极的建立开放存取库,主要包括学科库和基于机构的机构库14 。部分原有的电子预印文本库也演化为开放存取库(oa archives orrepositories),其相应功能有所扩展,并呈现出以下特点:(1)在类型上,开放存取库包括面向

23、学科的学科库(如 arxiv)和基于机构的机构库(如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 escholarship repository)。学科库主要收录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电子预印 本,不受学者所在地区、机构的限制。而机构库则是由某大学或科研机构等建立的,它的收 录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含本机构学者的预印本,还收录印后本、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图 书、多媒体、课件、参考工具书等多种资料。机构库在提供开放存取的同时还要长期保存信 息,这是它与学科库的主要区别之一。(2)在审核机制上,开放存取库的文章不实行同行评议;(3)在知识产权上,作者可自由的将电子预印本存入库中。即使已经完成了写作,作 者依然拥有版权。如果作者将

24、印后本的版权转让给了期刊,那么他得到版权所有者的许可后 才能将作品存入开放存取库;(4)在实现途径上,非开放存取期刊可以通过允许其收录文章的印后本存入开放存取 库的方式与开放存取库合作。每一所大学都应当有自己的开放存取库,并制定政策鼓励或强 制其成员将研究成果存于库中。(5)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仅有学科库和机构库当中的电子预印本才属于本文所阐述的 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范畴。电子预印文本库是实现 oa 的重要形式,在开放存取组织(open access institute, oai) 的引导下,电子预印文本库实现了系统间跨库检索、引文检索等功能,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 力,电子预印文本库极有可能向开放存

25、取期刊或集两者功能于一身的模式发展,我国的“中”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一阶段,国外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 opcit(1999),arc(2000), 创建的电子预印文本库有 open access ftp preprints archive(1991)、arx(1991)、the langley technical report server(1993)等15。3.2.3 开放存取库的繁荣发展 各机构、大学、政府纷纷响应开放存取运动,建成大量的学科库和机构库。根据开放存取库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doar)的统计数据,截

26、止 2008 年 7 月 20日,在该网站注册的开放存取库已达 1182 个,其数量增长情况如图 2 所示。其中 80%为机 构库,13%为学科库,5%为整合其它开放存取库所含资源的数据库,2%为政府库。图 2 开放存取库的增长情况(图片来源:/)从图 2 可以看出,开放存取库的数量从 2006 年初便开始迅速增长,2006 年 3 月停止, 但至 2006 年 8 月又开始飞速增长,至 2007 年初便始终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开放存取库的 发展是比较乐观的。3.2.4 开放存取库在我国的发展根据 doar 的统计数据,截止 2008 年 7 月 2

27、0 日,我国在该网站登记的开放存取库仅 有 6 个,其中 1 仍在试用期。这 6 个开放存取库中的 4 个是由香港地区的大学主办的机构库, 另外 2 个分别是厦门大学创办的机构典藏库,一个则是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 究所承担创办的机构库。目前,大陆主要的开放存取库有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和奇迹文库两 个学科库16。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开放存取库建设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论 是在数量上、种类上、还是内容质量上仍有待提高,但近几年国家在政策上的引导以及各界 的努力说明我国将会在开放存取库方面有所发展。4. 中外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研究现状对比本部分旨在揭示中外网络发表的研究现状,通过比

28、较,发现不足,寻找问题解决途径。 中文信息全部来中国期刊网,外文信息全部来自 scie。美英两国在网络发表都走在世界的 前列,因此选取美英两国为对比对象,对比分析的信息有年代区间为 2005 至 2007 三年。由 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与 scie 的收录范围和收录标准有很大差异,在对比分析时使用绝对 数指标是不合适的,因此本文采用相对数指标来揭示对比结果17。4.1 对比结果将中、美、英三个国家科技论文网络发表方面的文章进行主题分析,并对比不同主题的 在本国所有收集到的论文中所占比例,以揭示各国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下文将用 ej 代表网 络期刊(electronic journals);epa

29、 代表电子预印本库(e-print archive);oa 代表开放存取(open access);sa 代表自存档(self-archiving);ep 代表网络出版。(1)中国的研究现状 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有关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论文的主题分布见表 2:表 2 中国相关论文的主题分布论文主题ejepaoa合计论文数6622160248所占比重26.6%8.9%64.5%100%我国发表的相关论文中,主题为开放存取的论文内容主要涉及开放存取及开放存取运动的介绍、开放存取的实现模式、开放存取期刊、机构库、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等;主题 为网络期刊的论文内容主要涉及网络期刊的国内外进展、网络期刊

30、发行的可行性、网络期刊 学术价值、网络期刊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网络期刊的质量研究、网络期刊的出版模式等。(2)美国的研究现状在 scie 数据库中,美国学者发表的有关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论文主题见表 3:表 3 美国相关论文的主题分布论文主题ejsaoaep合计论文数139112107所占比重1.0%2.8%85.0%11.2%100%美国学者发表的相关论文中,主题为开放存取的论文主题主要涉及社会各界对开放存取的态度、倡导各学科实行学术信息的开放存取、开放存取对论文被引情况的影响等。(3)英国的研究现状在 scie 数据库中,英国学者发表的有关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论文主题见下表 4:表 4 英国相

31、关论文的主题分布论文主题saoaep合计论文数1491060所占比重1.7%81.7%16.6%100%英国学者发表的相关论文中,以开放存取为主题的论文在内容上与美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相差并不大。只是英国的论文中有数篇介绍英国政府拒绝展开开放存取的文章。这种情 况与英美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开放存取是由一向信奉平等的美国发起的,英国政府在 信息资源开放的问题上一向采取保守的态度,这也为两国研究内容的不同做出了解释。4.2 对比分析根据上部分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外对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研究具有一个相同点,即中、 美、英三国近三年中研究的热点均为开放存取。该主题在研究内容中具有绝对的比重。而中 外对

32、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研究的不同点为:(1)英美两国开放存取为主题的论文所占比例达到了 80%以上,而中国只有 60%左右。(2)中国学者仍关注网络期刊、电子预印文本库而这些主题在英美的学术论文中并没 有或很少涉及到。(3)我国有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论文绝大多数由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期刊发表,而英 美刊载网络发表方面的文章还分布在各个不同专业的期刊上,如化学期刊,医学期刊,物理学期刊等等。5. 结论通过前文的阐述可以发现,我国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在发展和科研情况上仍落后于世界 水平,为了促进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健康发展,应当认识到:(1)我国科技论文网络发表的研究在内容上、深度上都落后于英美发达国家。进入

33、21 世纪以后,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库成为热点话题。英美对网络期刊和电子预印文本库的 研究明显减少,而我国对它们的研究占近三分之一的比重,可见我国的科技论文网络发表上 较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滞后的。(2)国外刊载以开放存取为主题的论文的期刊的学科类别,可以反映出开放存取在国 外各学科的执行情况。结果是乐观的,这也恰好符合开放存取理念的目标。但我国对开放存 取的研究局限在图书情报界,开放存取在我国还没有完全走出理论研究阶段。(3)开放存取的出现是必然的,我们应当尽快建立完善管理体制,如法律体系、评价 体系,保证我国学术信息交流系统的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 段玮弘,张永杰.中文网络期刊类型及特点

34、浅析j.图书馆论坛,2007 27(5):94-97. 2 buckholtz, alison. electronic genesis: e-journals in the sciences j. academe, 1999(5).3 brendan j. wyly. competition in scholarly publishing ?what publisher profits reveal./bmdoc/wyly.pdf. 2007-11-9.4jamesm.mcpherson.acrisisinscholarlypublishing. http:/

35、www.h/perspectives/issues/2003/0310/0310pre1.cfm,2003. 2007-10-5.5 叶继元,张点宇.国外期刊价格现状及走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2):15-22.6 dru mogg. seven years of tracking electronic publishing:the arl directory of electronic journals, newsletters and academic discussion lists j. library hi tech, 1999 17(1):17-2

36、5.7 杜海洲,宋金燕,曹咏梅.2003 年国外学术期刊的价格变化j.情报杂志,2004(5):97-98.8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openaccess/. 2008-2-10.9 李武.开放存取出版的两种主要实现途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58-63.10 骆满生,王亨君,袁晓萍,赤诚.网络期刊的出版模式j.编辑学报,2003 15(6):431-432.11 李武,杨屹东.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 50(2):25-29. 12 周黎明.网络学术性期刊的发展研究j.编辑学报,2002 14(5):335-338.13 张银犬.核心论文学术评定制度的理性思考-兼与张敏勤老师商榷j.图书馆建设,2004(4):94-95.14 高冰洁,赵俊玲.国内外开放存取实践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 143(1):68-72.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