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高三一轮复习_第1页
撒哈拉以南非洲高三一轮复习_第2页
撒哈拉以南非洲高三一轮复习_第3页
撒哈拉以南非洲高三一轮复习_第4页
撒哈拉以南非洲高三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高三第一轮 复习 6 6月-9-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 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 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 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 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 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斑马:迁徙数量约20万只,是军团的先锋。 角马: 约140万只,是最令人瞩目的主力军 瞪羚:约50万只,是军团的压阵官。 7游牧至甲地的 时间最可能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图3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 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 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

2、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20122012北京 卷) 年份及考卷 非 洲 考 点题型分值 20122012北京卷 气候、植被、动物迁徙规律选择 8 20122012重庆卷 洋流、工业选择 12 20122012上海卷 自然环境整体性、降水、自然带 综合 10 20112011重庆卷 气候、植被、水文选择 16 20112011上海卷 地理位置、水文、区域环境问 题 综合 20 20112011江苏卷 气候、农业、城市、交通区位综合 20 20102010北京卷 河流、水循环选择 8 20102010天津卷 自然带、气候选择 8 20102010福

3、建卷 水文、气候、地理环境综合 37 20102010上海卷 自然地理特征,环境问题综合 16 撒哈拉以 南的非洲与北 非之间, ,以北非 各国的南部边 界为界线( (北回 归线附近),),撒 哈拉沙漠横亘 在此界的两边 。 北 非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撒 哈 拉 沙 漠 一、位置、范围 20W W20E E040E E 0 2326N26N 2326S26S 1 1、范围 约占非洲面积的 4/54/5,约包括4949个 国家。 加南苏丹 2020 2020E E 5050E E 一、位置、范围 经纬度位置: 20 20 W W 5050 E E 2323、5 5N N3535S S 位于撒哈拉

4、沙漠以南,西 邻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海陆位置: 2 2、地理位置 0 20 E A F C D L E K I J H B G A A 海 B B 海 C C 洋 D D 湾 E E 洋 F F 海峡 G G 运河 H H 海峡 I I 海峡 J J 半岛 K K 岛 L L 角 地中 直布罗陀 大西 几内亚 印度 马达加斯加 莫桑比克 索马里 曼德 红 苏伊士 好望 读图识图自主学习 肯尼亚是长跑王国 肯尼亚中长跑名将卢迪 沙在伦敦奥运会男子 800米的决赛中,以1分 40秒91的成绩,打破他 自己在2010年创造的1 分41秒01的世界纪录。思考:为什么世界长跑冠军多出自肯尼亚?(从自然

5、地理角度考虑) 地形因素 东 非 高 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 南 非 高 原 找出本区 主要的地形 区和乞力马 扎罗山、东 非大裂谷 刚果盆地 (本区西北 部) 东部、南 部 高原大陆 本区地形 以什么为主 ? 地势向什 么方向倾斜 ? 二、自然区域特征 非洲的海 岸线有何特 点? 内陆湖地壳 上升,刚果 河下切,湖 水外泄而形 成 找出本区 主要的地形 区和乞力马 扎罗山、东 非大裂谷 找出本区 主要的地形 区和乞力马 扎罗山、东 非大裂谷 非洲:海岸线较平直西欧:海岸线曲折 赤道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二、自然区域特征 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 海岸线平直,少海湾 和岛屿 2、气候 北回归 线 南回归

6、 线 赤道 热带大陆 二、自然区域特征 从纬度位置来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应以哪种气候为主? (1)填出左图字母代 表的气候类型 1、( )气候 热带雨林 、( )气候 、( )气候 、( )气候 、( )气候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地中海 高原山地 ()总结非洲大陆 气候分布的特点, 其原因是什么? 气候炎热, 关于赤道对称分布 1 2 2 3 4 4 3 1 5 【探究】 原因:A A 赤道横穿非 洲大陆中部,南北关 于赤道对称 B B 气压带风带的对称 分布 C C 地形单一,高原为 主,下垫面因素影响 小 1 2 2 3 4 4 3 1 5 2 2、马达加斯加岛东 部形成热带雨林气 候的原

7、因? 、非洲东部赤道地区是什么气候,分析其形成原因? 【探究】 3 3、非洲面积最大的 气候类型是什么? 、非洲东部赤道地区是什么气候,分析其形成原因? 全年高温,一年中有 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200 C 处在赤道低压带和 信风带交替控制区 成因: 特点: 思考:热带草原的动物为什么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 气候植被动物 善于奔 跑 季节性 迁徙 北半球 草原 南半球 草原 雨季:葱 绿 旱季:枯 黄 雨季:葱 绿 旱季:枯 黄 一年中有 明显 的干湿季 变化 (南北半球季 节相反) 7游牧至甲地的 时间最可能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图3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 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

8、线 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20122012北京 卷) B D (2009 2009 北京卷)该海域沿岸: 表1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C 找出主要的 河流与湖泊 :尼罗河、 刚果河、尼 日尔河、赞 比西河;维 多利亚湖、 坦噶尼喀湖 二、自然区域特征 3、河流湖泊 刚果河河段特 征 上游:水流湍急 中游:流经刚果盆地中 部,地势低平,落差小, 水

9、势平稳;水量丰富,河 宽水深,利于航运。 下游:切穿西部高地, 形成一系列瀑布,落差大 ,不能通航 【探究】 刚果河:发源于南 部高原,主要流经 刚果盆地,注入大 西洋,流量丰富, (流量仅次于亚马 孙河)为世界第二 大河 试分析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径流量大,流量 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小, 无结冰期, 水能丰富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 明判断的理由。(9分) 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 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500米)等高线判断,该 地形区为盆地。 (0808年全国文综卷)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

10、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 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 水区面积广。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 析。(16分) 1.1.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 落差大,流速大。 2.2.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 G河在M 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 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 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赞比西河:注入印度洋 ,上游有世界上著名的 瀑布维多利亚瀑布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尼日尔河:尼日尔河是 西非最大的河流,也是 非洲第三大河,注入大 西洋几内亚湾 3、河流湖泊 维多利亚湖 非洲最

11、大,世界第二淡水湖(次于苏必利尔湖 )。 成因:盆地凹陷(地壳运动使地面渐渐下沉, 形成集水盆地 ) 坦噶尼喀湖 非洲最深,世界第二深(次于贝加尔湖) 。 成因:板块张裂地区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 图141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20112011重庆卷)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A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 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 根系不发达 B. 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3)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 游,该河段() A

12、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A B (1)A(2)B(3)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 特征,由题干及图可知此地为非洲赞比西河流 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全年高 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故A项正确。 (2)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树种根系发达,主要集 中在浅层土壤,以便在雨季时快速地从土壤中 吸取水分;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因 干季时水分严重不足,为避免水分过多蒸发和 雨季时贮存更多的水分,此地树种叶片小且硬, 树干粗大且皮厚,故B项正确。 (3)本题主要考查了赞比西河的水文特征,赞 比西河上游流经高原,水流缓慢,河道多弯曲,

13、 沿河沼泽广布;中游河段峡谷较多;赞比西河 流域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主要以雨水补 给为主,故选A项。 【点评】 此题重点考查了赞比西河流域的气 候、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要分析此流 域的这些特征,我们首先要从经纬网入手判断 其气候类型;其次联系气候特征分析植被的特 征,另外通过高度图例分析河流的特征,本题 虽然只涉及自然地理特征的考查,但是区域图 分析方法都要用到。 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 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 死海附近 。 形成:板块张裂处断 裂形成(断层地 堑) 东非裂谷带的起 止点在哪里?是怎样 形成的? 地球的伤疤 A.A.两岸悬崖壁 立,多火山分 布,例:乞力 马扎罗山非 洲

14、最高峰(死 火山),海拔 58955895米。 特点 B.B.谷底湖泊连串 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 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B C (20072007年全 国卷) 南非的黄金; 刚果的金刚石; 几内亚的铝土; 赞比亚的铜; 摩洛哥的磷灰石。 北非和几内亚湾沿 岸的石油资源丰富 二、自然区域特征 动物天堂肯尼亚 例2011上海卷读乍得湖及相关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 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

15、个国际湖泊,有 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 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 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 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 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 坝截水。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 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 (1)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 (2)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乍得湖水位随季 节而变化的原因。 (3)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 湖面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 以及造成的结果。 (4)面对严峻现实,沿湖国家计划从刚果河调水补 充乍得湖。说明从刚果河调水的主要

16、理由。 (1)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热带, 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 国家。 (2)乍得湖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湿季受 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水位上升,干季 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水位下降。 (3)演变趋势: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 近五十年来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 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 势严重造成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 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乏统筹安排等(作 答两点即可)。 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缺 失(任答一点即可);干旱程度加剧,荒漠化严 重,生态环境恶化(任答一点即可);农牧渔生 产难以维系,生存条件恶

17、化(任答一点即可)。 (4)刚果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河流流量巨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小,河流流 量稳定。乍得湖距离刚果河相对较近。 【解析】 第(1)题,地理位置要从绝对位置和 相对位置进行分析;第(2)题,要分析试题设 问,读气候图分析该湖泊的水位;第(3)题, 湖泊的演变趋势可直接从图中看出,原因要 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分析,产生的后果要 联系湖泊的作用进行分析;第(4)题,调水要 考虑经济效益,如远近及水源量。 【点评】 该题以乍得湖为中心,考查了该湖 及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及人地关系。解 题时结合所给材料和插图先从当地的自然环 境入手,然后分析该环境下的人文特征及人 地关系

18、。 . .该图为 月(1 1月或7 7 月)等温线图,A A地区的气 温范围是 , C C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 是 。(6 6分) . .该大洲地形有何特点 ?(4 4分) .20.20世纪6060年代,埃及在 尼罗河上修建了著名 的阿斯旺大坝,试说明该 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 以及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6 6分) (16分)某大洲某月等温线图(单位C) 1月 ;28-32C;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气温降低。(6分) 海岸线平直,地形简单,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主要功能:防洪、灌溉(2分) 大坝工程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沿尼罗河两岸出 现了土壤盐碱化;尼罗河出海口处海岸线退缩;海水倒灌;尼罗河河口 附近海区的渔业减产。(答出两点即可)(4分) 水稻 玉米 杂粮 其它 合计 占播种总面积比例( () ) 8.O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