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1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2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3页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2019 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启黄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 小题,共 36.0 分)1. 2017 年 4 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 “长征七号”B. “天宫二号”C. 文昌航天发射场D. 地球2. 2018 年 4 月 30 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 图象是如图所示,

2、 a、b、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 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m,则()A. 甲的 s-t 图象一定为aB. 乙的 s-t 图象一定为cC. 甲的 s-t 图象可能为bD. 乙的 s-t 图象可能为a3. 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理念, 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 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 减小噪声污染B. 减小大气污染C. 绿化美化环境D. 减小水污染4.第十七届科技博览会中,幼教机器人和小朋友进行背唐诗比赛,其中说法正确的是()第1页,共 31页A.

3、小朋友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D.8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 m/s5. 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B. 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C. 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D. A 和 B 两点的值, B 点的温度值要大点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已是悬

4、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7. 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 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 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 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8.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 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C. 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9.下图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A.如图所示,透过树丛的光束B.如图所示,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如图所示,雨后天晴,挂在天空的彩虹第2页,共 31页D.如图所示, 把平面镜按一定规律排列,汇聚太阳光的塔式太阳能电站10.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 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A.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

6、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11.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A. 形影相随,亲密无间B. 海市蜃楼,虚无缥缈C. 镜中生花,脱离实际D. 水中捞月,一无所得1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B. 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看不见的光,无法进行反射和折射C. 医生利用 B 超来获得人体内部的图象,说明声波传递信息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 小题,共 27.0 分)13.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 的长度是 _cm;14. 如图所示,在圆铅笔上紧密均匀缠绕细铜丝32 圈,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_。15. 小明在一次测

7、量水温时, 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则水温为 _;16.图中停表的时间为_s。第3页,共 31页17. 某列高铁的时刻表如表所示。从上海至北京的全程时间为_h,全程平均速度是 _km/h。车站到达时间发车时间里程上海-09: 000南京10: 0010: 15295济南12: 1512: 30912北京13: 30-135018. 潜艇作战时需要依靠声呐进行探测,声呐发射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 反射回来的声波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 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

8、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则:( 1)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 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 内接收到经B 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 与潜艇 A 的距离是 _。(设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 1500m/s)( 2)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 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 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 且测出潜艇B 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 的连线上, 经 1min后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为 _。19. 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 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 导盲杖会产生“嘀嘀”的提示音, 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能传递 _

9、。“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_产生的,导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纹是为了_。20.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 可用于人工降雨, 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 _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 _成小水滴或 _成小冰晶,从而降雨。 (以上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1.PM2.5 是漂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m 的颗粒物,某方案提出: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大量水滴,吸附空气中的PM2.5 下落至地面。但专家认为该方案欠妥:盛夏,喷射出的水滴还未落地就已 _成水蒸气;寒冬,喷射出的水滴很快_成冰粒,危及道路安全。22.如图甲所示,玉林园博园的

10、彩虹桥桥面距湖面3米,它的“倒影“距桥面_m如图乙所示, 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_。第4页,共 31页23. 一支温度计的 0和 100的位置不准确,但其刻度间隔仍均匀,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显示 4,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 94,若它显示示数为 22,则实际温度是 _,当实际温度为 _时,温度计的显示示数等于实际温度。24.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与被测者的距离应为5m,因屋子太小而使用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2m,那么被测者应坐在视力表前_m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 则被测者应向她的(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25.

11、 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m/s,汽车在两次接收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_m,汽车的速度是 _m/s。26. 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 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 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 如图所示, 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课后,小林查到

12、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入射角01020304041.2 41.8 42折射角015.2 30.9 48.6 74.6 8190/反射能量5%7%26%43%77%84%100%100%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当入射角达到 _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 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 折射角 _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12.0 分)27.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

13、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 的速度在平直第5页,共 31页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 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28. 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 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 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山崖1080m 时第一次鸣笛, 6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2s,司机第二次鸣笛。求:( 1)客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四、综合题(本

14、大题共1 小题,共3.0 分)29.“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琴声是通过 _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_减弱噪声。五、作图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8.0 分)30.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 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第6页,共 31页31. 如图所示,画出小丑帽子顶点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小丑眼睛的光路图(画出进入一只眼睛的光线即可,保留作图痕迹)。32. 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红光平行于BC 边从 S点射入三棱镜

15、,经AB 面折射后,又在BC 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P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33.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潜水爱好者在水下 E 处看到了路灯的像,请画出水下E 处的人看到路灯的光路图。(s 点和 s点,一个是路灯的像,一个是实际的路灯)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 14.0 分)34. 如图 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 B 处所用时间为 t,小车长为 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 A 到 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

16、;( 3)图 2 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第7页,共 31页35.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 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_,该物质是 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 AB 段与 CD 段可知:该物质在 _(选填“ AB”或“ CD“)段吸热能力强。36.探究“沸腾的规律”实验中, 每

17、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33.544.555.56温度 /92959798989898( 1)实验表明,水的沸点为 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_ 。( 2)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利用沸腾知识,要从甘蔗酒中分离出酒精,加热甘蔗酒时控制的适宜温度可为_ (只填序号)。A.60 B.80 C.10037.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 主要目的是为了 _(选填“像更清晰”或“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第8页,共 31页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

18、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当蜡烛A 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选填“不变”或“变小”)。第9页,共 31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B【解析】解:“天舟一号 ”飞船与 “天 宫二号 ”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 “天宫二号 ”为 参照物,“天舟一号 ”是静止的。故选:B。研究机械运 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 变化,说明物体在运 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 态。一个物体的运 动状态的确定

19、,关键取决于所 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注意体会运 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2.【答案】 A【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相同时间内(如t=4s)a、b、c 的路程关系 为 sa sb sc,由速度公式 v=可知,va vbvc;(2)由图象可知,t=5s 时,sa-sb2m,sa-sc 4m2m,sb-sc2m;(3)由题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 动 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m;结合前面解答可知,甲的 s-t 图象一定是 图线 a;乙的s-t 图象可能是 图线 b,也可能是图线 c;故选:A。(1)根据s-t 图象找出同一 时刻 a、b、c 对应的路程,然后

20、由速度公式判断三 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2)由图象判断 5s 内,三图象的路程差;(3)根据图象 a、b、c 的速度及它 们 5s 的路程差,根据题意选择答案。本题是一道物体的 s-t 图象题,对初中学生来 说有一定的 难度;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找出路程 s 与时间 t 的对应关系是正确解 题的前提与关 键 。第10 页,共 31页3.【答案】 A【解析】解:城市道路两旁植 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 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 调小一些是从声源 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 为了减小噪声 污染。故选:A。减弱噪声噪声 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

21、 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 处减弱。本题考查了减小噪声 污染的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 联系。要求平时学习时,要多联系生活、多解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 D【解析】解:A 、朋友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故A 错误;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 错误;C、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通常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故C 错误;D、人们根据音色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故D 正确;故选:D。(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 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通常声音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为

22、 340m/s;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 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 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做出正确选择。第11 页,共 31页5.【答案】 D【解析】解:(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液体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液体就会上升,故 ABC 错误;(2)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并且外界温度越高,液柱越向下,因此温度的最大

23、值应该显 示在管的下端,故 D 正确。故选:D。伽利略温度 计使用空气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 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迫使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温度越高,液柱越向下。此题是一个比 较新颖的题型,主要考查的是:空气温度计的原理。6.【答案】 A【解析】解:A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液化 现象,需要放热,故 A 正确;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 现象,需要放热,故B 错误;C、“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 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 错误;D“已是 悬崖百丈冰 ”,冰是水

24、凝固形成的,是凝固 现象,需要放热,故D 错误 。故选:A。(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 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第12 页,共 31页7.【答案】 B【解析】解: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 浇冷水,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 腾。因为当向瓶底 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 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 压减小,

25、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B。从液体沸点与气 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 压减小,沸点降低。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与沸点的关系以及物 态变化的掌握情况。8.【答案】 A【解析】解:A 、海水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 A 正确;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 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 B错误;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 态的小水珠 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A。(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都吸热;(2)物质由液态

26、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都放热。本题考查 了物态变 化的判断,属于基础知识 的考查 ,分析物质变 化前后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 D【解析】第13 页,共 31页解:A 、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由于光的直 线传播形成的,故 A 错误;B、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 错误;C、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 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 错误;D、平面镜可以反射光 线,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 D 正确。故选:D。(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照

27、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 应用;(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 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 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 应用。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的具体生活 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 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0.【答案】 B【解析】解:A 、保持水面高度不 变 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光斑右移,故 A 错误 ;BC、向水槽内注水,水位升高;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分别如 B、A 图所示:比较可知,水位升高,光斑向左移动,故 B 正确,C 错误;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 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折射角

28、变大,光斑右移,故 D错误。故选:B。第14 页,共 31页(1)光斑的形成原因,激光由空气斜射 进入水中,光线要发生偏折;(2)光斑的移动原因,水面上升或下降,入射角不会 发生变化折射角也不会 发生变化,但折射点要发生移动,折射光线要发生平行移 动,所以找到折射点与水面升降的关系的 变化规律,即可找到光斑移 动与水面升降的 变化关系。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 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 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大小

29、不 变时,折射角大小不 变。11.【答案】 B【解析】解:A 、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不符合 题意;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 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B 符合题意;C、镜中生花是指花在 镜子中成像,属于平面 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 不符合题意;D、水中捞月是指月在 “镜子”中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 质的表面上 时会发生光的反射 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 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

30、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 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 质进入另一种介 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 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第15 页,共 31页此题通过几个词语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 词语反应的物理情境,一定程度上考 查了学生的 语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 识解释有关现象。12.【答案】 B【解析】解:A 、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故A 正确;B、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类眼睛看不 见的光,它们都可以进行反射和折射,故 B错误;C、医生利用 B 超来获得人体内部的 图象,说明声波可

31、以 传递信息,故C 正确;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 D 正确。故选:B。要解答本 题需掌握: 光的三原色 为:红、绿、蓝。 红外线、紫外线都是看不 见的光。光都可以发生反射和折射。 声音可以 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光的三原色、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声音的利用等。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才行。13.【答案】 3.25【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 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 值为 1mm;物体A 左侧与 2.00cm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5.25cm 对齐,所以物体 A 的长度为

32、 L=5.25cm-2.00cm=3.25cm。故答案为:3.25。使用刻度尺 时要明确其分度 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 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 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第16 页,共 31页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 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 读数方法。14.【答案】 0.16cm【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5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2cm;由图可知左侧示数 9.00cm,右侧示数 14.00cm,L=1

33、4.00cm-9.00cm=5.00cm,n=32,故 d=0.16cm。故答案为:0.16cm。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量,或者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n 圈,测出线圈长度 L ,则细铜丝 直径 d=。这种方法我 们称为“变小为大法 ”,也叫“累积法 ”,常用于微小物理量的 测量,用此法还可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15.【答案】 -7【解析】解:由图知: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 10 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 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温度计的液面在 “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 0,为 -7。故答案为:-7。使用温度 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

34、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 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 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 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16.【答案】 237.5【解析】第17 页,共 31页解: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3min;在秒表的大表 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 3min37.5s=217.5s。故答案为:217.5。图中的停表表

35、盘中的外盘一周是 60s,每一小格表示 1s,内盘一格是 1 分钟,把内外盘的示数相加即所 测得的时间。停表是日常生活和物理 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 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 读数方法。17.【答案】 4.5300【解析】解:由高铁的时刻表可知,从上海至北京的全程 时间:t=13:30-09:00=4h30min=4.5h,从上海至北京的路程: s=1350km,则全程平均速度:v=300km/h。故答案为:4.5;300。由高铁时刻表求出路程与运行 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求出高 铁的平均速度。本题以高铁为背景,考查了速度的 计算,要学会读高铁的时刻表,获得有用信息。18.【答案】 75

36、00m8700m【解析】解:(1)超声波从潜艇 A 传到潜艇 B 的时间:t=10s=5s,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s=vt=1500m/s 5s=7500m;(2)t=1min=60s,1min 后,潜艇 B 行驶的路程:sB =vBt =20m/s 60s=1200m,第18 页,共 31页因为声波频率变低,所以潜艇 B 是远离声呐,现在两艘潜艇之 间的距离 s2=s1+sB =7500m+1200m=8700m。故答案为:(1)7500m;(2)8700m。(1)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 A 传到潜艇 B 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2)1min 后,潜艇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7、根据声呐的变化判断潜艇之 间的距离变大,根据速度公式计算两者之 间的距离。本题考查学生对回声测速知识的运用能力,在计算距离时,注意回声测距需要计算单程的长度,这一点容易失 误。19.【答案】 信息振动增大摩擦【解析】解: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产生“嘀嘀 ”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 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能传递信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动产生的,“嘀嘀 ”的提示音是 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 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导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 纹是为了增大摩擦。故答案为 :信息;振动;增大摩擦。声音是由物体的振 动产生的,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

38、能量,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此题考查了声音与信息、声音的 产生和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20.【答案】 升华液化凝华【解析】解: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冰晶在下落 过程中与空气摩擦 产生热量,熔化成水。第19 页,共 31页故答案为:升华;液化;凝华。(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 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 华,凝华放热;(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 热。分析生活中的 热现象属于哪种

39、物 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 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 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 认识。21.【答案】 汽化凝固【解析】解:盛夏,喷射出的水滴 变为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寒冬季节,喷射出的水滴很快 变为冰粒,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答案为:汽化;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熟练掌握生活中的物 态变化实例;可解答此题。22.【答案】 67: 25【解析】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 镜,彩虹桥的像和彩虹 桥到水面的距离相等,都是3m,所以它的“倒影 “距桥面 6m。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

40、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 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 是 7:25。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 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 钟表的实际时间是 7:25。故答案为:6;7:25。第20 页,共 31页(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 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 镜的距离相等;(2)根据钟表在平面 镜中成像判断 实际时间 的方法: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 实际情况;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 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辨识平面镜中

41、钟表的示数是常考 问题,应予以重视。23.【答案】 2040【解析】解:(1)设实际温度为 20时此温度计上对应的刻度为 t,由题意知,=,解得:t=20。(2)设外界的实际温度为 t 时,则对应的温度为 t ,由题意知,=,解得:t =40。故答案为:20:4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为 100,水的凝固点 为 0,100和 0之 间有 100 等份,每一份代表 1;(1)题文中温度 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 90 个小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实际温度是 22时,设这支温度计的读数是 t,列一个方程,求出这个温度。(2)根据物体的实际温度和显示温

42、度是相等的, 设这个温度是t ,列一个方程,求出这个温度。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以及 摄氏温度的 规定的灵活 应用,是学生最容易出 错第21 页,共 31页的题目,解题时注意思路和方法。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根据题意,建立物理方程是解 题关键。24.【答案】 1.4右方【解析】解:(1)视力表距离平面 镜 3.2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 镜的距离是 3.2m,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 间的距离是 6.4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5m,所以人站在平面镜和视力表之间,视力表在人身后6.4m-5m=1.4m。(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物像关于 镜面对称可知,视力表上其中一个 “E

43、”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右方指才正确。故答案为:1.4;右方。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 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有两个重要的 应用:一是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二是成像。检查视力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增大视觉空间。25.【答案】 1720【解析】解:第一次发出信号到 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 时 0.4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 车的时间为 0.2s,由 v=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 时,汽车距测速仪:s1=v 声 t1=340m/s0.2s=68m;第二次发出信号到 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 时 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 车的时间为 0.

44、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 时,汽车距测速仪:s2=v 声 t2=340m/s0.15s=51m;汽车在两次信号的 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 车=s1-s2=68m-51m=17m;第22 页,共 31页这 17m 共用了:t 车=t-t 1+t2=0.9s-0.2s+0.15s=0.85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 车=20m/s。故答案为:17;20。求汽车的速度必 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 应的时间:(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 时,经过了 0.2s 到达了汽 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 0.2s 的时间;(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 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s;(3)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 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 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 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