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自查报告范文_2_第1页
精准扶贫自查报告范文_2_第2页
精准扶贫自查报告范文_2_第3页
精准扶贫自查报告范文_2_第4页
精准扶贫自查报告范文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准扶贫自查报告范文精准扶贫自查报告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我镇按照建立准确扶贫档案和“六村一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一、村庄情况概述(a)村庄概况。现在的河套坪村是20xx年由原下河套坪村和原上河套坪村组成的,人口382户,1842人,耕地8100亩,退耕还林2304亩,荒山6800亩,低产茶园900亩,核桃良种550亩。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土豆和大豆,管辖6个村民小组,沙尔路贯穿整个村庄。5km,上、下河套坪组和斯米洛克都与公路相连,而磨子坪、小沟、西儿湾位于山顶,无公路可通。村里有133个低保,3个五保户,5个孤儿

2、,1个教学点,98个一至三年级学生。(2)工业发展。20xx年,市纪委和市科技局互相帮助,在核桃坪实施了一个2600亩的茶园。由于茶叶生产晚,技术管理差,现在效益900亩。20xx年,市军分区帮助核桃坪实施核桃良种960亩,因品种或气候原因不能结果。现在只剩下550亩,只能当柴火。两年来,墨子坪等乡镇政府帮助新增造林4000多亩,小沟等群众逐步扩大山羊养殖规模。(3)农民收入。全村常年有230名农民工,支撑着全村人均年收入2400元。季节性笋两次,支撑全村人均年收入450元。退耕还林、农资直补、低保等政策性收入达到全村年平均收入450元。高山三组中有部分养羊的农民一年产山羊近10只,高山的猪鸡

3、基本自给自足,目前养殖业带动的收入很少。全村有柳杉造林6000多亩。按每亩250元的年产值,全村人均年收入提至800元,但有一个“守和争”的过程。人均年收入合计4100多元。目前没有村集体收入。(4)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实现全覆盖,人们用水方便;通村公路在市军分区的帮助下已经硬化。三组,上下河桃坪和斯米洛克,沿“沙尔路”与公路相连,三组,墨子坪、西儿湾和小沟,虽未与山顶相连,但都已完工。5米宽的水泥“联户路”。全村实现了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电气化;通信信号还没有完全覆盖,磨子坪、思尔湾、小沟的手机信号还比较困难;整个村子都被卫星电视覆盖了。(五)基层组织建设及其作用。全村党员36人,村级班子

4、有支部书记、主任、支部副书记、办事员、纪检组长。第一本是林业局何卓刚,大学生村官曾科是村里的副主任。村级活动场地建设比较完善,村级办公经费全部落实。每年5万元的公共维修资金全部用于水管维修、铁路桥梁维修、危岩处理、垃圾转运等。村里两个委员会比较团结,村干部群众威信比较高,但文化素质低,致富发展作用不强。因此,基层组织p(3)加强监督检查。5月12日至22日,乡镇纪委采取实地走访和电话抽查的方式,对72户进行了监督,共查出45户,知晓率高达100%,社会反响良好。(4)充实扶贫手册。贫困户调查表根据沙腔实际情况增加了扶贫手册,增加了户口人数和实际人口,增加了耕地、林地、荒地资源普查、“七通七查”

5、、“四因素分析、三荒一差”、惠民已享政策、现阶段帮扶计划、养殖打工创收台账等。(5)初步分类分析。全村338户,其中80户占23户。7%,38户残疾人,占11。2%,53户,占15。7%,16户,占4。7%,44户(13%)缺乏养殖技术和对工人的培训,111户(32%)超出生家庭负担沉重。8%,84户,占24。9%,交通和住房条件差的49户,占14。5%,35户,占10%,贪婪懒惰。4%。三、主要问题和困难(a)客观原因。第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条件艰苦。河套坪村地形为“两山夹一沟”,山少地多,资源匮乏,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低,村民居住分散,耕地少,土质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

6、散,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二是工人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薄弱,传统的管理和养殖模式依然存在;第三,穷人观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待、依靠、重要的思想严重,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第四,扶贫开发有很强的局限性。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山区、灾害多发区和高寒地区,分布点广,基础设施差,扶贫效果差;第五,陈规导致贫困。这个村是纯彝族村,受彝族传统习俗影响,所以“容易跟上竞争”。第六,医疗条件落后,部分村民小病不能及时治疗。久而久之,小病变成大病,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二)主观原因。第一,户籍制度改革与精确的扶贫政策不匹配。从20xx年开始,“一川一区”开始户籍

7、制度改革,沙强乡已经完成量和完成率均居全县第一累计达1400余人。但当时承诺的是户口转变村民享受的惠农政策一律不变,但现阶段的计生、民政、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却没有执行这一承诺,在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是县级部门抽查方式有待转变。沙腔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为家庭户主的达到了800多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登记的电话号码均为户主电话,工作开展中大量的宣传和接待干部入户以在家妇女为主,单纯的电话抽查无法全面反映沙腔乡的工作开展情况。三是脱贫人口存在“一刀切”。今年县上给沙腔乡已脱贫数量是根据去年上报已享受惠农政策人数,已享受惠农政策不代表已脱贫,导致沙腔乡现在已脱贫数量基数过大。四、发展意见(一)开展

8、分类扶贫。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生产技术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行托底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二)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组织推动力度,积极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带动造林,并或者造林政策性帮扶。二是采取“规模化、示范户、散养户”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开展林下养殖,壮大本地山羊规模,力争各户均年出栏10头山羊。(三)加大智力扶贫。突出智力扶贫作用,发挥技术和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作用,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确保每个贫困

9、户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同时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生活习俗,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扩大务工输出。一是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尤其是年轻闲散人员的外出创收,同时关心外出务工人。精准脱贫自查报告篇二为深入推进县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xx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调研组于5月26日、27日深入XXX村开展工作调研,通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基层座谈等方式方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愿望和诉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县“六个

10、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四个一工作法”和市委胡吉宏书记到海雀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林泉之窗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海雀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

11、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

12、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林泉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清塘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林泉镇惠鑫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

13、,林泉社区、增坪村、山海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新水村500亩蔬菜基地,周寨村、营脚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清塘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周寨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林泉镇新水村20xx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4、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到营脚、增坪等村组织农民培训2期1289人,职业院校到新水村举办培训班1期60人,农民讲师培训10次600余人,计划输送60人到职中学习培训。5、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实施涉及清塘、新水、余姚、卫星、海子、周寨、林泉、增坪等8个村的通村水泥路共26。4公里硬化工程,现已完成路基13。6公里、路肩8。5公里、基础垫层1公里、路面硬化0。3公里;投资各200万元的清塘村、卫星村的“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