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探索规律_第1页
教学案例《探索规律_第2页
教学案例《探索规律_第3页
教学案例《探索规律_第4页
教学案例《探索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案例探索规律(一)文章发表:baybjfcu 发表日期:2005-03-11阅读次数:96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2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 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3 在活动中发展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能力,认识探索规律的必要 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材分析等知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 “列代数式”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又是对这些知识的拓 展与延伸。教材以学生所熟悉的日历表为背景, 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将数学知识 的学习隐含

2、在具体的情境当中,不仅让学生学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 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发 展学生的符号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能力,提 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 点。教学设计(一)设置悬念,引出课题猜一猜: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堆钮扣(40颗),请同学们从中数出三堆数 目相等的钮扣(每堆不少于8颗),按左、中、右的顺序摆放在桌面上。然后按 老师的指令操作:(1)从左堆拿出3颗放入中堆;(2)从右堆取出5颗放入中堆; (3)

3、从中堆取出与左堆剩余数目相等的钮扣放入左堆。请你猜一猜:你的同桌现在中堆还剩多少颗?能猜出其他同学的吗?(如果有学生能猜中,可让其说明思路;如果猜不出,老师来猜一猜,猜 对了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这个游戏的奥秘是什么?由此引出课题一一 探索规律。)(二 )引导探究,寻找规律1 探索游戏中的规律请一个学生报出自己原来每堆的颗数(如原来每堆13颗),师生共同分析具 体数目下各堆数目的变化情况:左堆颗数中堆颗数右堆颗数原来的颗数131313从左堆拿出3颗放 入中堆13-313+313从右堆取出5颗放 入中堆13-313+3+513-5从中堆取出与左堆 剩余数目相等的钮 扣放入左堆(13-3)+

4、(13-3)(13+3+5)-(13-3)13-5现在中堆还剩(13+3+5)-(13-3) = 13+3+5-13+3 = 3+3+5 = 11(颗)。再请一名学生报出自己原来每堆的颗数(如原来每堆10颗),同样列表分析得出:现在中堆还剩(10+3+5)-(10-3) = 10+3+5-10+3 = 3+3+5 = 11(颗)。提问:(1)由此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与交流,得出:中堆所剩颗数正好是从左堆拿出的颗数的2倍与从右堆拿出的颗数之和。)(2)这个规律在其他情况下是否仍然成立?(可让学生再试几次,在此基础上进行猜想。)(3)如何验证你所得到的规律?(师生共同分析后指出:引

5、入字母,可使问题一般化和简洁化。随后列代数式、进行代数式运算,从而验证规律,解开游戏的奥秘。)2 探索图形的规律做一做:将火柴棒按下图方式摆放(1) 搭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2个、3个呢?(2) 搭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拼摆的过程中感悟火柴棒根数的变化规律,并在同 桌间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使学生认识 到: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评价时要关注各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 异。)(3) 搭100个呢?搭200个、300个呢?(在求解的过程中,

6、使学生意识到:每给一个三角形个数,都要像 (2) 一样 经历求火柴棒根数的过程,显得很繁琐,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自然引出下面 的问题。)(4) 如果用a表示所搭三角形的个数,那么搭 a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棒?(不同的方法会使结论的表达形式不同,要引导学生经过代数式运算,最 终将形式统一起来。通过此题,学生将体会探索一般规律的必要性,同时感受 符号带来的简洁、方便,由此发展学生的符号感。)3 探索数表中的规律(教师展示2002年10月日历表,学生每人一张同样的小日历表 )议一议: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7、232425262728293031(1)日历表的套色方框中各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 ?(先由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展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组的成果。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各小组中, 及时了解情况,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2)这些规律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让学生动手在日历表中随意确定几个方框进行验证。交流时,教师用投 影仪展示几名学生的验证情况。)(3)这些规律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验证时,先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任何一个月中这样的方框表示出来?由此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经过代数式运算验证规律。)(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提出一个

8、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交流能力。 教学中 教师可适时启发学生提问题的角度,如改变方框的大小、形状等。)(三)反思、评价,提炼方法1 从以上三个活动中总结出:探索规律的过程:特殊一一般。一般方法:(1)寻找数量关系;(2)用代数式表示规律;(3)验证规律。2 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师生交流)。(四)巩固练习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6次后,可以得到几条折痕?如果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填写下表:对折次数123456n折痕条数

9、13715(教师先示范折一次,得折痕1条,折两次,折痕3条,之后提出问题: 为什么多折一次,折痕增加2条,而不是1条?再多折一次,居然增加4条, 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折。)(五 )布置作业1 .习题3. 8第1题。2编制一道生活中具有数学规律的题目,并进行解答。(让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并借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教学反思从课堂实施情况来看,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时常有精彩的表现,出现欲罢不能的场面。 如活动2,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表达时有的用语言表述,有的因说

10、不太清楚, 就上台来画图表达;活动3,学生发现的规律很多,超出了教师的想像,最后 因时间关系不得不中止学生的继续探讨。 还有在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时, 同 学们畅所欲言,一位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谈到:过去认为数学枯燥、乏味, 没想到数学原来如此有趣。有的学生发出感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然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局面,如活动1, 一位学生猜对了,但他是事先与同桌商量好两人每堆的颗数一样, 这样他最后根据自己中堆所剩 的颗数猜出了同桌中堆的颗数,当时教师愣住了,没想到学生会这么快猜对, 不过很快就找出了破绽,反问:如果事先并不知道同桌原来每堆有多少颗,你 还能猜出来吗?这才化解了问题。还有

11、活动 3,不少学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 后在教师引导下,才有了思路。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提出问 题能力的培养。案例点评课程改革的实施带动了课堂教学实验的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 标的理念,更充分地反映数学学习的价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市广 大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桂林市外国语学校吴娟老师针对新教材实施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这一节课 的教学就较好地反映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 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做到了 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并具备了以下特色:1 灵活处理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教材中只提供了一个探索规律的例子, 不足以开展对问题的探索,为此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索规律的游戏活动, 补充了 一个探索图形规律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使他们感受到 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规律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2明确师生角色位置,组织、引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教学实录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 究,形成了学习能力的自主建构。3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清晰,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得当。规律的探索过程 不仅能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