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调度管理【合集】3ackx_第1页
优化调度管理【合集】3ackx_第2页
优化调度管理【合集】3ackx_第3页
优化调度管理【合集】3ackx_第4页
优化调度管理【合集】3ack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三峡水利枢纽综合调度管理研究与实践1苏北地区水资源监控调度12三峡水利枢纽综合调度管理研究与实践2008-11-12 来源:人民长江2008年第2期摘要: 三峡工程装机容量2250万kw,年发电量近1000亿kwh,所提供的大量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经济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三峡水库是多目标运用水库,首要任务是防洪,其次是发电并兼顾调节航运的任务,此外还须考虑生态与环境保护因素。介绍了三峡水库在实现水能综合高效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枢纽管理体制,防洪、发电、航运以及泥沙等关系处理,三峡水利枢纽管理调度系统建设,气象水文预报工作现状及成果,防洪、发电、航运调度成绩以及三峡水库泥沙研究与实践等,

2、特别介绍了三峡水库在通过电站运行调度保护流域生态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一定的成果,例如有关通过人造洪峰改善下游四大家鱼产卵课题的研究等。20032006年枢纽实际调度运行的各项参数表明,三峡水利枢纽发挥了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效益,成果显著。关 键 词: 防洪;发电;航运;生态调度;调度管理;三峡水利枢纽中图分类号: tv697.1 文献标识码: a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 ,防洪库容221亿m3 ,可极大改善下游防洪形势;三峡水库全长600km,上游川江航道因此得到根本改善;三峡电站拥有总装机2250万kw,年发电量近1

3、000亿kwh,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大量化石燃料,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三峡工程拥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工程建成后,调度管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协调平衡防洪、发电、航运等各方的利益,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管理,使其综合效益最大,加上日益突出的水利工程的生态环保需求则无疑都给管理增加了新的课题。1 管理体制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是当今流域管理的趋势,而三峡工程突出的作用,特殊的地位也决定了它的管理体制必须采用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模式首先体现在三峡工程对防洪、发电、航运等进行统一的多目标管理。为此,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

4、规程(以下简称调度规程,针对不同时期,如围堰发电期、初期运行期以及正常运行期,制定不同的调度规程),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实施。调度规程从多目标管理的角度出发,协调各方的利益,以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是目前三峡工程管理的法律性文件,各种调度管理措施都必须服从规程的规定。此外,距三峡大坝下游约38km处的葛洲坝水利枢纽是三峡工程不可分割的梯级枢纽,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及其水库必须联合统一调度。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是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代表国家负责梯级枢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在调度规程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实行统一调度。而在汛期,当入库流量超过一定值后,则由长江防总或国家防总直接指挥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的

5、调度与管理。2 多目标管理多目标问题的求解原理可根据决策分析过程中的目标效用函数v是否存在,是否能够显式表达而分成3类:目标效用函数v存在并可用数学公式表达,则可采用决策者偏好的事先估计进行求解;存在一个稳定的效用函数v,但并不试图将它明确地表达出来,只假设该函数的一般形式,则决策者的偏好在求解过程中通过交互逐步明确;不存在一个稳定的效用函数,无论是显式的还是隐式的,则采用决策偏好的事后估计法进行求解1 。三峡工程调度管理是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在目标函数中,发电效益较易量化,而防洪、航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则很难估算。虽然很多学者试图构

6、建多目标水库综合效益目标函数的显式表达形式,例如采用洪水损失的期望值作为防洪效益以及提出一些生态效益的计算方法等,但目前都尚不成熟。因此试图构建一个显式的三峡工程效益函数目前还无法实现,而根据上述求解原理之(2),遵循“决策者的偏好在求解过程中通过交互逐步明确”的思路则是可行的,以下对此稍加阐述。建三峡首要目的是防洪,因此防洪要求必须首先满足。而防洪效益的实现则是通过调度规程中规定的防洪调度方案给予保障,该方案是建立在对多个方案的计算比较基础之上,最终根据决策者偏好选取,由各种阶段的水位、流量阈值组成。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对发电效益和航运效益进行优化,其中发电效益可采用联合优化调度模型进行

7、求解,而航运调度的内容则是根据航运部门的要求,保证相关江段水位、流量、水位变幅在规定阈值范围之内。当发电、航运产生冲突时,根据决策者的偏好进行交互,形成最终解决方案。调度规程中对上述内容都进行了详细描述。水库环境生态效益在决策者偏好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此调度规程中对水库环境、泥沙以及库区生态调度也专门进行了规定。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多目标决策过程的前提条件是保证枢纽的安全。3 研究与实践三峡工程采用分期蓄水方式,2003年6月1日首次下闸蓄水,进入围堰发电期运行,库水位维持在135139m之间;2006年6月,上游三期围堰爆破拆除,大坝全线挡水,同年10月,实现156m蓄水,枢纽进入初期运行阶

8、段;预计在2008年水库可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即正常蓄水位(npl)175m,汛期限制水位(fcl)145m。三峡水利枢纽的运行已近4a,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也逐步得以发挥,特别是实现156m蓄水后,各方面的效益更加明显。4a来,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综合调度管理系统已基本建成,图1为该系统中的相关业务流程。从图1(略)中不难发现,气象水文信息采集系统是整个调度管理的基础,预报是调度管理决策的依据。此外,调度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包括国家防总、长江防总、交通航运部门、国家电网公司等。三峡水利枢纽综合调度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以下结合水库运行以来的调度管理实践介绍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3.1 气象

9、水文预报3.1.1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的准确程度,通过影响水文预报的精度,间接影响水库的防洪、发电等一系列重要决策。表1列出了2004年和2006年短期(24,48h)雨量预报准确率,表2为24h强降水预报准确率统计。由表知,2004年,上游流域面雨量预报24,48h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1%和69%,面雨量大于20mm降水过程24h预报准确率为52%;2005年该3项指标分别为76%,76%和52%;2006年为85%,82%,60%。3.1.2 水文预报(1)长期水情预报。长期水情预报采用枯季分级退水模型、数理统计、小波人工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等方法,参考气象长期预报结果而做出综合预报,各月平均流量

10、预报误差统计见表3,预报平均误差2004年为3.8%,2005年0.7%,2006年三峡上游天气异常,出现了持续异常干旱天气,坝址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枯水流量,直接导致预报平均误差达42.6%。长期水文预报一直以来就是预报界的一个难题,其根源在于长期降雨预报能力的欠缺。在当前三峡电站“以水定电”的调度管理模式下,长期水文预报能力的缺失对于年发电计划的编制等重要工作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2)短期水情预报。三峡入库流量分3部分,即上游干流寸滩站入流,乌江武隆站入流以及三峡区间产流。科研和生产部门曾经采用过萨克拉门托模型、tank模型、综合约束线性系统(scls)模型等,这些模型大多采用降雨径流应答关系

11、及经验性的“黑箱”模型的分析方法。三峡区间现有的洪水预报方案为:干流预报采用上下游水位(流量)相关法,区间产流采用新安江三源流模型及经验单位线法2 。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水力学特性和洪水特性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对于以往采用的模型,须对参数进行重新率定。此外也研究了新的预报方法及手段,例如:gis技术被应用到三峡区间洪水预报系统当中,采用分布式结构对区间进行了划分,在模拟子流域降雨产流时仍沿用了新安江三源流模型3 。目前的短期预报具有了一定的精度,为梯级枢纽调度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证。各年短期(12,24,48h)流量预报的月平均误差见表4。短期预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于洪峰峰值及出现时间

12、的预测,水库运行期内几场大洪水的峰值及峰现时间的预报情况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洪峰预报无论是峰值流量第3/7页 还是峰现时间都较为准确,预见期也都达到了2d以上,为防洪调度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3.2 梯级联合优化调度葛洲坝是三峡的反调节水库,二者紧密相联,必须进行联合调度管理。采取优化调度思想,建立科学合理的模型方法,可以发挥梯级联合调度的优势,获取更大的效益。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联合优化调度的基本原则是4 :兼顾防洪、发电、航运的要求,充分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汛期以防洪和排沙为主,发电服从防洪和排沙;枯水期,发电和航运统筹兼顾;调度中应充分考虑水库上下游环境水质及生态保护因素。对三峡葛

13、洲坝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方面的研究众多。从时段上分为长期优化、短期优化以及日优化模型等;从优化算法看,包括动态规划算法及其综多改进算法5,6 、遗传算法7 、模拟退火算法8 等。目前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实时调度所采用的方法是严格按照调度规程中规定的各项约束条件(如汛限水位约束、保障航运安全的水位小时变幅约束、日变幅约束等)调度运行,在调度规程规定的可调节范围之内进行优化调度,尽量减少弃水,多发电。葛洲坝除发挥反调节水库作用(调节因三峡调峰造成的下泄流量不稳)外,也适当参与发电优化调度。优化调度主要通过控制三峡下泄流量以及葛洲坝坝上5号站水位,使梯级电站发电效益最大。三峡水利枢纽运行近4a来,各项效益

14、得到了显著的发挥:(1)防洪效益。利用围堰发电期内有效防洪库容发挥防洪应急调度作用。2004年9月长江上游发生较大洪水,经国家防总办公室同意,9月8日0:20三峡库水位从135.31m开始逐步上升,其后稳定在136.1136.3m,最高库水位136.42m,出现在10日22:50。本次洪水调度过程中三峡最大出库流量56800m3/s,最大削峰流量3700m3/s,拦蓄水量4.95亿m3 ,缓解了长江宜昌至石首河段的防洪压力。(2)航运效益。从表6船闸运行数据可以看出,20042005年输送的旅客人数以及货运量均比2003年有了明显增长。另一方面,在枯水期,通过水库调度补偿航运流量是增加葛洲坝枢

15、纽下游枯期水深的有效措施。2004年的枯水期,应航道部门的要求,三峡水库先后3次实施了补偿航运流量调节方案,增大了下泄流量,提高了葛洲坝引航道和长江中游航道通航水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游浅滩河段枯期通航水深不足的紧张状况,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效果明显。(3)发电效益。自2003年7月10日三峡电站首台机组2号并网运行以来,至2006年底,三峡电厂累计发电1461亿kwh,节水增发电量58亿kwh;葛洲坝大江电站、二江电站第4/7页 20032006年累计发电628亿kwh,节水增发45亿kwh,详细信息见表7。3.3 生态调度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每年将生产1000亿kwh清洁电能,减少大量

16、的原煤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从根本上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但同时,大坝挡水,库区淹没蓄水等也不可避免地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在工程设计论证以及初期运行期间,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各项保护措施。近些年来,通过水库自身运行调度改善大坝上下游生态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生态调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三峡水利枢纽生态调度的主要热点问题包括:低温水下泄、气体过饱和、“人造洪峰”等。关于这些热点问题,三峡总公司组织会同相关科研单位开展了多项监测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针对四大家鱼(青、草、鲢、鳙)自然繁殖需求的三峡工程生态调度方案的研究”,

17、该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了水利工程给鱼类造成影响的机理,包括:(1)水利工程一定程度上继续对鱼类早期资源产生影响。工程的调节使水文情势和水体理化特性发生变化,使部分产卵场消失或移动;洪峰过程弱化,使产卵规模减小。(2)低温水下泄,有可能使鱼类生长发育延缓,产卵期推迟;清水下泄,河道冲刷下切,原有产卵场河床底质发生变化;繁殖期洪峰主要依赖区间来水,过程弱化。(3)水质的变化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为此,在进一步弄清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水文学机理的基础上,未来可采取各类生态调度措施,制造利于鱼类繁殖的“人造洪峰”,抑制低温水下泄,保护水质等。3.4 水库泥沙泥沙问题是关系水库寿命,引起广泛争论的重大

18、技术问题。在水库调度方案中,对泥沙问题的考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调度原则,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从近4a来水库运行过程中泥沙监测资料看,水库中泥沙淤积情况比初步设计时预计的要好得多:水库来沙量大幅减少,寸滩+武隆站1990年前年均输沙量之和为4.67亿t,19912003年年均输沙量为3.48亿t(清溪场站从1983年开始测流,因此没有长系列资料,用寸滩和武隆代替),减少约1/3,而蓄水后减幅更大。水库排沙比好于设计值,2003年612月,入库泥沙2.08亿t,出库0.84亿t,排沙比40%;2004年,入库泥沙1.66亿t,出库0.637亿t,排沙比38%;2005年

19、,入库2.54亿t,出库1.03亿t,排沙比41%。而论证期间数学模型采用的三峡水库10a水沙系列的年均入库沙量为5.09亿t,由此第1个10a的年均出库泥沙1.54亿t,年均库内淤积3.55亿t,排沙比30%。随着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以及上游梯级电站的建设,三峡水库的入库泥沙问题将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同时水库下游河岸冲刷的问题比过去预计的要严重些,由于三峡水库尚未蓄至正常蓄水位175m,上游水电工程的大规模开发正在进行中,来水来沙情况将来还会第5/7页 有较大的变化,因此,下游河势的调整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4 结论与展望几年的实践证明,三峡枢纽的调度管理是成功的,不仅有效地利用了

20、水资源,同时也保证了航运等其它目标的实现,泥沙问题也得到了良好解决,取得这些成绩主要归功于:(1)对三峡工程进行的长期研究,为调度管理提供了最科学最充分的指导。有关问题在规划设计阶段经过了系统的研究,且大多得到了较好的解决。(2)建设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调度管理软硬件系统,包括上至屏山,下至汉口的水雨情遥测系统、水调自动化平台等,为调度决策提供了先进的辅助手段。(3)坚持一体化管理的思想,坚持两坝联合优化调度,重点研究了与调度息息相关的预报模型、联合优化调度模型等,强化了调度的核心技术。当然,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调度中也还有一些关键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解决,如库区(寸、武至宜昌区间)降雨(尤其是暴雨)

21、产流预报问题,电站与电力市场的协调机制问题等。三峡水利枢纽的调度管理决策是具有世界难度的动态多目标的管理决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汛期,枢纽调度的主旨是防洪,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调度保证走沙并尽可能多发电;在非汛期,则主要是协调航运、发电、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2)水库泥沙问题关乎水库寿命,是三峡调度管理的重要基础条件,无论汛期还是非汛期的调度,都必须认真考虑。(3)实施生态调度,为特有珍稀鱼类营造适宜的产卵、生长的水文情势。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生态调度与防洪、发电、航运等传统调度之间的协调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4)三峡水库的蓄水过程与航运、生态、发电、泥沙等问题关系

22、密切,影响重大,因此每年汛后蓄水过程的调度也具有很大的难度。总之,三峡水利枢纽的管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为复杂,潜力最大的水库管理命题。目前,长江上游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势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随着上游干支流数10个大型水电站的开发,以整个流域综合效益最大为目的的流域梯级一体化综合调度管理,对于流域水资源管理领域无疑将是一次难得的挑战与机遇。苏北地区水资源监控调度一、工程概况江苏省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是水利部确定的5个信息化试点项目之一,也是江苏省“十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该工程在江苏已建大运河监测调度系统、徐州、连云港水情遥测系统、水文数据库、防汛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兼顾规

23、划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建设以信息采集为基础,综合数据库为纽带, gis为技术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为表现手段的综合性信息化工程系统,最终实现水资源的综合优化管理、决策和支持。工程建设内容分为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监控系统、通信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数据库系统、调度运行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7个子项目。经过工程建设,以期达到:“建设覆盖江水北调工程系统供水范围,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充分拓展性能,集信息采集传输、优化调度和自动监控为一体的水利现代化系统。为苏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提供调度运行决策支持;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水体系提供信息、计

24、量及管理支持。充分发挥江水北调工程系统的作用,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建设总目标。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安排,工程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工程的目标是:建成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的总体框架,初步或部分建成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监控系统、通信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数据库系统和调度运行系统;初步建成江水北调范围内重要控制站点(断面)的水情、工情、雨情等多源信息的实时采集、监测和集成;部分实现取水口门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监测和集成;实现部分泵站、水闸的远程监测、监视和控制;基本构架完成苏北地区通信传输与计算机网络,进一步扩充完善系统信息传输基础平台;开发基于web

25、gis、intranet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实时水量调配模拟模型和在线水流仿真模型,提供在合理配置基础上的调度运行方案及其分析、评估;以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在线反映系统运行状况,形成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框架。达到以实时信息采集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调度运行为核心,建成基于苏北地区具有三维界面的江水北调水资源实时调度系统。初步实现江、淮、沂沭泗等多水源供水的在线监测、系统仿真、实时调度和用水计量,进行大运河沿线供水、排水、防洪、航运、环保等多目标用水的有机协调和统一管理。二、具体建设内容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根据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工程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工程

26、于2002年9月开始启动。根据投资安排,第一阶段工程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工程先安排输水干线的水位、流量信息采集和泵站水闸工情信息采集,实现调水运行的在线仿真和实时调度,适当提高信息网络的安全度,2002年完成。第二步工程安排干线泵站和上游来水控制站的水情监测、泵站内部监测监控技术改造、信息网络提高可靠性和规模,综合集成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2003年完成。目前,一步工程已全面展开,工程项目招标已基本完成进入实施阶段,监测监控、通信网络分项工程正在实施;配置软件分项工程的调度运行系统、来水预报模型开始实施。其具体建设内容为:1信息采集系统采用水位、闸位、流量传感器和远程数据终端(rtu)及超短波通信

27、设备,建设水资源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利用已建的大运河系统和徐州示范区系统资源,新建扩建水情遥测站106处(其中:干线梯级泵站3座、干线控制及分水涵闸20处、小水电5座、市际交水断面监测4处、船闸计量13处、沿线取水口门38处、沿干线水位监测点23处),分中心12处(其中:市水文局分中心3处;工程管理处分中心5处;水利局分中心4处),省水文信息中心1处。将新老系统的所有站点集成为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的信息采集系统。按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及防汛的要求,在各个遥测站实现水位、闸位、流量及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将这些信息通过超短波通信网、光纤通信网分别传输到各分中心,在各个分中心接收、处理、入库,

28、并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省中心,为各水利部门及防汛指挥部门提供信息服务。此外,将已建大运河系统、徐州示范区系统的全部遥测站(其中属于大运河系统测站44处、属于徐州示范区系统测站19处),中继站1处、集合转发站6处、分中心等均按本项目要求重新组态后融入苏北水资源监控调度系统。2通信传输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扩建省水利厅局域网;扩建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建设范围内的13个工情分中心(其中市水利局7处;厅属管理处6处)的计算机局域网和网管分中心;扩建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建设范围内的5个水情分中心、6个监控监测站点(江都四站、淮阴一站、运东闸、泗阳站、沙集站、皂河站)的计算机局

29、域网;(4)建设5条光纤链路。3运行监控系统(1)江都二站远程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2)江都三站远程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3)江都四站远程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4)江都站主变开关量、用电量远程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5)运东闸远程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6)淮安二站远程计算机开关量、用电量自动监测系统;(7)淮阴一站远程计算机开关量、用电量自动监测系统;(8)泗阳一站远程计算机开关量、用电量(发电量)自动监测系统;(9)泗阳二站远程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10)皂河站远程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11)沙集站远程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12)刘山北站远程计算机开关量、用

30、电量自动监测系统;(13)解台站远程计算机开关量、用电量自动监测系统。4、综合数据库及调度运行系统(1)建立来水预报模型。为实际运行环境下供水系统的实时监控调度和水流仿真提供科学依据。预报的空间范围包括洪泽湖、骆马湖和微山湖三个区域的来水及长江三江营潮位,时间范围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其中中期、长期预报成果应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2)开发需水预测模型:通过对江水北调沿线直接供水区的需水预测,取得各供水区段、各行政区域的需水过程线及各种时段的需水量;或提供根据供水合同以及在不能充分供水的情况下的供水过程线及各时段的需水量。(3)开发实时水量调配模型。在受水区需水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供水系统实时

31、水量调度计算,为实际运行环境下的科学调度提供依据。(4) 开发在线水流仿真模型。运用水力学的方法模拟系统中各种情景下的工程运行状况,实现对供水系统水位、流量、水量等状况的实时描述。.(5)建立调度运行系统专用数据库。(6)完成调度运行系统软件集成。集成实时监测系统、来水预报系统、实时水量调配模型和在线水流仿真模型,初步形成调度运行系统,包括调水方案的预合理性分析、各种水量调配的方案比较、沿程分段(市界)用水的在线评估与事后评估。三、工程建设管理(一)工程建设处工作鉴于本工程覆盖范围广,涉及单位多,工程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合作才能较为圆满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001年

32、7月,经江苏省水利厅批准,决定由江苏省苏北供水局为主,省水利信息中心、省防办、省水文局等单位参加,共同组建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建设处。建设处下设综合部、信息采集项目部、监测监控项目部、技术协调和通信网络项目部和配置软件项目部,行使项目法人职责。同时,考虑到信息采集项目投资占一期一步工程总投资的50%左右,且该项目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原有的大运河、徐州示范区系统联系紧密,为提高办事效率,明确责任,由以省水文局为主组建的信息采集项目部,作为建设处的二级法人,相对独立地负责信息采集系统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建设处在宏观上对信息采集系统工程进行管理。工程建设处负责组织、协调整个工程的建设管

33、理工作,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对项目建设的建设标准、工程质量、建设周期和工程投资负总责。各项目部在建设处的统一安排下,按照整个工程的进度及资金计划,合理安排各自承担的子项目建设工作,并对子项目的建设标准、工程质量和建设周期负具体责任。1强化法人职责,规范项目管理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建设管理的各类法规、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实施管理,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及时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制定年度资金计划和施工计划,对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等实时进行管理、检查和监督。遵照水利、通讯等行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工程招标设计和施工图纸设计

34、工作,按规定要求进行审批,并通过严格的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以后及时申报工程竣工验收并负责工程竣工初期和交付使用。2分级管理,明确责任(1)工程质量由建设处负全面责任。同时,对具体每一个项目也都确定了分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对每一个单项工程或每一个标段,建设、施工等单位也明确了具体质量负责人,层层分解责任,形成责任网络。(2)质量监督、设计审批、财务、资料管理等确定相应责任人。(3)定期了解、分析工程的建设进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动态考核工程的质量、管理。3加强前期工作,确保前期工作质量。苏北地区水资源费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和初步

35、设计是由厅组织多个单位编制完成的,项目涉及的专业多,投资大,与现有工程的集成任务重。同时,信息化项目的发展速度快。为了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建设处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招标设计这个环节,确保招标文件质量,保证了招标和施工的顺利进行。4突出重点,全面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在各项工程开工之前,建设处即从多方面了解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安排,力求在不影响各个工程正常运转和防汛抗旱要求的情况下,充分协调承包商和各工程管理单位间关系,做到统筹调配、突出重点,实现建设、运行两不误。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有关设计变更、工期调整手续。5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36、既重视工程质量,又重视安全生产。要求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要时刻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进度服从安全、服从质量,坚决杜绝一味地的赶进度,而忽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做法。在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健全每一项安全措施,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和保证体系,做到标准化管理。在质量管理上,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有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对重点工程严格实行质量责任制。加强质量管理,充分发挥质量检查组的职能和作用,所有的质量检查、工期控制、项目调整和支付预审工作都由质量检查组统

37、一管理。由于质量检查组工作得力,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6搞好资料管理,及时交付使用。根据水利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定的要求,按统一领导、分项目管理的原则,建设处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建设管理的全过程,配备专人做好这一工作;并针对本工程所具有的信息化特性,特别加强了对软件开发相关资料的审查、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对施工已经结束的或基本结束的项目,做好生产运行的准备工作和交付使用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办理移交手续,为系统今后的高效运行及相关系统的进一步开发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招评标工作本工程总体上分为监测监控、信息采集、软件配置、通讯网络等4个标。建设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

38、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了自行招标与委托招标相结合,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商务谈判等多种方式进行招标工作。并按照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标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组织评标委员会,从优选择施工单位。四、几点体会目前,整个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进展顺利,第一阶段一步工程各子项目均已签订合同,进入施工阶段,整个一期一步工程将于2002年年内基本完成,进入联合试运行阶段。作为建设管理单位,总结工程建设从开工至今,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

39、面的因素。首先,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即是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在我省尚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特别是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覆盖面广、投资量大、与原有系统关系复杂,且涉及到防汛抗旱、工程管理、自动化监控、远程通信、网络工程、水文测量等多个水利专业,必须在领导的统一指挥、协调下,才能顺利进行。本工程的建设,在水利厅领导和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使得工程建设能够向着科学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顺利进行。其次,要有正确的建设方向和统一的思想认识。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既要体现其先进性,又要体现其前瞻性。没有科学、正确的建设方向,就不可能建成完善的工程系统。本工程建设切实按照江苏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