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1)_第1页
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1)_第2页
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1)_第3页
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1)_第4页
安监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辑ppt1 现场部综合培训 编辑ppt2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概述概述1.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编辑ppt3 一、概述一、概述 为了防止劳动生产环境中不利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人们必 须对劳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与评价。 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关于“用人单位应当 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 素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应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 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编辑ppt4 一、概述一、概述 职业病危害 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

2、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因素(如有机溶剂类毒物,铅、 锰等金属毒物,粉尘等) 、物理因素(如噪声、高频、微波、紫外线、 X射线等) 、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以及在作 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编辑ppt5 二、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1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业务咨询与受理 2.2 工作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 2.3 制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方案 2.4 签订环境监测合同 2.5 采样前准备工作 2.6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现场采样 2

3、.7 采样后样品交接 2.8 数据处理 2.9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编写 2.10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发放 2.11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归档 编辑ppt6 二、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1 职业病危害检测业务咨询与受理 v 业务联系小组受理用人单位(工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业务委托, 填写业务受理登记表。 v 委托方委托我院进行职业卫生环境监测,递交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 素现场检测委托书。 v 业务联系小组接受委托单位监测业务委托,安排现场调查时间,成立 监测小组,指定项目负责人。 编辑ppt7 二、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

4、.2 工作场所现场调查 v 在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 v 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 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及其化学成分等。 v 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数量等。 v 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 接触有害物质的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v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v 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 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v 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明确检测范围,列出具体的职业危害识 别及分布状况。

5、编辑ppt8 2.3 制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方案 v 项目负责人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结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 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的要求制订监测方案; v 科室技术负责人审阅监测方案,提出审核意见; v 任务负责人根据审核意见修改确定方案。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编辑ppt9 监测方案内容 v 1.监测工作流程 v 2.监测依据 v 3.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情况 v 4.监测范围 v 5.企业概况 v 6.主要原辅料及用量 v 7.生产工艺流程 v 8.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v 9.方案实施 v 10.检测人员安排 v 11.现场采样人员工作安排

6、 v 12.仪器与样品收集器的配备 v 13.现场采样布点计划: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编辑ppt10 2.4 签订环境监测合同 v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服务合同版本拟订环境监测合同范本初稿; v 院内合同评审成员对合同范本初稿评审,并签署意见; v 修改并确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v 监测科根据监测方案及合同范本拟订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并与委 托方交换意见,形成合同终稿。 v 若委托方有特别要求需另拟合同,经双方协商拟出合同初稿; v 双方合同评审成员对合同初稿进行评审,并签署意见,统一协商定稿。 v 双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人)签署合同。

7、v 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编辑ppt11 2.5 采样前准备工作 采样仪器设备的选择 v 采样仪器设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作业场所空气采 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v 采样仪器设备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的要求,易燃易爆场所应选用 防爆型采样设备,高温场所应选用耐高温采样设备等。 v 采样仪器性能参数应满足样品采集的要求。根据有害物质的存在状态、 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和采样方式选择合适的采样器。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编辑ppt12 样品收集器的选择 v 碳管一

8、般采集非极性或者弱极性的有机物、硅胶管一般采集极性或者 极性较强的有机物。 v 采气袋、注射器一般用于采集溶剂汽油、乙醚、二氯甲烷。 v 微孔滤膜一般采集金属类无机物,但是硫酸、三氧化硫、磷酸样品采 集使用微孔滤膜;砷化氢样品采集使用浸渍微孔滤膜;氟化氢样品采 集使用浸渍玻璃纤维滤纸。 v 测尘滤膜一般采集粉尘。 v 吸收液一般采集非金属类无机物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编辑ppt13 硅胶管 活性炭管 连接进气口橡胶软管 连接进气口橡胶软管连接进气口橡胶软管 YES NO 编辑ppt14 采气袋及抽气装置 微孔滤膜 测尘滤膜 编辑ppt15 二、职业病危害因

9、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吸收管的适用范围 吸收管吸收用量(ml)采样流量(L/min)适用范围 大型气泡吸收管5.0-10.0ml0.5-2.0臭氧、氯气、甲醛、 汞等 多孔玻板吸收管5.0-10.0ml0.1-1.0氧化氮、磷化氢、 二氧化硫、氯化氢、 氨等 冲击式吸收管5.0-10.0ml0.5-2.0,3.0TDI、MDI 编辑ppt16 常用物质吸收液的选择常用物质吸收液的选择 常用有害因素常用有害因素吸收液名称吸收液名称吸收液种类吸收液种类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吸收液甲醛-邻苯二甲酸氢钾-水 (实验室的甲醛液) 甲醛甲醛吸收液水 氨氨吸收液0.005 mol/L硫酸溶液

10、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吸收液冰乙酸-水-对氨基苯磺酸- 二盐酸-1-萘乙二胺 硫化氢硫化氢吸收液亚砷酸钠碳酸铵的水溶液 汞汞吸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磷化氢磷化氢吸收液硫酸高锰酸钾溶液 臭氧臭氧吸收液水 氯化氢氯化氢吸收液氢氧化钠 氯气氯气吸收液酸性甲基橙 TDITDI 吸收液盐酸+冰醋酸 MDIMDI吸收液盐酸+冰醋酸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吸收液水 编辑ppt17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6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现场采样 粉尘的采集 v 采集粉尘用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如在高温情况下采样,可用超细 玻璃纤维滤纸采样。 v 采用滤料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

11、采集前,随机抽取滤料进行流量测定。 v 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5L/min 4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v 用于定点长时间采样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L/min 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气样品。 v 用于个体采样时,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 v 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气样品。 v 样品采集后,应在洁净的环境中用镊子将滤膜从采样夹中取出,受尘面向内 对折二次后,用衬纸包好后放入专用的容器中。 v 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滤膜脱落和污染。 v 采样后称量前,同样应

12、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小时以上,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 量,记录滤膜的质量。 v 采样前后,滤膜的称量应用同一台分析天平。 编辑ppt18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集 v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集用微孔滤膜。 v 在样品采集前,应随机抽取滤料进行流量测定。 v 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 5.0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v 用于定点长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在呼吸带高 度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v 用于个体采样时,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 的前胸上部

13、,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0L/min 流量采集28h 空 气样品。 v 样品采集后,应在洁净的环境中用镊子将滤膜从采样夹中取出,受尘 面向内对折二次后,用衬纸包好后放入专用的容器中。 编辑ppt19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液体吸收法的采集 v 吸收管与空气采样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连接要正确,否则会出现吸 收管里的液体被倒吸进空气采样器,导致空气采样器内充满液体而不 能正常运转。 v 采用大气泡、小气泡、冲击式吸收管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 前,随机抽取吸收管进行流量测定。采用多孔玻板吸收管进行样品采 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前进行流量的测定。 v 吸收液

14、用量要准确,采样过程中若有损失,采样后要补充到原来用量。 v 采样前后要密闭进出气口,直立放置。 编辑ppt20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固体吸附管的采集 v 采用固体吸附剂管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前进行流量的测定; 进行长时间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后再进行流量的测定。 v 硅胶只宜在较干燥环境中采样,当湿度80%时,不宜使用硅胶管进 行长时间样品采集。 v 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时,以0.1L/min0.5L/min流量采集空气样品 15min(具体见该项目的测定方法)。 v 用于个体采样和定点长时间采样时,以0.05L/min流量采集空气样品 28h。

15、(具体见该项目的测定方法)。 v 采样前后要密封好固体吸附剂管的两端,保存在清洁的容器内,不能 放在有待测物的容器或环境中。 编辑ppt21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注射器的采集 v 用注射器进行采样前,应用现场空气抽洗3次。 v 采样后应立即封闭进气口,垂直放置,利用注射器芯的重力使注射器 内保持正压状态,以避免外界空气进人注射器内,影响样品浓度或污 染样品。 编辑ppt22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采气袋的采集 v 采样前,必须在采样地点用现场空气样品先吹洗34次,再采集一定 量的空气样品。 v 要防止容器内壁对样品中待测

16、物的吸附或吸收,特别是沸点较高的待 测物容易发生吸附,化学活性高的待测物可能与器壁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吸收作用。为了减少或防止吸附,可将容器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 v 采样后,应尽快进行分析;在采样、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采气袋避免 接触尖锐物件,造成破损。 编辑ppt23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空白对照样品的准备 v 在采集样品的同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随机抽取样品收集器,制备空白对 照样品,并在采样记录单上记录地点、样品编号和时间,与样品一起 储存和运输。 v 粉尘样品一般可不做空白对照样品。 v 固体吸附剂管、吸收管和滤料进行有毒物质样品采集,应选择有代表 性的采

17、样点制备空白对照样品,每种化合物一般为1-3个。 v 采气袋和注射器应在样品采集前,用氮气或清洁空气充满收集器带至 现场,并随样品一起储存和运输。 编辑ppt24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样品的标签识别与制定 为了保证样品在实验室周期内不发生混淆,对样品进行有序的原则编码。 v 其他化学类有害物质样品编码规则: 由年度号、项目号、采样介质和 顺序号组成。 微孔滤膜(W)测尘滤膜(C)采气袋(Z)活性炭管(H) 硅胶管(G)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大型气泡吸收管(D) 小型气泡吸收管(P)多孔玻板吸收管(B)游离二氧化硅(S)过氯乙烯滤膜(L) 冲击式

18、吸收管(J)玻璃纤维(X)聚氨酯泡沫塑料管(A)其他介质(T) 采样介质代号采样介质代号 编辑ppt25 样品的标签识别与制定 顺序号:为同类样品的数字顺序,取三位数,如第五号样品,顺序为005。 例如:130009H0003代表13年0009号项目003号活性炭采集的样品。 v 物理因素样品编码规则: 由年度号、项目号、采样介质和顺序号组成。 噪声(ZS)照度(ZD)高温(GW)工频电场(GP) 高频电场(HG)超高频电场(CP)微博(WB)紫外辐射(ZY) 手传振动(SZ)肺气通量(FT) 采样介质代号采样介质代号 编辑ppt26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19、不同现场情况的采样 v 工作场所空气浓度稳定时采样,不用检测STEL浓度。 v 工作场所空气浓度不稳定时采样,检测TWA浓度的同时还要监测 STEL浓度 v 非连续性生产时采样 v 有浓度波动,但不知何时浓度最高的采样 v 评价劳动者个体接触的采样 编辑ppt2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现场检测 v 微波 v 紫外辐射 v 高温 v 噪声 v 工频电场 v 高频电磁场 v 超高频辐射 v 照度 v 振动 v 新风量 v 风速测量 v 气压检测 v 烟尘 v 温度 v 湿度 v CO、CO2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编辑ppt28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

20、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7样品交接 v 采样工作结束当天,监测项目负责人在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 有效性及样品编号清晰、正确的情况下,负责填写样品送检单并将样 品及送检单一并交至样品管理员处。 v 样品管理员对接收样品的状态及数量进行验收,并负责样品在实验检 测前后的储存与安全传递。 v 验收完毕后,监测科项目负责人与样品管理员均应在环境检测样品 受理、检测结果交接登记台帐上进行确认登记。 编辑ppt29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8数据处理 v 检出结果的处理 v 未检出结果的处理 v 测量结果的修约方法 v 测量结果的计算方法 采样体积的计算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计算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计算 最高容许浓度(MAC) 的计算 噪声的计算 高温的计算 编辑ppt30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9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 相关的技术服务信息 v 受检单位名称与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报告书唯一性编号、样品 名称、检测项目、检测类别、样品来源、采样、检测或委托日期、样 品数量、编写者、校核者、批准者以及报告日期。 v 采样依据、检测依据、评价依据:列出检测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和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