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_第1页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_第2页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_第3页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_第4页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 前沿2007年第2期 跨文化交际中东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 王建军采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呼和浩特010021) 提要跨文化交际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之上的交际,其交际风格可以影响和左右整个跨文化交 际过程的建构.分析清楚东西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交际风格,有利于正确对待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实 现和谐交往的双赢目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交际风格东方与西方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c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72221o2 一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对一些人来说似乎是一个陌生词,事实上, 许多领域都存在跨文化交际活动,只是不为大家所注意罢 了.国家领

2、导人之间的会晤,外交专家的谈判,国际贸易 商务的开展,国外旅游观光,出国留学,外籍教师的授课, 具有不同文化,一言以蔽之.这些都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背景的人们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学就是研究文化冲突的一门新学科.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清晰可见跨文化交际的步履,丝 绸之路,佛教的传人,鉴真和尚东渡,郑和下西洋,以至 唐僧师徒的西天取经传说成就了中国的文学名着西游 记,孙悟空等人物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而 后又在韩国,日本,东南亚各国广为流传,可以说已成为 东方文化的组成一份子.这些都应归功于跨文化交际.它 之所以在今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是由于交通工 具的不断进步

3、以及通讯手段的迅猛发展,这些使得不同国 家,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LS.Harms 先生认为,全球的交际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2O世纪交通工具的 进步和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当今时代正是以 跨文化交际为主要特征,跨文化交际正逐步渗透到各个行 业,领域. 二,东西方交际风格的差异 胡文仲先生指出,人们连贯地表达思想时.不仅词汇 本身反映文化背景,而且表达方式,说理方法,思维模式 无不表现出特定文化的具体特点,这就形成了一定的交际 , 跨文化交际是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基础之上的交际.风格东西方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有着各自的渊源和特色,文化 的差异决定了

4、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而价值观和 思维方式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所在,因此铸就了东西方不 同的交际风格. (一)东方人看重面子和礼仪,偏爱婉转表达;西方人 重视自我独立性,喜欢直率表达 东方国家,如El本,韩国,朝鲜,越南,新加坡,大 多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深谙中庸之道,爱面子, 喜欢婉转表达,等级观念比较强.强调礼仪的重要性.在 东方文化里,不同辈分和身份的人相遇,晚辈和身份低的 人要主动向长辈和身份高的一方问好示礼,表示出应有的 尊重之意,即敬老尊师,服从上级领导,否则就是失礼, 甚至行为粗鲁;如果经常这样,就难以在社会交际中立足. 而西方文化的等级和身份观念比较淡薄,在相互交际中

5、比 较随意,不拘于礼仪的限制,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喜欢 向外直白. 譬如在课堂上,东方学生大多只听老师讲授,很少提 问,更不敢搭腔接话茬,即使有问题也留在课下问,否则 会被认为对老师不礼貌,不恭敬,或不虚心,或不守纪律. 而西方人一旦有疑问就会马上提出,发现错误就要与老师 辩论,往往坚持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并不顾及老师的所 , 老师也并没有学生不给面子;喜欢直率表达”,面子”谓自己不能丢了面子,要保全面子的想法,师生双方都不会 感到不自在.在中国,上公交车见到老年人要让座,这被 看作一种美德.在德国轻轨车上,笔者曾看到一位中国学 生给一位白发老太太让座,老人却坚持不坐,令中国学生 大为不解;让

6、来让去,老人还有些不快,学生也脸红了, 不知究竟错在哪里.其实.西方人的观念是,自己能做的 事情首先要自己做而决不轻易麻烦别人,这也体现了自我 来作者简介王建军,山西晋城人,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 ? 221? 价值的存在.西方人不像中国人喜欢被尊为老,德国老太 太要站着,是要表明自己还不老,身体硬朗,有独立的能 力.如果确实需要座位,西方老人一般不会做作,不好意 思,会直率地提出,要求帮助,比如:劳驾,帮我个忙好 吗?中国学生按中国人的思维去考虑,以为德国老人在谦 让,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所以一让再让才出现了尴尬的局 面. 在西方商界流传着东方商人狡诈,不真诚的说法

7、,事 实上,这也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基础上的不同交际风格所 中国,一个西方商务代表团第一次来到中国谈判.导致的人认为有朋来自远方应好好款待,所以,接完站安排好住 宿后,又安排两天带他们去各个景点参观,并且一日三餐 顿顿陪,晚上还去酒吧夜总会.这正是中国人的礼节.前 两天的会谈也多是介绍性的,看看工厂,并未进入正题. 这也符合中国人不单刀直入,而是先营造良好会谈气氛的 习惯.然而,第三,四天的谈判却出现了意外分歧,合同 签不下来,而他们的回程机票是第五天早上的.这时,他 们认为是中国人前几天故意耽误谈判时间,设下了圈套, 否则为什么不直接进入实质问题的谈判,而是在慢条斯理 地兜卷子.实际上,这正是

8、谈判双方对对手的交际风格缺 乏了解而产生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西方人不了解中国人 好客,礼多不怪的风俗,认为前两天没多谈,一定是中国 人对此次谈判没有大问题;而中国人认为对第一次远道而 来的客户不热情款待,直接进入生意谈判,似有只顾利不 顾义之嫌.西方人本来就有”礼节太多即虚伪”的观念, 在谈判这样不成功的情况下更会如此认为. (二)东方人重视自我反省,认为少说为好,和为贵; 西方人重视相互沟通,认为理在说服,求影响力 中国儒家文化强调自我反省反思,曾子说”吾日三省 吾身.”交际中如果发生自己的失误,中国人常常闭门思 过,自我检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教禅宗都 如:意为.”鲜矣仁,巧言令

9、色”孔子说.不提倡能说会道果一个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那么其仁德是 不可能多的.他还认为”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德.”并 认为言谈迟钝是仁的表现,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 老子认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佛教禅宗主张”自 悟”.只有沉思苦想才能获得佛性.中国文化崇尚的是意会 而非言传,用心而非用嘴,无声之时胜有声,事实胜于雄 辩.中国孩子从小被教导要听大人的话.意即多听从少辩 驳,被灌输”言多必有失”,”祸从口出”,”沉默是金”; 长大后工作的环境也鼓励”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老黄 牛”,话一多就是夸夸其谈,油嘴滑舌,靠不住.而西方人 的观念是,有才的人不但能思考,而且必须善于有效

10、地表 达自己.西方人鼓励言语交谈并强调表达技巧和雄辩术. 古希腊罗马时代西方人就在学校中开设”修辞学”,侧重点 在语言创作及教导人们如何进行语言交际.在西方文化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靠言谈来建立和维持.两人以上在一 起时,一定要想方设法有话谈.如果出现了沉默的冷场情 形,在场的人都会感到不安和尴尬,还会有一种必须开口 讲话的压力.西方人更重视彼此的沟通交流,有矛盾时往 往一起讨论,当面发言,找出结症所在,以理服人,放弃 前嫌,尽快将矛盾化解,问题解决,讲究不要因此产生心 理隔阂. 求,强调整体的团结及和谐,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 222- 同存异.孔子,孟子都主张人们应当和平相处,祛除争斗;

11、 和为贵,忍为高,君子矜而不争.西方人受古希腊哲学及 “文艺复兴”思想影响,在交流的目的上强调用自己的信息 言辞影响和说服对方以彰显个性.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 里指出,所有交流的基本目的就是”施加影响”.当代西方 传播学家米勒认为,大部分情况下传播者向接受者传递信 息旨在改变后者的行为.当今的西方竞选和议会大多仍保 持有当众演讲,辩论的习惯,以便向受众展示真才实学. 令其心悦诚服. 一 位西方企业家谈到,一次与日本人商务谈判,整个 过程中都看到日本人一直微笑着点头示意,对商务计划不 置可否,很少言语,也没有提具体问题.起初他们感到很 不自在,很尴尬,后来以为日本人同意了全部计划.然而. 日本人回

12、国后发来传真却否定了计划,这令他们万分不解. 日本人从头到尾没有问题,而且总是微笑点头,怎么会是 这样的结果?按照西方人的理解这本应该是一个圆满的商 务交际结果.而实际上他们不了解东方人的交际风格.日 本人不愿意当面现场发表反对意见是怕破坏谈判气氛,伤 回国后发传真能够回避这一;影响以后的长久合作,和气点,免得当时双方尴尬,搞僵,同时也以书面形式做出了 正式回复.如果当时双方唇枪舌剑,反倒不符合东方人的 交际风格.而这位西方企业家则认为,日方应该当场提出 问题,讲明自己的理由以便双方探讨磋商,以理服人,当 面告知结果,而日方那样的做法他们宴在难以琢磨和接受. 总之,当今世界受全球化的影响,东西

13、方文化之间的 碰撞,冲突,融合越来越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东 西方文化本身无优劣之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东西 方跨文化交际的交融趋势,但只有清醒地保持自己好的民 族文化特色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才会被世界接受,这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的共识.每个民族 决不会轻易地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其民族文化的精髓已 经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身上,并总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显 现出来,由此形成的交际风格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左右着 整个跨文化交际过程的建构.分析清楚东西方在跨文化交 际过程中可能遇到和运用的交际风格,有利于养成一种跨 文化意识,正确对待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排除潜在的隔阂 和冲突因素,跨越交际障碍,实现跨文化交际中和谐交往 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 .2004. 学与研究出版社2唐德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