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2019 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联考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 小题,共 54.0 分)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 用胆矾炼铜B. 用铁矿石炼铁C. 烧结粘土制陶瓷D. 打磨磁石制指南针2.下列中草药煎制过程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3. 周杰伦在歌曲 青花瓷 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 Cu2( OH) 2CO3(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 2Cu+O2 +CO2+H
2、 2O=Cu 2( OH) 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 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C. 该反应中铜得电子, O2 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D.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变价的只有两种元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态 HCl 、固体 NaCl 均不导电,所以 HCl 、NaCl 均不是电解质 B. NH 3、 CO2 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 NH 3、 CO2 均是电解质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D.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5.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1 万平方
3、米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kg SO2,则 1 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吸收的SO2 的物质的量为()A. 164 kgB. 2.5 molC. 2 500 molD. 2 500 g/mol6.将 15mL0.5mol/LKNO3 溶液加水稀释到250mL ,稀释后溶液中K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3mol/LB. 0.05mol/LC. 0.04mol/LD. 0.03mol/L7.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第1页,共 18页A. NaCO+2-B.+2-=2Na +CO3SO =2H +SO423H 2 4C. NaHCO 3=Na+ +H+ +CO 32-D. NaHSO 4=
4、Na+H +SO42-8.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 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是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滤纸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 B. C. D. 9.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 Fe2O3 +6H +=2Fe3+3H 2OB. 铁和稀盐酸反应: 2Fe+6H+ =3Fe3+3H 2C. 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 =BaSO4D.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 + =Ca2+H 2CO310.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
5、正确的是()A.2g 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B. 含有 N A 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C.1 mol L -1 CaCl2 溶液中所含 Ca2+ 的数目为 N A?D. 由 CO2 和 O2 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 NA 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目为2N A1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滴入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Na+、 Ba 2+、Cl - 、OH -B. H +、 Ca2+、 CO32- 、NO 3-C. Zn2+、 K + 、 SO42-、 NO 3-D. Na+ 、HCO 3-、 OH -、Fe2+12.实验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途径,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
6、正确的是()A.240 mL 0.2 mol ?L -1 的 NaCl 溶液配制:需要使用天平、250 mL 容量瓶等仪器B. 向 FeCl3 稀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并加热煮沸,可制备Fe(OH ) 3 胶体C. 不慎将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D. 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时,萃取后的油层不能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13.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 的()A. 4Fe( 0H ) 2+O 2+2H 2O=4Fe ( OH) 3B. 2NaHCO 3 Na2CO3+H2 O+CO 2C. 4NH 3+5O24NO+6H 2OD. Z
7、n+H 2SO4=ZnSO 4+H214.若 50 滴水正好是m mL ,则 1 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A. m50186.02 1023B.C.D.第2页,共 18页15. 现有 MgSO 4 Ba( NO 3) 2 NaOH CuCl 2 四种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即可鉴别出来,鉴别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 16. 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四组试剂, 某同学欲分离含有氯化钾、 氯化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应选用的试剂组合是()A. 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B. 水、氢氧化钾溶液、硫酸C. 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D. 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17.在一定条件下, RO3n-和 F2 可发生如下反
8、应:RO3n-2-4-2O,从而可知在 RO3n- 中,元素 R 的化合价是(+F +2OH =RO+2F +H)A. +4B. +5C. +6D.+718.根据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判断2+2+3+)Fe 、 Cu、 Fe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2FeCl3+Cu=2FeCl 2+CuCl 2, CuCl 2+Fe=FeCl 2+Cu A. Fe3+ Fe2+ Cu 2+B. Fe3+ Cu2+ Fe2+C. Cu2+ Fe3+ Fe2+D. Fe2+ Cu2+ Fe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0 分)19. 现有 5.1gNH 3,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_mol ,该气体所含分
9、子数为 _个,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 将该气体完全溶于水配成2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与该气体物质的量相同的CO2 的摩尔质量为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24.0 分)20. 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下所示:( 1)上面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化学式 HCl _ Na2CO3CO2 NH3 _ Ba( OH )2 _ Na2O H2O2( 2)以 Na、 K 、 H 、O、C、 S、N 中任意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的后面。( 3)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_。( 4)写出实验室由制备 O2 的化学方程
10、式: _。( 5)实验室制备常用 _和_ 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_。( 6)溶液和少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反应。21. 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 3=3Cu( NO3) 2+2NO +4H2O( 1)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 (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3Cu+8HNO 3=3Cu( NO3 ) 2+2NO +4H2O(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_,氧化产物是 _( 3)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 4)若反应中转移了0.6mol 电子,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四、实验题(本大
11、题共1 小题,共12.0 分)22. 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mol ?L -1 的 NaOH 溶液 500mL ,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完整实验的简要步骤:计算; 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 固体 _ g;溶解;冷却并第3页,共 18页移液;洗涤并转移;定容;摇匀。(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带砝码)、镊子、量筒、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 _、_。( 3)上述实验操作都要用到小烧杯,其作用分别是_和 _。( 4)如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请写出: _; _。( 5)在配制过程中, 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 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 _。A转移溶液时不
12、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第4页,共 18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D【解析】解:A 胆矾的化学式 为 CuSO4?5H2O,由CuSO4?5H2O Cu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 应,故A 不选;B铁矿石主要成份 为 Fe2O3,由 Fe2O3 Fe,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 B不选;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 盐产品,故 C 不选;D打磨磁石制指南 针,只是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故选 D;故选:D。A 胆矾的化学式
13、 为 CuSO4?5H2O,整个过程中 Cu 元素由化合 态转化为单质,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铁矿石主要成份 为 Fe2O3,炼铁得到 Fe单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C制陶瓷的原料是粘土,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硅酸 盐产品;D打磨磁石制指南 针 ,只是改变 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 质 生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判断,比较基础,明确原理是解题关键,A 、B 选项可以借助化合价 变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判断2.【答案】 C【解析】解:A 冷水浸泡属于溶解,故 A 不符合;B加热煎制属于加 热操作,故 B 不符合;C箅渣取液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 C 符合;D灌装保存属于液体 转移,
14、故 D 不符合,故选:C。第5页,共 18页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实验基本操作,题目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素养,题目侧重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 查。3.【答案】 D【解析】2Cu+O(OH)中,Cu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气中 O解:2+CO2+H2O Cu22CO3元素的化合价降低,A该反应属于氧化 还原反应,故A 错误;B该反应中氧元素和 铜元素化合价 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而 C 元素的化合价不 变,故B 错误;C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O2 得到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 错误;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变价的只有 Cu、O
15、两种元素,故 D 正确;故选:D。O Cu (OH)中,Cu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气中 O 元素2Cu+O2+CO2+H222CO3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 变化及该反应中 Cu、O 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是解答本 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答案】 C【解析】解:A 、液态 HCl 、固体 NaCl 均不导电,但是溶于水它们均能导电,且属于化合物,故 HCl 、NaCl 均是电解质,故 A 错误;B、NH 3、CO2 的水溶液能 导电,并不是它们自身电离的结果,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产物 NH3?H2O、H2CO3 电离的结果,故B 错误;C、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
16、或熔融状 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故C 正确;D、某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前提是此物 质必须是化合物,故铜、石墨均不是电解质,故D 错误;第6页,共 18页故选:C。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 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 电解质,在此两种条件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 电解质,单质与混合物既不是 电解质也不是非 电解质,据此解答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判断给出的物质是不是电解质时,要先判断该物质是不是化合物,然后再 对该化合物进行归类,看是哪一类物质,最后做出判断; 要正确理解 电解质导电的条件,而不能错误地认为只要能导电就是电解质以及电解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 导电5
17、.【答案】 C【解析】解:1 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kg SO2,则 1 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吸收的SO2 的物质的量为 n=2500mol,故选:C。根据 n=计算 SO2 的物质的量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 污染及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 质的量与质量等物理量的 计算公式的运用6.【答案】 D【解析】解: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浓度为 c,则15mL0.5mol/L=250mL c,解得 c=0.03mol/L,故选:D。依据溶液稀 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稀释后溶液浓度。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明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是解题关
18、键,题目简单。7.【答案】 C【解析】钠为强电解质 电为+2-电A 碳酸, 离方程式Na 2Na+CO3,遵循 荷守解:2CO3恒和质量守恒定律,故A 正确;第7页,共 18页BH SO 为强电质 电+2-电质解为 H SO 2H +SO,遵循 荷守恒和24, 离方程式2 44量守恒定律,故 B 正确;C NaHCO为强电质 电为+-,故C 错误;解NaHCO3Na +HCO3, 离方程式3+2-电DNaHSO4 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 为 NaHSO4 Na +H+SO4 ,遵循 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故 D 正确;故选:C。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遵循电荷守恒和 质量守恒定律,注意原子
19、团及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分,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 书写,注意把握书写方法及 电荷守恒即可解答,明确强酸与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的写法不同,题目难度不大8.【答案】 C【解析】解:纳米材料 ”是粒子直径 为 1100nm 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属于胶体分散 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 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 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故正确;故选:C。纳米材料 ”是粒子直径 为 1100nm 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 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 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 质
20、特征,胶体性质的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9.【答案】 A【解析】铁与稀盐酸反应3+解:A 氧化生成 Fe 和 H2O,故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3+2Fe +3H2O,故A 正确;+2+B铁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 应为 Fe+2H Fe +H2,故B 错误;第8页,共 18页铜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硫酸 溶液跟2+2-2+2OH- BaSO +Cu(OH),故C 错误;Ba+SO4+Cu42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的离子反应为+2+ +H,故DCaCO3+2H Ca+CO2D2O错误;故选:A。A 氧化铁与稀盐酸硫酸反 应生成 Fe3+和 H2O;B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
21、氢气;C漏写生成氢氧化铜的离子反 应;D反应生成硝酸 钙和水、二氧化碳。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 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化学反 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解答的关 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及复分解反 应的离子反 应的考查,注意选项 A 为解答的易 错点,题目难度不大。10.【答案】 D【解析】解:A 、2g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而氢气为双原子分子,故 1mol 氢气中含2NA 个原子,故 A 错误;B、氢气为双原子分子,故含 NA 个原子的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故气体体积 V=nVm=0.5mol 22.4L/mol=11.2L ,故B 错误;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
22、钙离子的个数无法 计算,故 C 错误;D、NA 个分子的混合气体的物 质的量为 1mol,而二氧化碳和氧气中均含2 个氧原子,故 1mol 混合物中干 2NA 个氧原子,故 D 正确。故选:D。A 、求出氢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氢气为双原子分子来分析;B、氢气为双原子分子,根据氢原子个数求出 氢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气体体积 V=nVm 来计算;第9页,共 18页C、溶液体积不明确;D、求出混合气体的物 质的量,然后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中均含 2 个氧原子来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 罗常数的有关 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 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11.【答案】 C【解析】解:滴入
23、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 氢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A 、OHBH+、Ca2+都与 CO32-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Zn2+、K+、SO42-、NO3-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C 正确;DHCO3-、OH-、Fe2+之间相互反应,HCO3-、OH-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故选:C。滴入紫色石蕊 变红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 氢离子,A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 应;B钙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 应;C四种离子之 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D碳酸氢根离子、氢离子
24、与亚铁离子之间相互反应;碳酸氢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 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 发生复分解反 应的离子之 间;能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 间等;还应该 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 OH-;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 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第10 页,共 18页12.【答案】 B【解析】解:A 配制 240 mL 0.2mol?L-1NaCl 溶液使用的 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25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故
25、 A 正确;B氢氧化铁胶体的制 备是向沸水中滴加 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并加热至沸腾,向 FeCl3 稀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只能得到红褐色沉淀,故 B 错误;C氢氧化钠是强碱,能灼伤皮肤,不慎将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故 C 正确;D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 时,下层是水层,上层是溶有碘的苯,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下层的从下口漏出,上层的从上口倒出,故 D 正确。故选:B。A 配制 240 mL 0.2mol?L-1NaCl 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根据配制步骤选择使用的仪器;B氢氧化铁胶体的制 备是向沸水中滴加 饱和的氯化铁
26、溶液,并加热至沸腾;C氢氧化钠是强碱,能灼伤皮肤;D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下 层的从下口漏出,上层的从上口倒出本题考查较为综 合,涉及溶液配制、胶体制备 、危险处 理以及物 质分离提纯,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 实验能力的考 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和使用的 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13.【答案】 C【解析】解:A 、属于化合反应,且元素的化合价没有 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属于分解反应,且元素的化合价没有 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不选;C、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不是分第11 页,共 18页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
27、换反应,故C 选;D、属于置换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 不选;故选:C。由图可知,区域 3 属于氧化 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 应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 应为置换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 质生成一种物 质为化合反应,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 质的为分解反应,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四种基本反 应类型,明确反应的分类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 变化是解答本 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4.【答案】 B【解析】解:1 滴水的体积则1 滴水的质量=1g/ml mL=g;mL;1mol 水的质量为 18g,1mol 水中含有 6.
28、02 1023 个水分子,设 1 滴水中水分子的个数为则23,x=23x,g:x=18g:6.02 106.02 10 。故选:B。要求出 1 滴水所含的分子数,先要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再根据 1mol 水中所含的分子数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可求出 1 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本题考查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计算公式,难度不大,侧重考查同学们利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能力15.【答案】 D【解析】解:观察为蓝色溶液的 为 ,与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 为 ,剩余两种与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 为 ,则另一种物 质为 ,所以鉴别先后顺序为 ,故选:D。不加其他 试剂即可鉴别出来,先观察颜色,再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鉴别第12
29、 页,共 18页物质,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试剂 的鉴别,把握“不加其他 试剂即可鉴别出来 ”为解答本 题的关键,注意物质的颜色及离子之 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6.【答案】 D【解析】解:欲分离含有氯化钾、氯化镁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先加水,过滤后得到硫酸 钡,向滤液中加适量的 KOH 溶液,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镁,滤液为 KCl ,滤液蒸干得到 KCl ,氢氧化镁中加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在 HCl 气流中蒸干得到 氯化镁,则所选试剂为 水、氢氧化钾溶液、盐酸,故选:D。只有硫酸 钡不溶于水,分离 KCl 、氯化镁可选择 KOH ,过滤后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镁,以此来解答本题考查物质的
30、分离,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 实验能力,把握物质性质的差异制定分离方案 为解答的关 键,注意分离后物质应恢复原状,不能引入新杂质 ,题目难 度中等17.【答案】 B【解析】解:由电荷守恒可知,n=1,设 RO3n-中 x 元素的化合价 为 x,则 x+ (-2)3=-1,解得 x=+5,故选:B。由电荷守恒可知,n=1,设 RO3n-中 x 元素的化合价 为 x,结合元素的化合价可解答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电荷守恒为解答的关 键,侧重分析、应用及计算能力的考 查,题目难度不大第13 页,共 18页18.【答案】 B【解析】应2+2+应解:根据已知两个反的离子
31、方程式来分析:Fe+Cu Fe+Cu 中,反 前后,铁失电子作还原剂 铜电子作氧化剂产亚铁离子,所以氧, 离子得,氧化 物是化性 Cu2+2+3+2+2+应铜电子作还原剂,Fe,2Fe+Cu 2Fe+Cu中,反 前后, 失铁离子得电子作氧化 剂,氧化产物是铜离子,所以氧化性 Fe3+Cu2+,所以Fe3+、Fe2+、Cu2+的氧化性 顺序为 Fe3+ Cu2+ Fe2+,故选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 应物是氧化 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 产物,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 产物的氧化性,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氧化性 强弱的比较,
32、难度不大,根据“同一化学反 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 产物的氧化性 ”来分析解答即可19.【答案】 0.30.3NA 或 1.806 10236.720.15mol/L 44g/mol【解析】解:5.1gNH 3 气体的物 质的量为:n=0.3mol;该气体所含分子数 为23N=nN A =0.3NA 或 1.806 10;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 积为:6.72L;将该气体完全溶于水配成2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c=0.15mol/L ;CO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其摩尔质量为 44g/mol,故答案为:0.3;0.3NA 或 1.806 1023;6.72;0.15mo
33、l/L ;44g/mol。根据 n=来求物质的量,根据 N=nNA 来求分子个数;根据 V=nVm 来求气体体积;根据c=来求物质的量浓度;根据m=nM 计算二氧化碳的 质量。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 计算,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 间的关系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 计算能力的考查。第14 页,共 18页【答案】树状分类法H2SO(4或 HNO 3 或 H2CO3) NaOH 、KOH 、NH 3?H 2ONa 2SO3、20.NaNO 3、K 2SO4、K 2CO 3、KNO 3 CO2+2NaOH=Na 2CO3+H2O 2H 2O22H 2O+O
34、2 稀盐酸石灰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气体是CO22H+CO 32- =H2O+CO 2 复分解【解析】解:(1)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 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有叶、枝、杆、根图,示方法就是 树状图,故答案为:树状分类法;(2)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氢离子的化合物,如含氧酸 为 H2SO4、H2SO3、HNO 3、H2CO3,无氧酸为:H2S,故答案为:H2SO4(或HNO 3 或 H2CO3);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 为氢氧根离子,如 NaOH、KOH 、NH 3?H2O,故答案为:NaOH、KOH 、NH 3?H2O; 盐电离出得阳离
35、子 为金属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如 Na2SO3、NaNO3、K 2SO4、K 2CO3、KNO 3,故答案为:Na2SO3、NaNO3、K 2SO4、K 2CO3、KNO 3;(3)CO2 和过量的 NaOH 反应生成 Na2CO3 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4)H2O2 在 MnO 2 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 为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 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5)实验室用石灰石和 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来 检验,将气体通入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36、则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稀盐酸;石灰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 变浑浊,即可证明气体是 CO2;(6)HCl 和少量的 Na2CO3 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 CO2,离子方程式为2H+CO32-=H2O+CO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 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故为复分解反 应,故答案为:2H+CO32-=H2O+CO2;复分解。(1)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 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第15 页,共 18页大树;(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 为氢氧根离子;盐电离出得阳离子 为金属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3)CO2 和过量的 Na
37、OH 反应生成 Na2CO3 和水;(4)H2O2 在 MnO 2 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 为氧气和水;(5)实验室用石灰石和 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来 检验;(6)HCl 和少量的 Na2CO3 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 CO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题难度不大,注意把握, 目相关概念是关 键。21.Cu( NO 3) 2 2: 34.48L【答案】 HNO 3【解析】该应中 Cu 元素化合价由 0价变为+2 价、部分 N 元素化合价由 +5 价解:(1) 反变为+2 价,其得失电子最小公倍数是6,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为,故答案为:;(2)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则 HNO3 为氧化剂,Cu 元素被氧化,则氧化产物为Cu(NO ),3 2故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Python程序开发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大学《机车车辆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洛学院《生物医药知识产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红河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科技学院《高级英语写作(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菏泽市曹县2025年初三第二次五校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荣成市2025届五下数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劳动通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梧州学院《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数学试卷(含答案)
- 《酒店概论》考试复习参考题库(含答案)
- 版式设计网格课件
- 消防安全检查表(车间)
- 产品报价单(5篇)
- 大飞机C919:追梦五十载,“破茧化蝶”
-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天津科技大学
- 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结尾写作之深化主旨 练习
-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 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Lesson8 课件
- DBJ∕T 13-196-2014 水泥净浆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