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
1.0.1为加强和规范本市人防疏散基地建设,科学合理确定人防疏
散基地规模和配置,充分发挥战备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本市战时防
空和平时防灾保障能力,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人防疏散基地。
1.0.3人防疏散基地建设应遵循“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
的方针,符合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做
到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1.0.4人防疏散基地的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
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术语
2.0.1人防疏散基地civildefenseevacuationbase
全称为人民防空疏散基地,设置在城市人口疏散的主要方向上,
用于保障一个或多个疏散地域,战时具备疏散指挥、临时安置人员、
物资储备、医疗保障和交通中转的场所、场地和相关设施。
2.0.2人口疏散populationevacuation
战时依据敌空袭目标的规模和强度,组织城市人口远离危险区,
避开空袭兵器的杀伤,保存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的有效防护措施,减
轻城市保障压力。
2.0.3早期疏散earlyevacuation
在发现战争征候时,按照人民防空指挥部的决定进行有准备的疏
散,主要包括将人员、物资、设施转移到安全地区。
2.0.4临战疏散pre-warfareevacuation
国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时,按照人民防空指挥部的决定进
行的疏散。
2.0.5紧急疏散emergencyevacuation
防空袭斗争中迅速组织人民群众疏散行动,通常在空袭征候明显
或预先警报发放后实施。
2.0.6人防疏散地域evacuationareaofcivilairdefense
全称为人民防空疏散地域,设置在城区以外,用于接收安置战时
城市疏散人口的指定区域。
2.0.7疏散指挥区evacuationcommandarea
保障人口疏散指挥机构组织临战疏散和进行战时管理的场所。
2.0.8临时安置区temporarysettlement
用于临时安置部分疏散人员的场所,其安置对象主要为因特殊原
3
因不能到达疏散地域人员及部分临战疏散人员。
2.0.9物资储备区materialreservearea
为人防疏散基地内人员提供部分基本生活物资储备和供应的场
所。
2.0.10医疗保障区medicaltreatmentarea
战时担负对人防疏散基地内伤病员进行早期救治和开展卫生防
疫的场所。
2.0.11交通中转区traffictransitarea
在疏散过程中为人员、物资、装备等提供短暂停留或改换运输工
具的场所。
4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人防疏散基地的位置、等级、规模应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人
民防空专项规划、城市人民防空方案中确定的城市人口疏散方向和人
防疏散地域来确定。
3.1.2人防疏散基地原则上应在城市人口疏散的主要方向或疏散地
域内建设,选址应满足便于机动、便于隐蔽、便于保障的要求。
3.1.3人防疏散基地按所保障疏散人口数量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三类,其规模分类应符合表3.1.3规定。
表3.1.3人防疏散基地规模分类
疏散基地类型用地规模(公顷)保障人数(万人)
大型≥20≥20
中型5~205~20
小型3~5≤5
3.1.4人防疏散基地战时应具备疏散指挥、临时安置、物资储备、
医疗保障和交通中转五个功能,基本要素配置详见附录A人防疏散
基地配置要素表。
3.1.5人防疏散基地宜充分利用满足条件的已有资源,与应急避难
场所结合设置;同时利用周边的医院、公交枢纽、公路客运站、民防
工程等设施,有效整合场地空间和建筑设施,将其作为人防疏散基地
的功能区域。
3.1.6人防疏散基地可兼顾人防宣传教育和人防技能训练(培训)
5
等平时功能,并配置相关设施。
3.2设防要求
3.2.1人防疏散基地设防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遭受不高于设定防御标准的灾害影响下,人防疏散基地的
建筑和设施不发生严重破坏,并能及时恢复;临时设置的设施能顺利
安装和启用;
2在遭受高于设定防御标准的灾害影响下,人防疏散基地的建
筑和设施满足人员安全要求,疏散指挥功能能及时恢复。
3.2.2人防疏散基地内民防工程的位置、规模、战时及平时的用途、
防护要求,应符合人民防空专项规划和建设要求。
6
4规划选址
4.1.1人防疏散基地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满足下列要求:
1应避开敌空袭兵器来袭方向,原则上设置在城市人口疏散的
主要方向上;
2应避开重要军事、经济目标;
3应避开生产、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工厂、仓库及有严重污染源、
易发生其他次生灾害的区域;避开高压线走廊、天然气长输管道、输
油管道等区域;
4应避开可能发生崩塌、地陷、地裂等危险地段;避开地震断
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5应处于周围建(构)筑物倒塌影响范围以外;
6宜选择地形平坦、地势较高、交通便利,且工程地质和水文
地质条件较好、具备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便于生活物资保
障和引接水源、电源的区域。
4.1.2人防疏散基地规划应与场地规划布局同时进行,在平面上统
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4.1.3人防疏散基地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应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2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
3应满足排水要求;
4宜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5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
4.1.4场地设计标高不应低于城市设计防洪、防涝水位标高。当市
7
政道路标高高于基地标高时,应有防止基地外的水进入基地的措施。
8
5功能分区
5.1疏散指挥区
5.1.1疏散指挥区宜结合现有人防指挥所设置。当基地内无人防指
挥所时,可结合拟建场所周边的民防工程等地下设施设置,宜设置在
便于指挥、便于通信、交通便利且相对隐蔽的位置。
5.1.2疏散指挥区应由指挥用房、通信用房、工勤保障用房和停车
库等部分组成。疏散指挥区通信用房宜单独布置,其它各类用房宜集
中设置。
5.1.3疏散指挥区内人员活动区域的最低处净高不应小于2.2m。
5.1.4疏散指挥区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1.4规定。
表5.1.4疏散指挥区建筑面积
疏散基地类型大型中型小型
疏散指挥区建筑
≥1500≥1000≥500
面积(m2)
注:疏散指挥区建筑面积不包括停车库。
5.1.5人防疏散基地宜由指挥长办公休息室、疏散保障指挥室、疏
散保障值班室(兼总控室、机要室)等主要指挥用房和综合协同指挥
用房、其他附属用房组成。各功能用房指标宜参照《人民防空指挥工
程设计标准》RFJ1附录A。
5.1.6通信用房宜由网络通信室、无线通信室(兼通信值班)、UPS
电源及蓄电池室组成。
9
5.1.7工勤保障用房宜由设备用房、生活辅助用房以及管理用房组
成。
5.1.8疏散指挥区应配置指挥车辆和小型车停车位。大型人防疏散
基地指挥车辆停车位不少于2个,中小型人防疏散基地指挥车辆停车
位不少于1个。各类基地疏散指挥区车位总数宜符合表5.1.8规定。
表5.1.8疏散指挥区车位总数
疏散基地类型大型中型小型
车位总数(个)≥8≥5≥4
5.1.9大中型人防疏散基地宜配置机动式人防指挥车,并配备必要的
防护和伪装措施。
5.1.10人防疏散基地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时,宜通过增强应急综
合管理区的功能配置,实现疏散基地指挥功能。
5.2临时安置区
5.2.1临时安置区宜设在干扰较少的区域,应综合考虑环境、气候、
地形地貌、基础设施配套及安置人员特点等因素合理布局。
5.2.2临时安置区应由住宿用房和配套设施组成,其安置人数宜符
合表5.2.2规定,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4m2。
表5.2.2临时安置区安置人数
疏散基地类型大型中型小型
安置人数(人)≥120003000~12000≤3000
5.2.3临时安置区宜按安置人口规模划分为组、组团、单元三级,
10
其分级控制规模和间距要求应符合表5.2.3规定。
表5.2.3临时安置区分级控制规模
分级组组团单元
人口(人)≤1000≤3000≤12000
间距要求(m)≥1.5≥4.0≥8.0
5.2.4临时安置区可设置在室内或室外。设置在室内时,宜选用三
层及以下空间。室内应进行防火设计和无障碍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
用规范》GB55019中的相关要求。
5.2.5临时安置区可采用帐篷或简易活动房屋等形式,应按防火分
区按行列式搭建、成组布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帐篷材质应选用阻燃型,按防火分区搭建帐篷组。每个防火
分区占地面积不宜大于6400m2,边长不宜大于80m。防火分区之间的
间距不应小于4m。
2防火分区内帐篷最小间距宜符合表5.2.5规定:
表5.2.5帐篷间距最小距离
帐篷间关系门对门门对墙
最小距离(m)21.5
5.2.6临时安置区应根据人口规模及功能要求配置配套设施。配套
设施可分级或集中配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临时安置区内应配备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其设置应
符合消防要求;
11
2每个宿住组团应设置集中供水点、垃圾收集点各1个,有条
件时宜设置开水间;
3每个宿住组团应设置1个物资发放点,面积不宜小于36m2;1
个管理服务点,面积不宜小于36m2;1个医疗卫生点,面积不宜小于
36m2;1个公共活动区,面积不宜小于70m2;
4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与宿住用房应留有必要的卫生防护
距离,并宜设置在下风向。
5.2.7临时安置区的公共卫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利用基地内原有的公共卫生间;
2可采用移动厕所,有条件时可设置暗坑式厕所。暗坑式厕所
坑位数应按安置人数的1.0%~1.5%设置;
3男女厕所总坑位数量宜按不小于100人/坑设置。
5.2.8临时安置区有条件时宜设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公告载体。
5.3物资储备区
5.3.1物资储备区可结合场所周边的超市、仓库、商场和人防物资
库等设施设置。基地内物资储备区宜靠近疏散基地出入口设置,道路
宜能满足中型货车双向通行的要求。
5.3.2大中型人防疏散基地物资储备区宜由物资储备库房、管理及
附属用房、室外货场、停车场(库)等部分组成。小型人防疏散基地
应设物资储存点。
5.3.3物资储备区规模应符合表5.3.3规定。
12
表5.3.3物资储备区规模
疏散基地类型大型中型小型
建筑面积(m2)≥2000300-2000300
用地面积(m2)≥5000750-5000750
5.3.4物资储备库房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库房地坪荷载应满足货物堆放及装卸机械运输和通行的要
求;
2库房结构形式应满足仓储功能的需要和结构、防火安全的相
关规定;
3库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库房首层地面应做防潮处理;釆用地下室储备物资时,应有防
雨水倒灌的措施。
5.3.5物资储备区室外货场面积宜为库房建筑面积的30%。
5.4医疗保障区
5.4.1医疗保障区可结合场所周边的医院、医疗设施或战时医疗救
护工程设置。
5.4.2若利用周边医疗设施设置医疗保障区时,基地内可设医务室。
若基地内独立设置医疗保障区时,大中型人防疏散基地医疗保障区宜
由医疗功能区、病房区和后勤保障区组成。其中医疗功能区应包括分
类急救部、医技部、手术部等。
5.4.3医疗保障区建设规模应符合表5.4.3规定。
13
表5.4.3医疗保障区建设规模
疏散基地类型大型中型小型
床位(张)40-5012-4010-12
用地面积(m2)1600-2000480-1600400-480
5.4.4医疗保障区平面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功能分区合理,洁污、人车路线清晰,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2各功能分区和医疗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图标;
3手术部、病房区宜设置在干扰较少的区域;病房宜能获得良
好朝向;
4医疗污水应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废弃物处理应符合有
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
5.4.5医疗保障区出入口不应少于2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废弃
物出口。基地内应设置救护车辆停放场地。
5.4.6病房区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5.4.7后勤保障区宜由管理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组成。
管理用房宜由医务办公室、后勤办公室、计算机房以及医务工作人员
寝室、厕所、盥洗室、污泵间等组成。生活服务用房宜由食品库、配
餐间、库房等组成。
5.5交通中转区
5.5.1交通中转区可结合场所周边的公交枢纽、公路客运站、公交
车站等交通设施进行设置。
5.5.2交通中转区宜由停车区、检修区、发车区、人员休息区及附
14
属用房组成。
5.5.3交通中转区应靠近疏散基地出入口设置。车辆进出车道应分
开设置,注意人车分流。
5.5.4交通中转区各功能分区之间应有明显的标志和安全通道。
5.5.5停车区可利用地下停车库,车行道的宽度和转弯半径应能满
足车辆的安全通行,内部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车库建筑设计规
范》JGJ100等有关标准规定。
5.5.6交通中转区的规模应根据疏散基地类型确定,其车位数量应
符合表5.5.6规定。
表5.5.6交通中转区车位数量
停车类型大型疏散基地中型疏散基地小型疏散基地
大型车位数(个)≥8≥5≥2
总车位数(个)≥20≥15≥10
5.5.7检修区宜有保养、洗车、配电、给排水等设施。
5.5.8人员休息区可结合基地内广场设置,其面积可按1.50m2/人计
算。人员休息区附近应设公共卫生间和盥洗室。
5.5.9附属用房宜包括管理室、调度室、广播室。交通中转区宜设
置独立的广播室,宜设置电子信息显示系统。
5.5.10有条件可在疏散基地内设置直升机起降区,周围场地及地坪
应满足直升飞机的安全起降要求。
15
6交通设计
6.1.1人防疏散基地的交通设计应依据疏散基地的类型和功能要
求,合理配置出入口和相应道路,并与基地外城市人口疏散道路连接
设计。
6.1.2人防疏散基地的出入口宜包括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和专
用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型人防疏散基地主要出入口不宜少于4个,且宜在不同方
向分散设置;中、小型人防疏散基地主要出入口不宜少于2个。
2人员出入口与车辆出入口宜分开设置。
3人防疏散基地出入口的位置应满足战时功能区的要求,物资
储备区、医疗保障区宜设置专用出入口。
6.1.3人防疏散基地对外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型人防疏散基地对外通道宜为两条疏散主干道,中小型人
防疏散基地宜为一条疏散主干道、一条疏散次干道;
2疏散主干道的有效宽度不应低于7m,疏散次干道有效宽度不
应低于5m。
6.1.4人防疏散基地内部道路可按主通道、次通道、支道和人行道
分级设置。各级道路路面宽度宜符合表6.1.4规定。
表6.1.4人防疏散基地内道路宽度
道路等级道路路面宽度(m)
主通道≥6.0
次通道≥4.0
16
支道≥3.5
人行道≥1.5
6.1.5人防疏散基地内部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内部道路应连通基地内各功能区和主要设施。连通道路宜设
置环形道路,并适于消防车、专业队装备车等特种车辆的通行;
2大型人防疏散基地连接出入口的道路及各功能区连通道路宜
按主通道级别设置,连接主要保障设施的道路宜按次通道级别设置;
中、小型人防疏散基地道路可降低一个级别设置;
3临时安置区和医疗保障区应设置无障碍通道。
17
7保障设施
7.1给排水
7.1.1人防疏散基地给水应满足战时人员基本生活用水和保障用水
需要,设置保障水源、取水设施、水处理设施、输配水管线和应急储
水装置、移动式饮水平台等,并符合下列规定:
1大型人防疏散基地的水源应采用市政给水管网、自备水源两
种方式,且应采取防止两种水源串通的隔断措施。
2中、小型人防疏散基地的水源可选择采用市政给水管网、自
备水源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当水源采用市政给水管网时,疏散基地内
的供水系统与市政给水管网的接口不宜少于两个,接口宜位于不同路
段;当水源采用自备水源时,自备水源不应少于两处。
3自备水源可采用深井水或地表水等,出水水质应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中战时水质的要求,必要
时配备水处理设施。
7.1.2根据人防疏散基地的水文和地质情况,在经过建设项目水资
源论证后,自备水源采用深水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周围50m范围内不得存在污染源;
2深水井回扬污水排水池应有足够的排泄能力,并应设置防止
污水倒流装置;
3根据现场场地条件和邻近供水设施的情况采用适当的供水方
式。
18
7.1.3人防疏散基地战时用水量标准应符合表7.1.3的规定。
表7.1.3战时人员用水量标准
类别用水量(L/(人·d)
伤病员≥80
医疗保障
医护人员≥40
指挥及其他工作人员≥30
临时安置人员≥10
7.1.4人防疏散基地宜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污、废宜采用自
流排出。当排入天然水体时,应按环保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7.1.5医疗保障区排水系统应单独设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7.1.6应急储水装置可采用储水池、储水罐等方式,储水规模不应
低于3天。
7.1.7平战转换的供水设施应满足下列要求:
1供平时使用的生活水池(箱)可兼做战时的应急储水装置,
但应具备在1日内完成系统转换及充水的措施;
2除仅供战时使用的储水装置、水泵、增压罐及末端饮(供)
水装置平时可不安装外,其他构筑物及管线均应建造和安装到位,并
有可靠的技术措施确保战时能在3日内完成安装和调试。
7.2电气
7.2.1人防疏散基地的电气设计需满足战时用电的需求。电气设备应
选用防潮性能好的定型产品。
7.2.2负荷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9
1平时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
范》GB50052的要求;
2战时电力负荷分级应符合表7.2.2规定。
表7.2.2战时常用电力设备负荷
类别设备名称负荷等级
基本通信设备、应急通信设备
自备电源配套的设备
一级
主要医疗救护房间的医疗设备
应急照明
医疗保障区重要的风机、水泵
辅助医疗救护房间内的设备和照明
二级
医疗保障所用的空调、辅助电加热设备
正常照明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其它负荷三级
基本通信设备、应急通信设备
战时指挥必须的用电设备
一级
自备电源的附属设备
疏散指挥区应急照明
重要的风机、水泵
二级
正常照明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其它负荷三级
基本通信设备、应急通信设备
临时安置区自备电源的附属设备一级
物质储备区应急照明
交通中转区重要的风机、水泵
二级
正常照明
20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其它负荷三级
7.2.3战时各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战时一级负荷,应有两个独立的电源双回路供电,其中一个
独立电源应是自备电源;
2战时二级负荷,应引接自备电源;
3战时三级负荷,引接电力系统电源。
7.2.4供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接引不少于一路电力系统电源,该路电源总容量应分别满
足平时和战时总计算负荷的需要;
2大型、中型人防疏散基地应配置自备电源;小型人防疏散基
地宜配置自备电源。自备电源可结合各功能分区设置,条件受限时可
多个功能分区合用一个自备电源。各功能分区分别设置时,自备电源
宜设置在该功能分区的负荷中心;多个功能分区合并设置时,自备电
源宜设置在多个功能分区的负荷中心。自备电源容量应满足其所辖功
能分区内战时一级负荷、二级电力负荷的要求,亦可兼做平时备用电
源;
3自备电源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密封的蓄电池组等型式,不
得采用汽油发电机组及非密封的蓄电池组;
4电力系统电源与自备电源应分列运行。
7.2.5配电要求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功能分区应独立设置电源配电箱(柜);
21
2每个功能分区应接引电力系统电源和自备电源,并均应设置
进线总开关和电源转换开关;
3低压供电半径一般不宜超过350m,若人防疏散基地面积较大
时,可结合功能分区设置多个变配电室;
4宜采用放射式配电,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三级;
5动力、照明、通信、报警等应分别设置独立回路;
6不同等级的电力负荷应各有独立回路;
7单相用电设备应均匀地分配到三相回路中;
8每个功能分区宜预留弱电接线箱并预留电源;
9每个功能区除设置正常照明外,还应设置备用照明。备用照
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该场所正常照明照度标准值的10%。
7.3信息系统
7.3.1人防疏散基地应具备完善的指挥通信保障设施,并应满足下
列要求:
1具备疏散基地内部互联互通的有线通信设施;
2具备与市(区)人防指挥所、各疏散基地之间互联互通的有
线及无线通信设施;
3大、中型人防疏散基地应配置视频会议系统;
4具备用于疏散指挥的无线通信设施;
7.3.2人防疏散基地应具备较完善的网络通讯系统。
7.3.3人防疏散基地应具备较完善信息系统配套设施,可利用基地
22
已有设施,并覆盖主功能区、出入口等区域,并满足下列要求:
1人防疏散基地应具备内部应急广播系统;
2人防疏散基地可具备视频监控系统。
7.4消防
7.4.1人防疏散基地应根据防火要求设置消防水源,配置消防设施
或应急消防器材。临时安置区采用帐篷或简易活动房屋安置时,同一
时间内的室外火灾数量和单个火灾灭火设计流量不应小于表7.4.1
的规定。安置区住宿用房为固定建筑时,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公共建筑的
要求确定。
表7.4.1临时安置区同一时间内室外的火灾数量和单个火灾灭火设计流量
疏散基地安置人数同一时间内的火单个火灾灭火设计流量火灾延续时间
(万人)灾起数(起)(L/s)(h)
N≤1.01152
1.0<N≤2.51202
2.5<N≤3.02302
注:规模超过3.0万人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设置。
7.4.2人防疏散基地内消防水源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供水设计宜综合利用市政供水体系、应急储/取水体系和
其他天然水系的供水能力,并应采取可靠的消防取水措施;
23
2当采用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时应采用两路消防供水;当市政给
水为供水能力不足或只有一路市政供水时,应建设满足火灾延续时间
内的消防水量的消防水池作为应急避难消防水源;也可采用天然水源
作为消防水源,但天然消防水源应保证平时及灾时都有稳定的且满足
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防水量,并应设置可靠的消防取水设施。
3疏散基地内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
取水平台,并应连接消防车道。
7.4.3人防疏散基地应配置灭火器,灭火器的配置设计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
7.4.4消防供水系统及消防设施可与平时系统共用,但共用系统应
同时满足战时、平时消防要求。其他消防系统及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
统技术规范》GB5097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等标准的规定。
7.5标识
7.5.1人防疏散基地标识宜包括主标识、设施标识和指示标识。其
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安全标
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中的规定。具体要求见附录B。
7.5.2人防疏散基地与应急避难场所结合设置时,基地内标识应与
应急避难场所标识及场地原有标识相协调,避免重复设置。建设时可
采取平时设置与战时紧急设置相结合。
24
7.5.3人防疏散基地内的标识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疏散基地主要对外道路交叉口应设置指示标识牌,指示疏散
基地方向、位置;
2疏散基地出入口应设置疏散基地主标识和功能演示标识牌,
有条件宜有演示多媒体,标明疏散基地内部功能区划、人员疏散路线、
疏散基地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等;
3各功能区及主要设施入口处应设置设施标识,需要战时切换
的设施应设置安全醒目的贴牌;
4基地内主要道路分岔口、路边、路线过长等人员看不到位置,
宜设置指示标识,便于交通引导。
7.5.4各类标识设施应经久耐用,图案、文字和色彩简洁、牢固、
醒目,并便于夜间辨认。
7.6绿化
7.6.1人防疏散基地绿化宜采用可为人防疏散基地提供伪装功能的
植被。种植植物的种类及分布应与基地所在背景相适应,并能适应所
在地区的土壤、湿度、光照等条件。
7.6.2当采用人造伪装树、灌木、草坪等人造植物时,应具有与当
地天然植被相协调的种类、造型、分布特性、颜色、亮度系数等。
7.6.3人防疏散基地宜采取高大树种与矮小树种相结合、常绿树种和
落叶树种相结合、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相结合的方式种植植物。当采
取种植乔木和灌木相结合进行伪装时,乔木树干的间隔宜为2m~3m,
25
灌木的间隔宜为0.5m~1m。
26
附录A人防疏散基地配置要素表
基地类型
功能区配备设施
大型中型小型
战时指挥区●●●
生活保障区●●○
通信及警报设施●●●
监控广播●●●
饮水处●●●
厕所●●●
疏散指
垃圾收集●●●
挥区
消防设施●●●
照明设施●●●
机动式人防指挥车○○-
标志标牌●●●
指挥演练培训设施○○○
基地功能介绍设施●●●
宿住区●●●
公共活动区●●●
帐篷○○○
简易活动房屋○○○
饮水处●●●
厕所●●●
临时安
垃圾收集●●●
置区
监控广播●●●
消防设施●●●
照明设施●●●
标识●●●
27
基地类型
功能区配备设施
大型中型小型
物资储备库房(点)●●●
物资分发点●●●
饮水处●●○
物资储厕所●●○
备区垃圾收集●●○
监控广播●●○
消防设施●●●
照明设施●●●
标识●●●
医疗保障区●●●
饮水处●●●
厕所●●●
垃圾收集●●●
医疗保
监控广播●●●
障区
消防设施●●●
照明设施●●●
标识●●●
医药物资储备○○○
停车场●●●
交通中人员休息区●●○
转区车辆检修区●●○
交通指挥设备○○○
28
基地类型
功能区配备设施
大型中型小型
停机坪○○-
饮水处●●○
厕所●●○
垃圾收集○○○
交通中
监控广播●●●
转区
消防设施●●●
照明设施●●●
标识●●●
注:“●”表示应设,“○”表示可设;“—”表示不需要设置。
29
附录B人防疏散基地标识
表B.1人防疏散基地主标识
编号图形符号名称
人防疏散基地
1-1
主标识
人防疏散基地
1-2
主标识
30
表B.2人防疏散基地设施标识
编号图形符号名称
疏散指挥区
2-1
标志
临时安置区
2-2
标志
物资储备区
2-3
标志
31
医疗保障区
2-4
标志
交通中转区
2-5
标志
应急厕所
2-6
标志
32
应急供水
2-7
标志
应急垃圾存放标
2-8
志
应急停机坪
2-9
标志
33
应急供电
2-10
标志
应急疏散指挥部
2-11
标志
2-12应急通讯标志
34
应急灭火器
2-13
标志
应急出入口
2-14
标志
35
表B.3人防疏散基地指示标识
疏散指挥区
3-1
指示标志
临时安置区
3-2
指示标志
物资储备区
3-3
指示标志
医疗保障区
3-4指示标志
交通中转区
3-5
指示标志
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
- 换热器酸洗施工方案
-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劳动《煎荷包蛋》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
- 服装行业创业计划
- 提高晨间护理床单位整洁度
- n个变量的逻辑函数,所有最小项的和等于
- 2024跨境运营工作流程
- 高中信息技术 U盘不能停止怎么办教学设计
- 2025合作协议退休人员聘用合同
- 2025个体工商户借款合同协议
- 员工法制教育培训
- 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2025年综合测试(一)地理试卷 (含答案)
- 2025年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20套复习题库及答案
- 2025山西地质集团招聘3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芭蕾动作损伤预防策略-深度研究
- DB11∕T1273-2024 LED交通诱导显示屏技术要求
- 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 挡墙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 复合手术室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